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梅雨皖南

2018-02-11 18:38項麗敏
安徽文學 2018年2期
關鍵詞:梅雨季豆餅面餅

項麗敏

梅雨季,艾草茶

艾草是端午第二天采來的。

端午前一天,父親問我可要艾草,父親問這話時手里握著一把,三四根的樣子,剛從街上買來。我搖搖頭說不要。

我知道什么地方有艾草,等有空就去采。

皖南仍保留著端午插艾草的風俗。端午前兩天,近郊的農(nóng)人去野外收割艾草,在家捆好,捆成一小束一小束,放到板車上,拉到街頭去賣。

艾草買回來要插在窗子上,門頭上也要插,說是避邪,其實是驅(qū)蚊蠅和蟲子。

端午前后,草木旺盛,夏天的各種小蟲子此時也活躍起來,它們喜歡人的氣息,喜歡光,天一落黑就往人家里飛,趴在玻璃上,向屋里窺探,從縫隙鉆進來,圍著燈光撲撲亂舞。這也罷了,可惡的是蚊子和一種更小的蠓蟲,不分白天夜晚,趁人不注意就空降下來,在人身上裸露的地方叮一口,又叮一口,留下奇癢難忍的小腫包。

古時候沒有電蚊拍,對付蚊蟲就只有依靠天然的植物。一物降一物,能降住蚊蟲的就是那些含有揮發(fā)芳香油的植物,艾草是其中一種。

艾草插在門窗上,過兩天,葉子就變成醬灰色,再過幾天,稈子也變成醬灰色。有的人家,比如家里有產(chǎn)婦和小孩的人家,會把艾草取下來,折成小把,用香蒲草將它們捆扎,懸掛在屋梁上。

鄉(xiāng)間有用艾水給新生兒洗澡的儀式。嬰兒降生這世上,剪斷臍帶,就要接受艾水的洗禮。接生婆用手捧著溫熱艾水,淋在嬰兒身上,輕輕擦拭,嘴里說著吉利話,給嬰兒祈福。

產(chǎn)婦也要用艾草煎水熏身子,熏好后,再喝一碗加了紅糖的艾葉茶。

艾草越陳越好,在屋梁上掛個兩三年也不會壞,蟲子們不會打它主意的,蟲子們對艾草唯恐避之不及。

屋梁上掛著艾草,主婦就安心了。家中有孩子偶感風涼,取一把陳年的艾草下來,入水煎沸,給孩子熏澡,讓孩子發(fā)一身汗,睡一覺便好。大人有個頭痛腦熱腰酸背痛,就取幾枚艾草葉子,切半塊姜進去,煎成茶湯,熱呼呼喝入腹中。

住在舊居的時候,端午當天,我也會去菜市場買一把艾草,放在窗臺上。搬到新居之后就不必買了,離新居很近的村口就有艾草生長,起個早,拿把剪刀,提上籃子,去采就可以。

艾草和蓬蒿極為近似,都是菊科,氣味也差不多,很多人把它們當作同一種植物。但它們還是有區(qū)別的,艾草葉子背面的顏色近于灰白,而蓬蒿通體都是綠色。

蓬蒿也可以食用,清明時采它的嫩葉,搗碎,摻在糯米粉里,揉勻了,捏成小團,拍扁,加上各種餡料,做成清明馃。也有不加餡料的,做成團狀,用一片箬竹葉子托著,綠瑩瑩,蒸熟了吃,江浙一帶人叫它青團。

我將采來的艾草放在臥室窗臺上,攤開晾在那里。艾草不要直接放在太陽下暴曬,晾干或風干最好。

艾草的味道很快就溢滿了臥室,清涼的藥香,略帶新鮮的青草味,閉上眼睛,感覺自己深居于綠林幽谷中。

過了端午,很快就是梅雨季。皖南的梅雨季很長,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天氣極為任性,一霎兒雨一霎兒晴,時常地,那太陽還當頭照著,雨點子就砸下來了,惡作劇般,把走在路上的人澆個透濕。

