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澤勝 杜奕蕊
(廣州大學,廣東廣州 510006)
環(huán)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大學生而言,一個好的管理服務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在教育管理領域,公共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教育公共性貫穿于公共教育的初級階段如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級階段如中學教育,以及高級階段如高等教育。由于高等教育入學條件限制,不是每個人都能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從受教育人數(shù)的角度來講,相對于公共教育的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高等教育的公共性顯著降低。但這并不意味著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在其他方面降低。
大學發(fā)展至今,其功能已由單一的教書育人轉變?yōu)榕囵B(yǎng)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其中,培養(yǎng)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務,即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公共性也由師生之間,拓展至師生、學術與社會等方面。大學作為一個法人,它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其內部管理與服務。因此,高等教育公共性的實現(xiàn),離不開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的支撐。
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其目的是“為他”的,即大學管理服務是為培養(yǎng)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服務的。具體到大學管理服務人員的職責,則是管理服務好師生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管理服務好人員、物資、設備等,推動科學研究;管理服務好大學與社會的銜接,落實社會責任。大學在實現(xiàn)其培養(yǎng)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功能的同時,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這要求大學管理者必須具備強烈的法治意識、公共意識、公平意識。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說到底是大學對自身價值的追求。
大學生作為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優(yōu)秀群體,比普通人掌握了更多、更深的科學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社會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與責任。在社會各行各業(yè)中,有責任意識的大學生也往往能成為中堅力量和骨干分子。
責任意識也叫責任心。責任心意味著能力以及樂意承擔自身行動的后果。[1]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主要集中在社會責任意識與自我責任意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意味著大學生對社會價值的認同,將自己置身于社會中,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接受與承擔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與義務,推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并成為一種行動自覺。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意味著大學生在做出選擇、行為方式及結果所遵循的自我認同的價值標準,即價值觀。
高等教育育人是全方面、多維度、深層次的。大學管理服務作為大學運作的重要方面,也時時擔負著育人功能。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體現(xiàn)了一所大學對自身價值的追求。大學管理服務的主要對象是教師與學生,學生作為大學的一份子,時時受到該管理服務理念的影響。大學的價值追求也無時無刻不在塑造著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大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是否具有責任意識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人才的重要方面。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可以說也時刻影響著大學的中心任務。
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的“為他”性,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中為他人和社會的行動自覺高度契合。同時,大學管理者在實現(xiàn)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過程中的價值標準也在影響著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良好的大學公共管理服務會促進大學生責任意識的養(yǎng)成,不僅促進大學生養(yǎng)成社會責任意識,同時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近年來,大學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大學里的行政話語權越來越重,但是要從事管理領導職務,又往往需要有較強的學術背景,這導致大學的管理服務人員都使盡全身解數(shù)加入到學術研究里面去。一些大學甚至以校內規(guī)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確地規(guī)定了高校處級崗位的人員必須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或是博士學位。例如,《內蒙古財經(jīng)大學2016年處級領導班子換屆及處級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實施方案》、《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處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辦法》(中南林黨發(fā)〔2017〕2號)。因此,為了個人發(fā)展,大學管理服務人員會在工作時間寫論文、評職稱,結果本末倒置,管理人員的本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附帶工作”,出現(xiàn)了“不務正業(yè)”的現(xiàn)象。大學管理服務人員這種工作機制,不可避免地向大學生傳遞了“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價值取向,在如此環(huán)境下,不僅無益于培養(yǎng)出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意識的人才,也會扭曲學生的價值觀。
