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羅 方
倘若“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價值觀能為更多國人接受且秉持,中國一定不會有那么多卑賤的看客。
一百多年前,戊戌政變失敗,慈禧太后下令大肆捕殺維新黨人。1898年9月28日,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于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他們被殺時,刑場上觀者云集,熱鬧非凡,人們如過節(jié)般奔走呼告,就像球迷們不愿錯失一場中意的世界杯賽一樣。小攤販由于難得的生意機會而笑逐顏開,劊子手在心里盤算著出售蘸血饅頭能獲利幾何。惟有英雄在黑暗中長嘯,“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后起”。
再往前,明朝一代名將袁崇煥在北京西市受碟刑,“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偌大京城萬人空巷,爭啖其肉,讀來令人悚然戰(zhàn)栗。毫不懼死的英雄臨刑前以詩明志:一生事業(yè)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后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與一個世紀前相比,中國已是滄桑巨變,換了天地,但在好充“看客”方面,國人卻依然故我,未見絲毫進步。當年魯迅先生正是由于看清了國民的諸多劣根性:“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遂決定棄醫(yī)從文,以文字為匕首,冀望扎醒這一個個、一群群脖頸伸得老長仿如鴨子般的麻木看客。只可惜,喚醒這幫看客注定無法僅憑先生一己之力,或者說靠一代兩代有識之士能夠完成。即便經濟、科技已然發(fā)達至可以比肩歐美的今天,我們的“看客”依舊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6月20日,甘肅慶陽,一個花季少女李某奕在眾人的歡呼和掌聲中從8樓一躍而下,墜樓身亡。毋庸置疑,猥褻少女的班主任、不負責任的學校,以及不作為的執(zhí)法機關都是將少女逼上絕路的兇手,但大樓下面那群無聊又無恥的圍觀者,是不是把少女推向死亡深淵的最后一擊呢?在國人看來,跳樓、跳河、撞車、暈倒、昏厥、醉酒等等,包括你流鼻血,那鐵定都是要去圍觀的。除非你交出小命,否則看客們絕不會心滿意足就此散去。你的“表演”不到位,那么被冷嘲熱諷被爆粗口就是活該。就像圍觀李某奕的人所言,“倒是跳啊,坐那兒猶豫什么”“尼瑪,為了等你跳下來,我在樓頂曬了一個小時太陽了?!薄诵灾淠?、邪惡、殘忍竟至如此田地,夫復何言?
或許只能以群氓意識、群氓主義來解釋這幫看客的病態(tài)心理。他們是如豬、羊、牛、蒼蠅、蛆蟲一樣的生物,不僅缺乏人性的良善、共情與悲憫,而且充滿了集體無意識獲取邪惡快感的迫切,極不負責任的狂熱,缺乏獨立思想、主見與個性的隨波逐流。從根底上看,這是一個極為可悲、可鄙又可憐的缺乏理性思維的下流階層。這一群氓意識并不必然是由經濟地位所造就,更多地源于思想及精神的灰暗蒼白、褊狹無知、混亂變態(tài)等。
《水滸傳》中,李逵到江州劫法場救宋江,殺得性起,掄起兩把板斧切瓜砍菜般把圍觀的人殺得落花流水,任晁蓋怎么呵斥都不管用,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譚嗣同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泵鎸Υ说瓤纯?,掄起板斧或許才足夠痛快淋漓,看客們自己的血才是最好的清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