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錫闡年譜

2018-02-04 14:31嚴(yán)敦杰遺著
自然科學(xué)史研究 2018年4期

嚴(yán)敦杰 遺著

明崇禎元年戊辰(1628),一歲。

是年六月二十三日(公歷1628年7月23日)王錫闡生于吳江震澤(見《松陵文錄》卷十六,王濟(jì),“王曉庵先生墓志”)??滴醵哪?1685)修《吳江縣志》卷十三隱逸 :“王錫闡字肇敏,別號寅旭,天資精微,博涉百家,識悟超絕,尤多深湛之思?!?/p>

王曉庵先生墓志(王濟(jì)) :

先生姓王氏,名錫闡,字寅旭,號曉庵。宋臞庵先生份后也,份孫栗,自雪灘遷麻溪;元時(shí),有三處士者,自以先世宋臣,隱不仕。鄭所南貽以詩,有云 :“唯此王氏居,世為大宋土?!奔聪壬攀雷嬉?。六傳至曾祖憲臣,贅于蔣,始為震澤人。祖圖,父培真,母莊氏。其從父培恒,即世所稱靖逸先生也,無子,以先生嗣。先生生而穎異,甲申之變,發(fā)憤欲死者再,投河會有救者,不死;絕粒七日,又不死。父母強(qiáng)持之,不得已,乃復(fù)食。遂棄制舉業(yè),專力于學(xué),排異端,斥良知,直以濂、洛、洙、泗為己任,尤嗜天文歷數(shù)家言。自西人利瑪竇立法自謂密于中歷,人莫能窺,先生獨(dú)抉其籬而披其郤。所著有《曉庵歷法》《大統(tǒng)歷啟蒙》《歷說》《漢初日食辨》《圜解》《三辰儀晷》等書。詩古文不多作,門人姚汝鼐編次之,得若干首?!独m(xù)唐書》則修而未竟,《明史十表》稿佚其半,音學(xué)則有《訂定字母原始》若干言。先生瘦面露齒,衣敝衣,履決踵;性落落無所合,叩以學(xué),滔滔如決江河;與人交,利害無所避,足不入城市。而嘗衣僧衣,走武林,叩濟(jì)于獄,時(shí)守衛(wèi)甚嚴(yán),先生不顧也。享年五十有五,生于崇禎戊辰六月二十三日,卒于康熙壬戌九月十八日,無子,癸亥從嗣母吳太君葬于鎮(zhèn)西圩。門人有欲為先生私謚者,濟(jì)曰 :“私謚非古也,先生亦不以謚為重輕。”因憶顧亭林先生贈詩有云 :“白云滿江天,高士今何處?!彼祛}曰高士王曉庵先生之墓,更書以納諸幽,俾后之人知為先生墓,禁樵采焉。

康熙二十四年(1685)修《吳江縣志》卷十三“隱逸” :“初得西人歷書,人皆莫解,錫闡晝夜研窮,遂通其說。自是歷學(xué)洞徹,以中歷西歷互有短長,作《歷說》五篇、《歷學(xué)啟蒙》二卷;又自出新意,作《歷法》一書,以其法測日月交食,頗精于舊;又作《三辰儀晷》、《圜形解》、《左旋問答》諸書,論天體星度及勾股割圓之術(shù),多前人所未發(fā)。每自嘆為絕學(xué),有從受其書,未幾厭倦罷去,竟不能傳也。性孤介,與俗齟齬,危冠闊步,不顧訕笑。然外剛內(nèi)和,大節(jié)皎然,守道固窮,之死不悔,詩文沈古峭厲,如其為人。年五十(五)卒,無子。”

王錫闡又字昭冥,見潘檉章(1626~1663)《觀物草廬焚余稿》。

按王濟(jì),即王錫闡妹夫,見紀(jì)磊、沈眉壽《震澤鎮(zhèn)志》云 :“王濟(jì)字日鱗,本姓莊,陸溪人,年十三為諸生,聘王錫闡女弟錫蕙,未婚,以家禍?zhǔn)蜿?,及歸,隱洞庭翠峰寺。后贅錫闡家,遂從其姓。旋徙爛溪,潛心正學(xué),于身心性命頗有所得,卒年五十二。著《半硯齋詩文集》。錫蕙字樹百,性淑敏,得兄錫闡指授,通歷算勾股法。莊氏禍作,屢求死,母吳護(hù)之得免,后歸于濟(jì)。有《唱隨集》五卷?!?/p>

清順治元年甲申(1644),十七歲。

王濟(jì)撰墓志 :“甲申之變,發(fā)憤欲死者再?!?/p>

自稱 :天同一生傳 :“天同一生者,帝休氏之民也。治《詩》《易》《春秋》,明律歷象數(shù),學(xué)無師授,自通大義,與人相見,終日緘默,若與論今古,則縱橫不窮,家貧不能多得書,得亦不盡讀,讀亦不盡憶,間有會意,即大喜雀躍,往往爾汝古人。所為詩文,不必求工,率意而出,意盡而止。或疑其有所諷刺,然生置身物外,與人無迕,吾亦何容深求。帝休氏衰,乃隱處海曲,冬絺夏褐,日中未爨,意泊如也。惟好適野,恨然南望,輒至悲欷,人咸目為狂生,生曰我所病者未能狂耳。因自命???,號天同一生,天同一生云者不知所指,或曰即莊周齊物之意,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按此為自傳,蓋有所指也。其中“帝休氏衰”一段實(shí)指甲申之變。

