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南豐鎮(zhèn)中心小學 錢彩英
老師要保護學生可貴的求知欲,好奇心,探究問題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敢問,想問,這是低年級進行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礎(chǔ)。
第一種模式:課堂生成式
學生在課堂積極有效的學習,邊讀邊想時提出的問題;或者是在師生互動學習討論中生成的問題,老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問題,變?yōu)檎n堂的有效提問。教師設(shè)計和課堂生成的這些有效提問,往往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撥動他們的思維琴弦,激活學生的思維。
如我在上語文第三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提問的:1、看圖提問:你覺得小蝌蚪可愛嗎?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記住這一句。2、分角色朗讀。說說各個角色要讀出什么樣的的語氣?(腦袋、甩著、迎)各是什么意思?3、小蝌蚪看見鯉魚阿姨是怎么做的?(捕食)什么意思?有感情地讀這句話。4、分角色朗讀。說說各要讀出什么語氣?(連忙)是什么意思?5、小蝌蚪遇到了誰?烏龜對他說了什么?(指名讀)6、小蝌蚪怎么說,怎么做?最后結(jié)果怎樣?由于我課前設(shè)計有效的問題,又能機智地抓住課堂生成的有效問題 ,學生正確地理解了短文,這個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過程,更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過程。
第二種模式:巧設(shè)懸念式
如我在教學語文第三冊《黃山奇石》時,課一開始我就設(shè)下懸念:“石頭是我們見過普普通通的東西,可黃山的石頭卻很神奇,你想知道黃山的這些石頭到底神奇在哪里嗎?”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老師調(diào)動起來,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隨后的圖文結(jié)合中,在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緊緊圍繞著課開始的懸念,學生深深地體會到黃山奇石的神奇,學生紛紛想象并描述“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的神奇模樣。在整個課堂上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都特別濃厚,圍繞著老師巧妙的懸念,展開學習,理解課文內(nèi)容,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三種模式:層層剝筍式
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像層層剝筍一樣巧設(shè)探究式問題,激發(fā)和維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興起,隨著老師積極思考,理解課文內(nèi)容,完成學習任務(wù)。
如我在教學第三冊語文《登鸛雀樓》時,1.我問:讓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插圖,圖上畫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感覺怎樣?)
2.我們再來仔細地讀詩,先讀詩的第一句話。示“白日依山盡”,指名讀。問:白日指什么?(必要時解釋為何稱“白日:可能是因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陽區(qū)分開來,所以稱為白日,可能是因為當時山谷里的云霧很重,遮擋了太陽的光線,使得太陽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樣呢?看圖,讀句,想。 依山是說太陽下沉時是怎樣的?(緊挨著西山)依山盡是說太陽——指名再說說這句詩繪的情景。 我們來把這個壯觀的情景畫下來吧,怎樣畫呢?
簡筆畫: 連綿起伏的山 讓生添畫“白日”,再次感受 “依山盡”。
多美的夕陽下山圖呀!這句話誰能讀好?指名讀,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讀了什么樣的情景?)再指名讀,齊讀。
3.那第二句寫的什么呢?讀“黃河入海流”
這句詩向我們描述了怎樣的情景?指說。從這句詩的哪里知道黃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們能用我們的朗讀表現(xiàn)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嗎嗎?指名,評,讀出氣勢。)
詩人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正挨著群山下沉,腳下的黃河水正滾滾流入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么開闊呀!這景象是多么壯麗??!我們把這句話連起來讀讀,好好欣賞一下這種壯麗的景觀。
教師設(shè)計的這種層層剝筍的問題時,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提問突出了知識的重難點。
第四種模式:換位思考式
實際教學中有些問題對學生來說是“非自主的,”但那是教師在備課時沒有進行角色換位,仍然以教師一成認的感受去設(shè)計問題而造成的。備課時,教師應(yīng)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愿望,設(shè)計好問題。
第五種模式:拓展想象式
學完課文,教師朝深處拓展,讓學生展開想象,激起學生深入學習的趣味,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如我上語文第三冊《棉花姑娘》一課,在課尾,我提問:棉花姑娘會怎么感謝七星瓢蟲呢?學生紛紛展開大膽的想象力,作出了有趣的回答:“棉花姑娘會用棉花做成被子送給送給七星瓢蟲讓她冬天蓋,好暖和?!蔽医o予學生及時有效的評價:“你真懂事,是個心懷感恩的好孩子?!焙⒆勇犃?,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想像創(chuàng)新的能力,又教育了學生做人要知道感恩。
最后不能遺漏的是,學生的積極思維與情感,需要教師有激勵性的反饋語言。例如,教師對問題回答得十分完滿的學生贊一聲:“你說得真好!是否可以請你邀請好朋友再回答一次?!睂σ酝桓抑鲃踊卮饐栴}的學生說一句:“今天你真行!下一個問題還是留給你回答?!睂栴}回答的不夠完滿的學生說:“你說的雖不完全正確。但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的更好。”讓學生們在老師的贊揚聲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會成功的喜悅。
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課堂有效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shù),教師要根據(jù)課前的準備和課堂生成的問題等變化而靈活地變化,才能在課堂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回答問題的樂趣,主動學習,把要我學轉(zhuǎn)化為我要學,關(guān)注差異,真正提高教學效果,減輕學習負擔。這樣的課堂提問才真正有效。今后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