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泉,徐衛(wèi)東,陳冬云
(1.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220;2.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2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肺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力和生活質量,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根據(jù)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表的研究,至2020年,COPD將成為世界性疾病負擔的第五位,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1];COPD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其病死率與呼吸道阻塞程度和肺功能進行性衰退直接相關。目前尚無特效的藥物能夠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的進行性衰退,反復的抗感染治療,氧療,仍然是目前治療COPD的主要手段。
1.1一般資料:本項目設計從2016年3月~2017年2月,對我中心管理的80例COPD患者,均為穩(wěn)定期低氧血癥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34~81歲,平均(56.5±0.8)歲,患者病程1~6年,平均(3.5±1.4)年,患者身高150~184 cm,平均(162±13)cm;患者體重39~64 kg,平均(57.3±6.7);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齡35~80歲,平均(56.7±0.8)歲,患者病程1.2~6.5年,平均(4.2±1.1)年,患者身高149~183 cm,平均(161±10)cm;患者體重36~69 kg,平均(55.7±7.1)。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均為COPD穩(wěn)定期低氧血癥患者。與兩組家庭均簽訂服務合同,治療組40例均自籌家庭制氧機,建立家庭病床,全科醫(yī)療團隊每周一次上門巡查,緊急情況隨時上門。定期組織兩組患者及家庭成員針對環(huán)境衛(wèi)生、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疾病的防治知識進行家庭健康教育。治療組執(zhí)行自制的家庭病床路徑方案,實施長期家庭氧療,全科醫(yī)生建立完整的家庭病床病案,每周書寫病情記錄。開啟氧療處方,包括氧療知識和用氧安全的宣教;氧療時間吸氧15 h/d以上;氧氣流量為白天清醒、靜息狀態(tài)下1~2 L/min,晚上或運動后可增加至3 L/min;痰多不易咯出者及時給予適當?shù)乃幬镬F化吸入;病情急性加重時及時轉診上級醫(yī)院,并全程跟蹤病情;病情穩(wěn)定出院后繼續(xù)實施家庭病床路徑治療。全科護士按醫(yī)囑做好氧療知識和用氧安全宣教;每周檢查、監(jiān)督,書寫家庭護理記錄;建立吸氧日志詳細記錄吸氧流量及吸氧時間;下護理醫(yī)囑,包括每天清洗濕化瓶1次,更換濕化液,每周更換氧導管;建立醫(yī)患聯(lián)系卡,告知患者那些情況需要緊急呼叫上門服務。對照組40例中有17例有家庭制氧機,所有患者均每周進行一次家庭隨訪,不強制進行家庭氧療,對自籌有制氧機的患者進行氧療知識宣傳和用藥安全指導,督促患者延續(xù)上級醫(yī)院的用藥要求間歇用藥,急性加重期聯(lián)系轉診上級醫(yī)院,并全程跟蹤隨訪。兩組患者均觀察1年。
1.3評價指標:治療前、治療1年分別測定兩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急性加重的發(fā)作次數(shù),其他急性事件的次數(shù)(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需要緊急出診的事件)。
2.1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參數(shù)比較:本次研究中,兩組治療前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例(FEV1/FV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1年后FVE1指標為(55.2±10.2)%;FVC指標為(87.3±9.2)%;FEV1/FVC指標為(57.1±9.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急性事件的比較: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急性加重發(fā)病率為7.5%,時顯低于對照組(1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其他事件發(fā)生率為5%,亦時顯低于對照組(2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組別治療前 FEV1(%) FVC(%) FEV1/FVC(%) 治療1年后 FEV1(%) FVC(%) FEV1/FVC(%) 治療組448±107693±99478±89552±102873±92571±98對照組481±99720±89496±97459±98709±105449±85t值028073055297619862085P值>005>005>005<005<005<005
表2兩組急性加重發(fā)病次數(shù)等比較[例(%)]
組別例數(shù)急性加重的發(fā)作次數(shù)其他事件次數(shù)治療組403(75)2(5)對照組407(175)9(225)χ2值403529P值<005<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具體病因尚不清,氣管炎性反應在COPD的發(fā)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氣道炎性反應的作用也不局限于肺部,而是造成全身性的、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損害。由于不同的刺激因子啟動的不同的炎性反應通路,從而導致COPD復雜的臨床表現(xiàn),目前以抗感染為中心的治療并不令人滿意[2]。由于長期反復的炎性反應促使COPD患者氣管壁增厚,氣道重塑,黏液分泌增多,肺實質彈性結構受損,導致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阻,且呈進行性發(fā)展,最終導致肺換氣功能下降,出現(xiàn)低氧血癥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長期持續(xù)的低氧血癥,導致肺血管的廣泛收縮和肺動脈高壓,進一步引發(fā)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盡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患者需要入院綜合治療,然絕大多數(shù)出院后的穩(wěn)定期患者需要長期居家治療,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仍存在低氧血癥[3]。如何改善患者的低氧狀況,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重視。很多國內外雜志報道長期氧療(LTOT)對COPD患者有確切療效[4-7]。長期家庭氧療(LTDOT)是指患者脫離醫(yī)院環(huán)境返回社會或家庭而實施的長期氧療[8]。長期家庭氧療可以提高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緩肺心病的形成或進展[9]。長期氧療在歐美和發(fā)達國家開展較為普遍,國內因經濟條件的限制和氧療知識的欠缺導致起步晚,管理差。大部分患者依從性低、 安全意識薄弱、吸氧的流量和時間不規(guī)范,長時間不清毒或清洗濕化瓶,從不更換氧導管等[10],表明長期家庭氧療存在感染風險和用氧安全隱患,迫切需要一種長期、連續(xù)、有效的管理模式來管理長期家庭氧療。
