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梅里中學,江蘇 無錫 214112)
物理課堂的穿插,是指在物理課堂正常的教學流程中插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相近或者有內在邏輯聯(lián)系的內容。穿插是教學內容的一種優(yōu)化手段,是教學的需要。穿插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思維。但是在實際的課堂穿插使用中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筆者覺得初中物理課堂中的穿插,應該遵從以下原則。
穿插和其他課堂教學藝術一樣,都是為了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僅僅是為了博得學生一笑,單純活躍課堂的氛圍,會脫離教學的需要,胡亂穿插一氣,勢必會造成學生在哈哈大笑之后的一無所獲。所以我們教師在選擇課堂穿插內容時,必須經(jīng)過慎重選擇,使得選擇的穿插內容成為我們教學的一部分,成為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
例如,在講到力的時候,談到為了紀念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所以才把“牛頓”命名為力的單位。初二的學生肯定知道牛頓這個人,部分孩子可能還對牛頓的貢獻有所了解,但是沒有辦法理解牛頓到底偉大到何種程度。如果此時我們能夠穿插介紹牛頓為物理學做的豐功偉績,學生自然就會對牛頓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帶著崇敬之情去學習后面的力學,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種目的性非常明確的穿插,是符合我們教學需求的。
適時性就是指穿插的時機恰當,什么時候需要穿插呢?葉圣陶先生的“相機誘導”,就告訴了我們答案:應該找到恰當?shù)臅r間點!課堂是不斷生成的,很多時候會出乎教師的預設:學生思維停滯,導致教學無法繼續(xù);或學生想法天馬行空,如不及時地讓孩子回歸到正常的思路上,就很有可能不能按時完成教學內容。
例如:在進行質量微小的回形針的測量時,教師提問學生:一枚回形針的質量測量很不精確,有沒有比直接測量更好的方案?有孩子站起來之后回答不上來。此時,我們當然可以采用換人回答的方式,但這就放棄了一個很好的“相機誘導”機會。教師可適時的穿插:我們如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呢?有了這樣的一次相似思維的穿插,一般的孩子都會想到“測多算少”的方法,使得教學得以正常進行下去。
又例如,在講解“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時,如果只是簡單地說:當原來的反射光線變成入射光線時,那么原來的入射光線就變成了反射光線。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么,這個時候我們如果穿插一張實際的光路圖,拿出一面鏡子,當你看某一個同學時,他也會看見你。這樣的一個實驗穿插,就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適時的穿插一定是出現(xiàn)在它該出現(xiàn)的時候,不早不晚。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穿插是配角,是因教學需要才加入的。我們必須把握好適度性。過多的穿插,不會使得課堂教學錦上添花,反而使得教學內容雜亂無章,主次不明,給人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感覺。課堂看似互動很多,氣氛活躍,學生冷靜下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一無所獲。
例如:有一次聽“從粒子到宇宙”的復習課,大概是因為復習課比較枯燥乏味,教師穿插了“布朗運動”“湯姆生的生平事跡”“盧瑟福獲得諾貝爾獎”“查德威克”和“蓋爾曼”的趣聞軼事等,穿插內容過多過雜,沖淡了教學的主題。結果是教師講得興致勃勃,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課后收獲卻甚少。
教學中的穿插要注意適度性,不僅要考慮到穿插的數(shù)量,還要注意穿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謹記穿插是為教學目標服務,如果在穿插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需要,一味地以穿插為核心做過寬的橫向拓展或者過深的縱向挖掘,容易喧賓奪主,過猶不及。
穿插的和諧性,一是指要考慮穿插內容的一致性,二是要考慮到插入之前如何斷開,插入之后如何接續(xù)的問題。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刻意做作,這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明確教材編寫意圖,最高的境界大概就是“了無痕跡”。
例如:在某次聽課中,教師讓學生設計“測量平底燒瓶中水的質量”的實驗(桌面有一燒杯、一裝水的平底燒瓶)。學生提出了兩種方案,方案一:① 測出平底燒瓶和水的總質量;② 將水倒到燒杯后,再次測出平底燒瓶的質量;③ 將總質量減去平底燒瓶的質量,即為平底燒瓶中水的質量。方案二:① 先測出燒杯的質量;② 將平底燒瓶中的水倒入燒杯中,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③ 將總質量減去燒杯的質量,即為平底燒瓶中水的質量。在實驗評估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在把水倒凈的前提下,上述兩種方案哪個更好?學生陷入了深思。片刻之后,該教師很自然地將裝水的平底燒瓶和燒杯拿起,將平底燒瓶中的水緩慢倒入燒杯。所有的學生頓時明白:這兩個方案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平底燒瓶倒出的水就是倒入燒杯的水。這樣的實驗穿插,不僅很自然,而且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思維的品質。
課堂的穿插實際上是沒有套路可循的,穿插的內容、方式都是要根據(jù)實際需要設置的,有的時候甚至要根據(jù)當堂的情況臨場發(fā)揮。一個小故事、實驗、笑話,一張插圖,一首小詩等,都可成為穿插的內容。另外,穿插什么,什么時候插入,如何插入,都需要參考當時的課堂情境、學生的反應等,應時而變,應需而定。
例如:在演示了酒精和水混合之后總體積變小的實驗后,學生很難從微觀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學生腦子中沒有“微粒”這一概念。如果我們此時穿插將半燒杯黃豆和半燒杯芝麻混合的實驗,然后放在一起做一個對比。不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微?!蹦P停€使得課堂順利地展開下去。
物理課堂的穿插還需要特別注意科學性原則,我們穿插的內容必須符合事實和生活常識,不能犯科學性錯誤,否則就會貽笑大方了。
例如:在講光線的時候,有一位老師講“我們用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可能是為了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光線的概念,這位老師穿插了一個演示:打開了激光筆,對學生說,看光線!這就犯了一個科學性錯誤。光線是一條假想的直線,不可以直接用一束光來展示。
總之,物理課堂的穿插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教學的境界與追求。穿插如何使用也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套路可以參照,課堂是不斷生成的,我們教師需要有更寬的知識面、更豐富的教學幽默感和更高的課堂智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劉秀蘭.物理教學中應重視穿插物理學史[J].甘肅教育,2005,(4).
[2] 陳惠敏,門衛(wèi)偉.大學理教學中穿插物理學史料的作用及方法探討[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
[3] 鄧雪強.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穿插藝術[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4] 劉震兵.淺議在物理教學中穿插德育教育[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教研版,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