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婷
如在正確與善良之間選擇,必選擇善良?!镀孥E男孩》是一部典型的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片,但它對愛與教育的呈現(xiàn)卻是普世的。
10年前的一個周末,圖書設(shè)計師R.J.帕拉西奧帶兩個孩子去郊外的朋友家做客。在沿途的冰淇淋店門前,他們遇到了一個臉上傷痕累累的小女孩。帕拉西奧3歲的小兒子被嚇到了,驚恐地哭了起來,大兒子克制了自己的情緒,但也是滿臉緊張。帕拉西奧感到尷尬和羞愧,想趕快帶兩個孩子逃離現(xiàn)場。她想把小兒子的手推車推開,卻聽到小女孩的媽媽用親切且鎮(zhèn)定的聲音說:“好了,我想我們該走了?!?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2/09/slzk201806slzk20180629-1-l.jpg" style="">
回家的路上,女孩媽媽的聲音一直縈繞在帕拉西奧耳邊。“我要怎么教育自己的小孩,當(dāng)他們再遇到身體不健全的孩子時能給出更恰當(dāng)?shù)姆磻?yīng)?只讓他們‘不準(zhǔn)盯著看就好了嗎?還是該有更深刻的思考?”回家的路很長,兩個孩子在汽車后座上睡著了。這時,收音機里傳來娜塔莉·莫森特的歌《奇跡》。“人們看見我,我將挑戰(zhàn)你對事情的看法。我在你的頭上,使你困惑,使你震驚,使你明白,我肯定是上帝造物的奇跡之一……”這首歌像是寫給那個小女孩的,一下子揪住了帕拉西奧的心。
“我決定從那個女孩的視角出發(fā),寫一本書,希望能幫人們理解,而非可憐這類孩子的處境。”一直想寫作卻沒找到合適題材的帕拉西奧終于開始動筆,寫下了《奇跡男孩》這本書。
2012年,這本以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奧吉為主角的小說一面世就成為暢銷書,連續(xù)120周蟬聯(lián)《紐約時報》童書排行榜冠軍。
兩年之后,導(dǎo)演、編劇斯蒂芬·卓博斯基第一次讀到這本小說時,他的兒子剛剛出生,身為父親的同理心讓他對這本書愛不釋手。與小說一起遞到他手上的還有一份電影大綱——制片方想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他們希望卓博斯基來做導(dǎo)演?!皹s幸至極?!弊坎┧够斓亟酉铝诉@部電影。
卓博斯基接手時,編劇斯蒂夫·康拉德已經(jīng)對小說進行了電影化改編。故事基本與原小說一致:10歲的美國男孩奧吉是先天的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征患者,醫(yī)生斷定他只能活3個月,但經(jīng)過27次大大小小的手術(shù)后,奧吉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無法掩飾的面部畸形讓奧吉內(nèi)向和脆弱,10歲之前,他一直在家接受媽媽的一對一家庭教育。10歲這一年,父母決定讓奧吉走出家門,面對真實的世界。不出所料,一入學(xué),奧吉就因為自己的面部缺陷而被冷落、嘲笑甚至遭受霸凌,但在家人的呵護和鼓勵下,奧吉一直用善良和真心與同學(xué)相處,并最終交到真正的朋友,成功融入集體。小說和電影都以奧吉、姐姐、朋友等不同視角切入,來呈現(xiàn)在奧吉融入集體的過程中,不同人的認(rèn)知和轉(zhuǎn)變。
“作為小說的《奇跡男孩》可以是一本青少年讀物,但作為電影的《奇跡男孩》一定要有更廣泛的受眾?!边@是卓博斯基創(chuàng)作這部電影的基礎(chǔ)。原著小說的故事很單純,講的只是奧吉和孩子們的故事,所有敘述都是站在孩子的視角。卓博斯基希望電影的呈現(xiàn)不局限于此,與其說《奇跡男孩》是一個有缺陷的孩子的成長故事,不如說這是一個牽扯其中所有人的成長故事。
電影與原著最大的不同是,它增加了歐文·威爾遜飾演的父親內(nèi)特和朱莉婭·羅伯茨飾演的母親伊莎貝爾的戲份。奧吉的不幸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不幸,也是整個家庭的不幸,身處其中的父親、母親和姐姐都要為此付出更多。父親要承擔(dān)更多的家庭責(zé)任,母親在把奧吉送去學(xué)校后,要重新適應(yīng),找回自己的價值和理想,而姐姐要在家人對弟弟的“偏心”下學(xué)會理解和包容,并認(rèn)可自己的價值。奧吉的出現(xiàn)也是對學(xué)校教育觀念、學(xué)生和老師的考驗,如何接納這個突然闖入的怪男孩,這是他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這個接納和被接納的過程波折不斷,但波折之后,每個人都更包容和成熟了。
為了呈現(xiàn)這個更大的主題,電影在多視角敘事的人物選擇上,做出了調(diào)整和取舍?!叭∩帷笔乾F(xiàn)在的卓博斯基很擅長的一件事。之前,他曾把自己的同名小說《壁花少年》改編成電影,在那次改編中,他學(xué)會了做減法:“改編不能貪心,不管單場戲多精彩,如果它對整部電影沒有幫助,那就要去掉。就像森林里有一棵特別美麗的樹,但它可能會毀掉整個森林,那你要做的就是忍痛清除那棵樹,保護整片森林?!?/p>