這幾天我就被突如其來的雨淋了多次,雖沒大礙,但也有寒濕入侵的不適感,手腳冰涼。想起幾天前采回來的艾草,不如煎碗艾草茶喝,祛祛濕氣。

窗臺上的艾草已變成醬灰白色,青草味褪淡,藥香味重了。摘下幾片葉子,洗凈,在鍋中加了一碗水,把艾葉放進去。新居沒有生姜,不然可以加進去同煮,祛寒濕的效果更好。

水開了,艾香味彌漫出來——幾乎是滾滾而出。站在這熟悉的味道里,讓艾香浸泡著,似又回到了很久以前,回到低矮又溫暖的老房子里,回到被艾香護佑的鄉(xiāng)村歲月。

熄滅灶火,將艾草茶倒入玻璃碗中。艾草舒展在茶湯里的樣子很像樹的形狀,幾片艾草錯落地疊在一起,就是碗里的一小片樹林子了。

廚房里有罐蜂蜜,伸進一支木勺,舀出半勺來,加在艾草茶里。艾草茶性溫,味道卻是苦的,加些蜂蜜,容易入口些。

艾草茶喝下去,手腳很快就發(fā)熱了,腹中暖融融,一層薄汗從額頭上、鼻尖上滲出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古老香草給予身體的撫慰,依然是如此妥帖,值得信賴,就像親人的呵護。

梅雨季的天氣

梅雨季的天氣是無法預測的??匆娞柍鰜?,滿心歡喜,以為天晴了,忙著把屋子里的濕衣服晾出去,讓太陽曬干。衣服剛在院子里晾好,還沒轉身,天又陰了,緊接著雨點子就砸下來。

沒辦法,只得再把衣服收回屋子。片刻雨又歇了,陽光趁機從云隙里鉆出,頑皮如孩童,在屋檐上洋洋得意地溜達著。

主婦們在院子里不停進出,收衣服曬衣服,反復幾次,不免懊惱,覺得這是老天爺故意在戲弄人,再看見雨點落下,索性不去理會——反正這雨下不長,隨它去吧。

但偏偏,這次的雨卻正兒八經(jīng)下起來,雨點落地的聲音越來越密。主婦在屋子里聽著不對勁,放下手里的活,去搶收衣服,來不及了,原本半干的衣服又淋濕了,主婦身上的衣服也淋濕了。

小時候在村子里經(jīng)??匆娺@幕場景,也為此挨過揍——母親臨出門時叮囑我:衣服曬在院子里,記得看天,天色不對就收回屋。我嘴里應著,等母親走遠,趕緊從抽屜拿出借來的連環(huán)畫——母親不許我看這些書,我只能瞅著空子,在她離開家的時候看。書一捧上手就把什么都忘了,等書翻完,這才聽見屋外的雨聲,想起院子里還曬著衣服,大叫一聲哎呀,跳起來,沖進院子——衣服早已淋得濕透,在雨里打著哆嗦。

小時候不喜歡梅雨季,到處返潮,濕噠噠。那時還住在低矮的老房子里,空氣中有股子散不去的霉味,井臺、門檻、墻角,生滿青苔,青苔沿著墻角爬上窗子,引來蜒蚰,不小心摸到,沾得一手,鼻涕樣黏糊糊。

后來不知是心境的轉變還是別有原因,竟然喜歡起梅雨季來,覺得梅雨季是上天額外的賜予——在四季之外又多給出一個季節(jié)。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梅雨季的。在大陸,只有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人才有此福分,感受這個時節(jié)特別的氣候,在飽和的綠色里,領受陽光和雨水充沛的滋養(yǎng)。

也許是文學閱讀改變了我的心境和看待自然的態(tài)度。第一次在德富蘆花的書里讀到“雨下了停,停了下,鴉聲與蛙聲此起彼伏,爭唱雨晴”。即刻,一副熟悉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那是梅雨季的鄉(xiāng)村獨有的畫面,優(yōu)雅,濕潤,活潑而富于童話的色彩。

“水田大都插了秧,田里一片嫩黃,蛙聲不絕于耳。從一塊田流入另一塊田的水聲,渾厚震耳,惟有梅雨時節(jié)才會聽到如此浩蕩的水聲……你看,村里冒出炊煙,因潮濕而難以升空,只能化做霧靄在地上爬行。你再看,山色已變得藍深綠重,似乎滴下一滴水,那藍色就會消融?!?/p>

