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勇 ,虞立均 ,高永剛 ,林 霞 ,朱春梅
(1.石河子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五家渠新薯公司)
彩色馬鈴薯因其有機、綠色,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和保健價值等特點,在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作為功能食品的概念被大眾所接受。同時它富含花青素,具有抗癌、養(yǎng)顏、美容和防止高血壓等多種功效,在天然色素利用和抗腫瘤活性研究等方面也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xué)者的廣泛關(guān)注。在國內(nèi),彩色馬鈴薯品種研發(fā)、種植雖然起步較晚,但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發(fā)展彩色馬鈴薯產(chǎn)業(yè)已成為趨勢[1-2]。本文對彩色馬鈴薯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進行研究,以期為彩色馬鈴薯大面積推廣提供參考。
選擇前茬沒有種過茄科作物(如西紅柿、辣椒、茄子)的微酸性或中性沙壤土地。秋翻或春播前施農(nóng)家肥4 m3/667 m2、磷酸二銨 20 kg/667 m2、尿素20 kg/667 m2、硫酸鉀 10 kg/667 m2,翻地耕深在 30 cm左右,施肥后將土壤深耕細耙。播前3~5 d整地,做到“墑、平、松、碎、凈、齊”標準。
宜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病性強、適宜當?shù)胤N植的品種,特別要首選脫毒彩色馬鈴薯。
當外界溫度10℃左右時,將種薯置于陽光下或有陽光的室內(nèi),催芽1周左右,芽眼萌動有小白芽錐時即可切塊拌種。若種薯在調(diào)運途中或窖內(nèi)芽眼已經(jīng)萌動,置于陰涼處待切塊即可。
播種前2~3 d切塊拌種。刀具蘸酒精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并每切一薯消一次毒。薯塊大小保持在30~50 g,50 g以內(nèi)的小薯整播,不切塊。由于頂芽活力強,切塊時需把頂芽切開,使盡量多的薯塊帶上頂芽,50 g以上的大薯,自基部順螺旋狀向頂部切塊,切到頂部時,縱切3~4塊,保證每個薯塊上面有1~2個芽眼,頂部的薯塊可小些。
種薯切好塊后,使用防治真菌和細菌的農(nóng)藥拌種。每150 g種薯用代森錳鋅100 g、農(nóng)用鏈霉素100 g、微量元素適量,兌水噴勻種薯后攤晾;或用上述藥劑拌適量草木灰或滑石粉,撒到薯塊上,用木鏟拌勻薯塊,尤其是傷口處。拌好的薯塊攤晾1~2 d后,裝在網(wǎng)袋中待播。
當10 cm土層溫度穩(wěn)定在5℃以上時播種,適期早播有利于高產(chǎn)。石河子墾區(qū)一般在4月中上旬播種。
馬鈴薯小面積種植可采用人工作業(yè),按照起壟、拉滴灌帶、鋪膜、點種的膜上播種的工序,由于彩色馬鈴薯幼芽顏色墨綠,放出薯苗時從膜外不易看到是否有幼芽發(fā)出,而且其幼芽極不耐高溫,觸到薄膜就會被燙傷,一般不適宜膜下播種;大面積種植采用馬鈴薯播種機,可一次實現(xiàn)開溝、施肥、播種、起壟、鋪滴灌帶、鋪膜等一體作業(yè),但機械膜下播種須及時人工解放薯苗,以免對馬鈴薯的出苗率造成影響。
彩色馬鈴薯易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模式種植,保苗株數(shù)一般在4000株/667 m2左右,等行距種植,壟距60 cm,株距28 cm,在種薯一側(cè)配置1條滴灌帶;一隴雙行大小行種植,大行距90 cm,小行距30 cm,株距35 cm,滴灌帶拉在2行種薯中間。
人工播種時,在覆膜后的隴上打洞按株行距要求放置種薯,一壟雙行模式種薯按品字形放置,芽眼最好向上排列,以提高產(chǎn)量及大薯率。機械播種芽眼方向隨機。無論人工播種還是機械播種,播種深度都應(yīng)控制在8~10 cm。
彩色馬鈴薯播種后一般20 d左右即開始陸續(xù)出苗,此時需及時檢查出苗情況。采用膜上播種的,需及時在幼苗周圍覆土蓋住洞口;采用機械膜下播種的,需及時破膜封口,謹防幼苗被燙傷燙死。整個苗期一般在1周左右,苗期過后不出苗的應(yīng)及時補苗。
