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時慶
摘?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的重擔,他們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要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近些年來,部分不良校園貸引發(fā)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對青年大學生產生的危害很嚴重,不僅損害學生身心健康,泄露學生隱私,而且腐蝕大學生的思想,更有甚者會釀成家庭慘劇。本文就相關部門重典治理后存在的校園貸問題進行探究,進而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校園貸;問題;探究
中圖分類號:F8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8)12-0140-0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在校大學生成了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香餑餑”,校園貸迅速崛起成蔓延態(tài)勢。各種校園貸平臺良莠不齊,許多不良校園貸平臺為了迎合部分在校大學生的過多消費和超前消費欲望和需求,往往通過各種誘導甚至誤導性手段夸大宣傳,有的通過降低借貸消費門檻,有的通過欺瞞甚至謊騙真實借貸成本和費用等方式使極少部分大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導致近幾年發(fā)生了多起大學生因陷入校園貸高利率陷阱無力償還做出極端悲劇的案例。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不良校園貸已經給校園環(huán)境和金融環(huán)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直接危及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
為了阻止不良校園貸事態(tài)的繼續(xù)蔓延,國家有關部門為切實維護在校大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對校園貸始終采取高壓嚴打態(tài)勢,依法依規(guī)、多措并舉。2016年、2017年,教育部、銀監(jiān)會與人力資源社會勞動保障部等先后發(fā)布若干個文件,對校園貸進行一系列整治,堅決斬斷伸向高校的借貸“黑手”,積極引導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
當前校園貸正呈現出三個變化趨勢,值得我們警示:①校園貸面臨的對象逐漸從本科校園轉向??菩@。??茖W生的整體面較大,相對抗誘惑意識和風險意識薄弱;②校園貸活動的區(qū)域逐漸從一、二線城市轉向三、四線城市。相對來說,三、四城市監(jiān)管力量有限,打擊力度較弱,不良校園貸活動更為猖獗;③校園貸授信的額度從小額授信轉向大額授信。其風險越來越大,造成的影響也越發(fā)嚴重,值得我們進一步認識和探究。
一、 如何認識校園貸
所謂的校園網貸,指各類借貸平臺向在校大學生出借款項的行為,其對象是在校大學生,目的是滿足其分期消費,渠道是通過網絡借貸平臺進行的消費貸款。投資人和貸款人在網絡上簽訂合約,通過其平臺完成借貸活動,具有很大的便捷性。
校園貸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五大類:①具有電商背景的各類信貸服務平臺;②消費金融公司開發(fā)的分期購物平臺;③針對大學生助學和創(chuàng)業(yè)的P2P網貸平臺;④民間放貸機構或放貸團體提供的線下私貸;⑤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校園現金貸產品等。
二、 不良校園貸存在的原因
在國家多部門重典之下,不良校園貸仍未徹底鏟除,目前校園貸亂象重新包裝、手段翻新、換穿“馬甲”,各種類似培訓貸、美容貸、求職貸、創(chuàng)業(yè)貸等不良借貸問題突出。造成不良校園貸屢禁不止的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數多而集聚
當前我國共有1900所高等院校,擁有在校大學生人數高達近兩千萬,數量龐大,人群集中度很高,關聯度極強,從而有利于校園貸快速開拓市場。
(二)消費潛力巨大
絕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剛步入成年階段,且一直待在校園,基本上與社會脫節(jié),嚴重缺乏社會經驗,又往往頭腦簡單,行為易于沖動,一些人缺乏自制力,往往會被物質刺激,消費潛力高,敢于消費又缺少更多的經濟來源,這為校園貸提供了很好的市場需求。
(三)人員身份穩(wěn)定
由于大學生基本上都是全日制的,身份固化,在畢業(yè)前不大可能出現校園消失的情況,這便于校園貸長期跟蹤和防止逃債。
(四)金融知識缺乏
大多數在校大學生嚴重缺乏金融等經濟方面的知識,也不了解校園貸還款方式、利率計算方法等因素對真實借貸成本和費用的影響,往往受其低利息等誘惑而接觸上校園貸。
(五)攀比風氣盛行
離開父母進入高校的大學生過上了集體生活,由于受眾影響加之年輕人的虛榮心形成了惡性的攀比心理。一些大學生明知借款消費自身無力償還,往往把后果推給家長,子債父償。對于校園貸機構來說“父母是子女壞賬最可靠的接盤手”,一般家長絕對不會因為校園貸償債而影響子女的人身安全和發(fā)展前途。
(六)獲取門檻較低
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家商業(yè)銀行停止為在校大學生發(fā)放透支額度在千元以上的信用卡,并且要求商業(yè)銀行對其發(fā)放貸款必須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受此約束,在校大學生很難從商業(yè)銀行獲得貸款資金。而校園貸平臺沒有過多的限制,僅僅需要提供學生證和身份證的復印件即可。許多校園網貸平臺在向在校大學生提供消費信貸時,其業(yè)務焦點主要集中在“零利息”“零首付”“無擔保”和“無門檻”等優(yōu)惠信用貸款,對學生誘惑性很大。
三、 不良校園貸的危害
不難看出,不良校園貸帶來的危害性極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高利貸性質
不良校園貸之所以將目標對準在校大學生,是因為其社會經驗不足,缺乏防范心理。校園貸平臺對大學生進行小額的、短期的貸款行為,看似“薄利多銷”,但實際上都故意隱藏了其真實的風險,并未將其利息、違約金、滯納金等成本和費用項目的計算方法及其金額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肆意詐騙學生的錢財,進而獲取高于銀行利率數十倍的收益。
