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教育方式不同,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1-2]。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3-4]。PBL教學的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意識、交流、準備、思辨能力和團隊精神。
在PBL討論過程中,筆者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能力的差異性,每組只有2~3個學生非?;钴S,大部分學生一言不發(fā),或不愿意交流。這種現(xiàn)象較大程度上會影響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會造成冷場現(xiàn)象,很難保障PBL課堂的整體效果。如何調動不善于交流學生的積極性,使PBL教學氛圍活躍起來,是令人關注的問題?,F(xiàn)介紹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為了解學生對PBL教學的看法和問題點,本次針對2013級和2014級5+3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100名學生進行了關于PBL教學的問卷調查[5],結果顯示,61%的同學指出沒有搶到合適的發(fā)言的機會,20%的同學認為別的同學已經做出了正確的答案,就沒有必要再重復回答,10%的學生不敢回答,5%的學生不感興趣,4%的學生不知從何著手和解決問題。根據(jù)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采取了因材施教的策略。
讓學生自主安排輪流做課程的leader和writer,在leader的引導下,學生圍繞案例提出問題,對所提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討論。Writer進行詳細的記錄和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教師適當參與和引導,不至于學生的討論內容偏離原有的主題,從而營造一個共同參與、討論、解決問題的活躍場景。
根據(jù)學生的性格邏輯,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對于4%的不知從何著手解決問題的學生,進行一定的導向,鼓勵其積極地提出問題點,從而增強參與意識。自己提出的問題,肯定想得到圓滿的答案,學生會積極地思考和準備,認真聆聽同學們收集的情報和回答的內容,積極做筆記,再提問題。對于不敢回答的學生,有任務性的回答指定的一兩個問題。在提出問題和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也達到了一定的導向問題,促使學生抓住要點和目的,加強了基礎知識的鞏固。通過幾次的參與提問的模式以后,這些學生開始積極地查詢信息和知識,課前復習相關的基礎知識,不僅加強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增強了表達和敘述的能力。
PBL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互動,傾聽每個學生的發(fā)言,提出問題和疑問,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給學生創(chuàng)立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形成無拘無束的氛圍,挖掘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對于不善于交流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地表示肯定和鼓勵。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充分挖掘積極因素,對于他們的發(fā)言和觀點給予肯定的表情和反應,提出相應的疑問,促使他們積極地融入到話題中,樹立自信心。如在討論車禍造成下肢硬癱案例的分析中,通過討論和分析同學們鞏固和加強了脊髓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相關知識。同學們更加關注骨折患者手術恢復所需的時間以及預后的效果。有一同學提出疑問,骨折康復后固定的鋼管怎么處理?什么時候拆除?學生們議論紛紛。平時少言寡語的學生,曾經經歷過骨折住院史,可要求他來解答這個問題。剛開始學生會很不好意思,在同學和老師的鼓勵下開始講述自己的經驗。從手術、固定、功能訓練及鋼管取出,學生用了將近1年的時間,同時更多的篇幅敘述了父母的艱辛和本人學習,生活等不便帶來的心理上的壓力。通過他的敘述,同學們初步了解到骨科手術至恢復所需的時間,也體察到了患者的艱辛,深刻地認識到患者恢復過程中醫(yī)生的鼓勵和心理疏導的重要性。既學習了知識,也達到了醫(yī)德醫(yī)風思想教育的目的。
對于5%不感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和交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挖掘感興趣的領域和優(yōu)勢學科,將相關案例的分析任務交給學生,充當leader或writer,使之掌握主動權,有意識地增加壓力和責任心,促使他們參與到討論的大環(huán)境當中,既激發(fā)了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主動能動性。如部分學生認為PBL教學編制的案例比較教條,缺乏真實性,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本次了解到這些學生受家庭成員中從事醫(yī)師職業(yè)人員的影響下,了解臨床應用的新型的治療方法,比如生物靶點治療,小針刀療法、封閉療法以及胚胎移植等。為激發(fā)這些學生們的主動性,在案例分析中,靈活地穿插治療方案的設計,提高學生參與和分析能力,介紹教科書上沒有涉及到的現(xiàn)行的、先進的治療法及其優(yōu)缺點和相應的改良法,豐富了課堂的內容,增加了課堂的氣氛,拓寬了同學們的知識和眼界。
培養(yǎng)思辨能力需要在正確理解概念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充分關注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6-7],不能僅僅滿足于找到正確答案,還應培養(yǎng)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每一個具體問題都要嘗試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溝通與對話是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思辨能力的關鍵所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中學習如何與別人溝通、交流。在溝通與對話中要消除不良因素的干擾,使學生思辨能力能夠健康地成長。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思考,并把學到的知識付諸于實踐。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充分關注問題,給予學生查閱資料、參考書、教材等相關信息的時間,教師在這方面做出引導和示范。通過查閱的信息和資料,再看那些抽象的概念和術語時,便不會覺得枯燥無味。
團隊的凝聚力產生親和作用。在教師的正性引導和幫助下[8],善于交流,基礎知識扎實,思辨能力較強的學生引領整個小組討論的方向,及時把握案例的中心內容,同時強調團隊精神,制止獨攬大權,發(fā)表和演講,給沒有搶到發(fā)言機會的同學參與的機會,保證團隊和諧、融洽的氛圍,讓每個同學都感受到團隊的溫馨,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積極地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使案例討論熱烈、活躍。
通過上述的努力,不善于交流的學生逐漸融入到組會的討論中,積極探索和挖掘所提的問題。這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逐漸領悟到基礎知識的薄弱性,努力學習,循序漸進地、一步一個腳印的鞏固基礎知識。從學生的每堂課的評價中也可以看出學生們的進步。關愛、關注、給予和肯定仍然沿用于任何一個年齡層的學生們的教育中。只有讓每個學生們積極地參與進來,才能使PBL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信息多多,智慧多多,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有助于擴展思路和提高思辨能力?!耙恍膯舅男?,頑石變成金”,沒有一個學生是不具備學習能力的。只要教師把自己的愛和知識融合,用自己的愛心和熱情引導學生,必將點燃學生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
[1]Shankar PR,Nandy A.Student feedback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ocesses[J].Australas Med J,2014,7(12): 522-529.
[2]宋向秋,肖海,李志平.PBL教學法的發(fā)展歷程及對中國醫(yī)學教育的影響 [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26(7): 96-97.
[3]蘇倩.如何運用PBL課堂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J].醫(yī)學信息,2015,28(21):8.
[4]蘆起,余加林.兒科學PBL教學法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探討[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1,13(8): 746-747.
[5]邱小柳,王曉武,黃寶怡,等.醫(yī)學院學生對PBL教學態(tài)度的調查 [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8): 267-268.
[6]馬建豹.高職英語PBL教學模式下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展望,2016,26(13):222.
[7]王菲,王允野.PBL結合病例分析對醫(y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 [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7): 1-2.
[8]向克蘭,王青麗,張強,等.臨床教師的個人魅力對臨床實習醫(yī)學生醫(yī)德的影響 [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28(8):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