清順治二年乙酉(1645),十八歲。

自稱 :“仆吳越之鄙人也,自乙酉以后,閉戶絕人事者二十年。”(貽青州薛儀父鳳祚書。)

清順治六年己丑(1649),二十二歲。

《詩集》卷二有“己丑除夕”詩。

清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三十一歲。

《歷說》五篇,成。按《歷說》第五篇論金星高有云 :“距今戊戌七十三年,……”云云,知于是年或次年完成《歷說》五篇。

清康熙二年癸卯(1663),三十六歲。

自序《歷法》六篇 :“余故兼采中西,去其疵類,參以己意,著《歷法》六篇[注]按此書現(xiàn)存,即刊于《木犀軒叢書》之《曉庵歷法》也。,會通若干事,考正若干事,表明若干事,增葺若干事,立法若干事,舊法雖舛而未可遽廢者兩存之,理雖可知而非上下千年不得其數(shù)者闕之,雖得其數(shù)而遠(yuǎn)引古測未經(jīng)目信者別見補(bǔ)遺,而正文仍襲其故,為目百幾十有幾,為文萬有千言,非敢妄云窺其堂奧,庶幾初學(xué)之津梁也?!殃枂伍懢栈ㄩ_日曉庵王錫闡寅旭父序。”

又撰《歷策》一篇,《歷策》內(nèi)稱 :“是以辛丑臘月晦辰新法非朔而謂朔,癸卯七月望食新法當(dāng)既而不既。其為訛謬,昭然共見,不可掩也?!敝诠锩昊虼四曛?。

是年王錫闡摯友潘檉章(1626~1663)、吳炎(1624~1663)俱以莊廷鑨文字獄牽連,棄世。

吳炎、潘檉章《今樂府》,吳炎序 :“其和余兩人者,家叔父南村先生,王子寅旭也。寅旭又助余兩人為史,所作《十表》,皆出其手。家叔父及寅旭,尤惡名?!睘槭返氖芳础睹魇酚洝芬病?/p>

《震澤縣志》卷三十八,舊事,驚隱詩社 :“王錫闡兆敏,潘檉章力田,以上并見‘中秋對月寄懷同社’詩。”《詩集》卷二有“挽潘、吳二節(jié)士”詩,潘指力田,吳指赤溟。又有“弼教坊二首”潘、吳二節(jié)士絕命處,當(dāng)亦指此。

《詩集》卷二又有《贈翁季霖索觀〈震澤新編〉》,原詩不系年月,姑系是年。(同卷有《挽潘、吳二節(jié)士》之故。)又《同梅隱、力田訪桓奏途中聯(lián)句》詩中有梅隱、力田、寅旭等人詩句,梅隱即范梅隱,力田為潘檉章,寅旭為王錫闡本人,桓奏名繼武,姓葉,各人皆驚隱社中人氏。潘檉章有《觀物草廬焚余稿》二冊,有紉芳宧寫本,其中引有王錫闡的有 :

春江行和昭冥。

寒夜同雪樵、東籬、南村、桓奏、不遠(yuǎn)、寅旭集機(jī)高蓬萊閣各賦長句為樂。

春郊村居二首,第一首注“今歲昭冥館于予家,故云?!?/p>

同赤溟、昭溟訪南村,舟中分韻得家字。

對雨同耘野、寅旭賦。

雨中牡丹同匡廬、曉庵作。

懷友詩十九首。范梅隱、沈雪樵、周其凝(悼亡)、吳東籬、葉桓奏、吳匡廬、金寧武、徐介白、周闇昭、顏雪臞、吳南村、□□□、周機(jī)高、戴則之、朱載陽、顧樵水、朱長孺、王寅旭、吳南山?!巴跎鐨q氣森森,已向吟余倣易林。特書爾自編年月,差法誰當(dāng)冠古今。南陸天猶纏故道,北辰□不背初心。算來《大統(tǒng)》原無忒,共擬金臺看歲祲。(□□□□歷)”

花朝社集,同長孺、南村、闇昭、茂倫、赤溟、昭冥、機(jī)高、樵水、其凝分得潛字。(此云社集當(dāng)即驚隱社詩集也。)

吳炎字赤溟,吳江人。

《吳赤溟先生文集》內(nèi)有祭秦孺人文,有稱 :“予甫髫而得交力田,力田少予二齡。”故知吳炎生于明天啟四年(1624)。

《吳赤溟先生文集》附卷有王錫闡廣寧城,潘檉章妻絕命處詩一首,中有“遺腹有兒轉(zhuǎn)自殤”句。又清汪曰楨(1812~1881)修《南潯鎮(zhèn)志》卷三十八志余引《蠅須館詩話》云 :“莊氏史案之波及潘、吳二子者,實(shí)非應(yīng)得之罪,百余年來其著述遺聞,半歸湮沒,唯王曉庵先生詩文集中尚龂龂不置,真可謂歷歲寒而不渝者也。古詩中齊化門一首,注赤民夫人絕命處……。據(jù)二詩則吳妻先處極刑,而潘婦以有遺腹遣戍遼左。”