一遍遍閱讀著這些段落,體會著作者身處的環(huán)境和內(nèi)心?!@不僅是梅雨時節(jié)的山水畫冊,更是作者心靈的圖景。當一個人心中充滿平和的愛,充滿對生命的慈悲,充滿對自然萬物的尊崇和敬意,才能寫出如此富于神性、寧靜而有暖意、猶如大地之詩的文字來。

梅雨季的食物

梅雨季的皖南是迷人的。

兩場雨的間隙里,太陽穿過云層,漏下光芒,一把扇子從半空伸出,銀色的扇骨,撐開一片透明的光之翼。

光之翼落足在稻田,稻田亮起來,或深或淺,如綠的色塊,相間著,又層次分明。

光之翼落足在湖心,那方水域頃刻變得銀燦,在一種夢幻的迷離中,似有仙子分開水路,從湖底踏著蓮花浮出湖面。

小鎮(zhèn)上空,白色的水汽正在彌漫,聚合成團,隨風飄移著,幻化出令人出神的形象。它們有時浮在低空,掛在樹梢,似乎踮起腳尖就能扯下一片。

山中有更多的水汽蒸騰,分不清它們是云還是霧,是從空中降下,還是從某個秘密的洞穴逸出。當光之翼落在它們身上時,它們就變成哈達,纏繞在山腰,將人間的丘林渲染成世外仙山。

不過一盞茶的工夫,光之翼收走,從云端伸出的銀扇合上。浮在低空的云又變成雨滴,落回到地面。

想到“翻云覆雨”。這個詞的來源,應該就是皖南的梅雨季。

梅雨季里沒有特別重大的農(nóng)事。油菜在入梅前就已收割曬干,打成菜籽。土豆也在入梅前從地里收回?;ㄉN下了。芝麻種下了。需要扦插的莊稼,比如山芋,也在剛入梅時插入地壟。稻田的秧苗此時如同少年,日夜拔著身高。菜地里的瓜瓜豆豆,在這時節(jié)也是比賽著生長,黃瓜、黃豆、葫蘆、豆角、西紅柿、茄子……每天都能摘回兩大筐,讓主人又歡喜又發(fā)愁——這么多蔬菜,當飯吃也吃不完,怎么辦呢?

蔬菜吃不完,就制成干菜,不然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老去??擅酚昙居譀]有一個完整的晴天來曬干菜。沒關系,辦法總是有的,我爸這時會拖出茶季烘茶葉的家伙:竹匾和烘圈,生一盆炭火,放在烘圈里,將焯過水的豆角攤開在竹匾上,再將竹匾架上烘圈。

梅雨季的鄉(xiāng)間,即便不烘干菜,也少不得要生盆炭火在屋子里,驅(qū)驅(qū)潮氣,讓屋里的東西不致于生霉,曬不干的衣服也可以攤在竹匾里烘干。

不用擔心炭火會增加室內(nèi)的溫度,讓屋子變成火爐——皖南的悶熱直到出梅后才真正到來,之前的氣候更像加長版的初夏。

父親在梅雨季會烘很多干豆角,儲存在罐子里。干豆角有種干菜少有的甜香氣息,打開罐子,就能聞到那獨特的味道,用它燉湯,除了鹽,什么作料也不放,照樣鮮美。干豆角燒肉則是皖南的名菜,小時候,逢到重要日子才能吃到,把干豆角用冷水發(fā)開,泡軟,切成段,與五花肉一同紅燒,作料可以按口味加入,八角、茴香,都可以放,喜歡吃辣的就放些干辣椒殼。干豆角燒肉講究的是燜的工夫,燜得不到火候,豆角不入味,燜過了火,豆角又太爛,嚼在嘴里沒有勁道。

梅雨季里韭菜也是長得最好的時候,隔個幾天,父親會割一把韭菜回來,洗凈,切碎,加入雞蛋、面粉,和勻了,在灶上攤成面餅。攤韭菜面餅是父親的絕活,薄厚均勻,不粘鍋底。攤成形后,父親兩手提著鍋的耳朵,朝空中一抖,面餅凌空一個筋斗,翻了過來,又落入鍋中。父親每回表演這招時我都會緊張,擔心面餅落到地上,那就太可惜了。父親從來沒有失手過,當面餅漂亮地翻轉之后落入鍋中,父親臉上會忍不住露出得意之色。