當薯苗長出3~4片葉時,可以間苗,間出的多余苗可移栽到缺苗處。選擇陰天或傍晚時間補苗。間苗時去弱留強,每個薯塊上保留2~3個壯苗,剔苗時,左手壓住薯塊處,防止薯塊被拽出,右手抓住弱苗根部,輕拉輕撇,要求拔除的苗連上須根,不連根的苗移栽不活。剔下的薯苗在失水前盡快移栽。缺苗處補栽2~3株,以提高移苗成活率,移苗后,及時澆足補苗水,必要時加蓋雜草,遮擋陽光照射。3~4 d后移栽的薯苗就可以穩(wěn)定成活了。通過間苗,把多余的弱苗去除,及時補上缺失的苗。
第一次中耕培土在封隴時進行,此時薯苗高度達到30~40 cm,中耕培土?xí)r要注意防止膨大的薯塊露出土層,使薯皮變色影響品質(zhì)。第二次中耕培土在現(xiàn)蕾開花時進行。2次培土的高度要達到15~20cm。
出苗前用草甘膦、乙草胺等除草劑防治雜草,一般施用2次即可見效,后期適當人工除草。
彩色馬鈴薯莖稈發(fā)達,現(xiàn)蕾前要采取控旺措施,否則莖稈旺長,影響底部結(jié)薯,降低產(chǎn)量。具體控旺措施如下:(1)蹲苗。播種前施足底肥,土壤墑度在65%以上,從播種到現(xiàn)蕾這段時間可不滴水,進行適當蹲苗,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莖葉旺長。(2)打蕾、掐花和打杈。彩色馬鈴薯莖稈發(fā)達,現(xiàn)蕾開花要消耗養(yǎng)分,這時應(yīng)見蕾就打,見花就掐,限制莖稈的高度。莖稈分杈過多,適當打去外外溢的分杈,可梳理枝葉利于通風(fēng)透光,并使養(yǎng)分下行。小面積地塊可以用打蕾、掐花、打杈的方法控旺,必要時再施以調(diào)節(jié)劑控旺。(3)施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當枝葉生長過旺時可以用矮壯素120 mg/kg或多效唑溶液進行葉面噴施,在開花前后每隔10 d左右分3~4次噴施馬鈴薯莖葉,以控制營養(yǎng)生長,促使塊莖形成和迅速膨大[3]。
開春積雪融化,土壤含水量在65%左右時,不需滴水。整個芽期也不需補水。苗期需蹲苗,僅滴一次氮肥水即可?,F(xiàn)蕾開花時開始大量滴水,此時塊莖形成需水較多,占整個生育期需水量的35%。塊莖膨大期需水最多,占整個生育期需水量的50%。淀粉累積期需水量可適當減少。生長中后期滴水較頻繁,周期為每7~10 d滴1次。整個生育期滴水10次左右,總滴水量240 m3/667 m2左右。
開春整地時隨旋耕機施入農(nóng)家肥4 m3/667 m2,磷酸二銨20 kg/667 m2,尿素20 kg/667 m2,硫酸鉀10 kg/667 m2。播種后,追肥隨水滴施。馬鈴薯生長需氮、磷、鉀肥的比例為2∶1∶4,整個生育期需尿素35 kg/667 m2、磷酸二氫鉀40 kg/667 m2。尿素及磷鉀肥均隨水滴施。馬鈴薯所需的鈣、硫、鋅、鎂、鐵等微量元素可通過定期葉面噴施高鉀微量元素肥來實現(xiàn)。
石河子地區(qū)馬鈴薯常見病害有疫?。ㄔ缫卟 ⑼硪卟。?、黑脛病、枯萎病等。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可用代森錳鋅、甲霜靈錳鋅、瑞毒霉、百菌清等藥劑每隔10 d輪換噴藥防治。黑脛病屬于細菌性病害,可用農(nóng)用鏈霉素及春雷霉素預(yù)防,2種藥劑可交替與防真菌的藥劑配合使用。對黑脛病發(fā)生較重的病株可用農(nóng)用鏈霉素及春雷霉素灌根處理。每次防病噴藥時,可加入適量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硫酸亞鐵等葉面噴施,可促進植株生長和防治黃化。
馬鈴薯常見的蟲害有蠐螬、金針蟲、地老虎、青蟲、瓢蟲、蚜蟲。苗期及時防治蚜蟲等傳毒昆蟲,以降低彩色馬鈴薯退化的速度。防治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用2.5%勁彪乳油或5%百事達乳油和農(nóng)家肥混拌均勻后隨肥施入防治。青蟲、瓢蟲和蚜蟲可用啶蟲脒與氯氰菊酯配合噴施,噴灑時間和次數(shù)根據(jù)害蟲出現(xiàn)時間和危害程度決定,一般用藥2次即可消滅害蟲。
當植株大部分莖葉泛黃,逐漸枯萎,匍匐莖開始干縮易與塊莖脫離時,即可收獲。收獲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機械損傷,以免影響彩色馬鈴薯的商品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