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黎明 駱紅亮 吳喜燕 杜春明 周冬冬 陳德海
Turner綜合征又稱先天性卵巢發(fā)育不全,是由于全部或部分體細胞中1條 X 染色體完全或部分缺失所致,是最常見的人類染色體異常疾病之一,典型的兩個顯著特征包括身材矮小和原發(fā)性卵巢功能不全[1],約1/3的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異常,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我科2017年收治Turner綜合征合并單葉主動脈瓣患者1例,并行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性,18歲,發(fā)育差,智力正常,自幼發(fā)現(xiàn)蹼頸畸形,于12年前在上海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整形外科行雙側蹼頸矯正術。后因無月經(jīng)來潮,2007年10月11日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yī)院行子宮、卵巢超聲檢查提示雙側卵巢、子宮較小;2007年11月2日行染色體核型檢查提示45,X(圖1),診斷Turner綜合征;平素口服戊酸雌二醇替代治療,時有“月經(jīng)”;2016年6月21日因胸悶、氣喘癥狀行超聲心動圖示先天性心臟?。簡稳~式主動脈瓣、主動脈瓣前向流速增快,主動脈瓣狹窄(跨瓣壓差85 mmHg),主動脈瓣、二尖瓣少量返流、二尖瓣前葉小裂隙,升主動脈內(nèi)徑稍增寬。2017年10月26日因胸悶、氣喘癥狀加重于我科住院。體檢:身高145 cm,體重50 kg,血壓93/70 mmHg,四肢血壓無明顯差異,頭顱無畸形,腭弓高,后發(fā)際低,眼瞼無下垂,頸后發(fā)際線位置較低,頸背部可見一不規(guī)則手術瘢痕,頸靜脈無怒張,胸對稱,雙肺呼吸音清晰,無干濕性啰音,心濁音界不大,心音有力,心率103次/min,律齊,主動脈瓣聽診區(qū)可聞及3/6級收縮期噴射樣雜音;腹軟,肝脾肋下未及,雙下肢無水腫。
選擇前胸部正中切口,術中探查見單葉式主動脈瓣,瓣葉增厚,呈重度狹窄和中度關閉不全,主動脈壁較薄,中層發(fā)育不良(圖2);切開右房,房間隔卵圓孔處見3 mm缺損,二尖瓣見前瓣中部裂隙,長約1.5 cm,遂行主動脈瓣置換、二尖瓣成形及房間隔缺損修補術,手術順利,因患者長期服用激素,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定期換藥、二次縫合后愈合良好,復查超聲心動圖顯示畸形矯治滿意,出院后隨訪10個月,患者心功能正常,二尖瓣輕微返流,主動脈瓣跨瓣壓15 mmHg,術前癥狀消失。
2 討論
Turner 綜合征為性染色體異常疾病,其中45,X單體型約占80%,嵌合型約占20%,患有Turner 綜合征的胎兒99%以上自然流產(chǎn),存活下來的Turner綜合征患者臨床表現(xiàn)主要涉及身材矮小、性腺發(fā)育異常、軀體及器官畸形3個方面[3];器官畸形以心血管畸形常見,多為二葉式主動脈瓣、主動脈縮窄和主動脈擴張[4]。Turner 綜合征合并單葉主動脈瓣罕見,單葉式主動脈瓣狹窄多發(fā)生瓣口纖維化和鈣化進行性加重,引起嚴重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預后差。本例患者入院時已確診為Turner綜合征,合并心血管畸形:單葉式主動脈瓣、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房間隔缺損,二尖瓣瓣裂。由于Turner綜合征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不易診斷,多數(shù)因第二性征不發(fā)育及不孕才得以確診,本例早期僅表現(xiàn)為身材比正常人略矮小及蹼頸畸形;早期行干預治療困難,因此對于TS確診患者需定期篩查,并且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患者由于主動脈壁中層多有發(fā)育不良,易形成主動脈夾層,患者若有主動脈直徑增寬尤其需注意。本例患者手術近期效果良好,遠期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Paolucci DG,Bamba V.Turner Syndrome:Care of the Patient:Birth to Late Adolescence[J].Pediatr Endocrinol Rev,2017,14(2):454-461.
[2]孫焱,劉靖芳,湯旭磊,等.15例Turner綜合征患者臨床特征和染色體核型分析[J].臨床薈萃,2017,32(8):681-685.
[3]李川,范歆,羅靜思,等.148例Turner綜合征患者臨床與細胞遺傳學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630-3633.
[4]陶月紅.Turner綜合征患者臨床管理[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3,7(13):6063-6065.
收稿日期:2018-9-29;修回日期:2018-11-16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