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顧以韌,梁 艷,陶 璇,楊躍奎,曾 凱,陳曉暉,鐘志君,呂學斌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
miRNA是一類內(nèi)生的、長度約為20~22個核苷酸,通過結(jié)合到靶mRNA上參與基因轉(zhuǎn)錄后水平調(diào)控的非編碼小分子RNA,其在基因表達調(diào)控、脂肪細胞分化、脂質(zhì)代謝等生理過程中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3]。先前研究顯示miR-1可通過HDAC4作為靶基因促進肌發(fā)生,對調(diào)節(jié)骨骼肌增殖與分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它會與轉(zhuǎn)錄因子結(jié)合,促進心肌細胞膨脹,從而抑制心肌細胞的增殖;miR-369通過招募AGO2和FXR1蛋白復合體結(jié)合到腫瘤壞死抑制因子-α基因3′UTR區(qū)域的腺嘌呤/尿嘧啶富集元件上靶向調(diào)控TNF-α的表達[5],TNF-α與豬肉品質(zhì)存在顯著相關。
鑒于這兩種miRNA與豬肉品質(zhì)調(diào)控存在的關系,研究采用Q-PCR技術對四川省4個地方豬種和約克夏背最長肌組織中miR-1和miR-369的表達與肉質(zhì)性狀的差異進行了研究。該研究將為進一步探明不同豬種肉質(zhì)差異形成的分子機制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并為培育優(yōu)質(zhì)高效的新品種/配套系提供科學依據(jù)。
該試驗于2015年12月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種豬科研基地進行。每個豬種隨機選取6頭,共計30頭,所有試驗豬只于同一時間開始組建群體,30日齡斷奶,采用相同營養(yǎng)水平和飼喂方式,達到9月齡時進行屠宰,屠宰前停食24 h,自由飲水。屠宰后迅速采集倒數(shù)3~4肋骨間對應處的背最長肌組織,用于后續(xù)的肉質(zhì)相關表型指標測定和miRNA熒光定量檢測。
采用瑞士步琪(BUCHI)全自動快速抽提儀進行抽提,程序設置為萃取2 h,淋洗5 min,干燥20 min,每個樣本獨立測定兩次。樣品處理和試驗操作嚴格按照國標GB/T 9695.1—2008《肉與肉制品游離脂肪含量測定》進行。
采用KD-2508型切片機(Kedee,China)制作背最長肌樣本的冰凍切片,H.E染色后用顯微成像系統(tǒng)(Optec,China)采集代表性區(qū)域圖像,通過Motic Images Advanced 3.2顯微圖像分析軟件測定每個樣品的肌纖維面積。
樣本處理和試驗方法參照國家標準GB/T 5009.84—2003《食品中硫胺素(維生素 B1)的測定》。
測量左胴體倒數(shù)3~4肋眼肌的寬、高,按照寬×高×0.7計算眼肌面積。按豬胴體性狀測定技術規(guī)范(NY/T 825—2004)方法測定并計算瘦肉率。
引物信息見表1。所有目的miRNA定量結(jié)果均通過溶解曲線分析驗證PCR產(chǎn)物的特異性,確保產(chǎn)物無引物二聚體,每個樣本重復3次,每次檢測含3個陰性對照。采用2-ΔΔCt法計算目的miRNA的相對表達量。
表1 引物信息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igmaplot 12.0對性狀指標和基因表達量進行ANOVA分析,相關性采用Pearson Correlation程序分析。
由表2可知,在5個豬種中,藏豬肌內(nèi)脂肪含量最高(5.62%),其次為雅南豬(5.09%),約克夏豬最低(2.06%),地方豬種極顯著高于外種豬(P<0.01)。在4個地方豬種中,藏豬、雅南豬和內(nèi)江豬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極顯著高于成華豬(P<0.01);藏豬肌纖維直徑最小(68.12 μm),顯著小于其它3個地方豬種(P<0.05),約克夏肌纖維直徑最大(92.74 μm),極顯著大于 4個地方豬種(P<0.01);4個地方豬種的眼肌面積在14~22 cm2之間,藏豬和成華豬的眼肌面積顯著低于雅南豬、內(nèi)江豬(P<0.05),約克夏豬的眼肌面積極顯著高于4個地方豬種(P<0.01);藏豬的瘦肉率最低(42.74%),約克夏豬的瘦肉率最高(63.54%),4個地方豬種瘦肉率之間差異不顯著,約克夏豬極顯著高于4個地方豬種(P<0.01);雅南豬的硫胺素含量最高,為 2.84 μg/g,其次是藏豬(2.18 μg/g),內(nèi)江豬硫胺素含量最低,為1.06 μg/g,其次為約克夏豬(1.21 μg/g),顯著低于其它3個豬種(P<0.05),藏豬、成華豬和雅南豬無顯著差異。
表2 不同豬種相關肉質(zhì)指標含量(n=6)
采用Q-PCR的方法,檢測了miR-369和miR-1在豬背最長肌中的相對表達量,其結(jié)果見表3。由表3可知,成華豬的miR-369的相對表達量最高,其次為雅南豬,最低的為內(nèi)江豬,內(nèi)江豬的miR-369的相對表達量極顯著低于其它4個豬種(P<0.01),約克夏豬的miR-369的相對表達量顯著低于藏豬、成華豬和雅南豬(P<0.05);藏豬miR-1的相對表達量最高,其次為成華豬,最低的為內(nèi)江豬和約克夏豬,藏豬、成華豬和雅南豬的miR-1相對表達量極顯著高于內(nèi)江豬和約克夏豬(P<0.01)。
表3 不同豬種的miR-369、miR-1水平(n=6)
采用Sigmaplot 12.0分析了肉質(zhì)性狀相關指標和基因表達量的相關性,由表4可知,miR-369、miR-1在背最長肌中的表達水平與肌內(nèi)脂肪含量和硫胺素含量呈正相關(r肌內(nèi)脂肪含量=0.5~0.7;r硫胺素=0.6~0.9),其中miR-369與硫胺素呈顯著正相關(r=0.85,P<0.05);miR-369、miR-1 在背最長肌中的表達水平與肌纖維直徑、眼肌面積、瘦肉率呈負相關(r肌纖維直徑=-0.1~-0.6;r眼肌面積=-0.3~-0.9;r瘦肉率=-0.3~-0.8),其中miR-1與眼肌面積呈顯著負相關(r=-0.89,P<0.05)。
表4 miR-369、miR-1與肉質(zhì)相關指標的相關性分析(n=6)
