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平
前陣子,一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全國熱播,其主題就是反腐。有網(wǎng)友感嘆:“公安部拍了湄公河,最高檢拍了人民的名義,明年就看最高法了!”無論古代還是今天,腐敗始終是社會的毒瘤,今天有各級檢察院依法履行監(jiān)督職能,保證國家法律的統(tǒng)一和正確實施,其實古代也有類似今天最高人民檢察院職責的部門——御史臺。
御史臺是古代的監(jiān)察機構,自秦漢以來歷代都設此機構,掌監(jiān)察之事。西漢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稱御史府,西漢后期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御史大夫的次官御史中丞為古代監(jiān)察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和執(zhí)行人。御史中丞原在殿中蘭臺辦事,漢哀帝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為御史長官,仍留臺中執(zhí)事,因而稱其官署為御史臺。后歷代相沿,唯官名時有變動。曹操曾改御史中丞為宮正,取其糾彈百官朝儀的職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稱中尉;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這是因為避諱的緣故;唐、五代、宋均設置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仍以御史中丞為主要負責長官;明朝廢御史臺改設都察院,清朝督撫常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故習稱督撫為中丞。
御史臺是古代一種官署名,歷朝歷代都是中央的監(jiān)察機構,又稱蘭臺、憲臺,主要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古代為什么要建立一套監(jiān)察制度呢?這可不是皇帝陛下為了人民的名義,主要是各級官員是皇帝請來的“馬仔”,當老大的也怕馬仔偷懶怠工,尤其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導致老大不好當,所以再找一些監(jiān)工來監(jiān)督馬仔,使其盡忠盡職盡責,皇帝老大深深明白“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巡按御史、監(jiān)察御史,雖然名稱不盡相同,但職能基本一樣,都是對各級官吏及其執(zhí)法部門進行監(jiān)督,享有皇帝賜給的特權。
說到御史臺,不得不說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起公案——烏臺詩案。烏臺詩案發(fā)生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上表彈劾蘇軾用語暗藏譏刺朝政,反對新法,有四大可廢之罪。這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蘇軾在御史臺獄中受審。所謂“烏臺”,即御史臺,因官署內(nèi)遍植柏樹,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筑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烏臺詩案在朝野引起的反響是強烈的,對蘇軾心寄同情和出面營救的人不少,遠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為蘇軾祈禱平安。烏臺詩案對于蘇軾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個低潮,卻是其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這種仕途的不得意和現(xiàn)實的坎坷,使他走出市井朝廷,將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寄托于青山秀水之中,故而也就更大意義上成就了蘇東坡的自在灑脫、空靈超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