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亮 楊碩 楊孝芳
【摘要】氣口九道脈是一種特殊的脈診方法,其發(fā)展有一定的溯源,本文對其做一初步探究。
【關鍵詞】氣口九道脈;脈診;溯源初探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1
“氣口九道脈”作為特殊的脈診方法其形成有一定的淵源,其中“氣口”一詞首見于《黃帝內經》,同名“寸口”,在《靈樞》的《禁服》、《始終》、《四時氣》中均有提及,《內經》書中雖然有多種脈法學說并存,但是已經明顯開始獨重寸口脈法,且論述詳備[1],而獨取寸口的普遍應用可能主要歸功于西晉·王叔和的《脈經》一書,對寸口脈診理論體系的規(guī)范和完善具有里程碑似的意義,而《脈經》中的奇經八脈法和十二經獨取寸口法基本相同[2],《脈經·平奇經八脈病》論述了奇經八脈病證和八脈脈象主病,如“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沖脈也。動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瘕疝,絕孕,遺失溺,肋支滿煩也”。而《脈經·手檢圖》比較詳細的論述了脈診部位及主病但因內容難懂,又缺乏附圖解釋,使得奇經八脈診缺乏臨床實用性,后世歷代名醫(yī)、名著也對奇經八脈論述頗多,但是難于應用,唯有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的論述中可謂真知灼見,《奇經八脈》中記載“正經尤夫溝渠,奇經尤夫胡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于奇經”也是發(fā)展了《內經》的理論,并且李時珍重視奇經脈診,在王叔和《脈經》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氣口九道圖,“氣口一脈分為九道,總統(tǒng)十二經脈并奇經八脈,各出診法”[3]。
氣口九道脈作為一種特殊的脈診法,與十二經獨取寸口法基本相同,奇經八脈之氣亦可變見于寸口[4],只不過不同于后世的臟腑十二經的分屬于左右手寸、關、尺,氣口九道脈左右手是相同的,具體方法是把“寸、關、尺”部用“前、中、后”部取代,如《脈經》云“……中央直前者,手少陰也;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中央直后者,手太陰也前如外者,……足太陽也……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后如外者,足少陽也……前如內者,足厥陰也……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后如內者,足少陰也。……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后部左右彈者,陰蹺也。從少陽之厥陰者,陰維也;從少陰之太陽者,陽維也?!安繖M于寸口九丸者,任脈也。……三部俱牢,直上直下者,沖脈也……三部俱浮,直上直下者,督脈也……”也就是說,奇經八脈診法以寸口脈法的“寸、關、尺”為中線,“寸”部對應手少陰心經,“關”部對應手厥陰心包經,“尺”部對應手少陰肺經;中線外側,“寸”部外側對應足太陽膀胱經,“關”部外側對應足陽明胃經,“尺”部外側對應足少陽膽經;中線內側,“寸”部內側對應足厥陰肝經,“關”部內側對應足太陰脾經,“尺”部內側對應足少陰腎經;中線寸、關、尺三部診得脈浮是督脈,診得三部俱沉,為沖脈;如果診到膀胱經到腎經有一條斜線為陽維脈,診得肝經到膽經有一條斜線為陰維脈;寸部左右兩邊有彈跳脈象為陽蹺脈,關部左右兩邊有彈跳的脈為帶脈,尺部左右兩邊有彈跳的脈為陰蹺脈,任脈很有特點,它橫于寸口,紋絲不動。這些脈象都是病脈脈象,只有在對應經脈出現(xiàn)問題時才會出現(xiàn),各脈所主病癥主要是遵循經絡理論,《脈經》中對其所主病癥有詳細論述“……診得陽維脈浮者,暫起目眩,陽盛實,苦肩息,灑灑如寒。診得陰維脈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脅下支滿,心痛。診得陰維如貫珠者,男子兩脅實,腰中痛;女子陰中痛,如有瘡狀。診得帶脈,左右繞臍腹腰脊痛,沖陰股也。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沉之俱有陰,陰陽皆實盛者,此為沖、督之脈也。沖、督之脈者,十二經之道路也。沖、督用事則十二經不復朝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癡,不者,必當猶豫,有兩心也。兩手陽脈浮而細微,綿綿不可知,俱有陰脈,亦復細綿綿,此為陰蹺,陽蹺之脈也。此家曾有病鬼魅風死,苦恍惚,亡人為禍也。診得陽蹺,病拘急;陰蹺病緩。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為督脈。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人風癇疾。脈來中央浮,直上下痛者,督脈也。動苦腰背膝寒,大人癲,小兒癇也,灸頂上三丸。正當頂上。尺寸脈俱牢(一作芤),直上直下,此為沖脈。胸中有寒疝也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沖脈也……”脈診作為中醫(yī)診斷的重要客觀依據(jù),亦是中醫(yī)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的重要特色的診斷手段,“氣口九道脈”是一種特殊的脈診方法,也可成為臨床辯證的重要手段,所以其溯源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參考文獻
[1] 趙非一,燕海霞.溯源脈診"獨取寸口"理論的形成、發(fā)展與完善[J].新中醫(yī),2015,47(03):5-7.
[2] 成振鏞,李曉君,郭霞珍.奇經脈診法初探[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0,17(06):24-26.
[3] 王浩然,賈紅玲,張永臣.齊魯醫(yī)家李時珍《奇經八脈考》針灸學術思想探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8(10):88-91.
[4] 成振鏞,李曉君,郭霞珍.奇經脈診法初探[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0,17(06):24-2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