又《文集》卷二與“呂仁左書” :“不佞自版蕩以來,三十年所惟癸卯一至,與彼中人眉目蹔向,語言乍接,震駭惶怖,唯恐去之不速。”此云版蕩指順治元年(1644)甲申之變,癸卯指康熙二年(1663)。

清康熙六年丁未(1667),四十歲。

是年“疆梧協(xié)洽,費(fèi)布衣佩三為其母丁太君七袠,征余言為壽,……越十年,太君行年八十,又以為請,余適有沈痼之疾,未之答。明年春稍能握管,欽賢母之風(fēng)與吾友之誠,勉應(yīng)其所求?!?/p>

清康熙七年戊申(1668),四十一歲。

是年八月上弦有貽青州薛儀父鳳祚(1600~1680)書,稱“去春(1667)敝友顧寧人(1613~1682)盛陳先生東州宿望,學(xué)無不窺,尤邃天官家言。……先生所有占候、推步、制器之書,肯從便鴻附寧翁處,惠教百一,俾遠(yuǎn)方之人得以私淑高賢,當(dāng)感銘于無窮矣”。

清康熙八年己酉(1669),四十二歲。

呂留良(1629~1683)《真臘凝寒集》有“同商隱、寅旭自邵灣步至萬蒼山樓”詩,后呂留良自題稱 :“是年置閏,新舊二歷不同,一在己酉之終,一在庚戌之始。子因偕諸老入山自行歲事,故以是名其集云。”(大統(tǒng)歷是年閏十二月。)[注]王學(xué)成按 :此乃呂留良弟子嚴(yán)鴻逵《釋略》之文,非呂留良自題。

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四十三歲。

呂留良《真臘凝寒集》有次韻酬寅旭詩。(庚戌二月。)“亮節(jié)傳經(jīng)大十空,《太玄》奇字笑揚(yáng)雄。牙籌入手星還聚,銅表隨身日再中。兩月湖山青眼客,廿年兵革白頭翁。登臺論《易》吾何敢,避席聽君說大風(fēng)。”注 :“寅旭苦節(jié),似鄭所南。《心史》中有‘大空無工’之語,‘宋’字櫽括也。傳經(jīng)師其志也。又好作奇字,尋常書尺往返必為蟲鳥形,故有‘奇字笑揚(yáng)雄’之句。又精歷算,故三四句及之。末二句見推尊之意?!摗兑住贰?,伊川、橫渠事;‘說大風(fēng)’,濂溪、王拱辰事。原詩必有用說《易》事相推者,故答之如此?!盵注]王學(xué)成按 :此注亦嚴(yán)鴻逵《釋略》之文。按“兩月湖山青眼客”,指王錫闡與呂留良相敘有兩月之久。

張履祥(1611~1674)《楊園先生全集》卷一有“同趙二入山訪何商隱、王寅旭、呂用晦(庚戌)”詩。

清康熙十年辛亥(1671),四十四歲。

是年王錫闡有書致顧炎武,顧有《太原寄王高士錫闡》詩。(見《亭林詩集》卷四。)詩云 :“游子一去家,十年愁不見。愁如汾水東,不到吳江岸。異地各榮衰,何繇共言宴。忽睹子綱書,欣然一稱善。(王君尺牘,多作篆書。)知交盡四海,豈必?zé)o英彥。貴此金石情,出處同一貫。太行冰雪積,沙塞飛蓬轉(zhuǎn)。何能久不老,坐看人間換。惟有方寸心,不與元鬒變?!?/p>

清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四十五歲。

是年有答四明萬充宗斯大(1633~1683)書中有云 :“法有法中之理,數(shù)有數(shù)中之理。法中之理,《大統(tǒng)》所失甚微……數(shù)中之理,西人所得優(yōu)于《大統(tǒng)》?!?末題玄黓困敦中秋戊子日錫闡再拜。)又云 :“足下親炙梨洲(1610~1695),嗜古多聞,必能推闡法數(shù),以為將來治歷明時(shí)之助。仆亦略有撰述,倘得執(zhí)觚從事,竊附唐鄧之末,亦云幸矣?!卑?:據(jù)此書又知王錫闡從萬斯大得《崇禎歷書》各歷表。又云 :“熒惑填星二表繳上,熒惑無次均表,豈偶未之錄耶,抑本無其書耶?緯度、升度、伏見、凌犯諸表,不知何日可得此書,雖有牴牾,然佳處不少,況欲備此一種正復(fù)不可闕耳。五緯表查法,仆手自簡封,不知何由致誤,謹(jǐn)以所鈔奉覽,萬一尚有所失,乞以篇目示下,仆或能以意見補(bǔ)入也?!敝蹂a闡又撰有五緯表查法。《五星行度解》當(dāng)撰于癸丑年之前,茲系此年。

