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蘭
(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福建 泉州)
小學語文的寫作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分析表達的能力、是學生對文字書本文學等的啟蒙階段,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老師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可以把閱讀實踐應用到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提升過程中,只有接觸到的知識多了,學生才會有自己豐富的知識來源,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思想。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要給他們準備好繪畫的鉛筆、顏料等繪畫工具,他們才會畫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而閱讀就是作為小學生手中的繪畫工具,能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閱讀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在網(wǎng)絡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小孩子也對網(wǎng)絡中的動畫片、游戲等非常著迷,從而顯示了閱讀的可貴,閱讀需要我們安靜下來,體會書中作者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的趣味性也并沒有消減,閱讀故事書,小孩子也可以通過文字聯(lián)想人物的設定、場景的設想,形成他們自己的人物設想,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科普一類的書,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自然界和宇宙的奧秘,開拓他們的眼界,從而為他們的科學夢埋下期望的種子,將來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閱讀詩歌,可以讓學生早早地接觸詩歌文學,陶冶情操,提升氣質。只有多看書,對閱讀有自己的理解看法,提高自己對文字語言和文字內容的興趣,開發(fā)自己的思維,寫出好的作文。
1.在雜亂的文章中理清思路,求得主要線索,打好寫作基礎
閱讀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理清作者在文章中的思路,理清故事的線索,才會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產(chǎn)生有利的影響,學生抓住文章的核心內容,對他們作文中的概括與表達能力也是一種培養(yǎng),比如在小學四年級語文中有一篇文章叫《草帽計》,老師讓學生在閱讀之后概括課文中發(fā)生了什么故事,主要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把這些表達清楚也就把故事的線索理清楚了,比如可以這樣說:《草帽計》講述了賀龍元帥在戰(zhàn)爭時期帶領著紅軍隊伍從湘西到貴州的途中,遇到敵人的追趕,賀龍元帥突然急中生智,讓士兵把草帽丟在路邊,敵人撿起來戴上后,被敵人自己軍隊的飛機當成紅軍炸死的故事,表達了賀龍元帥隨機應變的智慧謀略。對故事的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能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抓住故事的核心內容,更容易地對別人敘述出這個故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只要對故事中的核心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語言敘述,把文章寫得飽滿一點。
2.找尋美的特征,寫出一篇美的作文,既練文也煉人
通過大量的閱讀,小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什么類型的文章,對什么文章感興趣,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比如散文的閱讀,抒發(fā)作者的真情實感,意境深遠,語言優(yōu)美,閱讀起來或者簡潔明快,或者情真意切,或者流暢自然,對小學生的審美和情感的抒發(fā)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比如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中馮驥才的《挑山工》是一篇關于泰山題材的著名散文,通過對泰山的山民為謀生計,挑著沉甸甸的貨物上山,不怕苦不怕累,擁有堅毅性格的描寫,表達了對他們的敬佩,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蘊含在其中的道理:為了自己的目標,堅持去做,一步一個腳印,不放棄,終會完成自己的目標。散文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關于真善美的性格體悟,學會在寫作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一篇充滿自己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3.讀寫結合,以讀帶動寫作的積極性,以寫激發(fā)讀書的渴望
閱讀,除了“閱”,也要有“讀”,朗讀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記憶能力,而且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說話中情感的抒發(fā)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更近一步體會到作者的感情,體會到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寫,從而對自己的寫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所以閱讀會帶動寫作的積極性。另外,在寫作的過程中,小學生會遇到自己詞不達意或者找不到詞語和例子來說明自己的思想觀點,每當這個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書讀得不多,缺少詞匯,書到用時方恨少,才明白原來書中可以借鑒的知識點還有很多,所以,通過寫作,也可以增強小學生讀書的渴望。
綜上所述,閱讀在小學生的作文寫作中有著積極的影響,小學生不僅僅只限于課本上的文章內容,還應接觸到課外豐富的知識內容,通過大量的閱讀內容,小學生的見識面才廣泛,在寫作過程中對事情的分析能力也才更全面。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時俱進,更新知識,開拓思維眼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提高他們寫作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