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甲
(中交(西安)鐵道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65)
[定稿日期]2018-01-11
地鐵車站建筑設計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包括車站主體和車站附屬建筑設計。出站主體含站臺、站廳、生產(chǎn)、生活用房等,車站附屬建筑設計含出入口及通道,通風道及地面通風亭等。地鐵車站的建筑設計是整座車站建設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相關專業(yè)相互協(xié)調優(yōu)化設計,對車站功能的充分發(fā)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對西安地鐵4號線鳳城十二路站車站建筑設計進行分析,為類似的工程提供參考。
鳳城十二路站位于明光路與鳳城十二路交匯口的北側,沿明光路南北向布置。車站所在的十字路口西北象限是在建的凱瑞B(yǎng)、D、E座,分別為砼F26、F9、F9的辦公建筑;西南象限為凱瑞A座(砼F19);東南象限為在建的中國新時代國際工程公司總部研發(fā)基地辦公樓(規(guī)劃為F22辦公建筑);東北象限為北車永濟電機研發(fā)中心(砼F9)。
本站點周邊規(guī)劃用地主要是工業(yè)、商業(yè)金融及居住等。
根據(jù)鳳城十二路站所處道路地下管線及周邊建筑具體情況,鳳城十二路站的車站站位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控制:
(1) 從管線遷改角度考慮。本站站位主要受明光路及鳳城十二路路下管線控制,主要控制性管線為沿明光路YS砼DN2000埋深4.55 m,YS 砼 DN1000埋深3.0~4.1 m,WS砼DN1000埋深5.1~6.7~7.88 m, 路西側有2根RL鋼DN1000埋深2 m(跨路口處埋深7.5 m)。
沿鳳城十二路下分別有YS砼DN2000埋深4.6 m,WS砼DN2000埋深9.19 m,JS鑄鐵DN400埋深1.6 m,TR DN800埋深1.8 m。
通過對上述管線分析,車站主要為避開鳳城十二路下的深大管線,不跨路口;同時為避開十字以南明光路下較多深大管線,車站布置在十字以北的明光路下。
(2)從客流吸引角度考慮:明光路為城市南北向的主干道;鳳城十二路為東西向城市道路。通過對十字路口四個象限客流分析, 十字以南主要為工業(yè)用地,十字以北為工業(yè)用地、商業(yè)金融、居住用地,通過分析可知十字以北為本站的主要客流來源,車站布置在十字以北,可最大限度地吸引周邊客流。
(3)周邊建筑物及地下構筑物的影響:十字東南象限為在建的22層中國新時代國際工程公司總部研發(fā)基地辦公樓,距離道路紅線較近;十字西南象限凱瑞A座樓前消防水池距離道路紅線較近,遷改困難;同時西南象限的出口加工區(qū)車輛進出口對車站出入口的設置影響較大。十字以北周邊建筑退紅線較多,對附屬設置有利。
(4)對交通疏解的影響:車站不跨路口,布置在十字以北的明光路上,交通疏解容易,對交通影響小;車站跨路口布置,對明光路及鳳城十二路交通均有影響。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并在與相關部門初步協(xié)調的基礎上,鳳城十二路車站不跨路口,站位設于明光路與鳳城十二路交匯口的北側,沿明光路南北向布置。
綜合前面站位的比選,鳳城十二路站將站位設于管線相對較少的十字路口以北的明光路下,沿明光路南北向布置。車站為明挖地下二層單柱島式車站。車站設4個出入口,設置在明光路東西兩側。I號出入口沿鳳城十二路路北布置;II號出入口沿明光路路東布置;III、IV號出入口沿明光路路西布置。同時,在 I號出入口通道預留向十字路口以南設置出入口的條件。
根據(jù)車站功能要求和設備用房布置以及地面環(huán)境情況,車站設置2組風亭、1處冷卻塔。
車站需遷改十字以北明光路下JS、WS、YS等管線,需盡早與管線產(chǎn)權部分協(xié)調落實遷改方案。
推薦方案I號出入口需遷改北車永濟電機研發(fā)中心消防水池一座。同時II號出入口需要拆遷北車永濟電機研發(fā)中心門房一處,(拆遷面積約62 m2),拆遷后在其對側位置重建。上述遷改需要盡早協(xié)調落實。
根據(jù)初步設計技術要求,車站設計客流量,應根據(jù)本線遠期設計年限超高峰小時的客流預測值確定。本站規(guī)模按2042年遠期早高峰預測客流資料控制。遠期預測客流見表1。
表1 預測客流及超高峰系數(shù)表 人/h
車站設計客流:預測客流×超高峰系數(shù)。設計客流量為:(21+1102+3258+61)×1.36=6041(人/h) ;上車設計客流為:(21+3258)×1.36=4459(人/h);下車設計客流為:(1102+61)×1.36=1582(人/h)。進站客流通過地面出入口進入車站站廳層公共大廳的非付費區(qū),經(jīng)售檢票后進入付費區(qū),在付費區(qū)內選擇不同的樓扶梯到達車站站臺。出站客流與進站客流反向。
車站范圍內明光路道路坡度南高北低,與車站坡度成順坡關系。由于線路下穿鳳城十二路下DN2000(-9.2 m)WS,與本站相鄰區(qū)間的埋深受其影響,導致車站軌面埋深也受影響,車站站廳層層高適當抬高,以控制車站覆土在3.0 m左右。車站中心處頂板覆土約3.25 m,車站南端頂板覆土約3.45 m,車站北端頂板覆土約3.15 m。車站有效站臺中心處軌面埋深15.25 m(絕對標高361.312 m),底板底埋深16.71 m。