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四十六歲。

是年七月先生及門沈瞻伯令望,從弟王錫綸言如,問日月左右旋,為問答一卷。題昭陽赤奮若七月令望記。

是年八月戊戌朔(公歷1673年9月11日)有答朱長孺鶴齡(1606~1683)書,亦論古經(jīng)解中日月左右旋事。書云 :“七月二十日(公歷1673年8月31日)接手書,欲以諸經(jīng)疑義相質(zhì)。兄翁所疑,必非尋常文理,恨以一水之隔,不獲往復(fù)商榷,以盡高深。幸蒙垂教,敢不竭其愚見。竊思六經(jīng)微義,程朱胡蔡已集大成,然而辭平旨奧,學(xué)者無能篤信深思,往往摭其棄余,藏其什襲,甚或建旗鳴鼓爭為雄長,兄翁萬一遇其人,聞其語,見其書,得無笑其蚍蜉撼大樹不自量耶!弟故嘗愿同志求經(jīng)于傳注之內(nèi),毋疑經(jīng)于傳注之外也。日月左右旋一條,《詩傳》與《書傳》不同,而紫陽平日常右蔡說,圣人無我于此益見。《語類》又記有言蔡氏歷學(xué)之非者,朱子答以必能步歷如蔡氏而后可以論蔡氏之是非,此語至公??芍熳佑谛g(shù)有未習(xí)而無所偏執(zhí)也。許說頗當(dāng),但虛理勝而實(shí)數(shù)少,不能銖分縷析以破諸家之惑耳。夫歷書之學(xué),最繁最頤(賾),其理隱深,其數(shù)糾結(jié),鹵莽爭投,益滋紛亂,欲求畫一,正須如剝蔥筍,層層剝?nèi)ィ本康降?,必有真是真非,可以共見共聞。弟于此學(xué),學(xué)之二十余年,甫得望見藩籬,尚未識其門墻,何況堂陛,何況閫奧。然而習(xí)之既久,甘苦自知。問答一章乃門人沈瞻伯及從弟言如所記,未及刪潤為文,草本奉覽,唯兄翁教之。茂倫久不見,乞道相念之意不盡?!泵瘋愔割櫭瘋?,字有孝,亦為驚隱社社友,有《閑情集》。

是年(癸丑)冬張履祥有與王寅旭書。(《楊園先生全集》卷六。)

是年還撰有《耕者畢肇英字序》。見《文集》卷一。

清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五十歲。

《詩集》卷二 :“懷次耕(1646~1708)二首”第二首 :“丁巳病中,時(shí)蒙周急,然次耕亦有困乏,故云。”(原文系“拾橡無忘餉故人”的注文。)

是年還有《先叔母張氏孺人行述》一文見《文集》卷三,云 :“疆梧大荒落,律中黃鐘己亥,再從子錫闡謹(jǐn)述。”又同集有《祭叔母張孺人》一文,亦云 :“維疆梧大荒落,孟冬甲辰朔,二十一日甲子從祖叔母張孺人卒于內(nèi)寢,再從子錫闡以痼病不得親襚斂之事?!?/p>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五十一歲。

《文集》卷一是年有《費(fèi)母丁孺人八十壽序》一文。(參見康熙六年丁未條。)

是年冬,父病卒,于屠維協(xié)洽致顧亭林信中云 :“仆自去冬失怙,侮辱薦加,幾不自存,然立志之初已早慮及,此溝壑鼎鑊皆意中事,但瞻烏未止,意似懸旌,猶喜天人可鑒,必不終于夢夢也。”

清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五十二歲。

是年除夕,有詩記之,見《詩集》卷二。

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五十三歲。

顧炎武《亭林詩集》卷五,“送李生南歸寄戴笠、王錫闡二高士上章涒灘” :“華山五粒松,寄向江東去,白云滿江天,高士今何處。憶昔過湖濱,行吟兩故人,潛龍猶在水,別鶴已來秦?!崩钌咐钤齐暋?/p>

《詩集》卷二有《庚申元旦》詩一首。

是年又有《題〈黽勉園稿〉》一文,題作“上章涒灘菊花開日曉庵主人書”。

是年又有《答潘次耕書上章涒灘》一通,云 :“《十表》向系弟手筆,病中同諸鈔本盡為妄人竊去,覺而贖之,僅得《皇極祝氏鈐》六冊,余皆不可復(fù)問矣。……弟與觀物各著一卷,已沒于觀物草堂,兄故知之。拙作《歷法》六篇,為門人宋德交攜之閩中,不知知交中或尚錄得否?《歷說》每寫一通,輒為人持去,云高處有之,兄自索之可也。弟于此學(xué)尚未窺其籓籬,吳志老(志伊名任臣),精深博洽,歷志可謂得人,次耕舍庭燎而問螢光,何其倒置若是邪?!庇^物與觀物草堂皆指潘檉章力田(1626~1663),系次耕昆仲輩,早卒,見上康熙二年條,有《觀物草廬焚余稿》二冊行于世。

采芳使君當(dāng)卒于是年秋(見下年《答顧炎武書》),采芳使君蓋王錫闡之內(nèi)子也。見《文集》卷一,《采芳使君傳》。

清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五十四歲。

是年有《推步交朔》序,稱 :“年齒漸邁,血?dú)庠缢?,聰明不及于前時(shí),而黽黽孳孳幾有一得,不自知其智力之不逮也?!毓庾髫咴录韧麜诶Ш帻S?!?/p>

又撰《測日小記》序,亦記“重光作噩仲秋辛巳朔,食法具五種,算宗三家?!笃淅w微無爽者卒未之睹也。”

是年又有《爛溪陸氏族譜》序,題重光作噩荷花開日困亨齋王某序。

又同日序《曹村沈氏族譜》。

又致潘次耕小簡(重光作噩) :“禍及先慈,病終皋廡上,累知己跼天蹐地,無有涯涘,復(fù)蒙不棄,手書惠慰。”

