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VR眼鏡,拿起操作手柄,一座高鐵大橋出現在記者眼前。選擇前進,記者“跳”到了大橋的墩基處,近距離觀看大橋的設計細節(jié);往上一“躍”,又來到高鐵大橋的路面上,全方位感受大橋的宏偉壯觀。這是8月25日,在中鐵一局鄭合高鐵跨寧洛高速連續(xù)粱項目現場的“VR+BIM技術”體驗館記者體驗到的場景。中鐵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VR+BIM技術,可以身臨其境了解工程的設計、施工情況,指導施工過程?!?/p>
鄭合高鐵跨寧洛高速連續(xù)梁是目前國內高鐵已建和在建項目中跨度最大的連續(xù)梁,主跨度達到172米,橋梁總長為346.1米,施工難度很大。通過VR虛擬技術和BIM模型的結合,建造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工程的每個細節(jié)。而“VR+BlM技術”僅僅是鄭合高鐵建設中的一個“高科技武器”,還有多處世界領先的創(chuàng)新科技應用在施工中,“中國智造”閃耀在鄭合高鐵的建設工地上。在淮陽軌道板場,一條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展現在記者眼前,廠房內干凈明亮,幾名工人操作著指揮臺,軌道板就在工人的操作下隨著流水線被快速地生產出來?;搓栜壍腊鍒隹偣こ處熕妍惥曜院赖亟榻B:“這里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通過全國工業(yè)產品許可認證,并采用流水機組生產法工藝的軌道板場。這種工藝在國際上也屬首創(chuàng)?!毙畔⒒芾硎沁@條流水機組的最大特點。每一塊生產的無砟軌道板都有兩塊芯片,相當于軌道板的“身份證”,從生產的最初環(huán)節(jié)開始植入芯片,隨后的每一道工序數據都會輸入到芯片中。日后鋪設或者運營維護環(huán)節(jié)掃卡追溯時,數據就會立馬被調取出來,哪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以被追溯到。
在中鐵十八局鄭合高鐵周淮特大橋跨新運河連續(xù)粱施工現場,一種新型的膠拼梁技術正在被運用。這種膠拼工藝在國內高鐵建設上也是首次使用。該連續(xù)梁最大跨度有56米,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將預制好的箱梁用龍門吊起吊,放在兩個樁基之間,相當于給高鐵的“桌腿”上鋪上“桌面”。每段箱梁足有180噸重,被吊裝起來后,工人再用特殊的膠水將箱梁拼裝起來。這種類似“搭積木”的模塊式拼裝方法與以前的掛籃施工方式相比,更容易控制施工質量,降低了施工難度,也更加綠色環(huán)保?!斑@是以后高鐵建設的發(fā)展方向,技術成熟后會向全國推廣使用?!敝需F十八局鄭合鐵路項目一分部總工程師辛宏亮說。作為中國的“新四大發(fā)明”之一,高鐵成為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閃亮名片。鄭合高鐵建設中運用的高科技,充分代表了中國高鐵擁有的最新技術,彰顯了“中國智造”的強大實力。
據《河南日報》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