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振
近日,上海靜安區(qū)閘北第二中心小學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yè),要求學生用樹狀圖的形式寫清至少四代家族成員并注明職業(yè),寫出“家族中曾經(jīng)有過的名人、功績或者是誰為社會或家庭作出了重大貢獻,或者誰成為了某一行業(yè)內(nèi)的一把好手”。
此作業(yè)一出,立刻在家長群中引發(fā)爭議,也在社會輿論中持續(xù)發(fā)酵,人們褒貶不一。其實,也勿怪人們批評它會引起變相攀比,作業(yè)突出過往家族成員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很容易給小學生造成誤導。每個人出身不同,不受其主觀意志所左右。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我們追念先人,并不是因為他們曾有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而僅僅是他們與我們之間特有的情感紐帶。接納自己的出身,也是接納自我的一部分。
記錄我們身邊發(fā)生過的事情,搶救那些行將消亡的記憶,存留仍還活著的歷史,才應該是這項作業(yè)的旨歸。由學生來完成,可以鍛煉他們的調(diào)查研究和文字表達能力,加深他們對社會人生的認識。而真實當是其首要原則。尊重真實,才會坦然接納,不攀比也不虛美。
同時,在學校校園文化打造中,整理和收集自己的歷史是一項錦上添花的作業(yè)。很多學校存活了很長的時間,有的是區(qū)域內(nèi)的名校,曾引領風潮,人才輩出,校史整理起來,駕輕就熟,信手拈來??闪硗庥泻芏鄬W校,似乎并沒出過什么響亮的名人,搜腸刮肚,無米下炊,能羅列的也只能是寡淡無味的大事記。
關鍵在于打破誤區(qū),開放思想。缺乏深厚歷史的學校,未必不可以寫出自己學校的歷史。寒來暑往,一茬又一茬的學生從這里進出,在這里留下了青春,流淌過熱血,不斷體驗成長。他們在學校時,理應受到平等對待,走出學校了,也當被一視同仁。所有這些生命的積淀,不能因其主人公默默無聞就被辜負輕視,即便沒有以資夸談和炫耀的輝煌事跡,也照樣可以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注重收集它們,比起那些胡亂夸耀、攀附,以延長或豐富校史的,更顯露出動人的品質(zhì),體現(xiàn)其可貴的生命意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