是年又有《答徐圃臣書》,圃臣名發(fā),乃敬可(徐善)之昆仲輩也。書云 :“昨蒙不棄,以《天元?dú)v理》督其卒業(yè),幸甚幸甚。竊思古來立言之家,異派殊流,此是彼非,莫可強(qiáng)合,然而一書之內(nèi)必期脈絡(luò)聯(lián)貫,理數(shù)符合,不可自相違異,以啟后人指摘之端,與其行世而為識者所譏,不若知交之中詳悉討論先求畫一,請直言無隱,望圃兄勿以為責(zé)也?!?:今重光作噩天正冬至日躔赤道箕四度初,……自今上溯秦始二十六年上章執(zhí)徐(庚辰)一千九百一年,歲差三十度六十四分強(qiáng)?!苕苕芟噗谜叻悄芙涛嵝肿笾в仪?,但愿吾兄百發(fā)不止耳?!贝松w批評《天元?dú)v理》寫法不當(dāng)。

又王錫闡著《圜解》一書,故亦系是年。

梅文鼎《勿庵歷算書目》(1702) :“《王寅旭書補(bǔ)注》,吳江王寅旭先生錫闡,深明歷術(shù),著撰極富。初太史潘稼堂先生為鼎稱述之,己巳(1689)入都,始從嘉禾徐敬可善鈔得其《圜解》一冊,為之訂其缺誤。”

王錫闡《圜解》的發(fā)現(xiàn)[注]見拙撰《明清數(shù)學(xué)史》稿本。:

王錫闡字寅旭,號曉庵,又號昭冥、肇敏,江蘇吳江人,為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天文學(xué)家及數(shù)學(xué)家。他的著作已刻的有《曉庵遺書》(木犀軒叢書)和《曉庵先生詩文集》(張生洲少淵編輯,俞鐘岳覺齋???。其他著述,散佚很多,本文討論的就是他的數(shù)學(xué)著述《圜解》一書。

現(xiàn)在所知,已有的王錫闡傳記中,都提到他著有《圜解》,圜解一作圓解,清初梅文鼎的《績學(xué)堂文鈔》卷二有一篇《圓解》序,據(jù)這序知道王錫闡著此書是為答徐善的所問而寫成的。徐善把這書給梅看,梅抄錄了一份,梅序說 :“《圓解》十二章,吳江王寅旭先生錫闡作也。寅旭深于歷算之學(xué),此其一斑耳。余得此本于檇李徐善敬可,敬可與寅旭友,嘗有所問,作此告之,仍有割圓圖如扇面者一紙,行笥偶逸,惟存此本?!鋾杏形淳?,而其中章次頗為鈔錄者所亂,因稍為更定,并訂補(bǔ)其論之所遺及字句之訛凡十余處,以質(zhì)之敬可?!泵肺亩戇@篇序在康熙庚午年(1690),這年梅、徐都在北京,同年徐善南歸,次年徐善去世。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梅文鼎又在張雍敬處看到這書,而這書上多了徐善的一篇序。《績學(xué)堂文鈔》卷五有一篇《書徐敬可圜解序后》。徐善序的內(nèi)容不知。但據(jù)梅文鼎說 :“憶庚午人日鈔得王寅旭先生《圜解》中有錯簡,而無今序。”“按序敬可自題建子月,又言其年遇潘稼堂京邸復(fù)得此書?!笔切焐频男蚴窃诒本懙?,只是徐把王著給梅看時(shí),沒有給梅看他自己寫的序文。

從此知道,《圜解》有兩個本子,一是原稿本,由張雍敬藏,一是梅文鼎的手抄本。(此外尚有施國祁鈔本,又有焦循鈔本,“鈔錄施鈔本”兩種。)焦循《里堂道聽錄》卷三十八,《圜解》 :“王寅旭《曉庵遺書》第二冊,首列句股割圜之術(shù),施國祁云此篇即潘集所云《圜解》者,惜繪圖已亡,或更疑有錯簡,不敢增損一字,今依施所錄錄之。”

梅文鼎《績學(xué)堂文鈔》卷五,《書徐敬可〈圜解〉序后》 :“憶庚午(1690)人日鈔得王寅旭先生《圜解》中有錯簡而無今序,于是敬可方南歸,拉予同行,多方勸駕,其意欲為寅旭歷書補(bǔ)作圖注,以發(fā)其深湛之思,且曰此事非先生不能為,蓋即今序所稱諸弧相推之故,皆舉捷法,初未明言其所以然,人驟讀之,不能解者也。時(shí)余入都未久,欲稍需之,屬有他務(wù),遂不果。逮明年,得黃俞邰太史書,則敬可亦溘然逝矣,傷哉!按 :序敬可自題建子月,又言其年遇潘稼堂京邸復(fù)得此書,則作序應(yīng)在是時(shí),豈敬可所藏原稿反未入此序耶?余嘗謂近代知中西歷法,而自有特解三家,南則王寅旭、揭子宣,北則薛儀甫,當(dāng)特為之表章,而稼堂尤拳拳,欲余至吳江共讎寅旭書,以壽梨棗,馳書相要約,而余適去閩。比己卯(1699)冬,歸舟相造請,則稼堂游屐遠(yuǎn)在羅浮,何相需之殷、相遇之疏也。長公文虎出其家書目,有余所未見寅旭書數(shù)種。又知王有女弟甚賢淑,頗能收藏遺帙,倘天假之便,能及稼堂酬此夙諾,即敬可亦當(dāng)愉快于九原,而余老病終未知后此何如耳。雖然作者之精神不沒,珠光劍氣,出必有時(shí),且安知后世遂無子云也。敬可歸后,余既嘗序此書,閱十有二年,乃于嘉禾友人張簡庵處得今序,而今有數(shù)年矣。日月易邁,有感于友朋生死之誼,聊記其略??滴跫咨?1704)重陽后五日,勿庵老人書于天雄署齋之八柏軒,時(shí)年七十有二?!?/p>

