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我們不難看出,這是從國家級最高層面上對“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積極回應做出強調和要求。那什么是“語感”?即對語言文字或者語義現(xiàn)象進行感知、領悟和把握,并有效培養(yǎng)、聚焦語文基礎的一種學習能力。它是對語言文字表里、內外,主要是語音、語義和語法等在內的一種語文學科基礎性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通過各類途徑和有效方式積極開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能力的教學活動,是一項“功在當前、利在千秋”的德善之舉。筆者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做出簡要性闡述。
作為人類社會中一種最重要的社交工具,語言文字是人們認知世界、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和增進情感的“必需品”,這些活動的得失成敗與是否擁有良好的“語感”能力息息相關。首先,語感是人們感受世界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無論哪一個民族或哪一類個體,都是在感受語言環(huán)境中學會“聽、說、認、知”,否則,永遠不會擁有語言運用的能力。其次,語感培養(yǎng)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應有之義和基本要求?!肮ぞ咝耘c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語感是語言能力的核心,其“工具性”特征集中體現(xiàn)在語言交際和讀寫應用;其“人文性”特征集中體現(xiàn)在“有效培養(yǎng)并不斷塑造學生的思想情感”。再次,語感培養(yǎng)關系著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語感是任何母語學習的基本途徑——只有在語言實踐中獲取語言感受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而這一切始終離不開生動具體的語感能力。不僅如此,具有良好的語感能力,還能讓人既可“看得清、聽得懂、寫得出”,又能“聽得真、懂得深、寫得好”。這也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實際需要。語感培養(yǎng)的價值和意義由此可見。
“語是物,感是魂?!闭Z感是由言語主體對言語對象的感受積淀而來的,感受來源于言語主體的實踐。實踐是語感形成的最主要途徑。
1.引導小學生在加強朗讀中感悟語感?!叭f丈高樓平地起,人生聰明閱讀始。”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對于個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學是他們真正學習語言文字的起始階段。如何才算“真正地學語文”?那就是從“朗讀與識記”開始。僅就“讀”而言,它可充分調動小學生“眼口耳腦”等多類感官同時參與到對語言文字的有效認知和切實感受之中。如果缺乏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這種“認讀”目標根本無法實現(xiàn)??梢姡白x”既是培養(yǎng)語感的物質條件,又是感悟語感的實踐形式。那么,如何通過朗讀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語感?以“教師范讀”為例。語文教師應是一位“情感豐富者”,既要借助文學作品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借助文本(或作者)情感與學生進行交流。其中“范讀課文”就是教師對學生“傳染語感”“激發(fā)同感”“催化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再以“學生自讀”為例。諸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講學生自讀、多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書讀百遍,其情自見”,則是指多讀對于“培養(yǎng)語感、濡染心靈”的價值和意義?!俺踝x好書,如逢良友;再讀好書,如逢故交”——這都是讀而感悟的道理。
2.引導小學生在引導思考中體味語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始終離不開語言文字訓練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凡是編入基礎教材中的“例子”作品,其語言都是精雕細琢出來的,我們只有在語言文字上多下功夫,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才會從根本上有保證。如《草原》中的“翠色欲流”,一個“流”字不僅寫出了草原翠色之“濃”,而且描繪了草原意境之“活”,眼前似乎呈現(xiàn)一幅無邊無垠的綠色大草原。經(jīng)常如此這般地品詞析句,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力就會敏銳起來。究竟如何捕捉最能表情達意的“語感點”?①抓住關鍵詞句體味語感。有些詞句(如“翠色欲流”)雖然并不深奧,卻非常精妙傳神,引導小學生反復琢磨與體會,他們的感受就會越發(fā)深刻起來,語感能力也會隨之提升。②抓住重點段落體味語感。精彩段落往往是整篇文章的靈魂,我們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仔細析解和品味,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大有裨益。③抓住細節(jié)現(xiàn)象體味語感。如《珍珠鳥》,“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這雖非最精彩之處,卻具體細微,可觀可感,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切實感受到珍珠鳥的“活潑與可愛”“友好與善意”,豐富語感體驗。
3.引導小學生在啟發(fā)想象中豐富語感?!罢Z言是思維的載體,想象是思維的體現(xiàn)。”語感與想象之間是緊密聯(lián)系、互動生成的。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利用語言和圖畫,引導小學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開展想象活動,引發(fā)情感共鳴,非常利于他們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又鮮活的境界。以《廬山的云霧》為例,文中用優(yōu)美語言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筆者引導小學生根據(jù)語言描述和課文插圖,并聯(lián)系實際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去想象“高峰”“幽谷”“瀑布”“溪流”這些自然景象,通過想象來“還原”形象,再借助文中的一些比喻句,如“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边€有“……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痹凇皥D文互動”中邊朗讀邊想象,以豐富他們的語言感受和體悟能力。此外,我們還可抓住“重點詞語”想象理解,借助“標點符號”想象理解,利用“概括性語句”想象理解,根據(jù)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想象理解,結合“課文插圖”想象理解等,這都有利于促進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
4.引導小學生在注重積累中內化語感。“有生活才有體驗,有積累才有內化。”良好的語感以學生感受為基本,是一種個性化的心理體驗活動。眾所周知,先有對語言文字的不斷感性積累,才有人們在理性上的妙解與感悟。從本質上來說,語感不僅是對實際生活的一種有效積累,還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厚積薄發(fā)。只有重視并注重對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沉淀,才會逐步內化為學生的語感。以《掌聲》為例,這是一篇啟示“既要主動關心并鼓勵他人,也要珍惜他人的關心與鼓勵”的課文,教學結束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關愛”主題的補充閱讀。再如,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小學生就“愛國類”“贈別類”“邊塞類”“山水類”“抒情類”“述志類”等不同主題,注重搜集與朗讀、背誦與積累經(jīng)典古詩詞,不僅有利于豐富他們的實際語感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古典文學修養(yǎng),促使他們健全人格、修身養(yǎng)性。除了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社會是一部“大活書”,大自然是一部“綠色課本”,只要有效地“激勵、喚醒、鼓舞”他們去“讀”去“破”這些“課外書”,同樣可以在讀寫互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語感。
綜上所述,語感是語言文字的直覺能力,訓練語感卻是一種非直覺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不斷對各種語言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才會在厚積薄發(fā)中不斷培養(yǎng)并深化小學生的語感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志梅.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讀書文摘,2014,(16).
[2]張淑穎.關注學生,優(yōu)化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1,(7).
[3]李玲.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語文學刊,2011,(24).
[4]王獻偉.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問題及變革[J].教學與管理,2004,(6).
[5]江建.什么是真正的師生互動[J].人民教育,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