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二紅
摘 要:由于煤礦所處地質環(huán)境較為脆弱,加上煤礦本身具有易燃等危險性,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極易出現安全事故,不僅對煤礦生產過程及成本產生極大損害,更容易使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和迫害,因此必須采用風險預控管理系統(tǒng)對煤礦生產過程加以支持。因此,本文結合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煤礦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加以闡述,就如何提升該管理體系在煤礦生產中的應用水平展開討論。
關鍵詞:安全風險預控 管理體系 煤礦生產 作用 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c)-0048-02
1 風險預控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模式
風險預控管理是指在某種具有危險性的生產項目中針對其生產過程可能出現、存在的風險、安全事故以及導致安全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所采用的有針對性的預防性管理措施,是通過加對未知風險和危險性因素的預防與控制,將事故的發(fā)生率降到最小的一種管理手段。而生產企業(yè)性質不同,生產內容不同,所產生的危險因素和風險不同,因此所構建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也有所差異。通常情況下,風險預控管理體系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處理、風險控制四大基本模式。此外,除了構建相應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構建其與風險預控管理系統(tǒng)配套的防治機制,以保證在風險問題及安全事故發(fā)生時及時進行防治和補救,將該管理體系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
2 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主要作用
2.1 可提升煤礦生產的安全水平
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是現有煤礦企業(yè)生產過程中必須具有的安全體系之一,通過建立健全、科學的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可在安全生產過程中利用該體系對生產中的環(huán)境、生產過程、企業(yè)運營等方面可能產生或已經出現的危險因素加以識別和分析,并針對分析結果,結合相關安全管理內容和預防手段對風險及危險因素進行進一步評估,并使用有效手段將安全隱患及危險因素進行消除,合理、快速地規(guī)避生產風險,提升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水平,保證企業(yè)生產經濟效益和生產人員人身安全。
2.2 有效降低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事故的發(fā)生率
第一,雖然在生產之前企業(yè)領導及安全管理部門管理人員會針對生產過程進行安全風險預估和制定相關安全管理措施,同時對其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加以評估,但在具體生產過程中仍舊會出現可能意想不到的風險因素,而使用該安全管理體系可利用科學手段加大對煤礦事故風險的預估與控制,加大對生產人員和生產過程的保障力度,維護企業(yè)效益;第二,在煤礦生產過程中,需要由專業(yè)的煤礦生產人員、技術人員及設備操作人員對煤礦進行生產、采集,但極有可能會因人員的專業(yè)程度較低而提高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而通過利用該管理體系可針對所有生產人員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的危險性加以捕捉,對危險因素快速識別,將風險快速、及時消除,提升對人員的生命安全的保障率,最大程度地降低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率,為提升煤礦生產整體安全水平提供先決條件。
3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提升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應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3.1 根據煤礦企業(yè)生產過程完善風險管理制度
第一,要求企業(yè)領導人員、煤礦生產負責人、煤礦管理人員、生產施工相關管理人員以及風險預控管理專家等人共同組成安全管理小組,通過結合煤礦生產實際情況、企業(yè)相關內容以及具體生產過程等共同商議、制定相關風險預控管理系統(tǒng)方案,保證該系統(tǒng)的全面性、安全性及整體性;第二,建立相關生產崗位責任管理制度,要求明確在生產過程中各個人員需要承擔的風險責任,如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現未知因素和危險信號,相關負責人員應當立即對該風險因素進行消除和規(guī)避;第三,建立相關風險管理績效考核制度,將全部與風險預控有責任關系的人員的績效考核制度中均加入風險預控管理這一項內容,利用薪資等物質與風險預控責任掛鉤,讓所有參與者必須主動對風險進行預控,加大風險控制力度。
3.2 構建危險源閉環(huán)管理系統(tǒng)
危險源辨識是危險源監(jiān)測和控制的前提,因此,必須提高辨識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危險源監(jiān)測是指通過實時監(jiān)測和評價危險源狀態(tài)確定風險等級,再根據風險等級發(fā)出預警信息;危險源控制在接收到預警信息后,制訂相應的處理措施,并監(jiān)測處理過程,以保證危險源被消除。在該系統(tǒng)的具體使用過程中,可將生產工作劃分成過去、現在和未來3種,將危險源識別系統(tǒng)設定為安全、異常和危險3種狀態(tài),對煤礦生產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流程等進行全面監(jiān)控,加大對風險的識別力度,并對捕捉到的危險信號進行及時處理,降低危險源的出現概率,加大對生產過程的保護。
3.3 加大對生產人員的管理,提升生產隊伍整體水平
第一,加對大生產人員整體專業(yè)素質和能力的評估,要求所有參與生產的人員必須掌握較高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同時在生產之前組織所有生產人員參加企業(yè)開展的培訓工作,利用觀看影片、活動宣傳以及講座等方式,以直觀的方式向生產人員播放其他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案例,以直接性的事實表明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提升人員對自身及生產安全的重視程度,提升自身安全生產能力水平,從根本提升煤礦生產的安全性;第二,針對理論中員工可能會出現的不安全行為,結合煤礦生產整體過程,將所有不安全行為按照其可能產生的風險的危險性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等級,同時針對這幾個等級制定出相應生產規(guī)范制度、管理標準以及防治方式等,要求員工明確這些內容,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升風險預控管理水平;第三,建立相關激勵制度,并將上述中的不同等級的不安全行為與激勵制度掛鉤,由管理小組以及煤礦企業(yè)上級領導人員共同對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加以監(jiān)督,如發(fā)生危險事故,則立即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追責,對于嚴格遵守生產制度和規(guī)范操作的人員予以獎勵,以此提升所有參與生產的人員的自我意識和積極性,做到安全生產。
3.4 對重大風險加大預控及管理力度
第一,瓦斯風險的預控管理。在針對瓦斯風險進行預控管理時,必須結合生產區(qū)域環(huán)境和瓦斯具體情況對其危險性、危險源等進行識別與評估,如發(fā)生瓦斯爆炸事件,則需要利用有效方法對導致爆炸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針對生產掘進區(qū)域、采空區(qū)、瓦斯抽放管整體線路等做出相應危險識別、風險管理控制措施。第二,對頂板風險的預控管理。企業(yè)相關負責人應當請專業(yè)人員、頂板風險預控專家以及技術人員針對生產區(qū)域的頂板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和預估,并結合評估方法和危險源識別方法提出方案,加大對頂板的管理與控制。第三,水文風險的預控管理。及時對煤礦區(qū)域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質環(huán)境勘察,在系統(tǒng)內加入水文、水害危險源識別,根據評估方法提出水患預報、應急、防治方案,定期對地下水位進行檢測,防患于未然。
4 結語
煤礦是我國重要能源之一,是提升我國三大產業(yè)經濟、提高城市發(fā)展速度、保證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是促進我國迅速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但在煤礦生產過程中極易出現安全問題,對煤礦生產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阻礙。而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對于煤礦生產過程來說,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對提升其安全生產指數、規(guī)避風險的關鍵措施之一,為此,煤礦企業(yè)為了能夠長期、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在企業(yè)內部實施該體系并對其加以完善,為進一步提升煤礦生產安全性、促使企業(yè)長遠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胡銀乾.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生產中的應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8):56-58.
[2] 仵亞男,劉曉蕾.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