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發(fā)
【摘 要】校本研訓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是學校各項工作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有效的校本研訓應該是充分結合學校教師的結構特點,有目標、有計劃、有要求地通過活動助推,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校本研訓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9-0109-02
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專業(yè)發(fā)展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抓實校本研訓,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學校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學校實際,營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圍,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開展切實的校本培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根據(jù)教師的結構特征,落實常規(guī)制度培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學生轉學到城區(qū)學校就讀,城區(qū)學校這些年總是在不斷地增班擴容,教師的流動性也增大。根據(jù)教師的結構特點,落實常規(guī)制度的培訓,是校本培訓的基石。
1. 用好交流教師
根據(jù)上級要求,這幾年上杭縣加大了農村教師到城區(qū)學校交流,城區(qū)教師到農村薄弱校支教的力度,2015年和2016年從農村學校到福建省龍巖市上抗縣城東小學(簡稱“我?!保┙涣鞯睦蠋煼謩e是30人和27人,約占全體教師的四分之一。學校首先要關注他們是否適應,發(fā)揮他們特長。其次,在工作的安排等方面做到一視同仁,不能讓他們產生自己是“外來戶”感受。這些教師相對有經驗,只要略加培訓,就能熟悉學校的各項工作。因此,開學前開展學校常規(guī)制度培訓是學校各項工作快速走向正軌的保證。常規(guī)制度的學習由教研室、教導處組織開展,學習培訓的內容包含學校常規(guī)管理制度、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集體備課制度、教學質量考評制度、教師績效考核制度等。
2. 帶好“新教師”
根據(jù)上級的安排,這兩年我校每年有近10名新入職的教師到學校跟班鍛煉一年,加上從中學轉崗到小學任教,從綜合科轉教語文數(shù)學的教師,教師結構中又形成了一個“新教師” 隊伍。面對這些初次走進小學語文、數(shù)學課堂的教師,學校首先要做好的是青藍結對工作,要安排工作熱情高,業(yè)務能力強的老師指導他們,幫助他們,從備課、聽課、評課,改作等全方位地給予指導,同時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要讓他們真心地感受到學校是在幫助他們,不是為了監(jiān)督而從開學初到學期結束都在不停地檢查他們,他們不是“釘子戶”。
3. 照顧好“被入城教師”
并不是每一個進城交流學習的農村教師都是自愿的。許多教師到城區(qū)后會面對更多的困難。例如:因遠離家鄉(xiāng)周末要來回跑,要面對租住房子,無法照顧家中老少等。這些教師是因為學校需要才到城里交流的,面對他們的困難,學校要從組織到個人都來關心與幫助,在任教學科、任教年級、是否擔任班主任和能否提供住宿條件等多方面地提供支持,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二、明確教師的發(fā)展方向,開展崗位練兵活動
面對教師隊伍結構的復雜化、多元化,面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信息化,擺在學校面前的問題是既要讓新教師盡快成長,又要讓老教師加強學習不落伍。因此,明確教師的發(fā)展方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基本功訓練,是校本培訓的抓手。
1. 抓實教師的顯性素養(yǎng)
書寫基本功是教師的“一張臉”,有效的方法是培訓與練習相結合,檢查和競賽相結合。學校應聘請老師開講座,贈送字帖給老師,要求每周上交書法練習作品,在教室后面的黑板處設立教師粉筆字書寫欄,開展相關的評比競賽;語言素養(yǎng)是教師的另“一張臉”。規(guī)范地說好普通話,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是教師“言傳”的基礎,學??梢哉埲〉闷胀ㄔ挏y試員資格的教師作全員培訓與示范,以各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組隊開展誦讀訓練,從備課組到教研組到全校層層過關、逐級比賽。
2. 強化教師的隱性素養(yǎng)
“教書”是一門專業(yè)活,教師不僅自身要有深厚的功底,還要有“授業(yè)”的技能。學??砷_展“教材解讀”“課堂教學”“反思性說課”“現(xiàn)場課例點評”“現(xiàn)代多媒體班班通”等專業(yè)技能練兵活動,研訓方式可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競賽與觀摩相結合、課前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師徒幫教相結合。研訓內容由基本到全面、由外顯到深層、由教研到科研,全力打造了一支結構不同、層次不同的專業(yè)化教師隊伍,讓中青年教師充分展示自我,促老年教師勇于超越“自我”。同時,豐富的知識是教師的底蘊與功力,堅持給教師送專著、開展讀書沙龍、寫讀書心得等活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活動的開展應盡量做到培訓與練習結合,競賽與點評結合,愛好與特長結合,既面對全體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又培養(yǎng)有特長的教師,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各個項目都有優(yōu)秀的教師。
三、發(fā)揮教師的經驗儲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改革,在于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轉變,學校組織開展的各種校本培訓,最終是為了教師能上好每一堂課。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校本培訓的歸宿。
1. 立足教材,深入研究
一個備課組就是一個團隊,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初出茅廬的后生;有名師、骨干教師,也有年富力強的青年教師。抓實抓細年級備課組活動,開展好以“教材研讀”為內容的集體備課活動,提高備課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可以按照“有時間、有主題、有主講、有互動”的原則開展活動。即合理安排研討時間,每周或每月有固定的時間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做好內容安排,備課組長根據(jù)教學任務,安排好每次研討的主題;做好示范作用,每次研討活動有一位教師主講;組員交流充分,產生思想的碰撞與火花。這樣按照每單元的每篇課文,每個例題來討論、交流,目的是幫助沒經驗的教師鉆研教材,設計教案,明確重難點,學以致用,從而使集體備課真正實現(xiàn)從“為教而從濃縮書本知識出發(fā)”向“為學而從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出發(fā)”的轉變,提升教師研讀教材、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的素養(yǎng)。
2. 回歸課堂,追求質量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提出: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成長。開展“一個課題,二次上課,三次研討”常態(tài)化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可有效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耙粋€課題”即每學期初由各備課組確立一個公開教學的課題;“二次上課”即第一次在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指定一名教師執(zhí)教,由分管教研組長組織該備課組教師參加觀摩;第二次上課是在第一次執(zhí)教的基礎上,再由該位教師(或另一位教師)執(zhí)教,由教研組長組織全組教師參加觀摩?!叭窝杏憽奔吹谝淮窝杏懹蓚湔n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進行研討,形成第一次教學預案;第二次研討是在第一次上課的基礎上,由分管教研組長組織備課組成員進行再次研討,形成第二次教學預案;第三次研討是在第二次上課后,由教研組長組織教研組全體教師進行研討。這樣,通過對一個課題的多次打磨,讓相同課題上出不同的亮點、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理念,達到人人都來上公開課,人人都參與教學研討的目標。
(編輯:張 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