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魚
地處皖南低山丘陵之間的徽州,溪山環(huán)峙,秀峰疊翠。古詩有云:“山繞清溪水繞城,白云碧嶂畫難成……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這首《徽州》描繪出一方水土的清幽和純樸民風,讓人心生向往。
要想感受徽州的古樸雅致,深入散布其中的古鎮(zhèn)村落是最好的方式。徽州古鎮(zhèn)村落眾多,除了人們耳熟能詳?shù)奈鬟f、宏村、呈坎,還有很多并不知名。例如位于績溪縣的上莊鎮(zhèn),就靜靜地在時光里行走了上千年。
上莊鎮(zhèn)群山環(huán)抱,溪水縈繞,青磚黛瓦的徽派建筑高低有致,繚繞如沙的霧氣氤氳出最美的江南寫意。秀美的自然風光也孕育出不少文人墨客,文化巨匠胡適、現(xiàn)代著名詩人汪靜之皆出生于此。“賈儒結(jié)合”是徽州的文化特征,上莊歷史上出過不少聲名顯赫的大賈,其中以徽墨大師胡開文最具代表。此外,這里還保留著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如反映農(nóng)耕文化的“安苗節(jié)”。所以,走進上莊,你將感受到“山村僻處少塵囂”的愜意生活,而那些水云深處的歷史記憶,則會在你的內(nèi)心平添一抹舊夢遺痕。
“棋盤上的村莊”暗含“反清復明”的魁星閣
上莊鎮(zhèn)有41個自然村落,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棋盤村。棋盤村因整個村莊的布局如一個棋盤而得名,而全村居民絕大部分姓石,故又名“石家村”。
棋盤村始建于明朝,是北宋開國元勛石守信的第十五世孫石榮祿遷此而建。由于當年石守信與趙匡胤交往甚篤,結(jié)為棋友,所以村子就以房舍、街道、水塘和小溪等元素,建成縱橫有序、整齊方正的棋盤式結(jié)構(gòu)。當?shù)氐摹妒献谧V》就訓誡后人說:“村如棋盤,建房屋不得阻塞街道?!?p>
站在高處俯瞰,便能直觀地理解“棋盤”一詞的含義:村子的道路分為3條東西走向的街道和5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它們就像是棋盤上的3條經(jīng)線和5條緯線,錯落有致,道道相通。流經(jīng)村中的桃花溪則是棋盤上的“楚河漢界”,隱喻石氏祖先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開朝立國之功。村后處于正中的石氏宗祠,象征著“帥府”,與一幢幢代表“士、相、車、馬”的民居,一字排列在棋盤底端的邊線上?!皫浉睂γ媸前氘€方塘,塘中有按照石守信帥印比例筑砌而成的印墩,四周栽有搖曳的翠竹,四季長青,意味著石氏世代為官,綿延不絕。以宗祠、方塘為中軸線,每隔30米用細麻石鋪就的巷道左右對稱,恰如棋格,線線相通。每條巷道出口都有巷門,每日定時關(guān)閉,宛若城堡,既保證村莊安全,又便利村民有序地生產(chǎn)和生活。
棋盤村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時期典型的徽派民宅,外觀為磚門樓、小青瓦、白粉墻和馬頭檐。民宅以天井院落為單元,以磚、木、石為原料。房屋的立柱大多用銀杏和香椿樹制成,用料講究。支撐大梁的立柱上,裝有雕刻精致的獅撐,每個獅撐都刻有“獅子滾球”狀的母獅一頭,幼獅數(shù)頭不等。房屋的門窗均有一塊欄板,這是整個居室木雕藝術(shù)的精華所在,其雕刻的內(nèi)容多為古代故事中的人物、山水、交通工具等,充分體現(xiàn)出績溪“三雕”中木雕藝術(shù)的魅力。
除了民居建筑,位于村西口的魁星閣也別具一格??情w是一座古閣樓,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占地40平方米,平面正方,為歇山式屋頂。據(jù)傳,因石氏家族在清朝失去了曾經(jīng)擁有的地位,故為表達“反清復明”的意圖,在建閣時大做文章:魁星閣上大下小,暗含明強清弱之意;檐下落地十七尺,象征明代經(jīng)17位皇帝而亡;四方翼角之和為76,再加上每方用椽50根共為200,兩數(shù)相加,剛好是明朝存在的276年??情w設(shè)計巧妙、寓意深遂,在古徽州建筑中,很是少見。