梅文鼎《績學(xué)堂文鈔》卷一“與潘稼堂書” :“……又承惠寄曉闇歷法,雖片羽不足以盡吉光,然其測食之法,誠有出于舊術(shù)之外,即此已足垂諸千古?!鯐猿谢菁乃n外惟于亡友徐敬可行笈獲見《圓解》一帙,及《歷論》八篇而已?!秷A解》似是隨手寫成,業(yè)已稍為訂補(bǔ),《歷論》頗有精語?!?/p>

潘耒《遂初堂集》卷五“與梅定九書” :“寅旭《圜解》雖本《大測》,而兩弦相因兩弧損益等,殊多心得,理深詞簡,知之者希,得大文二首為之表章,兼有意補(bǔ)作圖注,俾成完書,何幸如之。近復(fù)得其《五星行度解》一卷,謂土木火三星皆左旋,五緯皆在日天之內(nèi),說甚創(chuàng)辟,果如其說則歷術(shù)大關(guān)鍵也?!庇謺?:“向從敬可處抄得寅旭《歷說》,其第一篇云系力田先生手稿,不知遺筆中尚有及此者乎,謹(jǐn)以奉詢,抄《歷說》并得《圜解》,見其頗多脫誤,比即為之詳較,而附以序。近又抄得敬可原序,而書其后,今錄二稿請正,文不足采,聊以見服膺之有素?!盵注]王學(xué)成按 :此“又書”札見于國圖藏乾隆抄本《曉菴遺書》附錄部分,據(jù)其前后文,知此札實(shí)為梅文鼎致潘耒者。

是年孟春答潘云從書(見下)。

是年水月庵建畢,王錫闡有文記之(《文集》卷一)。

跋曉闇先生答潘稼堂小簡手跡后 陳去病

“右簡手跡,都八行,今見之同邑沈廷鏞家,中所云‘云老’者,潘云從也。時(shí)將之官西蜀,特介次耕敦聘先生,以訓(xùn)教其子,而先生慮且偕赴任所,故辭之獨(dú)堅(jiān)。厥后云從留子于家,務(wù)以相托,由是先生允之。于是月之杪,就潘氏之席,觀先生集中答潘云從書可證也。(書云 :春孟接手教,自暌荒陋,即以數(shù)行奉覆,嗣得次耕書諭以不必隨任。又云 :已于三月之杪,抗顏師席。)又是書有月日而無年歲,考王集有上章涒灘致亭林兩書,其一系云從持去,(書云 :茲因云從潘子之蜀,附候動止。)其一以既足南歸,(姓李名云霑,亭林弟子。)特作報(bào)謝。(書云 :六月下旬,敝里潘翁之蜀,一緘附候。又云 :七月景午既足兄南來,頒手教。)案 :所謂上章涒灘者,庚申歲也。是歲亭林年六十八,在關(guān)中,因送馬右實(shí)喪出關(guān),由是既足遂附之還。(在是年五月,見亭林年譜。)亭林集有送李生云霑南歸寄戴笠、王錫闡二高士詩正是時(shí)也。然則準(zhǔn)是以推,先生此簡所謂三月丁酉清明日者,其為庚申之歲,勿庸疑矣?!?/p>

是歲答顧炎武書中有云 :“仆去年春喪家侄,秋丁內(nèi)艱,冬復(fù)喪弟,骨肉略盡。今歲三月以來,喘疾日作,不復(fù)能作勞心事,恐一旦不諱,繼嗣未立,學(xué)術(shù)無傳,未免遺恨耳。”

又答潘次耕書云 :“某頓首,次耕足下,別三十余月其間變故一何多也。喪偶之戚與仆雖同,而失路之悲在足下特甚矣。去年夏間,得酉歲臘杪手教,知道誼日深,旅邸無恙,喜甚慰甚。然私有所疑,不能緘口不以復(fù)諸左右。發(fā)書之日閏月望日也,而除夕雅吟,已在簡端,日月參錯,所未喻者一也。次耕嗜古好奇,壯游之后,慮必更進(jìn),三復(fù)來書,清新駢麗之音勝,縱橫博大之氣衰,所未喻者二也。執(zhí)經(jīng)石翁之門,可謂能自得師,玉峰史學(xué),賴有傳人,竊為兩君慶之。若夫子云伯喈不足當(dāng)尊師之一吷,侯芭王粲亦非賢者所自安,引喻及此,期至于此而已邪,或第求工于詞而不暇問其人乎,所未喻者三也?!庇衷?:“石翁尊師,不及別啟,乞以近履示我,薛儀父書想寄到,不知作何答語,肯以秘書奇器賜教一二耶!《天文實(shí)用》、《五緯表》二種,燕市或尚可覓,伏惟留意,南氏辛亥七政乞買一本寄來,恐與湯氏所推,微有異同,亦考驗(yàn)是非之一端也?!?/p>

