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qū)白銀路小學 甘肅蘭州 730000)
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指以親子關系為中心,以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社會交往能力主要包括表達理解能力、人際融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種。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更有利于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1]
家庭作為兒童出生后的第一生長環(huán)境,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和教養(yǎng)態(tài)度直接影響了兒童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而人格和心理健康直接決定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同時,社會交往能力也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徑。[2]
1.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
民主型的教養(yǎng)方式指家長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交流。他們?yōu)楹⒆拥陌l(fā)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發(fā)展。父母也為孩子的發(fā)展提出建議,理性的指導孩子。
2.專制性教養(yǎng)方式
專制型教養(yǎng)方式指父母在家里操縱著子女的一切, 用權力和強制性的訓練使孩子聽命, 享有無上的權威。強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
3.嬌慣溺愛型教養(yǎng)方式
嬌慣溺愛型教養(yǎng)方式指父母一般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 對孩子的愛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子女提出過分的要求, 往往也采取“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對孩子百依百順。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與缺點既不制止,也不糾正,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父母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
4.忽視冷漠型教養(yǎng)方式
忽視冷漠型教養(yǎng)方式的家長最少肯定孩子,也最少打孩子,最少與孩子一起外出游玩,認為孩子最需要改進的是嬌氣。冷漠型是一種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
基本情況:A、B、C、D是我們班的四個不同家庭的孩子。
性格及表現(xiàn):A同學處在民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之下,在班級里有較強的自我判斷力和原則,思維開闊,作為班級的小班長,有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善于和同學溝通并在處理問題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敢于表達,樂于交流,在同學中有較高的威信。B同學是習慣性聽從上級的命令并有力的執(zhí)行,在遇到班級突發(fā)狀況時處于依賴的地位,處理問題和交往能力欠缺。在同學之間的游戲中常常扮演“配角”。C同學性格鮮明,在班級交往過程中處于強勢地位,樂于發(fā)言并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在同學相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忽略對方感受。如遇到不順心便會被激怒而產生矛盾。D同學屬于班級邊緣化的一部分孩子的代表,他們在班級里默默無聞,上課容易思想跑門,下課活動經常自己玩耍,遇到老師或者同學關注會出現(xiàn)怯懦的表現(xiàn)。在表達自己需求方面顯現(xiàn)出“退縮”,但是這些孩子更容易與人相處,他們不爭不搶,懂得用“忍讓”來博取“關注”。由于家庭生活中的冷漠和忽視,這些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都不高。
典型事件:在我們班的“元旦聯(lián)歡會”上,這幾位孩子成為我研究的對象?;顒忧?,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小任務:思考怎樣在聯(lián)歡會上展示自己,可以以小品、樂器、演講、舞蹈和唱歌等形式,也可以獨立呈現(xiàn)或小組合作 。
我仔觀察這四個孩子的表情、動作、說話語態(tài)各不相同。A是他們小組的“小組長”,她做事有條理性,只見她拿出自己的小本開始做記錄,接著組織小組內的同學討論發(fā)言,在交流過程中,她很少打斷同學,小組氣氛融洽。拿到他們的節(jié)目單,我看到四個孩子都有節(jié)目,有合作完成的,有獨立完成的。A同學不僅選擇和本小組的同學合作,也有跨小組參與的內容。我驚嘆一個小學生的多才多藝和她過人的溝通技能。B同學也是小組組長,在討論的過程中,我觀察到該小組的積極性顯然低于A同學組,小組成員你推我就,怯于表達,作為組長的B同學則是把發(fā)言的機會讓給身邊的C,同桌主意倒是挺多,其他三個人聽得仔細,默不作聲。在全班分享時,該小組C發(fā)言,她清晰大膽的表達了個人己見,他們小組要表演一個小品,然而C同學對自己小組內的分工則是采用直接安排,對自己的角色也是挑選自己喜愛的。D同學所在的小組孩子普遍較內向,他們是班級里最安靜的小組,在交流中不急于分享,對于其他小組的主意認真傾聽。我請這個小組分享時看到他們有點怯懦,只好給時間思考,幾個孩子再次上臺后上報的是獨立完成的唱歌。
個案指導:結束后,我讓A同學分享剛剛過去的“20分鐘”,說說她是怎么構思和分工的。而作為老師的我,及時的將我觀察到的進行點評,讓孩子們意識到,老師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細微變化,進而鼓勵孩子們合理科學的進行小組探究。
根據四種類型孩子的不同表現(xiàn)可以得出:最理想的教養(yǎng)方式是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睂⒆拥呐囵B(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家長應該努力理解孩子,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好的建議:
1.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huán)境??梢詭椭⒆由朴诒磉_、樂于表達、敢于表達的自信心,給平常和諧交往帶來的樂趣。
2.做孩子的第一任朋友。父母是第一個與孩子打交道的人,如果在一開始和孩子建立信任,兒童的潛意識中待人接物是有信任感的,才會真實的展現(xiàn)和表達。
3.教會孩子具體的社交辦法。父母的所思所想所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孩子面前,我們使用文明的語言交流,孩子則用文明的語言交流;我們使用粗魯?shù)恼Z言孩子則會使用粗魯?shù)恼Z言。
4.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對于兒童而言,“儀式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形式,他們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去體驗和成長,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期,作為家長,我們主動的為孩子創(chuàng)造情景,幫助他們開拓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他們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強化與心,將大人的知道內化于行。
5.及時贊美,鞏固社交能力。所謂“贊美”不是空虛來風,而是家長對孩子的小小的“成就”給予肯定和鼓勵,強化來引導兒童鞏固已擁有的良好的社交習慣。
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模式可以使兒童向著主動、友好的積極方向發(fā)展,而不良的教養(yǎng)模式會導致他們向著攻擊性、反抗性等消極方向發(fā)展。
[1]關穎.《家庭教育方式和兒童社會化》
[2]陳鶴琴.《父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