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陽
(作者單位:南寧電視臺)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明顯的今天,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也愈加全球化,現已得到普及,也正是因為如此,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舒適、方便,人們通常足不出戶便可以對當前社會中所發(fā)生的各類事情進行充分了解,越來越多人的正常生活早已和網絡媒體息息相關、無法分割。融媒體時代,廣大人民群眾所接觸的新聞報道數量及種類越來越多,許多人都依照自己的喜好與關注領域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信息展開閱讀,且廣大人民群眾對其所獲取新聞信息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為有效減少、規(guī)避虛假報道,時政新聞記者必須嚴格遵循職業(yè)操守,持續(xù)提升自身新聞素養(yǎng),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真實、可信的新聞信息。
融媒體,顧名思義,即是充分融合了以往的傳統(tǒng)媒體與當前的新媒體。融媒體融合了傳統(tǒng)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優(yōu)勢,對網絡資源予以充分利用,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手段來有效達成傳播信息的目的。此種現象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必須對新媒體資源進行更好地利用與開發(fā),從根本上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得到加強。與此同時,還需堅持主流媒體價值觀,確保所傳播新聞信息的整體質量。在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可以更好地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這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十分有利。
在時政記者采訪與報道時政類新聞的實際過程中,需充分確保時政新聞的準確性與時效性,針對社會民生類時政新聞所具備的特殊敏感性作出快速反應,第一時間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社會時事的新聞報道。例如,2018年8月24日于浙江溫州樂清市所發(fā)生的20歲女孩乘順風車被奸殺一事,這件事在溫州甚至全國的互聯網媒體上均造成了強烈轟動,廣大人民群眾在惋惜20歲花季女孩遭遇的同時,也相當疑惑順風車司機的犯罪原因,十分關注事件的調查結果與發(fā)展方向,迫切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更加準確、真實的事件報道。此種情況下,時政新聞記者就必須對新聞報道中的措辭、語言進行充分重視,做到務實、求真,即使該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報道該事件的記者也不能單純?yōu)榱颂嵘侣匋c擊率而故意對事件夸大其詞,需站在客觀的角度報道事件事實,以將時政新聞報道的社會公信力有效提升上去。
時政新聞記者在采訪報道過程中需充分確保新聞報道的完整性,自新聞事件產生直至該事件得到最終處理結果,時政新聞記者需將該事件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做到有始有終,萬不能在報道一件新聞時半途而廢,令社會民眾因報道中不確定、不完整的信息而產生恐慌與誤解。例如,我國山東壽光在2018年18號臺風“溫比亞”的影響下于8月18-19日遭受連續(xù)的大暴雨,造成了該地92億元的直接財產損失,此次災害中,究竟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傷,該災害對當地居民造成了怎樣嚴重的影響與危害,是否會使該地區(qū)的水源、空氣受到影響,是否會對附近居民的身體造成損害,均是廣大人民群眾所無法知曉的。此時,作為一名時政記者,需具有相當強的正義感,努力將新聞報道的完整性提升上去,以使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更加全面、完整的時政新聞信息。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具有相當快的傳播速度,時政新聞記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解讀與報道的同時需肩負著引導輿論導向與監(jiān)督輿論導向的責任。在事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時政新聞記者便需趕至事件現場,對事件的內部進行深入探析,充分掌握與了解該事件的具體內容及走向,將更加真實、準確的報道提供給廣大人民群眾。好的時政新聞記者不僅需具有最基本的時政新聞報道能力與時政新聞采訪能力,還需擁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做到關心群眾的日常生活、心系群眾,特別是在有一些突發(fā)性新聞事件發(fā)生時,時政記者需做到以大局為重,具有良好的報道大局觀意識,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實際過程中穩(wěn)定人心,對時政新聞的宣傳紀律進行嚴格遵守,避免群眾因報道內容產生恐慌,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時政新聞記者在融媒體時代可利用一系列現代化實時通訊軟件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事件的實時報道。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提問是一種最為簡單的采訪形式,若時政新聞記者能夠提出正確的問題,則可更加迅速地抓住事件的中心,更快地找到正確答案,有效提升采訪效果。時政記者在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需提前做好與采訪內容相關的準備工作,細致了解新聞事件的大體情況,將問題框架擬好,利用自身良好的采訪技巧,從各個角度對被采訪者提出問題。時政記者所提出的問題應更具開發(fā)性,令采訪對象能夠將自身真實想法說出來,使時政新聞素材更加生動、真實、有趣。在采訪過程中,充分把握提問技巧,使被采訪者快速進入采訪主題,對被采訪者進行適當引導,注意在實際采訪過程中勿提出質疑性問題,提升自身隨機應變的能力,使采訪氛圍更加和諧、輕松。
時政新聞記者需具有良好的數據應用能力與數據分析能力,在采訪過程中盡量多與被采訪者展開互動,對新聞細節(jié)予以充分把握,抓住新聞事件的核心,關注被采訪者的心理變化與表情變化,注意以人為本,善于了解新聞受眾的心里想法,在注重采訪細節(jié)的同時提升自身于采訪過程中的參與性,利用親身參與的方式來提升自身對于新聞事件的了解程度,幫助廣大觀眾更加完整地了解該新聞事件。
時政新聞記者需“比較”每一次新聞采訪,并在此過程中尋找該新聞事件的重點,特別是一些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的新聞題材,時政記者需具有更加敏銳的新聞嗅覺,在工作中持續(xù)提升自身多媒體活動策劃能力與多媒體活動開發(fā)能力,以更好地整合廣大人民群眾所提供的新聞素材。
時政記者需對現有新媒體資源進行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如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中發(fā)布圖文并茂的新聞報道,利用添加音頻鏈接、視頻鏈接等方式來提升新聞報道的立體性與豐富性等。
時政新聞記者具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宣傳的重要責任,尤其是在融媒體時代,時政新聞記者必須擁有更高的新聞素養(yǎng),具有更強的大數據分析能力與大數據處理能力,積極促進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充分掌握新媒體的運行規(guī)律,將地方時政新聞所需發(fā)揮出的價值真正發(fā)揮出來,從根本上提升地方新聞的宣傳能力與策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