清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五十五歲。

是年九月十八日(公歷1682年10月18日)王錫闡卒。

是年仲春既望三日有《黃貞婦四十序》一文見《文集》卷一。

又跋曉庵先生致潘稼堂手簡真跡后 陳去病

予既考定曉庵先生致次耕小簡,越日復(fù)得一簡,都四紙,遂核之文集,竟未之見,(案 :集中致次耕札大小凡五通。)而書且言孟夏兩啟未報(bào),乃知先生手簡之遺佚者夥矣。集故有榷言十三則寄次耕,而是書有“兀坐困亨齋,了無一得,偶有疑事十余,無可商榷,錄呈知己”之語,然則彼所記十三則者,其為此書之媵無疑矣。至謂欲殺之心,至今未息,而欲以救援望之次耕者,蓋先生自國亡后,復(fù)遭家變,外侮內(nèi)難,相逼而來(案 :集有辛亥與次耕書,已言家庭之間,不能和輯,外侮內(nèi)難,相視而起。[注]此原集未題“辛亥”字樣。),先生身處臬兀之中,幾不自保(案 :集屠維協(xié)洽答亭林書云 :仆自去冬失怙,侮辱薦交,幾不自存,然立志之初已早慮及,此溝壑鼎鑊皆意中事。),其致亭林書所謂“溝壑鼎鑊,皆意中事”,正此事耳。若夫次耕當(dāng)日,則方以布衣舉鴻博,授檢討,入詞林,修《明史》,詡詡?cè)圾Q其得意,而先生獨(dú)與亭林顧氏以遺民逸老,耿念其兄力思之冤,心焉非之,謂如次耕者即不腐心切齒(案 :集中上章涒灘與亭林書有云 :兩君之遺憾慮亦先生所切齒腐心者也。),亦當(dāng)隱居終身,何圖一旦靦顏失節(jié),屈身讎仇,背友于而悖大道,唾忠告而慕浮崇榮,其違于中行,不亦遠(yuǎn)乎。以故每致書,兩先生必極意規(guī)諷,罕譬曲諭,務(wù)達(dá)其本衷而后已。審于簡末觀物草堂交情惻惻數(shù)語,而賢者之所以惓惓友朋者,略可知矣(亭林集有寄次耕書及詩,《困亨齋集》亦然,皆極規(guī)諷。)。惜也飛蛾投炬,非剔撥而不回;象齒焚身,必奏刀而始悟。次耕亦然,以平生肺腑骨肉之愛,極針砭藥石之語,而不遽返,卒致垂翅鎩羽,投老荒江,然后棲息遂初之堂?;厮剂寂笸?xùn),而先生逝矣。烏虖,不幾晚乎!雷雨既過,清風(fēng)大來,展卷誦此,不覺悽愴,爰伸高誼,跋之左方[注]見《國學(xué)季刊》一卷三期,120~121頁,一九二三年九月。王學(xué)成按 :《國粹學(xué)報(bào)》1905年第一卷第七期亦載此文。“耿念其兄力思之冤”句,“思”,《國粹學(xué)報(bào)》本作“田”。。

王錫闡著述目

《歷法》三卷,《赤道次舍》一卷,《歷策》一卷,《歷說》一卷,《日月左右旋問答》,《五星行度解》一卷,《推步交朔》一卷,附《辛丑歷辨》一卷。清王錫闡撰,附卷清潘檉章撰,清抄本二冊。

《歷法》二十四種,清王錫闡撰,清抄本三冊。

子目 :

《太陽盈縮立成》一卷。

《太陽遲疾立成》一卷。

《黃赤道率附月離》一卷。

《冬夏二至太陽行度》一卷。

《月離轉(zhuǎn)定度立成》一卷。

《月離轉(zhuǎn)積度立成》一卷。

《月離閏日轉(zhuǎn)積度立成》一卷。

《五星立成》一卷。

《五星段目立成》一卷。

《五星伏見差度立成》一卷。

《五星細(xì)行捷法》一卷。

《七政捷法立成》一卷。

《四余立成》一卷。

《四余交宮》一卷。

《四余捷法立成》一卷。

《赤道積度宿次鈐》一卷。

《赤道交宿度分》一卷。

《赤道十二宮次宿度鈐》一卷。

《黃道度積度宿次鈐》一卷。

《黃道各宿度分》一卷。

《算黃道十二宮次宿度鈐》一卷。

《定日鈐》一卷。

《定時(shí)刻鈐》一卷。

《日食南北里差立成》一卷。

《大統(tǒng)歷法啟蒙》。清王錫闡撰,清抄本一冊。

《大統(tǒng)歷法啟蒙》五卷及補(bǔ)遺。清王錫闡撰,清抄本(有朱校),四冊。

《王曉闇先生遺書補(bǔ)編》一卷。清王錫闡撰,清光緒十九年(1893)德化李氏木犀軒抄本一冊。

以上見北京大學(xué)藏李氏書目。

《曉庵先生遺書》。有“葒谷”印,吳江王錫闡寅旭著(一字昭冥),秀水后學(xué)盛百二秦川輯。

《歷說》一卷;《歷策》;《五星行度解》一卷;《日月左右旋問答》;貽薛儀父書;答萬充宗書;答徐圃臣書;答朱長孺書;《歷法》六卷;《推步交會》;《測日小記》一卷;《三辰晷志》一卷;《(丁未)歷稿》;《圜解》一卷;《大統(tǒng)歷法啟蒙》;《西域歷法啟蒙》;《困亨齋集》;《聲音原始》。