目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而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也遠遠超出了臨床的研究范圍,迫切需要一種融預防、醫(y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為一體,社區(qū)、家庭、個人參與的組織機構來遏制和管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所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應運而生,而家庭病床作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成為承擔這一重任的最佳選擇[11-12]。本項目通過對我中心收治的80例穩(wěn)定期COPD患者進行分組觀察,治療組執(zhí)行家庭病床路徑,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實施長期家庭氧療,適時結合霧化吸入治療;對照組只實施社區(qū)慢病管理,指導患者按上級醫(yī)院的治療方案間歇治療,不強制實施長期氧療,觀察比較1年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和急性事件發(fā)生率。結果治療組患者的肺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提高,證明長期家庭氧療可以提高患者肺功能;治療組的氧療知識、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的吸氧時間、氧流量和用氧安全性明顯比對照組規(guī)范,表明家庭病床路徑對COPD患者長期家庭氧療起到規(guī)范管理的作用。
目前COPD日趨高發(fā)的,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用于防治的經濟負擔都越來越重,國內資料表明,因AECOPD住院的患者每人每次平均住院費用高達11 598元人民幣[13]。因此,減少COPD患者急性加重發(fā)作是減少醫(yī)療負擔、降低病死率的重大和艱巨的任務。社區(qū)家庭病床路徑開展長期家庭氧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延緩患者的肺功能損害,改善低氧血癥,減少急性加重的發(fā)作次數(shù),是一種方便、經濟、有效、連續(xù)并且可及的服務技術,值得推廣應用。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62.
[2] 文富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性反應的復雜性及治療新選擇[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4):246.
[3] 匡翠萍.家庭氧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穩(wěn)定期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35):51.
[4] 林江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患者的長期氧療[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8,21(2):71.
[5] Cooper CB,Waterhouse J,Howard P. Twelve year clinical study of patients with hypoxic cor pulmonale given long term domicilicary oxygen therapy[J].Thorax,1987,42(2):105.
[6] Roberts CM,Bell J,Wedzicha J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a demand oxygen delivery system white continuous low flow oxygen in subjects wifh stable COPD and severe oxygen desaturation on walking[J].Thorax,1996,51(8):831.
[7] Oswald-Mammosser M,Weitzenblum E,Quoix E,et al. Elisabeth Q Prognostic fac-tors in COPD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oxygen therapy.Importance of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J].Chest,1995,107(5):1193.
[8] 張 嵐,杭小華.COPD患者緩解期長期家庭氧療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2):25.
[9] 盧亞娟.家庭氧療在COPD和肺心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醫(yī)學,207,28(17):1918.
[10] 楊文蘭,蔡映云,鄧星奇.上海地區(qū)心、肺、腦血管疾病患者家庭氧療的調查[J].現(xiàn)代康復,2000,4(10):1484.
[11] 李 魯,吳群紅.社會醫(yī)學[J].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267.
[12] 曾金生,許家鏘,陳小青,等.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1,17(10):623.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專家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4,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