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后,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一是課程設置發(fā)生變化。比如,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過一些生物學知識,但并沒有以學科來命名,學生覺得這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二是所學課程比小學有所增加,學生會感覺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學,會產生恐懼心理,造成一定的學習障礙。從小學到中學,學生的身體、心理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一個重要內在原因,而學習動機即是渴望通過學習來達到學習目標的內在動力。如果只是通過教師的說教或家長的訓斥,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積極的學習動機。要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慢慢滲透,積極引導。首先,要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如果學生將來想在生物學方面取得成就(如有的學生想要培育生物新品種,有的學生想在醫(yī)學方面發(fā)展,攻克醫(yī)學上的疑難雜癥),現在就要對生物學產生興趣,學好生物學。這樣就能慢慢激發(fā)學生良好、積極的學習動機;其次,在教學的形式上要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徐州市提出的“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模式就是以小組合作為基礎,讓學生不僅能學進知識,而且能把學到的知識講出來。例如,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交流展示”,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選出代表,把討論的知識講出來。在這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利用學生的表現欲(初中學生都有一種在班級中表現自己的想法),認真觀察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教師適當地給予表揚和獎勵,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要想使學生愿意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要使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感興趣,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雖然中學生的注意力與小學生相比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他們只能較長時間關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對于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知識比較有興趣。例如,有的學生生活在農村,家里還種著莊稼,學習一開始,筆者就利用多媒體播放我國著名育種專家袁隆平的一些事跡,還介紹了一些關于雜交水稻的知識,現在的超級雜交水稻的畝產可以達到很高的產量,孩子們既高興又驚喜,這樣就大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驗課和活動課的開展更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讓他們真正地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例如,講到生態(tài)系統(tǒng)時,筆者調整了一下教學順序,先帶領學生去調查“校園生態(tài)系統(tǒng)”,雖然學生沒有學習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但通過對校園生物的調查,學生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有了一個大致地了解,回到教室里學習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時,學生有話可說,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又如,學習生物的分類時,筆者舉行了“我為校園植物掛牌”的活動,讓學生查詢校園內的各種植物的學名和俗名,給校園內的植物掛上“名牌”,引發(fā)了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和自覺性,使他們認為自己確實是學習的主人,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科學探究的決心。
無意識記是指“沒有任何記憶的目的、要求,是記憶的自發(fā)性,并帶有片面性”。七年級學生的生物學知識還沒有積累太多,有些時候的記憶就是無意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編一些順口溜,如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可以簡單地記為:取鏡安放再對光,切片觀察后收鏡;探究光照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步驟可以記為:暗處理,葉遮光,酒精脫色,清水沖,滴加碘酒觀現象。臨時裝片的制作可以歸納為擦、滴、撕(刮)、展(涂)、蓋、染、吸;血液流動的方向可以簡記為室、動、毛、靜、房等。有時,還可以利用一些成語或詩詞來說明問題,如在講遺傳和變異時就用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講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時,就用到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講生物之間的關系時用到了“螳螂捕蟬,麻雀在后”。這樣一來,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記憶效率。學生進行意義識記時,首先要讓學生把問題理解透,才能增強記憶效果。例如,在講解尿液的形成時,筆者讓學生動手做一個腎單位的教具模型,然后用自制的模型在課堂上講解尿液的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羅森塔爾效應是一種期待效應,最早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對教師的暗示。但是,筆者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對學生的暗示、對學生的期望。在課間與學生交流時,有意識地問學生一些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簡單知識,學生回答出來后及時說一些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一定的暗示與期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能只關注學生對問題回答的對與錯,而是要善于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閃光點,肯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與天賦,暗示學生在生物學上有獨特的視覺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信心。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如果對識記過的材料既不能回憶,也不能再認,或者發(fā)生了錯誤的回憶或再認,就是遺忘。從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看,遺忘的速率開始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率便越來越慢了。因此,為了取得良好的記憶效果,要及時復習,利用多媒體,從聲音、圖像、視頻等多方面對學生加以刺激,強化記憶。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要及時做好小結,在還沒有遺忘的時候趕快復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在課后,也要引導學生及時復習,增強記憶的深度。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人生的價值,讓學生的心理、身體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