歲辛未予從先生彌甥楚望求先生遺書,大半亡失。謹(jǐn)記其目錄如右。

乾隆丁酉秋九月,在京師借周林汲編修本,攜歸錄褔。戊戌正月十三日雨后記,補(bǔ)孟。二月壬辰朔校完。

又北京大學(xué)藏李木齋藏書 :

《王曉庵歷法》有“揚(yáng)州阮氏瑯環(huán)仙館藏書印”、“文選樓”、“木犀軒藏書”、“明墀之印”、“張鑒過眼”諸印。

《靜嘉堂秘籍志》 :

《曉庵遺書》,題施國祁錄抄三本?!洞蠼y(tǒng)律法啟蒙》五卷,《律法》三卷,雜著《律策》一篇,《律說》五篇,《日月左旋問答》,《五星行度解》,《推步交朔》并序,附陳獻(xiàn)可《戊子算法》。

《大統(tǒng)歷法啟蒙補(bǔ)遺》。吳江王錫闡寅旭氏著(抄本)。

《步氣朔》

《步日躔》

《步月離》

《步五星》

《步交會》

《步四余》

《大統(tǒng)歷法啟蒙》。吳江王錫闡寅旭氏著。

此王曉庵先生所著遺書,計(jì)五冊,先生算學(xué)冠當(dāng)代。久為諸名宿推重,按《續(xù)疇人傳》張秋水鑒跋先生書,乃震澤沈氏退甫舉以相示,謂此書出而先生之遺書益顯。又甘泉羅氏士琳以不得先生書為憾,姑附記以俟搜求。然則世所傳者僅有先生《新法》六卷,金山錢氏曾刻入《守山閣叢書》內(nèi),此書當(dāng)時(shí)已不多見,況經(jīng)兵燹后流傳益鮮。余得于城南方氏,吉光片羽,誠為至寶,他日倘得有識者,詳加校閱,付諸剞劂,豈第從事于先生之學(xué)者得窺全豹,而先生之遺書不大顯于海內(nèi)哉。故急書之簡端云。光緒十九年四月望日甬上董恩綬磬雨氏識。

驚隱社姓氏錄

沈雪樵祖孝,苕上人。

朱不遠(yuǎn)明德。

祁金始子京。

金完城。

鈕晦復(fù)明儒。

祁覲鐘垣公。

顏雪臞俊彥,嘉興人。

鈕蓀如綮。

祁賓王欽立。

朱載陽臨,嘉興人。

王肇敏錫闡。

葉桓奏去病案 :桓奏名繼武,隱居唐家湖上。

鐘琴俠俞,嘉興人。

潘圣木檉章。

范梅隱去病案 :梅隱名風(fēng)仁,苕溪人。

戴曼公笠,武林人。

金耳韶成。

陳雁宕去病案 :雁宕名忱,苕溪人。

戴耘野笠,吳江人。

吳曜庚在瑜。

歸玄恭去病案 :玄恭名莊,國變后更名祚明,別字懸弓,號恒軒,又號普明頭陀,昆山人。

錢礎(chǔ)石肅潤,無錫人。

吳融司南杓。

顧石戶去病案 :石戶即亭林先生,初名絳,后名炎武,字寧人,別號蔣山傭,昆山人。

程杓石棅,吳門人。

吳寧武金甌。

陳皇士去病案 :皇士名濟(jì)生,長洲人,為文莊公仁錫之子,亭林先生之妹婿也。

施又王諲,吳門人。

葉開期世侗。

吳東籬名宗潛,字方輪,卒后門人私謚貞毅先生。

吳匡廬珂,同邑人。

葉康哉敷夏。

吳南村名宗漢,字子儀,一字九畹,私謚貞孝先生。

周闇昭燦。

李北山受恒。

吳西山名宗泌,字鄴仙,私謚貞確先生。

周機(jī)高爾興。

王云頑礽。

吳北窗名寀,字京蕃,私謚醇節(jié)先生。

周其凝撫辰。

沈建芳永馨。

吳仲遠(yuǎn)名振奇,私謚貞簡先生。

周安節(jié)安。

沈彥博泌。

吳日千名振遠(yuǎn),號武夷,謚忠烈先生。

顧茂倫有孝。

沈石城嘉楠。

吳選閑名端震,謚潛介先生。

顧樵水樵。

錢銘顏重鐘。

(此外吳炎文集中有驚隱社社啟一文。)

蚌埠市| 扶余县| 双柏县| 湟中县| 八宿县| 石首市| 新巴尔虎右旗| 比如县| 招远市| 琼中| 建瓯市| 沙河市| 东阿县| 康定县| 龙井市| 佛冈县| 南开区| 青州市| 从江县| 仲巴县| 青河县| 保山市| 武宣县| 武陟县| 京山县| 沈阳市| 朝阳区| 永登县| 仙桃市| 会宁县| 洪湖市| 河间市| 嘉禾县| 温州市| 湟源县| 盘锦市| 天等县| 姚安县| 合阳县| 凭祥市|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