車站采用10.5 m單柱島式站臺,站廳至站臺樓扶梯寬度應以車站遠期進出站設計客流量計算確定。根據(jù)站位所處區(qū)域的規(guī)劃環(huán)境,并從提高服務水平等級出發(fā),樓扶梯的寬度計算應考慮設置一定的富裕量。
自動扶梯通過能力:7 300人/h;人行樓梯通過能力,按4 200人/h·m(下行)。本站設置2部上行扶梯、2部下行扶梯、1部3.6 h寬人行樓梯。按遠期上車客流核算:7300×2+4200×3.6=29 720>4459(人/h);按遠期下車客流核算:7300×2=14 600>1582(人/h)。樓扶梯數(shù)量均能滿足客流通過能力。
出入口通道總寬,應以車站遠期設計客流量進行計算確定。此外還應根據(jù)分向客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核算。
本站共設置4個出入口通道,每個出入口通道結構寬度為6.0 m,裝修后凈寬度為5.6 m。
1 m寬通道(雙向混行)最大通過能力為:4 000人/h,則通道計算寬度為:(21+1102+3258+61)×1.36÷4000=1.51 m。車站實際布置出入口通道總凈寬度:5.6×4=22.4 m>1.51 m,滿足設置要求。
3.1.1 站廳層功能分區(qū)
鳳城十二路站為標準島式站臺車站,車站站廳層設在地下一層,由公共區(qū)、設備及管理用房區(qū)兩部分組成。站廳中部為公共區(qū),兩端為設備管理用房區(qū)。站廳層大里程端為設備大端,集中布置主要管理用房和設備用房,并為內部職工設置一部向下通往站臺層的樓梯及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站廳小里程端為設備小端,布置了環(huán)控機房、通風空調電控室、照明配電室及銀行等。站廳中部為公共區(qū),公共區(qū)分為付費區(qū)與非付費區(qū)。在付費區(qū)設置有4組扶梯、1部3.6 m寬樓梯及1部無障礙電梯與站臺聯(lián)系,能夠滿足正??土骱途o急情況下疏散的需要。
3.1.2 集散廳布置及客流組織
本車站設置一個付費區(qū),兩個非付費區(qū),非付費區(qū)之間設置聯(lián)絡通道,寬度為4.1 m。車站付費區(qū)內設有4臺扶梯、1部3.6 m寬樓梯,另外還設有1部殘疾人電梯。
本站進出站客流主要以周邊500 m內居住、工業(yè)、商業(yè)的客流為主。 站內乘客的基本流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候車部分(站臺)、流動部分(樓梯、自動扶梯、電梯、通道等)、集散部分。為了使車站能夠更好地滿足功能需要,必須合理地安排以上三個部分,并且確保通暢的乘客流線指示設施。
在組織人流路線時,著重考慮了以下幾點:乘客流線與站內工作人員流線分開;進站、出站客流路線盡量避免交叉和相互干擾;乘客購票、問訊及使用公共設施時均不妨礙客流通行。
站臺位于地下二層,車站為10.5 m單柱島式站臺,站臺中部為公共區(qū),有效站臺長為118 m。車站設屏蔽門系統(tǒng)。
站臺層大里程端主要布置了屏蔽門控制室、公共衛(wèi)生間、污水泵房、牽引降壓混合變電所、廢水泵房等用房。站臺層小里程端設置了少量必須的設備用房。
根據(jù)本站的特點和客流量,進行了相應的地鐵人行通道和地面出入口布置。車站設有4個出入口,均設置上下行扶梯,通道結構寬度均不小于6 m。I號出入口沿鳳城十二路路北布置;II號出入口沿明光路路東布置;III、IV號出入口沿明光路路西布置。同時,在 I號出入口通道預留向十字路口以南設置出入口的條件。
出入口地坪標高均比臨近地面標高高出450 mm左右,以防雨水倒灌。
根據(jù)車站功能要求和設備用房布置以及地面環(huán)境情況,本站設置2組風亭。風亭均設置于明光路東側,1號風亭臨近明光路與鳳城十二路交匯口,設計為敞口低風亭。2號風亭設置在北車永濟電機研發(fā)中心北側的空地處。冷卻塔設置在2號風亭處。
為方便殘疾人乘坐地鐵,在IV號出入口設置了殘疾人電梯,可方便到達站廳層,同時在站廳層中部設置了1部站廳至站臺的垂直電梯。在車站出入口、通道、樓梯、站廳及站臺設導盲帶;車站站臺層公共衛(wèi)生間附近設置有符合相關規(guī)范、標準的男女無障礙專用廁位。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節(jié)奏加快,城市的交通成為影響人們生活、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大問題,地鐵作為地下交通是緩解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地鐵車站設計是地鐵建設的關鍵一環(huán),設計者力求做到功能合理、布局緊湊、結構安全、經(jīng)濟美觀、節(jié)約環(huán)保、以人為本。
[1] 徐福東.闡述地鐵車站建筑設計[J].城市建設,2010(4).
[2] 張鵬,林迪,申健. 西安地鐵二號線鐘樓站通風空調系統(tǒng)設計[J].隧道建設,2013(5).
[3] 陶征程.地鐵車站設計初探[J/OL].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