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趙玉
摘 要:目的? 分析大學生自我關注的現(xiàn)狀。方法 2018年9月,隨機抽取贛南醫(yī)學院在校大學生540人,采用SFAS自我關注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大學生的自我關注量表總分(62.15±4.86),處于中上水平。男生自我關注水平(61.92±4.62),女生自我關注水平(62.33±5.04),無顯著性差異(t=0.984,p>0.05)。農村生源大學生(61.81±4.77),城鎮(zhèn)生源大學生(62.27±4.87),無顯著性差異(t=0.958,p>0.05)。獨生子女(66.35±4.66)高于非獨生子女(60.17±3.56),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t=3.19,p<0.01)。高年級學生(62.9±5.67)高于低年級學生(59.16±4.89),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t=2.73,p<0.01)。結論:影響自我關注的因素較為復雜,醫(yī)學院校需有針對性的展開相應的教育。
關健詞:大學生; 自我關注
自我關注是指個人在某一個時期將自己作為客體對象去認識的一種現(xiàn)象[1],即讓自身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心理學認知圖式方面來談,心理學中把圖式分為“怎么做”的程序性的圖式和“是什么的”陳述性的圖式,而自我關注所所涉及到的關于自我的那部分的陳述性的圖式,即獲取、加工、組織與自己有關部分的信息[2]。它作為認知方面的一個基礎的變量,不僅能作為洞察行為背后的對內的關注焦點的工具,對個體的后期的行為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3]。現(xiàn)在我們試圖以贛南醫(yī)學院在校大學生為例探討大學生自我關注的現(xiàn)狀,希望能較早預防嚴重心理問題的產生。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選取贛南醫(yī)學院在校大學生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40份,回收率為90%。其中男生242人,女生358人;生源地為城鎮(zhèn)的大學生144人,生源地為農村的大學生396人;獨生子女108人,非獨生子女432人;低年級306人,高年級234人。
(二)調查問卷
自我關注量表SFAS,共有17個題目,該量表采用的是李克特5點計分法。該量表總分在17~85分的范圍內,最后的總分越高,表明自我關注水平就越高。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4[4]。
(三)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
二、結果
(一)自我關注一般情況所選的540名大學生自我關注總分處于中上水平(62.15±4.86)。
(二)不同性別在自我關注的差異男女生在自我關注水平上表現(xiàn)為女生(62.33±5.04)略高于男生(61.92±4.62),但二者差異未達到統(tǒng)計學顯著水平(t=0.984,P>0.05)。
(三)不同生源地學生在自我關注的差異生源地為城鎮(zhèn)的學生的自我關注水平(62.27±4.87)比來自農村的學生的(61.81±4.77)要高,但二者差異并不顯著(t=0.958,P>0.05)。
(四)是否獨生子女在自我關注的差異獨生子女(66.35±4.66)比非獨生子女(60.17±3.56)在自我關注水平上要高,且差異達到統(tǒng)計學顯著水平(t=3.19,P<0.01)。
(五)不同年級在自我關注的差異年級為大三至大五的大學生(62.9±5.67)比大一大二的學生的自我關注水平(59.16±4.89)要高,存在顯著差異(t=2.72,P<0.01)。
三、討論
從總體來看,自我關注水平處于中等偏上,這與之前的調查研究結果類似[5],究其原因,可能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的提出,人們不僅關注物質生活的進步,也注重心理素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傾向于去內省,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審視自己,注重自己心理的需求。
在男女性別差異方面,我們可以看到男生和女生在自我關注的平均水平上女生比男生略高,但兩者差異不顯著。這與以往研究略有差異[6]。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這與我們的取樣的群體與數(shù)量有關。
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相對于城鎮(zhèn)的孩子在自我關注水平上相對較低,但未達到統(tǒng)計學顯著水平。農村家庭的生活質量已經有很大一部分快要趕上城鎮(zhèn)家庭甚至已經趕上城鎮(zhèn)家庭,加上現(xiàn)在國家對農村情況的重視,所以來自農村的孩子在生活的各種水平與環(huán)境不比城鎮(zhèn)的孩子差,他們也從物質轉向精神,更加關注自身,這大概也就是為什么農村孩子與城鎮(zhèn)的學生自我關注水平不顯著的原因。
在是否獨生子女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為獨生子女的大學生與非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自我關注水平上要高且達到了顯著水平。這與之前的研究并無出入[7]。一方面,獨生子女因為在家里的獨特的優(yōu)勢地位讓他們接收到了更多地來自父母,親人,家庭,外界社會等的關注,而這些外在的關注會驅使他們關注自己、審視自己的需要、情感、態(tài)度、行為等一系列事物;另一方面,獨生子女因為是家里里的唯一,所以肩負著更多地責任與義務,這也使得他們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部,他們不想非獨生子女可以與人分擔自己的責任,這也造成了他們更多地從自己內部出發(fā),審視自己,從而自我關注水平就相對較高。
在年級差異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高年級的大學生(大三至大五)比低年級學生(大一至大二)的自我關注水平要高,且存在顯著差異。高年級學生要考慮畢業(yè),就業(yè),考研等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以及不遠將來的婚姻家庭等問題,這些都促使他們去關注自我內部,仔細思考自己的需求與選擇,從而使他們的自我關注水平較高。
四、結論
(一)大學生自我關注水平較高;
(二)獨生子女自我關注水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
(三)高年級學生自我關注水平顯著高于低年級學生。(通信作者:趙玉)
參考文獻:
[1]李昳,陸桂芝,金童林,馬雪玉,蔣懷濱.大學生社交焦慮與自我關注和人際需求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8,32(03):259-264.
[2]肖詩來.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自我關注與大學生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3]王紫薇. 社會排斥情境下自我關注變化的性別差異[J].心理學報,2014,Vol. 46,No.11,1782-1792.
[4]王華,孫維燕,陶嶸.兩種不同自我關注模式對社交焦慮個體情緒和負性自我評價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5]高培霞.自我關注與情緒[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115-119.
[6]曾念念.大學生自我關注在不同人際關系中的被洞悉錯覺[D].四川師范大學,2014.
[7]鄭丹瑩. 大學生自我關注水平對社交焦慮程度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