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于軍
摘 要:當代初中生體育課學習倦怠狀況的研究已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guān)注。因此抑制和消除體育課學習倦怠這一現(xiàn)象,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很有幫助。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昆山市第二中學、新鎮(zhèn)中學、周市中學的初一至初三年級在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發(fā)放問卷共300份,回收問卷共292份,其中有效問卷共288份。采用了柏楊編制的《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并根據(jù)其量表改編研制了《昆山市初中學生體育課學習倦怠問卷》。
關(guān)鍵詞:昆山市;初中;學生;體育課;倦??;研究
在我國每所初中學校中,為了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體育課是學生必修的課程,也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的橋梁。然而在體育課中,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故意起哄、態(tài)度不積極、怕苦怕累怕臟這些現(xiàn)象屢見不鮮,導致著當代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低下。通過對昆山市初中體育課學習倦怠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有助于幫助我們尋找正確的方法來預防和解決初中的體育課學習倦怠這一現(xiàn)象[1],進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鍛煉健康的身體素質(zhì),勇于克服困難心態(tài),同時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對初中體育課教學也會有積極的意義[2]。
一、昆山市初中學生體育課學習倦怠的現(xiàn)狀
1.昆山市初中學生體育課學習倦怠的總體狀況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首先是昆山市初中學生體育課學習倦怠的總體情況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在缺乏成就感維度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情緒低落維度,在行為不當維度上得分最低,說明昆山市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常規(guī)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讓學生可以體驗到成功感喜悅的體育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參加體育課。
2.昆山市初中學生體育課學習倦怠的性別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昆山市初中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倦怠存在著顯著差異(p<0.05),其中男生倦怠總分顯著低于女生;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情緒低落和缺乏成就感維度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男生的得分均顯著低于女生。女生從事體育活動的時間比較少,幾乎很少有體驗到成就感這種樂趣,在體育課上會出現(xiàn)倦怠的現(xiàn)象;而在行為不當維度上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習倦怠不存在顯著差異,這也可以看出昆山市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常規(guī)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很少有同學有遲到曠課等不良現(xiàn)象。
二、對策研究
1.加強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理解
學校和社會應該重視宣傳體育的重要性,讓學生能了解到體育的功能,認識到體育鍛煉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讓他們認識到一切事情都必須建立在健康體魄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讓當代青少年從根本上改變“重智輕體”的觀點,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
2.加強體育課上思想品德的教育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培養(yǎng)學生勇于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不怕吃苦的精神,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幫助。
3.加強學校對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的完善
學校要重視體育課的開展,不斷完善學校體育的場地設(shè)施,讓學生上體育課有充足的體育器材和活動場所,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課的興趣,積極投入到體育課的學習中去,課后也可以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進而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4.提高體育老師的自身修養(yǎng)和教學創(chuàng)新
體育教師的一些行為和言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周圍的學生,體育教師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會提升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同時教法上的創(chuàng)新也有利于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5.組織開展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
組織開展非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可以吸引學生自覺地上好體育課,長期可以形成自覺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習慣。
6.建立健全科學合理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
由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導致體育課上掌握技術(shù)要領(lǐng)的程度不同,因此要建立符合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學生成績的評價既要客觀準確體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又要防止學生之間的不良競爭,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降低學生體育學習倦怠感。
7.開辦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選修課教學
昆山先后舉辦了“斯坦科維奇杯”男籃洲際冠軍賽、中歐籃球?qū)官?、中澳足球?qū)官?、中國國際女子排球精英賽、全國壁球錦標賽、湯尤杯羽毛球賽等,在體育課上開展這些項目的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當?shù)伢w育文化的了解,又直接或間接地培養(yǎng)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戴福禪.大學生對體育課認識評價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9).
[2]柏楊.大學生體育課倦怠量表的編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