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華
【摘要】 語文教育通常指的是關(guān)于自己祖國語言的教育活動。祖國語言負載著自己祖國和民族的思維方式、思想感情,承傳著祖國綿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蘊。
【關(guān)鍵詞】 語文 課堂教學 德育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1-028-01
0
文以載道。文和“道”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道德說教在語文學科中又很少直接顯露。作文人往往通過藝術(shù)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借以宣傳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思想傾向,表現(xiàn)自己的審美理想和道德情操。而學生則通過閱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從而接受教育。
鑒于二者的關(guān)系,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應立足于:一是培育學生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二是在教學過程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三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中灌輸思想和道德教育,是初中語文教師應盡的責任。然而,語文教學畢竟應該以語文教育為主,以文本為主,不能因為強調(diào)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和主體。因此,德育教育在滲透中要講究藝術(shù)性和操作方法。結(jié)合本人經(jīng)驗,提出以下三條原則。
一、明確目標的原則
思想教育的目標因文而異,我們在教學必須有針對性,要明確每一篇課文的思想教育目標,不能牽強附會,更不能張冠李戴。教《黃河頌》就必須讓學生意識到先輩們的堅強與不屈,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教《斑羚飛渡》就要教育學生摒棄私心、對動物對弱者要富有愛心;教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就要啟發(fā)學生領(lǐng)會作者對親人對大陸不盡的思念,使學生產(chǎn)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心愿。不同的課文,應有不同的德育目標。教師事先一定要備好課,備準課,做到有的放矢,水到渠成,切不可脫離文本,泛泛而談。
二、適時適度的原則
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之所以被大家津津樂道就是因為它有生活情感的榜樣,它沒有“板起面孔”說教,它讓學生覺得更親切生動,更直觀真實,因而也更能接受。所以,語文課堂應從“文”出發(fā),順其自然,油然而生,最忌任意拔高,求大求全,將靈動生氣的語文課上成總結(jié)批判的班會課。課堂上,語文老師不是班主任,不是教訓人?!斑^猶不及”,做到適度,方可事半功倍。與此同時,“適度”也應與“適時”配合。只有把握好教育時機,才會贏得更大程度的共鳴。比如平常我們教育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學生當然會聽,但他對父母的付出體會還是不深的。學習《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一課,我留出時間讓學生討論文中的父親形象,既而評價自己的父親,短短幾分鐘,學生發(fā)言精彩紛呈。我尤其注意到,一個平常很頑皮的小男孩,眼里飽含慚愧。這個學生是“問題學生,經(jīng)常和父母老師對著干,在周記中也多次寫下諸如“爸爸媽媽都不喜歡我”“他們很嚴格”這樣的字眼,那次的課文人物分析和小小討論讓他深深感動,相信他能更充分體會“嚴是愛”這句話。
三、潤物無聲的原則
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滲透不是脫離書本、脫離課堂的直白說教,它要做到技巧性的融入,以便學生自己在一定情境中反復咀嚼思考,最終學有所獲;同時,它又是一種“細水長流”式的教導,每天一點,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所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便是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的獨特境界. 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jié)合起來。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chuàng)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體的自主創(chuàng)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nèi)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xiàn)實中的假惡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快結(jié)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在畢業(yè)前夕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fā)學生回顧三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guān)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課外延伸,德育延續(xù)。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積極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qū)W生推薦有關(guān)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qū)W生推薦有關(guān)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這樣的養(yǎng)成教育,這樣的默默灌輸,就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正如著名教師于漪也說的:“學語文不是只學雕蟲小技,而是學語文學做人”。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單純地上好課,教會學生認識字詞,分析文段是不夠的。語文老師也應主動肩負起“育人”的重任,把德育教學滲透到每一堂課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讓初中生在感悟到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也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以上是本人一點粗淺的探索,教無止盡,我將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