梅雨季濕氣重,吃韭菜面餅可以除濕,也解了我和哥哥的饞。有次,父親和母親都不在家,我和哥哥——不知道是誰起的主意,去后園割了把韭菜,學著父親的樣子,攤起面餅來。雞蛋和面粉是現(xiàn)成的,韭菜洗好切碎,放進去,再加水,調(diào)成面糊。不知是不是水放多的緣故,到了攤面餅的環(huán)節(jié),我和哥哥就傻眼了——無論如何也攤不成形,軟噠噠團在一起,黏在鍋鏟上,糊滿了鍋沿。

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收拾時,父親回來了,我和哥哥一臉驚慌,把頭垂到胸前,等候父親發(fā)落。等了好幾分鐘,也沒聽到父親的訓斥,偷眼看去,只見父親卷起衣袖,打開面粉袋,舀出兩勺面粉,和進我們調(diào)的面糊里,將鍋洗凈,倒進菜油,攤起面餅來。

父親一張一張地攤著韭菜面餅,攤好了就讓我和哥哥吃。不記得父親那次攤了多少面餅,應該是從沒有過的多。我和哥哥低頭悶聲不響地吃著,起初吃的速度很快,之后越來越慢,父親煎完最后一只面餅時,我們已撐得舉不動筷子。

做醬板

每年七月初,梅雨告別的前幾天里,鄰居家的馬奶奶就會拿出一兜大粒子黃豆,在涼水里浸泡一夜,入鍋蒸熟。接著又拿出兩只竹匾,擦拭干凈——一看這架式,就知道馬奶奶準備做醬板了。

醬板就是黃豆醬,梅雨季潮濕溫熱的氣候最適合做醬板。

做醬板要先霉豆子。把浸泡得胖乎乎的黃豆上鍋蒸熟,加入面粉,將豆子裹勻,做成扁圓的豆餅。

豆餅晾涼了,碼放在竹匾上,一只一只排開,上面蓋一層黃荊條,將豆餅捂住,不讓它見光。

黃荊長在山坡上,春末時開細細的紫花,有很好聞的氣味,蚊蟲卻很怕它,不敢沾邊,鄉(xiāng)間就拿它來驅(qū)蚊,砍回幾根枝條,曬干了,夏天傍晚乘涼時點一根,讓煙在身邊淡淡地飄著。黃荊的枝條細長,又有韌性,鄉(xiāng)間人上山砍柴,也常拿黃荊條當繩子用,用它捆綁柴禾。

為什么要用黃荊條蓋豆餅呢?馬奶奶說不出原因,只說老輩人都這么做,自然是有道理的,跟著這么做就行了。裝了豆餅的竹匾放到儲存間里,下面架兩條長板凳,讓竹匾透氣,這樣就不會把豆餅捂壞了。

之后的幾天,除了馬奶奶自己,別的人是不準進這屋子的。馬奶奶說進出的人多了,會弄出動靜,豆餅就不敢長霉絲了?!懊苟棺泳拖衲鸽u孵小雞,要讓豆餅待在安安靜靜的地方,不要吵著它”。

孩子可不信這邪,馬奶奶的外孫趁著大人不注意,就鉆進儲存間——那些豆餅剛做出來時他就盯上了,想吃,吵了好一陣子,馬奶奶也沒遞給他。

等馬奶奶發(fā)現(xiàn)時已來不及,果然,那一年的豆餅沒有霉好——掀開黃荊條,沒有在豆餅上看見馬奶奶期待的毛茸茸的白菌絲和黏稠的黃霉。豆餅上長的盡是黑霉點子,這是壞霉,不能要。

那么多豆餅全糟蹋了,這倒沒什么,重要的是,這一年家里都沒有醬板吃了。

豆餅在儲物間里擱個四五天,霉就長好,這時剛好出梅。一個月的梅雨季過去了,盛暑到來,太陽終于大大方方地懸在空中,從早到晚,吐著黃燦燦的焰光。

霉好了的豆餅搬到太陽底下,只一天就曬干。冷一晚上,第二天,將干霉豆餅掰碎,放進一只大肚子敞口的陶缽里,倒進冷卻的鹽開水。

馬奶奶喜歡用涼茶做醬板。抓兩把綠茶,放進陶缽里,沖進半缸開水。等茶涼了,撈起茶葉,再放進鹽、蒜瓣、姜塊和掰碎了的霉豆餅。

接下來就是曬醬了。馬奶奶的醬板就曬在廚房門口,那里從早到晚都能曬到太陽。

我下班回家是要經(jīng)過馬奶奶家廚房門口的,走過醬缽時,總忍不住把頭伸過去看上幾眼。霉豆餅在醬缽里曬兩天就化成褐色的液體,之后,顏色一天天加深,直到變成稠厚的黑色。