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豬肉產(chǎn)品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育種學家已在豬肉質(zhì)的調(diào)控機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6-8],然而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DNA和mRNA水平的編碼基因,隨著miRNA的發(fā)現(xiàn)和功能研究的深入,從轉(zhuǎn)錄后的miRNA水平探索豬肉質(zhì)差異形成的分子機理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影響豬肉質(zhì)風味的因素很多,其中肌內(nèi)脂肪含量是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其與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風味密切相關[9],肌肉中的脂肪越多,則肉的多汁性越好,在5個豬種中,4個地方豬種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在3.72%~5.62%之間,肉質(zhì)優(yōu)良,約克夏豬的肌內(nèi)脂肪含量2.06%,極顯著低于地方豬種;肌纖維直徑越細,肉質(zhì)就越細嫩,味美。研究顯示4個地方豬種的肌纖維直徑在60~80 μm之間,肉質(zhì)細嫩,約克夏豬肌纖維直徑為92.74 μm,極顯著高于4個地方豬種;胴體瘦肉率是評價胴體品質(zhì)的主要指標,與眼肌面積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肌內(nèi)脂肪含量呈負相關,4個地方豬種的胴體瘦肉率在42%~50%之間,屬脂肪型豬種,約克夏豬達63.54%,極顯著高于地方豬種;硫胺素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風味前體物質(zhì),其熱降解是食品加工過程中風味形成的主要途徑之一[10],研究顯示藏豬、成華豬、雅南豬肌肉中的硫胺素含量較高,風味更好。由本研究可知,地方豬種均屬于肉質(zhì)優(yōu)良豬種,其風味佳、口感好,但瘦肉率較低,可作為優(yōu)質(zhì)風味豬培育的育種素材。
miRNA對豬肌肉發(fā)育有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4],Chen等[11]2006年研究發(fā)現(xiàn)miR-1在骨骼肌細胞分化成熟過程中呈現(xiàn)一定的時空特異性表達,促進骨骼肌細胞分化。miR-369靶向調(diào)控TNF-α的表達,在脂肪沉積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5]。本研究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對藏豬、成華豬、雅南豬、內(nèi)江豬和約克夏豬背最長肌組織中miR-1和miR-369差異表達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顯示背最長肌組織中2個miRNA的表達水平在5個豬種中趨于一致。相關性分析顯示,2種miRNA在背最長肌中的表達水平與肌內(nèi)脂肪含量和硫胺素含量呈正相關,與肌纖維直徑、眼肌面積和瘦肉率呈負相關,表明miR-1和miR-369對豬肉質(zhì)具有正調(diào)控作用,而對豬胴體性能具有負調(diào)控作用,其可以影響豬肌肉生長和脂肪沉積,為通過調(diào)控其表達水平實現(xiàn)對豬肉質(zhì)風味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1]孫文星,南文婷,谷淑華,等.miR-27b及其靶基因PPARγ在肌內(nèi)和皮下脂肪細胞中的差異表達分析[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6,39(2):249-254.
[2]Bartel D P.MicroRNAs:target recognition and regulatory functions[J].Cell,2009,136:215-233.
[3]Li G,Li Y,Li X,et al.MicroRNA identity and abundance in developing swine adipose tissue as determined by Solexa sequencing[J].Cell Biochem,2011,112(5):1318-1328.
[4]刁欠云,周蓮蓮,李虹儀,等.不同品種豬肌肉組織miR-1和miR-133 基因的表達分析[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2,43(6):843-848.
[5]母治平,鄧娟,王滔,等.豬miR-369靶基因腫瘤壞死抑制因子-α(TNF-α)的鑒定[J].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學報,2012,20(8):922-927.
[6]曾俊棋,岳萬福.豬脂肪性狀相關功能基因的研究[J].現(xiàn)代畜牧獸醫(yī),2015(10):17-22.
[7]劉瑩瑩,李鳳娜,印遇龍,等.中外品種豬的肉質(zhì)性狀差異及其形成機制探討[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5,27(1):8-14.
[8]門小明.肌肉纖維類型組成對豬肉品質(zhì)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2.
[9]Hoehne A,Nuernberg G,Kuehn C,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s,selected carcass traits,and fatty acid profile in bulls using a F2-population[J].Meat Science,2012,90:629-635.
[10]秦剛.榮昌豬肉在不同烤制溫度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zhì)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11]Chen J F,Mandel E M,Thomson J M,et al.The role of microRNA-1 and miR-133 in skele-tal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J].Nat Genet,2006,38(2):22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