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東??h曲陽中心小學(222303)
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容易找到具體的表征來描述,因此,相應的操作活動以及舉例一定要接地氣,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本課教學為學生安排了大量生動的實例,通過開展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回憶生活經(jīng)歷,理解時間概念,感受不同時間單位的長度,深切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師應不拘泥于傳統(tǒng)教法,不抱殘守缺,努力構(gòu)想出新穎的教學素材,構(gòu)思出耳目一新的教學內(nèi)容,再通過活靈活現(xiàn)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還應注意立足于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歷,通過巧妙遷移,打破新舊知識間的壁壘,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讓學生親身體驗分秒歷時長短。學生通過觀察表象材料的變化,敏銳且準確地感知時間單位的長度。
在感知1秒的時長時,教師用軟件動態(tài)展示正常工作的鐘面,學生發(fā)現(xiàn)最長的秒針每移動1格,就發(fā)出清晰的嘀嗒聲。教師提示學生可以“聽聲測時”,即嘀嗒聲每響一下,就代表時間過去了1秒,或者說秒針每隔一秒響一下。這時,教師請學生大膽想象并推測1秒可以做些什么。因為學生在這個等待過程中能清楚聽到秒針移動的聲音,可以真切感知1秒的時長,所以回答都比較靠譜,如,“1秒可以呼吸1次”“1秒可以打個噴嚏或者眨一下眼睛”“1秒可以大聲呵斥一聲,提醒別人小心危險”“1秒可以敲擊1次鍵盤”……在學生每回答出一種可能時,教師就帶領學生在嘀嗒聲中模擬完成相應的動作,使學生對1秒長短的體驗更深刻。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利用熟悉的生活情節(jié)來體驗1秒的長度,完成了從生活到數(shù)學的遷移。
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創(chuàng)設許多生動有趣的場景和情節(jié),給學生帶來聲像感官上的刺激,讓學生的頭腦“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如,教學“秒的認識”時,教師先用動畫軟件展示一些生活情景圖:機動車每秒行駛約20米;獵豹每秒奔跑約30米;蚊子的翅膀每秒振動約500次;光每秒傳播約300000千米;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約340米;電磁波信號每秒傳播約30萬千米。然后,教師用視頻播放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美國泳壇名將菲爾普斯摘金奪銀的錄像:在100米蝶泳比賽中,以51秒21的成績摘金;在200米個人混合泳比賽中,以1分54秒27的成績摘金;在4×100米混合泳接力賽中,以3分29秒35的成績摘金;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以6分59秒70的成績摘金;在200米蝶泳賽中,以1分53秒01的成績摘銀;在4×100米自由泳接力賽中,以3分10秒38的成績摘銀。最后,教師讓學生計算菲爾普斯在每場比賽中的速度(米/秒)。
1秒鐘很短,很容易被輕視和浪費。教師通過展示大量實例,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熱門賽事,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sh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1秒蘊藏的科技力量和競爭意識,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币龑W生理解時間概念時,教師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手腦并用,邊體驗邊思考。
如,教學“分的認識”時,教師先用視頻播放北京奧運會宣傳片,先后出現(xiàn)鳥巢、水立方、北京體育館等畫面,還有群星合唱《北京歡迎您》……1分鐘后停止播放。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1分鐘自主活動,請四名學生上臺,測一測自己1分鐘心跳次數(shù)、1分鐘脈搏次數(shù)、1分鐘呼吸次數(shù)。其余學生可以測一測自己1分鐘朗誦古詩次數(shù)、1分鐘說繞口令次數(shù)、1分鐘做俯臥撐次數(shù)等。活動后匯報交流自己1分鐘能做哪些事,并談談對時間的感悟。有學生說:“1分鐘雖然很短,但是抓緊它還是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也有學生說:“無數(shù)個1分鐘有效利用起來就能做出大事情。”
讓學生初步構(gòu)建1分鐘的概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進行空洞的說教,也沒有用抽象的語言去形容1分鐘的長度,而是通過視頻動態(tài)展示和自主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1分鐘的長度。學生通過欣賞北京奧運會宣傳片,激發(fā)了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教師在課堂中要盡可能求真務實,確定合理的教學深度和廣度,展示的素材要注重實效,學生自然全神貫注,興趣濃厚,思維活躍,創(chuàng)造力爆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主體驗、自主探究、自主活動,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