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薔,李素芳,付 勤
(深圳市兒童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38)
小兒腦癱( cerebral palsy,CP)患兒是由于其在胚胎時期至嬰幼兒期發(fā)生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引起的,表現(xiàn)為持久性運動障礙,患兒的姿勢表現(xiàn)為非正常狀態(tài),主要有感覺障礙、行為障礙及癲癇等。這類的神經(jīng)內(nèi)科病對患兒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1]。而匈牙利教授Peto則針對小兒腦癱患兒康復護理干預提出了引導式教育,即通過娛樂、節(jié)律來激發(fā)患兒的興趣,根據(jù)患兒的需要設計不同的訓練計劃,使患兒處在良好的環(huán)境之中,誘導患兒自主運動,引導員在患兒護理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完成引導內(nèi)容,可以讓患兒更好的康復[2]。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引導式教育模式逐漸進入大眾視線,對腦癱患兒的應人能力、應物能力及臨床效果有很大的幫助,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兒腦癱患兒,其月齡均在24個月齡以上,均符合腦癱診斷及分型標準。以上患兒年齡在3~5歲,未合并有視聽障礙和癲癇,痙攣型60例,不隨意運動型40例,混合型40例。將以上120例小兒腦癱患兒平均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患兒年齡3~5歲,平均( 3.92± 1.45)歲;痙攣型27例,不隨意運動型13例,混合型20例;男31例,女29例;應人能力及應物能力均值( 62.37 ± 17.89)分。 對照組患兒年齡3~5歲,平均( 3.93 ±1.56) 歲;痙攣型32例,不隨意運動型8例,混合型20例;男28例,女32例;應人能力及應物能力均值( 62.72 ± 16.63) 分。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腦癱患兒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體見表1。
表1兩組患兒護理前一般資料對比(例)
組別例數(shù)痙攣型不隨意運動型混合型對照組60271320研究組6032820χ2值13911125P值>005>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方案,主要包括對腦癱患兒進行運動療法、作業(yè)治療、物理療法以及語言療法等。
1.2.2研究組患兒在常規(guī)的護理中應用引導式教育的理念。首先由引導員為患兒制定每天康復訓練程序和常規(guī)訓練內(nèi)容。Gesell發(fā)育診斷量表其中包括應物能力、應人能力,引導員要一對一的根據(jù)患兒的自身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通過運動、語言、行為發(fā)育等進行綜合有效的訓練,采取Peto提出的理念,針對患兒運動引導式教育的娛樂性、節(jié)律性進行耐心的引導和訓練。關于應物能力方面:引導員可以通過示范親子游戲,與小兒腦癱患兒進行互動交流;關于應人能力方面則需要通過集體活動來進行,比如組織比賽,如穿衣服比賽、刷牙洗臉等,用獎勵的形式激發(fā)患兒的積極性。而且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要有家長的全稱陪同,由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患兒進行指導并進行訓練情況的反饋,以便引導員進行下一步的計劃安排[3]。除此之外,在引導式教育護理中還要注重小兒腦癱患兒的心理狀況,因為這些腦癱患兒的康復時間相對來說較長,疾病導致的自身生活能力、行動能力障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情緒的悲觀,所以護理人員要有絕對的耐心和信心對患兒進行治療,只有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使患兒樹立康復的信心,這樣一來才能積極配合進行各種康復方案。對于小兒腦癱患兒來說家長的鼓勵和支持才是最大的動力。另外還要為患兒提供溫馨有安全保障的病房,環(huán)境良好病房有助于消除患兒的緊張焦慮情緒[4]。
1.3療效評定:對兩組患兒護理后的3個月、6個月進行評估,依據(jù)Gesell發(fā)育量表,由專業(yè)的康復人員對患兒進行一對一的治療前后評估,評估前提要求患兒心態(tài)狀況良好,睡眠充足,身體狀況良好,評分DQ正常在86分以上,邊緣狀態(tài)在75~85,輕度發(fā)育遲緩在55~74,中毒發(fā)育遲緩在40~54,中毒發(fā)育遲緩為39以下[5]。
2.1護理后兩組患兒的應人能力及應物能力比較:護理后兩組患兒的應人能力及應物能力均有了提高,3個月后研究組患兒提高多于對照組,6個月后研究組的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組別例數(shù)應人能力護理3個月護理6個月應物能力護理3個月護理6個月對照組606351±18856198±16746287±18316505±1873研究組606893±18678245±16707431±16937662±1764t值14487181821297217382P值<005<005<005<005
2.2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的康復狀況良好,研究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2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對比[例(%)]
組別例數(shù)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對照組6020(333)22(367)18(300)700研究組6028(467)28(467)4(667)933χ2值11394153912212517935P值<005<005<005<005
