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奇
我看向窗外,外面正下著滂沱大雨。水滴匯聚在人行道磚塊的縫隙里,形成一條條小水流。小水流在瀝青路上合為一體,變成了溪,變成了河。一輛汽車高速駛過,濺起的水滴又在磚縫中匯聚……
我的目光追隨著窗玻璃上的一滴雨,它最終落在了一只蝸牛的殼上。它堅硬的外殼被雨水包裹著,被室內(nèi)的燈光照得閃閃發(fā)亮。外殼的主人似乎察覺到了雨水的滋潤,將晶瑩的觸角伸了出來,東碰碰西碰碰,碰到了窗玻璃。它漸漸伸展全身,身體貼著窗沿向上爬行。身后的殼便扭正了過來,時不時地與不銹鋼窗框觸碰,聲音清脆無比。
我打開窗戶,它像是察覺到了這一點,十分自然地爬過窗框,在我的書桌上爬行。我找來一個喜糖盒子,輕輕地把它提起后放進(jìn)盒子里。關(guān)上窗戶,惱人的雨聲隔在窗外,一切又安靜了下來,落針可聞。我坐在書桌前一邊寫作業(yè),一邊看著它爬啊爬啊,爬過水彩筆,爬過書本,爬過墨水瓶,最后又被我抓回盒子里,重新開始它的旅程。
寫完作業(yè),我順便上網(wǎng),搜索“蝸牛吃什么”,似乎不是真的想知道什么,只是為了慶祝我從窗邊發(fā)現(xiàn)了它。我從廚房找出一大根生菜,洗凈、擦干后,放在盒底,不一會兒就能聽到蝸牛的盤足在葉子上爬移的聲音了。
下午,窗外的雨停了。我再次打開窗戶,將它從盒內(nèi)取出,放在窗邊,讓它爬行的旅程轉(zhuǎn)了個向。我看到它的觸角上有一個黑點和一條黑線,它靈巧地用觸角感知前方。我看到它背上那堅固的小家以螺旋形向外擴散,它柔軟的身軀在爬過與地面垂直的墻面時毫無問題。
它爬過了窗框,在水泥墻上爬行著,直到我看不見為止。一低頭,發(fā)現(xiàn)盒底的生菜葉被啃了一半,我笑了。原來我請一只蝸牛到我家做客,吃了頓午飯?。∠胫胫?,不知為何思緒萬千。誰說我的童年結(jié)束了?還沒呢,我的童年永沒有結(jié)束的那一天。童年這個詞不僅僅指一段年齡,更指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把童年看作年齡的準(zhǔn)星,沒了童年就是長大成人了的話,那我豈不才是真正的沒有長大嗎?
我的知識可以增長,智商可以提高,心智可以成熟,但誰規(guī)定只有小娃才有這種無憂無慮、單純簡單的生活方式的?蝸牛那么可愛,誰又會拋棄童年呢?
哎呦,反正我是不會了,下個下雨天我再去找出窩的蝸牛去!
(指導(dǎo)老師何國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