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
現行的人教版新課果標準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寫作部分的編寫較之前的大綱版有了明顯的改進。從橫向看,在一冊教材內能較好地地做到讀寫的有機融合(指教材“閱讀鑒賞”和“表達交流寫作部分”);從縱向看,五冊教材中的寫作內容基本可以形成一個體系,即必修一按記敘文表現的內容編排,必修二按照記敘文表達方式的角度編排,必修三按照議論文寫作要素編排,必修四按議論文論證方式的角度編排,必修五則著眼于現行高考《考試說明》中“發(fā)展等級”的四個方面進行編排,既體現了對高中生寫作中記敘和議論能力的強化,又體現了教學生考試的融合。但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本套教材中寫作部分的編寫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現不揣淺陋,略陳如下。
一、寫作內容細分的科學性有待論證
盡管本套教材把寫作部分細化成20個學習專題,但這樣細分的科學性有待論證。筆者曾在一定范圍內做過調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按照教材編排進行寫作教學與訓練的并不多,一是因為太瑣碎,二是因為實效低。
總的來看,20個寫作話題總體與“寫法借鑒”有較緊密的內在聯系,安排在一個單元里是合適的。但有些與“寫法借鑒”聯系并不緊密,甚至有些風馬牛不相及的,需要調整、完善。如必修二的《美的發(fā)現,學習抒情》,在編排上就不太合理,“美的發(fā)現”是一種基于主觀審美意識前提下,對社會現象的一種理性判斷與把握,而它要借鑒的方法是“學習抒情”,抒情更強調的是一種感性的表現和外化,這顯然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強行把兩者聯系起來顯得非常生硬。此外,教材中所舉的例子太陳舊,可讀性差,有的幾乎沒有說服力。
筆者希望教材編寫修訂者能重構高中寫作內容,吸收目前高校寫作學的相關內容,科學地規(guī)劃和細化高中作文學習和訓練的內容。這樣既能涵蓋面,又能突出點,真正地將寫作能力的核心要素提煉出來。
二、寫作訓練安排的合理性有待考量
20個專題訓練放在不到三個學期的教學時間內完成,顯然內容密度太大,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有很大困難。此外,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和學生還要完成大量的課外練習和考試。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在一個學期內完成8個專題的寫作訓練,顯然是不現實的。
寫作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心智活動,碎片化和無規(guī)律的寫作訓練不利于學生有效提高寫作水平。另外,筆者認為這套教材部分單元的編排應稍作調整。例如,必修三的“善待生命,學習論證”和“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的排列不科學,可以把“學習議論中的記敘”放在“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后面,因為按照認知規(guī)律,論據中的事實論據就是必須區(qū)分議論中的記敘和記敘文中的記敘,兩者可以整合為一個章節(jié),或前者緊隨后者。
筆者建議整合專題訓練的內容,表述應簡明精要。如針對學生實際,降低訓練編排的密度;或者設定“必修”的寫作內容和“選修”的寫作內容,給教學以一定的靈活空間。
三、寫作文類涵蓋的準確性有待探討
這里的文類并非嚴格的學術劃分,僅指學生學習寫作中常見的幾種文體。在五冊教材中,除了強化記敘文和議論文的寫作訓練外,居然沒有系統(tǒng)地介紹高中生常見常寫的“散文”,正因為目前大多數學生寫的散文都是夾議夾敘的,所以教材才應該鄭重其事地系統(tǒng)介紹文學性的散文,以便強化學生的文體意識。此外,說明性文章、應用性文章、詩歌、小小說、戲劇寫作的空缺和教師意欲培養(yǎng)的適合于社會應用的寫作能力是有沖突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fā)展聯系,是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是掌握語言交際的規(guī)范和基本能力,因此,訓練學生寫作說明文和應用文,對高中生盡早地適應社會交際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況且在高考中,涉及這部分內容的題目也時常出現。
誠然,寫作部分的編寫難度很大,但只要廣大教師和教材編寫者不斷求索,相互探討,相信寫作部分的編寫質量是可以提高的。
(作者單位:安徽省霍邱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