這醬缽到了晚上也不用搬回家,讓它吸一些夜露,味道會更好。若是有雨,就拿一只大臉盆倒扣在缽口,再壓上刀板。

每天早起,馬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攪拌醬缽,拿一支長柄木勺,伸到醬缽底部,順時針攪兩圈,逆時針攪兩圈,如此反復地攪著,直到下面的醬翻上來。

攪拌醬缽是講究時間的,大白天,醬曬熱了的時候不能攪,一攪醬就變了味,酸了。

馬奶奶說做醬板也沒有特別的門道,要想把醬做好,不能性急,也不能隨著性子亂來。醬板是有脾氣的,得順著它的脾氣,慢慢來,不能反背。

這樣的話小時候也聽我奶奶講過。奶奶說醬板曬著的時候就像人在做夢,千萬不要碰它,吵醒了它,一生起氣來,味道就變壞。

奶奶喜歡把醬缽曬在屋后的菜園里,上面蓋一層紗布罩子。奶奶擔心會有蒼蠅掉進醬缽,一缽子醬就給毀了。

也不知道奶奶為什么要把醬缽曬在菜園里,可能覺得那里來往的人少——尤其是孩子,不會想到要往菜園跑,這樣,缽子里的醬就能不受干擾,安安靜靜在太陽地里做它的美夢。

醬板要曬整個暑假,到快開學時,奶奶才讓我和哥哥把醬缽抬回家,這時醬缽里只有半缽醬了,而剛開始曬時,醬缽差不多是滿的。

奶奶不知道,我經(jīng)常去屋后的菜園地,在醬缽子面前站著,使勁地,大口大口吸著醬香。真想掀開罩子,嘗嘗醬板的味道,可一想到,這樣會讓醬板生氣,味道變壞,就只好忍著。也有幾次,起得早,在奶奶攪過醬板離開菜園后,貓兒一樣,悄無聲息地溜進去,掀開罩子,伸進手指,在醬缽邊緣刮一下,讓手指粘滿黑色醬液。

手指放進嘴里,真鮮啊,鮮得簡直要把手指吞下去。那一整天,嘴里都有醬板的回味。

不知道哥哥是不是也做過同樣的事,一定是做過的,不然醬板怎么淺下去那么多。有幾次,從哥哥的嘴角,我見到黝黑的痕跡,奶奶應該也見到過吧,但她從沒問過什么——也許她是假裝不知道。

到了白露,馬奶奶做的醬板曬好了,用玻璃瓶裝起來,上面淋一層麻油封口,蓋嚴?!胞惷?,拿個空玻璃瓶過來,給你裝一瓶。”每到這時,馬奶奶會在隔壁喊我,我嘴里忙不迭地答應著,把早就留好的玻璃瓶拿過去,連聲道謝:“又享馬奶奶的口福了。”

再過幾天,今年的梅雨季就要過去,馬奶奶應該又在廚房忙活著做霉豆子了吧。我已搬到新居一個多月,很少再去馬奶奶那邊,也就吃不到馬奶奶做的醬板了。想到這里,心里一陣失落。

梅雨初晴

昨天傍晚,剛出小區(qū)門,就見西邊似著了火般,濃墨重彩的云朵,一片片交疊、撞擊、焰光飛濺,將天空渲染得如同古戰(zhàn)場。

這是入夏后第一次見到晚霞。

晚霞的出現(xiàn)意味著暑熱將至,連綿大半月的梅雨天氣即將轉晴。

今晨果然天晴,不到六點,朝日就穿過樹隙,在新居陽臺投下晴光。舍不得多耽擱,拿起相機出門,奔下樓去。

小區(qū)路邊的夏草青翠,每一根草尖上都頂著露珠,細密,瑩亮,讓人想俯下身去啜飲。但我沒有停步。我想盡快地走到外面去,穿過馬路,去往對面村口的稻田。

這片稻田也是離小區(qū)最近的田野。稻田中間,有筆直的公路通向村里。

公路中間的視野十分開闊,可以毫無遮攔地看見黃山北海和光明頂群峰。天氣好時,可清晰地看到一道道山脊,頗有古代山水畫的風骨。陽光在峻拔陡峭的峰頂游走,從一座山峰走向另一座山峰。當陽光停留在其中的一座,將山峰鍍上赤金之光時,簡直令人著迷,恨不能生出翅膀,飛到那如獲金身的仙山上去。