卓博斯基刪掉了原著中的很多視角,留下的都是“有秘密的人”。奧吉的姐姐維婭剛升入高一,一入學(xué)就被曾經(jīng)最好的朋友米蘭達冷漠相對,她在家庭的忽視和朋友的背離中黯然神傷。一開始,諾亞并非真心做奧吉的朋友,而是受了媽媽和校長的指派,但在交往中,諾亞越來越喜歡奧吉,但誤解和原罪讓他和奧吉的友情陷入危機。米蘭達對維婭的冷漠并非真心,家庭的殘缺和愛的缺失讓她脆弱和自卑。這些刻意選擇的視角不僅幫觀眾從不同側(cè)面了解奧吉的成長和他對周圍人的影響,也同時涉及了青春成長、教育體制和單親家庭等話題。
飾演男主角的雅各布·特瑞布雷是《奇跡男孩》的功臣,這位2006年出生的小演員早就以《房間》那部奧斯卡入圍電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這部《奇跡男孩》里,特瑞布雷不僅要承擔(dān)最重的戲份,還要在造型上做出改變?!白屢粋€孩子接受特效化妝,并在這種狀態(tài)里進行表演,這是一件很冒險的事,很少有電影和導(dǎo)演會這樣做?!弊坎┧够f,如果不是找到特瑞布雷來演,他可能也不敢這樣做。
特瑞布雷雖然只有11歲,但在表演上非常專業(yè)。接到《奇跡男孩》劇本后,他曾走訪過多倫多的醫(yī)院,與有類似病癥的孩子做細致溝通。他還邀請這些孩子給他寫信,所有收到的信都被他裝訂成冊,在拍某些特定戲份時,他會找出信件來看,以理解和感受真實的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征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特效化妝也幫助我找到人物狀態(tài)?!碧厝鸩祭渍f,每次化妝都要兩小時左右,他坐在椅子上,在等待自己變成奧吉的過程中,漸漸安靜下來,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卓博斯基也盡可能地為特瑞布雷營造一個家庭的氛圍,幫助他入戲。“我是雅各布的媽媽,你是奧吉的媽媽?!迸闾厝鸩祭着膽虻膵寢屧@樣對朱莉婭·羅伯茨說。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羅伯茨曾向化著濃妝的特瑞布雷抱怨,“每天只能看到奧吉,有些想念雅各布”。特瑞布雷聽后就找來一張自己小小的照片,貼在了羅伯茨的劇本上。“這些演員之間的互動,尤其是對小演員來說,非常重要,家的感覺要自始至終圍繞著他們?!弊坎┧够屑ち_伯茨和威爾遜的專業(yè),以及在整個拍攝過程中他們與小演員的真誠相處。
《奇跡男孩》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電影,但在現(xiàn)實主義的基礎(chǔ)上,卓博斯基還為觀眾,尤其是小觀眾造了很多夢。整天帶著宇航員帽的奧吉喜歡科幻和太空故事,那頂沉重的宇航員帽不僅是他隱藏自己的方式,也是夢想的外化。在電影中,卓博斯基用一場奧吉穿上宇航服奔跑的戲幫他實現(xiàn)了做飛行員的夢想,還讓《星球大戰(zhàn)》里的楚巴卡來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成為奧吉的守護者。姐姐維婭的青春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疼痛,但在電影結(jié)尾,卓博斯基讓她成為舞臺上的主角,并讓臺下觀眾——母親伊莎貝爾搶過父親內(nèi)特的眼鏡。“我的母親有一雙很大的眼睛。我只希望有一次她會用它們來看我。”卓博斯基用這樣喜劇化的處理方式,完成了維婭的小夢想。
有些電影讓觀眾看到人與世界的陰暗和復(fù)雜,有些則讓人在看到了陰暗、理解了復(fù)雜之后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氣?!镀孥E男孩》顯然是后者。
“我在曾經(jīng)的那些經(jīng)典電影中學(xué)會了愛與被愛,如今,我選擇為觀眾和孩子們拍攝這樣的電影,希望鼓勵他們再堅持哪怕一點希望和理想主義?!弊坎┧够f,這是他能借電影為自己和他人所做的最好的事。
——專訪《奇跡男孩》導(dǎo)演斯蒂芬·卓博斯基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將原著小說改編成電影《奇跡男孩》,在劇本創(chuàng)作和拍攝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卓博斯基:我在三年前讀到了R.J.帕拉西奧的小說原著《奇跡男孩》,那段時間正趕上我的兒子西奧多出生,所以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本小說。當(dāng)我知道自己可以把這部小說拍成電影時,別提有多興奮了。當(dāng)時,我拿到的除了小說原著,還有一個電影大綱,有很多不錯的構(gòu)思,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自己的新想法和大綱內(nèi)容相結(jié)合,再做出一個完善的劇本。最大的挑戰(zhàn)是如何讓視覺化后的作品更容易被理解,也更有趣,可以讓大人、小孩都走進電影院。所以,我需要在情感的把握上更精準(zhǔn),這就很考驗我講故事的方式了。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就像你說的,這是一個家庭故事,戲劇沖突不大,原著里還有很多心理和情緒的描寫,你如何處理這些元素?
