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翠屏山小學(210000) 薛本蘭
只要是文章,總有觸動我們心弦的地方。執(zhí)教《天鵝的故事》前,我習慣性地翻閱了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料,“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等界定天鵝品質的詞不斷出現。這些詞將充滿活力與靈性的天鵝固化成一種符號、一個標簽,天鵝的美無形中被演繹成一種概念。
我認為,文學閱讀應讓讀者一次次經歷審美的體驗,獲得心靈的滋養(yǎng),而不是擱淺在概念的沙灘上。于是,我重新展開了《天鵝的故事》的教學。
《天鵝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壯觀場面。
我首先揭示《天鵝的故事》的課題,強調“這個故事不是童話,而是講述了一件真實的事情”,從而引導學生透過題目領略文章的魂,喚醒學生的閱讀期待,奠定課堂的情感基調。
之后,我結合地圖介紹貝加爾湖:“這個狹長形的湖泊就是貝加爾湖,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這個地方氣候寒冷,每到冬天,天鵝就暫時告別這里,到南方去。春天一來,它們又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在這兒生活、繁殖?!边@一番介紹,進一步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情境感。其中,“告別”“家鄉(xiāng)”等富有情感色彩的詞,會給學生帶來許多聯想。
老天鵝率先破冰,義無反顧,不愧為“破冰勇士”;百十來只天鵝集體破冰,場面壯觀可謂驚天動地。獵人目睹了天鵝破冰的感人場面,三十年后還記憶猶新??吹贸?,斯杰潘老人念念不忘這些鳥兒,在他的敘述中,滲透著深沉的愛。
在初步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請學生談談印象最深的地方:“你覺得故事中的哪些場面最讓你感動?”學生有的說是“老天鵝破冰的場面”,有的說是“眾天鵝齊心破冰的場面”,還有的說是“天鵝破冰成功后歡呼的場面”。學生既可以借助文本語言談,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講,從而在回顧課文、梳理認知中走進了故事之中。
讓故事說話,這樣,留在學生記憶中的不再是“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等詞語,而是天鵝破冰的場景,是天鵝破冰的形象。
“老天鵝跳入你眼簾的第一個動作是什么?”我以此作為精讀的切入點,引出課文重點段:“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
“老天鵝破冰的第一個動作‘騰空而起’,仿佛一個特寫鏡頭,牢牢地抓住了大家的視線。這個詞的作用是‘上掛下連’……”我自然地啟發(fā)學生聯系前文思考天鵝當時的處境,認識到老天鵝在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
“‘像石頭似的……’這一比喻句,令人感受到了那下落的沖力,說明老天鵝用力之重,簡直是奮不顧身。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畫面,老天鵝的壯舉極大地震撼了獵人的心靈,也震撼了我們的心靈。”
此外,抓住“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撲打”以及“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等關鍵詞句體悟,學生感受到了老天鵝生命的不屈與偉大力量。在特定的語境中,通過品讀、交流,充分讓學生享受語言、享受形象、享受情感,能使語文學習“風情萬種”。
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理解在讀寫中的中介作用,在評鑒欣賞中做好讀寫結合的鋪墊訓練,促進了學生語感的發(fā)展。這是語文教學的本位。
而天鵝的叫聲就是天鵝的語言,傳達出它們的心情。課文三次描寫了天鵝的叫聲,每一次叫聲代表了天鵝不同的心聲。第一次是天鵝到來時發(fā)出的鳴叫聲,清脆而婉轉;第二次是它們齊心協力破冰時的“勞動號子”,有力而堅定;第三次是攻破堅冰后的歡呼聲,歡快而熱烈。指導學生讀出恰當的語氣,有利于學生涵泳語言,進一步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在老天鵝的引導下,有幾只天鵝來幫忙了,很快整群天鵝,大約百十來只都投入了破冰的工作。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呢?”此設計請學生從“看到”和“聽到”等方面交流自己想象的情景,為讀寫遷移埋下伏筆。
“當百十只天鵝都投入了破冰的工作,那只領頭的老天鵝怎么樣了呢?同學們一定很牽掛它,展開我們豐富的想象,把它具體地寫出來?!弊x寫遷移,有內容的遷移、方法的遷移等,在這里主要體現為情感的遷移。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利用學生對老天鵝牽掛的心理,啟發(fā)學生把想到的內容具體寫下來。根據文本提供的語境,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寫下了富有個性的情景文。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學生有的寫老天鵝再也沒有力氣了,小天鵝們排著隊,有的叼著蝦,有的叼著魚,送給老天鵝吃;有的寫一只天鵝用翅膀拍拍“破冰勇士”,說:“您沒事吧?讓我瞧瞧,傷著沒有?”“破冰勇士”笑笑說:“沒事兒,沒事兒,我的胸脯和翅膀都是鋼做的呀!”……學生把純真美好的心愿投注于筆端,涌出了感動人心的文字。
教師的第一教學意識,應當是“學生意識”。教師若一味地宣泄個人的情懷,一味地展示自身的風采,這絕不是智慧之舉。但教師如果放棄必要的宣泄,弱化有價值的展示,那也是令人遺憾的。
課堂中,我有多次情不自禁的“獨白”,如交流老天鵝破冰的場景時脫口而出:“破冰是這樣的不容易,而做出這件事的,竟然是一只鳥,你不覺得它就像一位勇士嗎?”
當天鵝破冰的一幕幕已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時,想親自目睹天鵝的風采成了他們熱切的期盼,此時我播放錄像,定格畫面,學生暢所欲言。
生1:天鵝真美??!
生2:我感覺天鵝這么高貴,怎么會這樣破冰?還真有點不敢相信呢!
生3:剛才有同學說天鵝很高貴,它不會去破冰的。但是恰恰相反,天鵝它去破冰了。我覺得天鵝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
學生聯系看到的畫面和課文內容談感受,激情澎湃。聽了學生的交流,我也深受感染,不由得深情描述:“天鵝是美的。誰曾想到,它們?yōu)榱松?,還需要奮不顧身、前赴后繼地拼搏。當它們展開寬闊的雙翼時,多像一張張風帆,又似一支支長箭,生生不息,從遠古飛到今天,又從現在奔向未來……”
教師的情感宣泄誘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迸發(fā),學生的情感宣泄又激發(fā)起教師的情感迸發(fā),回環(huán)呼應,在良性的感動中深化了教與學的內容,并逐漸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升華。
有一種厚重,叫作感動。語文教學中選擇感動,學會感動,懷揣一顆赤子之心,播種著真善美的種子,并見證這些種子生根、發(fā)芽和開花,我們將迎來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苗元江,朱曉紅,龔繼鋒.轉型與建構:積極心理學歷史沿革[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術空間),2009(1).
[2]陸洛.個人取向與社會取向的自我觀:概念分析與實證測量[J].美中教育評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