如今,歷經(jīng)600多年風雨的棋盤村,原形原貌幾乎未變,觸摸這里的一磚一瓦,仿佛能觸碰到那些歷史深處的痕跡,感受到歲月的滄桑久遠。
徽墨的重要產(chǎn)地傳統(tǒng)的手工制墨技藝
在徽州的古鎮(zhèn)中,上莊鎮(zhèn)雖然鮮為人知,但這里出產(chǎn)的徽墨,卻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名聲大振。
徽墨是指徽州所產(chǎn)的墨錠,其墨“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點如漆”,素有“徽墨既出,余者皆廢”的美譽,因此,徽墨幾乎成了文房四寶中“墨”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上至國家統(tǒng)治者,下至寒門學士,無不知徽墨。
上莊鎮(zhèn)是徽墨的重要產(chǎn)地,這里的“胡開文墨”曾作為清廷御用貢墨。胡開文是上莊鎮(zhèn)人,少年時曾在徽州休寧縣一家墨店當學徒,學成之后,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創(chuàng)立了“胡開文墨莊”。胡開文墨莊制墨,既堅持古制,又有所創(chuàng)新,因此成為徽墨業(yè)中集大成者。但真正令其聲名遠播的,還是胡開文創(chuàng)制的“八寶五膽藥墨”——他以熊膽、蛇膽、青魚膽、牛膽、豬膽等,和入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牛黃、麝香、朱砂等8種珍貴藥材入墨,制成了涼血止血的“八寶五膽藥墨”,胡開文也因此被譽為“藥墨華佗”。
在上莊鎮(zhèn),現(xiàn)存一家建于1982年的“老胡開”文墨廠,至今仍傳承著“胡開文墨”的手工制墨技藝。
走進文墨廠,空氣中混合著松煙和冰片的香氣,周遭的墻壁如墨色般烏黑油亮,工人們各自忙活著。根據(jù)古法,手工制墨工序復雜,而每道工序都要求嚴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制出的墨錠質(zhì)地不佳。endprint
首先是煉松煙。松煙是松木不完全燃燒生成的煙灰,是徽墨的主要原料之一。在上莊的山區(qū),有大量品質(zhì)上佳的黃山松,煉制松煙的煙窯依山勢而建,職業(yè)煉煙人常年居于山上煉燒,然后向各個制墨作坊源源不斷地輸送上好的原料。松煙準備好后,便同骨膠、炭黑、麝香、冰片等一起放進石臼里攪拌、搗杵,制成形如一大塊黑色面團的墨馃。之后,要將墨馃放在墨墩上,用鐵錘反復翻打,再按重量分成小馃并搓成墨丸。墨丸被揉捏得當后,將被嵌入“印板”中,印板尺寸大小不一,可分別制作不同重量的墨錠。接下來,脫模后的墨錠需被送入恒溫恒濕的房間內(nèi)翻晾,墨錠越大,翻晾的時間越長。一般情況下,一兩的墨錠需要6個月,二兩的墨錠需要8個月。最后,經(jīng)過晾曬的墨錠還需專人進行修邊、描金,方才獲得成品。
如今,“老胡開”文墨廠所精制的徽墨暢銷海內(nèi)外。未來,這里的墨工們將繼續(xù)守護著傳統(tǒng)的制墨古法,繼承先人的智慧,用精湛的工藝制作出中國文化的珍品。
讓乾隆贊不絕口的“一品鍋”揚名海內(nèi)外的“金山時雨”
除了名墨,上莊鎮(zhèn)的傳世風物還包含了美食,徽菜中的代表菜品“一品鍋”就起源于這里。
關(guān)于一品鍋的來歷,要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相傳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時,由九華山去徽州府,途經(jīng)上莊時,見天色已晚便借宿農(nóng)家。淳樸的村婦熱情接待,將白天所剩菜肴,按先素后葷的順序,逐層鋪在一口兩耳鐵鍋內(nèi)加熱。饑腸轆轆的乾隆吃得津津有味,一邊贊不絕口,一邊問此菜何名。村婦隨口答道:“一鍋熟?!鼻∠用谎?,略作思索后賜名“一品鍋”,兼有“此美味佳肴,值得一品”和“與萬歲爺同享此佳肴者,堪為一品”的含義。此后,“一品鍋”便發(fā)展為徽州的一道名菜,傳承至今。
相比過去,如今“一品鍋”在食材的選擇和做法上更為講究,炊具通常使用大號生鐵耳鍋,鍋中按層次放滿各種葷素食物。一般說來,食材至少要鋪滿六層:最底層是蔬菜,最好選用冬筍,也可用蘿卜、冬瓜或干豆角,視季節(jié)而定;第二層是豬肉,肉系半肥半瘦,大約八至十塊,呈長方形;第三層為油炸豆腐,第四層為蛋餃子,第五層為紅燒雞塊,第六層為菠菜或其他蔬菜。每層依次鋪好后,先用猛火燒,使全鍋滾沸幾分鐘,再用溫火慢燉三至四小時,并不時用勺將事先備好的原汁高湯從上而下澆淋數(shù)次,以滲透其味。