小兒腦癱是一種運動功能疾病,患兒的運動功能出現(xiàn)障礙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影響了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為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6]。就目前來說我國針對小兒腦癱的治療并沒有十分有效的方法,只是從病情的發(fā)生早期進行干預治療,及時對患兒的病情做出診斷和治療,使患兒盡可能的康復起來,減少小兒腦癱帶來的生活不便。由于腦癱患兒腦損傷部位不同,所以不同的患兒在運動和智力方面受損程度是不一樣的,并且主要以運動發(fā)育落后為主要表現(xiàn)[7]。其中決定腦癱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的有運動功能,還有智力水平。所以要治療腦癱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不僅進行軀體功能復原,還要語言功能障礙和智力低下等其他合并癥一同進行干預,與此同時對患兒的心理情緒及精神狀態(tài)進行關注,最大限度的提高腦癱患兒的自理能力[8]。
本研究中的引導式教育模式是一種教與學相應的比較完整的系統(tǒng),集康復治療和教育干預為一體,這樣一來通過引導員的引導可以對患兒的認知能力、自理能力有所幫助。并且要注意的是在訓練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家屬對患兒的康復技能的提高,可以使患兒的康復干預效果更好[9]。它根據(jù)節(jié)律性和娛樂性,通過音樂、游戲等調(diào)動兒童的興趣,促進自主行動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患兒可以獲得對空間、時間、形象的認識,并逐漸訓練注意力、思考力及理解力等等,可以達到很好的護理效果,最大程度的使患兒康復。
本研究中研究組干預后的應人能力和應物能力結(jié)果分別優(yōu)于對照組干預后(P<0.05),說明研究組實施的引導式教育能夠更好的改善腦癱患兒的功能,所以引導式教育護理干預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腦癱患兒功能障礙,值得借鑒。本研究發(fā)現(xiàn),腦癱患兒采用引導式教育模式,經(jīng)過3個月治療后患兒的應物能力及應人能力有所提高,但還不明顯,經(jīng)過6個月的引導式教育模式后其能力顯著提高,而且臨床的有效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有利于患兒的全面康復[10]。
綜上所述,引導式教育模式的護理能有效幫助腦癱患兒改善動作、智力功能的障礙,促進其全面康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臨床上應加以推廣應用。
[1] 蘭恒群.康復護理干預在改善腦梗死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認知功能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yī)藥,2016,20(9):1803.
[2] Lang C,F(xiàn)eldmeth A K,Brand S,et al.Effects of a physical education-based coping training on adolescents′ coping skills,stress perceptions and quality of sleep[J].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 Pedagogy,2016,89(6):323.
[3] Bennell K L,Rini C,Keefe F,et al.Effects of Adding an Internet-Based Pain Coping Skills Training Protocol to a Standardized Education and Exercise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Persistent Hip Pain (HOPE Tri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rotocol[J]. Physical Therapy,2015,95(10):1408.
[4] 郭雯雯,呂復莉,楊 李,等.對腦性癱瘓患兒建立引導式教育理念的護理方法及應用[J].安徽醫(yī)學,2015,57(1):99.
[5] Cope S,Mohn-Johnsen S.The effects of dosage time and frequency on motor outcome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 systematic review[J].Developmental Neurorehabilitation,2017,90(36):1.
[6] 張曉俠,王 英,王江華.康復護理措施對小兒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2):129.
[7] Stavel C V,Sieh D S.Moderating effects of stress level and coping skills on school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of chronically ill parents[J].2015,32(65):212.
[8] 曾 敏,謝媛媛,魏 紅,等.引導式教育理念在腦癱患兒康復監(jiān)護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4):145.
[9] Henry J A,Thielman E J,Zaugg T L,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Clinical Settings to Evaluate Effectiveness of Coping Skills Education Used With Progressive Tinnitus Management[J].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 Hearing Research Jslhr,2017,45(87):1.
[10] 何燕飛.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能力和負性情緒的影響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70(A02):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