卓博斯基:的確,這種情感、情緒與講故事之間的把控是非常微妙的。在《奇跡男孩》里,克制很重要。如果音樂聲太大、太多,可能會讓電影顯得老土或者過于煽情。我必須在電影中加入幽默橋段,否則整部電影的基調(diào)就太悲傷了,但又不能太多,那會打斷觀眾的情緒。拍《奇跡男孩》真的有點像走鋼絲,我必須要努力保持平衡。我要讓故事自然地被講述和發(fā)生,而不是以某種情緒操縱觀眾。或者換種說法,這部電影像是在邀請觀眾和我一起去旅行,但前提是,他們心甘情愿,并樂意前往。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在《奇跡男孩》之前,你還導(dǎo)演過一部改編自自己同名小說的青春片《壁花少年》,那部電影對你這次的創(chuàng)作有什么幫助?
卓博斯基:我得到的最有用的經(jīng)驗可能是“如何更高效地講故事”。在最后的剪輯階段,《壁花少年》剪掉了23分鐘的戲份,但《奇跡男孩》剪掉的戲份只有4分鐘左右。在拍攝中,我開始懂得如何取舍。另外,如何在敘事中表達情緒與情感我也更游刃有余了。你知道《壁花少年》是一部更情緒化的電影,在那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我漸漸搞清楚了如何用音樂,如何調(diào)動演員的表演,來讓觀眾沉浸在某種情緒和情感體驗中。當(dāng)然,評論界對《壁花少年》的反饋也讓我更有信心再做一部以孩子和年輕人為主題的電影。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奇跡男孩》里也有一條中學(xué)生的故事線,也是青春題材,你很擅長理解和把握青年人的情感和生活狀態(tài),怎么做到的?
卓博斯基:你要知道,我寫《壁花少年》那本書時只有26歲,那個年齡離我的少年和青年時期都還很近,所以我比較容易找到當(dāng)年的感覺。但當(dāng)我決定把小說改編成電影時,我已經(jīng)快40歲了,我必須很努力地去回憶、確認(rèn)和尊重年輕人,去準(zhǔn)確地了解他們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這樣做。這件事很難,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結(jié)婚了,有孩子,也有老婆,現(xiàn)在回望青春,大多是以總結(jié)的姿態(tài)?!皠e擔(dān)心,你最終會結(jié)婚,沒關(guān)系的”;“未來一切都會好起來”……這是我們回望的現(xiàn)實,而不是當(dāng)年那個年齡所能感受到的真實。所以,我必須找到一個少年第一次戀愛,并以為這是最后一次戀愛的感受,而且讓自己去相信它,這就是我所有工作的基礎(chǔ)。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奇跡男孩》是一部標(biāo)準(zhǔn)的美式家庭片。之前有過很多聚焦中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和困惑的美式家庭片,有哪些是你特別喜歡,或者給你拍這部電影帶來靈感的?
卓博斯基:我從小到大受很多經(jīng)典美國家庭片的影響,比如《外星人E.T.》《綠野仙蹤》,還有弗蘭克·卡普拉主演的《生活多美好》等。迪士尼動畫片中的家庭觀念和家庭元素是我所喜歡的。那些電影讓我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不是孤零零的,這種被激勵的感覺讓我也有為下一代人拍這樣電影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