做好的“一品鍋”色香味兼具,食時逐層撥開,口感油而不膩,令人回味無窮。據(jù)說胡適一生都鐘愛家鄉(xiāng)的“一品鍋”,他任北大校長時,就曾用其招待梁實秋,梁實秋品嘗后,便撰文稱贊“:一只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里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緊底下是蘿卜、青菜,味道好極?!?/p>
上莊鎮(zhèn)也是徽州名茶“金山時雨”的原產(chǎn)地?!敖鹕綍r雨”為上品綠茶,創(chuàng)名于清道光年間,是上呈大內(nèi)的珍貴貢品。
關(guān)于“金山時雨”名字的由來,當?shù)夭柁r(nóng)解釋:“金山”指的是茶葉的產(chǎn)地上莊鎮(zhèn)金山村,“時雨”則是指谷雨時節(jié)的茶葉。在金山村,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600~900米的山坡上,每到谷雨時節(jié),人們便到山上采摘嫩茶。這里所產(chǎn)的茶色澤烏綠,泡出來顏色黃綠明亮,散發(fā)著淡淡的蘭花香氣,滋味醇厚回甘。
早在清朝末年,“金山時雨”就已聲名遠播,當時,著名徽商汪立政創(chuàng)立的“汪裕泰茶莊”,就獨家經(jīng)銷“金山時雨”。到了民國初年,“金山時雨”已銷往香港、新加坡等十多個地區(qū)和國家,從此揚名海內(nèi)外。
反映農(nóng)耕文化的“安苗節(jié)”迎送“汪公大帝”,祈求莊稼豐收
在上莊鎮(zhèn),同各種特色風物一同保留下來的,還有異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其中,尤以“安苗節(jié)”最為隆重。
安苗節(jié)流行于安徽績溪、歙縣一帶,是以祭祀神靈汪公為主而開展的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安苗節(jié)源起隋末唐初,據(jù)史料記載,隋朝末年,朝政敗壞,各地烽煙四起,安徽績溪縣農(nóng)民起義頭領(lǐng)汪華為顧全大局,保一方平安,將占據(jù)的歙、杭、宣等六州上表歸唐,受到唐高祖表彰,被封為越國公。汪華病故后,因其為官清正,造福一方,深得百姓愛戴,所以受到唐太宗及歷代皇帝追封,被譽為“生為忠臣,死為明神”。因此,績溪、歙縣各地均立廟祭祀,尊其為“汪公菩薩”“汪公大帝”,并于每年汪華誕生日正月十八或農(nóng)田稻禾發(fā)棵之際,舉行祭祀活動,祈祥免災,盼望豐收。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把這一活動定在每年芒種或者農(nóng)歷六月初舉行,并稱其為“安苗節(jié)”,一直延續(xù)至今。
安苗節(jié)分3天舉行。首日請“汪公”——村民抬著龍椅,挑著鑼鼓,扛起龍鳳彩旗,背上炮竹,到當?shù)卮髲R敬香祭天,而后將身著龍袍、頭頂皇冠的“汪公大帝”人偶抬上龍椅,在一陣鞭炮齊鳴聲中將“汪公”接走。次日上午祭旗,下午游街。村民將上書“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的各色紙旗插在“汪公大帝”面前,由十余人把祭品豬羊沿彎曲的山路趕上山頂。待吉時一到,鑼鼓齊鳴,彩旗招展,炮竹響徹云天,四人扯著豬、羊耳朵從山頂?shù)雇舷律剑夼诼?、鑼鼓聲、豬羊的嚎叫聲以及人們的呼喊聲混成一片,震天動地——稱為“呼龍”,意指將神龍呼醒,降福人間。最后一日是“送神”,屆時,每家大開門戶,歡送神靈歸位。送神隊伍由幾十門朝天炮作為開路先鋒,沿村一路行進,接受人們的敬拜和誠心。
除了主要的祭祀儀式外,安苗節(jié)期間,還會進行“舞獅舞龍”“鯉魚跳龍門”“蓮花棍”“跑火馬”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以及徽劇、黃梅戲等戲曲表演。人們載歌載舞,在歡聲笑語中,節(jié)日的氣氛也被推向了高潮。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