(二)滋生借款學生的惡習
當前在校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依靠父母,如果互相攀比,養(yǎng)成大手大腳花錢的消費習慣,那么父母提供的基本生活費肯定無法滿足其需求。因此,這部分學生就會極有可能伸手校園貸獲取資金,還會誘發(fā)酗酒、賭博等種種不良惡習,落入無力償還,深受其擾,進而逃課、輟學,甚至會走向詐騙、傳銷等違法歧途。
(三)危及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
一些不良校園貸機構在向在校大學生發(fā)放校園貸時,為了掌握學生個人的基本信息,通常都要收取學生的學生證、身份證復印件。因此一旦出現校園貸到期,學生又無力償還的情況,其校園貸機構就會采取恐嚇、毆打等手段脅迫學生及其家長,甚至采用上門暴力討債的方式,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園秩序構成危害。
(四)容易滋生其他犯罪
校園貸機構一些不法分子在發(fā)放校園貸時,還會收取一些有價值的抵押物、保證金等,通常會采用詐騙手段而不予歸還。甚至還會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詐騙等相關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影響社會穩(wěn)定。
四、 治理不良校園貸的對策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發(fā)展日新月異,不良校園貸會變異出很多種類。如何實現從根本上凈化校園貸土壤,構建健康的高校金融環(huán)境,提出以下對策:
(一)完善互聯網金融法規(guī)體系建設,加大監(jiān)管力度
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①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管理政策及其配套法律法規(guī)體系建設;②進一步加大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jiān)管力度;③提高和嚴把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準入門檻。通過這些舉措,關停取締一批不合規(guī)、不達標的校園貸平臺,從嚴打擊、依法追究借校園貸之名涉嫌實施金融詐騙的違法犯罪行為。
(二)加強互聯網金融知識的普及
各高校應把治理校園貸作為學校維穩(wěn)的一項重大任務。①可結合近些年校園貸的典型案例以案警示、以案釋法,進一步加強互聯網金融安全知識的普及力度;②加大對大學生貸款消費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并加以約束,進一步加強校園信用體系建設;③堅決抵制大學生片面追求享樂主義、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努力培育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④將普及金融知識納入課程建設,培養(yǎng)大學生懂得理財、理性消費,不做財盲族,不染指校園貸。這樣就能從根本上鏟除校園貸生存的土壤。
(三)提供合規(guī)合法的金融服務
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大學生群體,更應著眼未來,培養(yǎng)潛在客戶。應結合高校大學生助學、考證、創(chuàng)業(yè)、消費等實際資金需要,進一步研發(fā)和推出系列金融商品以及手續(xù)簡便、路徑通暢、利率優(yōu)惠、規(guī)范合法的金融服務,不給不良校園貸留有生存縫隙,從而將其趕出校園,還高校純凈的金融環(huán)境和學習生活秩序。
市場經濟下,有需求必有供給。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方式,校園貸自出現之日起就飽受詬病。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校園貸融資的高效便利和快捷能急人所需,對于當下創(chuàng)業(yè)浪潮中的大學生有著一定的支持作用。如何合理引導,各方還需積極施策,久久為功。
參考文獻:
[1]雷艦.我國P2P網貸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問題及監(jiān)管對策[J].國際金融,2014(8).
[2]陳飛翔.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現狀、風險及趨勢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5(6).
[3]肖東生,毛丹.我國P2P網絡借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6(2).
[4]蘇艷,王卉,吳潔,海勤.校園網貸——無形中的“殺手”[J].經濟,2016(9).
[5]鄭樹勛,林瓊,汪涵,等.大學生互聯網短期貸款全面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以武漢市大學生為例[J].時代金融,2016(20).
[6]柳慶.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模式及法律監(jiān)管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7).
[7]方寧.淺談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以不良“校園貸”現象叢生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8):33-34,41.
[8]王爽,竇金煥,施衛(wèi)華.校園安全視角下不良“校園貸”的法律規(guī)制[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7,33(6):40-43.
[9]李雁冰,顧海亮.不良“校園貸”背景下大學生消費觀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4):104-105.
[10]鄭盼盼,尹銳敏.經濟新常態(tài)下高校應對不良校園貸的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3):148-149.
[11]李祥祥,李萬銀,湯娜.大學生不良校園貸現象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3(4):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