如今上山已是很容易的事,有纜車通到山頂。在古代,當生活在此地的人們,站在這片稻田中間,勞作的間隙里,抬頭看著那似乎能通往天庭,高聳于云端,瞬息萬般變幻的群峰時,會是怎樣的心情?那些山看起來那么近,就在稻田盡頭,但你卻很難真正的走上山去,你甚至找不到一條通往山上的路,到處都是懸崖,到處都是絕壁。

依山而居,卻只能遙望,而不能尋得入山之途,置身山中,把山中神秘探個究竟——這是有些遺憾的吧。也未必有多遺憾,不入山,就保留了對山的向往與想象,在心中,這山就永遠是仰止之境,是只可用目光凝望、在心里朝拜的圣地。

也有一些人,是可以像猿猴那樣自由出入山中的。他們懂得山的脾氣,通曉鳥獸的語言,仿佛是它們的同類。他們就是那些面目黝黑身輕如燕的采山者,可以在絕壁上行走,如履平地。

采山者從山中帶下來珍貴藥草、山貨。但他們從不把山的秘密宣揚出去,也輕易不會把山外的人引入山中。采山者必須是寡言者,對山守口如瓶,而山也始終庇護著他,像慈父庇護著自己的孩子。

這都是過去年月里的事了,不知道現(xiàn)在是否還有采山者,如果有,也應該很老了吧。

我在黃山下住著,上山似乎是很容易的事——也確實容易,因為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發(fā)達,幾乎不用冒任何危險,也不用費多少時間和力氣,就可以到達峰頂,和古人期待自己生出翅膀飛上山峰的速度差不多。但我上黃山的次數(shù)并不多,我還是更滿足于站在山下,隔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凝望它,與之默默交流,感受并吸收它傳送的能量。

人需要給自己留有這樣一個地方——一個精神上的神山,一個始終追尋卻又不必抵達的神山。

長時間的與山對視,是可以接收一種能量的。這能量就像曙光對萬物的安撫,當你在光中打開自己的感官,就能接收這能量,你會感受到內(nèi)心像初春的草地,即空又滿,而只需一陣風吹過,那里就會冒出泉水,生長出花朵。

搬到新居的這一個多月里,我的寫作激情像梅雨季漲水的河流,止不住地沸騰著。每天都覺得天黑得太快,還有很多想寫的沒有來得及寫,即便在睡夢中,也被書寫的水流包圍,盼望著天亮,好把閘門打開,放它們出來。

但我又不得不克制著,只寫其中的一支,不被沖成亂流。

我對朋友說,新居的氣場很適合寫作。其實,新居之外的自然環(huán)境——那些田野、村莊、河流、遠山,開闊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才是寫作者需要的,能滋養(yǎng)和修煉精神的氣場。

責任編輯 趙 萌

猜你喜歡
梅雨季豆餅面餅
音樂面餅
Ju-87斯圖卡俯沖轟炸機
東亞梅雨季低頻波波包傳播特征
方便面怎么吃更健康?
河南桐柏的馮先生咨詢:用豆餅喂畜禽有什么講究?
豆餅飼喂畜禽的科學方法
蓬安县| 怀集县| 壶关县| 隆尧县| 乌拉特后旗| 阿坝县| 垦利县| 陈巴尔虎旗| 雷州市| 呼图壁县| 河源市| 宿松县| 锦屏县| 根河市| 阜阳市| 南雄市| 巧家县| 隆化县| 通河县| 龙南县| 双牌县| 无棣县| 吉安市| 阳原县| 伊吾县| 墨竹工卡县| 玛曲县| 安宁市| 海宁市| 新乡县| 溧阳市| 阳春市| 清苑县| 温州市| 衡山县| 牙克石市| 镇雄县| 黔西| 长乐市| 双柏县|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