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本人有如下五個忠告——
這句話是我家的“讀書勸勉語”。我們家庭以“書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創(chuàng)造”為特點,榮獲“全國最美家庭”“全國第一屆文明家庭”等稱號。不讀書極可能導致靈魂墮落。為了激勵全家人多讀書、讀好書,我便總結并強調這句“讀書勸勉語”。
記者來我家采訪,問:“為什么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對書情有獨鐘?”我回答說:“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幾乎都是拜書之所賜;而一個人在某個方面嘗到了甜頭,‘復制’就成為一種高度的生命自覺?!?/p>
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我可以通過你正在讀一本怎樣的書,推知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有教養(yǎng)的孩子不可能只愛動漫書,有學養(yǎng)的成人不可能捧讀故事書。當你奔向書店,當你奔向圖書館,面對書籍的海洋,若讓你自由選擇,你瞬間就暴露了那個“真實的自己”。
與“功利閱讀”的“稻粱謀”不同,“公共閱讀”,是用來美化我們的精神的。所以,我常跟學生說,一個優(yōu)秀中學生的“功利閱讀”和“公共閱讀”的理想比例,應該是4:6?!肮喿x”可以讓你飛得高,“公共閱讀”可以讓你飛得遠。
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被許多人奉為勸人讀書之圭臬,于是一代代讀書人前仆后繼地奮勇拿讀書“賺谷子、賺房子、賺位子、賺妻子”。然而,當其讀書目標得以階段性達成之后,某個讀書人就開始報復般地“仇書”了,例如以撕書的方式慶祝學業(yè)結束。許多人一旦考上大學、升了職位、遂了心愿,立刻就將書拋到一邊,不再苦讀。
讀書不是用來換取好處的,而是用來“喂飽”靈魂的。沒有食糧,我們的肉體會饑餓;沒有書籍,我們的靈魂會干癟。所以我認為,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而是藏著一個更好的自己,等著你去發(fā)現(xiàn)。
在這個世界上,最善于讀書的人是誰?答:用心著書的人。
用心著書的人,因為有了著書時在紙上的啼笑與甘苦,所以,讀起他人的書來更能得其要領、悟其精髓。用心著書的人,字里行間都有他的心血,作為讀者,你花少許費用,就將其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握在手中,這難道不是一樁極其劃算的交易嗎?用心著書的人,將心比心,明白他人寫書不易,明白他人不會在書中隱匿自己的智慧,所以,他才會更懂書、更愛書、更惜書。
讀書,是一個“輸入”的過程,但是,“輸入”不是目的,“輸入”的目的是為了“輸出”。
古人嘲笑書呆子為“兩腳書柜”,今天,這個喻體似乎可以被電腦輕松替代了,但勝過電腦之處就是我們可以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所以,我們不要將讀書的終極目的鎖定為對抗空虛、裝潢門面、換取好處,而應定位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讀書是為了將書中的內容與讀書人混合為一個新的整體,從而達到書中有我、我中有書的境界。形象一點說就是——理想的讀書應該像充電,充電的目的在于放電,而不是自炫“滿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