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紅
教育是一種管理,一種過程,一種交流。如果這些是教育的經(jīng)線,那愛就是教育的緯線。每一個交點就是一個生命的駐足,一個生命的成長。
班主任和學生接觸的機會非常多,班上總有那么幾個讓老師特別“費心”的學生。我班有個學生姓張,是學校有名的“搗蛋鬼”。行為習慣相當差,上課要么發(fā)呆出神,要么搞小動作;下課胡亂打鬧,經(jīng)常和其他同學鬧矛盾。他也經(jīng)常不做作業(yè),同學都不愿和他一小組,說他學習拖后腿……他常常讓我束手無策,我對他既頭疼又無奈。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在學校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學習為重,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改進,做一名合格的小學生。每次和他交談,他總是一副嬉笑的樣子,口頭上答應,行動上卻毫無改進。算了吧,或許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幾天,他便更加肆無忌憚了。
可是我不忍心也不能對他置之不理,正當我無路可走,陷入困頓之時,學校開展“培優(yōu)輔困”工作,我把他列為重點對象。在學校領導的支持鼓勵下,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采取家校聯(lián)系、相互疏通的策略,決定先深入到他家去家訪,詳細了解情況,然后再找對策。
通過家訪我了解到他家的一些情況。他家里一共有3個孩子,他是家里唯一的兒子。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不好,只靠父親一個人打工來維持家中的開支。家里也只有父親能“管”得住他,其父的管教方式就是溺愛加“棍棒政策”,但父親又經(jīng)常上班不在家,教育任務就落到了母親的身上。然而,母親說的話他根本不聽,有時母親說話語氣稍微重一點,他就自己跑掉了,母親就放任自流,不管不問了。周圍的人也向學校老師反映,這個學生超級調(diào)皮,偷他人的東西,搞破壞,感覺做什么壞事都有他。
我深深地思考:到底該怎么教育他呢?
我暗中觀察他的行動。我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學生還是有很多優(yōu)點的。如打掃衛(wèi)生,他是最積極的;干臟活、累活,他也總是沖在最前面;運動會上,他也積極參與其中??吹竭@些,我不禁想,為什么我總要用批評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呢,他不是也有很多值得表揚的優(yōu)點嗎?我何不從這些優(yōu)點入手去慢慢地轉化他。
要糾正他的行為,首先一定要取得他家長的支持。我聯(lián)系他的家長,讓其試著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過分溺愛亦不能不管不問。然后,讓他參觀父親的工作地點,讓其感受父親掙錢養(yǎng)家的不容易;跟隨母親到田地里勞動,體會母親工作的辛勞。
之后,我又花了大力氣讓他習慣天天做作業(yè),天天做好作業(yè)。我抓住他動作快的特點,利用午間、下課的間隙,提早給他布置作業(yè),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學習效率高。碰到雙休日,我又讓他與好學生結對子,一起在同學家里完成作業(yè)。有時在校他作業(yè)做完了,我就借給他書看,讓他不要貪多,每天看一頁,再講給我聽,培養(yǎng)他看書、動筆的興趣,并慢慢養(yǎng)成一種習慣。
利用他熱愛集體,喜歡為班集體做事的這個特點,我經(jīng)常鼓勵他。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雖然有時會欺負同學,但也不是無緣無故,他只是在處理矛盾的時候容易急躁,不顧后果先打了再說。于是,我就找他談話,讓他學會換位思考,結合一些因沖動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的事例,并讓他談談這樣動手打人的后果。慢慢地,他感受到了動手打人的嚴重性,也就學會跟老師報告,和同學講道理了。
在這一系列的教育計劃中,他感受到了老師和家長的愛,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
通過一年的努力,他的進步是明顯的,他上課認真了,作業(yè)也能按時上交,第二學期期末各科測試成績都能及格了。他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師都夸獎他。他的眼睛里少了一份茫然,多了一份自信。他臉上不見了那種無謂的神態(tài),增添了幾許燦爛的笑容。
(作者單位:木蘭縣大貴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王劍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