教育的公共性是指教育所具有的既使社會受益,又使個人受益的責任和功效。[2]但在現(xiàn)實情況中,大學的管理服務往往重視權力的大小與制度的構建,而輕師生權利的表達與自由的追求。這往往導致權力與權利的對立。高校的教師與學生無法充分發(fā)揮其個人利益,甚至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打擊了師生的積極性。長期處在這種管理服務環(huán)境下,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個人責任意識勢必出現(xiàn)對立。
隨著時代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大學把自身定位為服務者,力爭在教師授課、學生求學、師生科研等過程中做好管理服務支撐工作。這是思想的進步,是時代的進步。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各家自掃門前雪”、“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公共的事情。在大學校園里面,去辦理一些事項,老師去辦理就比學生去辦理能獲得更優(yōu)質便捷的服務。這無疑給大學生灌輸一種對“身份”的畸形認識,即辦理事情時所獲得的服務不是以事情本身為標準,而是以誰去辦理為標準。這只會強化大學生努力去獲取相應身份的欲望,而忽略責任本身,無助于學生認知自己的社會責任與自身責任。
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學生們能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因此,大學管理服務公共性必須是公開的。然而受到行政管理權的左右,一些本該由學生自主參與的活動,很可能演變成走過場式的任務攤派。例如,某高校在組織有選舉權的大學生參與該校所在地人大代表的選舉,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們根本就沒見過人大代表候選人,更不了解候選人的情況,但是學校仍舊要求學生必須投票,結果發(fā)生了部分大學生按照候選人名字好聽與否的標準進行投票,荒唐至極。投票選舉人大代表,是公民行使自己參政議政權利的重要途徑,是一項嚴肅的政治生活。大學的管理服務者竟將如此重要的公眾參與做成過場式。這絕不會有助于大學生認可人大代表選舉的權威性。形式化、過場式的管理服務,無助于學生堅定責任意識。
大學的功能已由單一的教書育人轉變?yōu)榕囵B(yǎng)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大學的管理服務理應為實現(xiàn)其功能提供支撐。但大學管理服務的這一理念一旦發(fā)生偏移,往往會造成行政權力對師生權利的擠壓,甚至會出現(xiàn)行政霸權,其結果勢必造成學校管理者與師生的對立,無法形成工作合力?,F(xiàn)實中,大學內部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明顯不夠,很多重要的決策都是領導個人或者小集體拍板決定,形成了管理層即決策層的怪圈,普通教職工公共權力的行使形同虛設。[3]行政霸權一旦形成,管理服務公共性無從談起。
對教師及管理服務人員的考核評價機制是高校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的指揮棒。一旦考核評價機制欠缺公正性,則會嚴重打擊教師及管理服務人員的積極性。例如,某些高校為了提升科研率,對發(fā)核心期刊論文、獲得國家課題的教師給予重獎,甚至出現(xiàn)了教師上一個學期的課所獲得的課時費還不及獲得一個省級課題獲得的獎勵多,這勢必會導致教師無心給學生上課,而是拼命搞課題,導致高校偏離了“培養(yǎng)人才”這一中心任務。再如,有些高校在管理人員晉升條件里往往重視其科研能力,而不重視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導致管理人員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搞科研,發(fā)論文,準備下一更高職級的晉升,這顯然本末倒置,無助于提升大學管理服務水平。
大學在招聘管理服務人員時,往往是通過筆試、面試的方式。而單純的筆試、面試無法真正體現(xiàn)出人員所具有的管理能力。新入職的年輕管理服務人員,還停留在過去經(jīng)驗主義以及通過“傳幫帶”的形式來提升管理能力。長此以往,枯燥單一的管理服務工作會磨滅管理人員的服務熱情。
此外,在管理服務理念偏移以及欠缺公正的考評機制的情況下,大學一線管理服務人員會逐漸喪失對學校的認同,對職業(yè)的信念,最后只是將職業(yè)變成工作而不是事業(yè)。信念的缺失必然導致管理服務積極性降低,管理服務品質降低。
大學承擔著培養(yǎng)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功能。每所大學都應該有自己一整套的管理服務體系,來支撐實現(xiàn)其功能。大學的管理服務體系也會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我責任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明確的大學內在精神與價值追求,則會指導大學優(yōu)化完善其管理服務體系。例如,中山大學提出了“德才兼?zhèn)洹㈩I袖氣質、家國情懷”人才培養(yǎng)目標,該校管理服務體系也緊緊圍繞這一理念開展,該校學生在這種理念熏陶下認為自己就應該擔當起責任成為“領袖”,自然也會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我責任意識。
枯燥單一的管理服務工作,往往會磨滅管理服務人員的服務熱情,而且傳統(tǒng)的“傳幫帶”式提升管理服務能力又不能很好地提升管理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因此大學必須加大對管理服務人員業(yè)務指導以及崗位培訓工作,同時還要加強包括對公共服務理念、公共服務意識、職業(yè)公德等方面的提升以及訓練。大學管理服務人員公共服務意識及服務能力、服務熱情的提升,則會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人才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關鍵因素。良性的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往往會促進人才的良性發(fā)展;欠缺公正性的考核評價機制則會嚴重打擊人才的積極性。大學應根據(jù)教育部及地方規(guī)范性法規(guī),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出公正、易操作且可量化的業(yè)績考核評價體系,并保障落實職員相應級別的待遇。從而實現(xiàn)大學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目標,進而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大學生是大學管理服務的對象,大學的管理服務應當有大學生的參與。但是目前,學生參與大學管理服務普遍地是以勤工助學的形式,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活。大學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中堅力量的機構。大學生通過勤工助學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實踐能力,但卻無法在更高層面甚至大學的決策層面得到鍛煉,更不能在學校層面通過體驗式教育培養(yǎng)民主意識、責任意識。大學提倡以生為本,因此學生應該是主動參與學校治理,而不是被動地被治理。南開大學于2012年開始,在校務委員會中為學生設立兩個固定席位,鼓勵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年度工作計劃、重大改革舉措等事項。[4]大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治理甚至決策層,不僅是一種學習,還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對大學民主及重大責任的領會,無疑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