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范疇與籌劃:思維對意義世界的重要作用

2018-03-09 18:55:16趙毅衡
人文雜志 2017年7期
關鍵詞:幻想籌劃藝術

內容提要 意識構造符號意義世界,是人類活動的關鍵,意識創(chuàng)造了整個意義世界。人的意義世界可以分成兩大部分:實踐意義部分和思維意義部分。意識構筑意義有幾種方式,它們與實踐意義世界的距離很不相同?;孟氩糠郑ɑ孟?、錯覺、夢境,以及藝術與游戲,它們對于實踐是不透明的。另一部分,即籌劃部分,包括形而上的思考、范疇、模塑能力,以及對實踐活動的籌劃,它們可以直接轉換成實踐意義,因此它們對于經驗實踐是半透明的,有直接指導實踐意義的作用。但無論哪個部分,整個思維意義中的符號,不指向對象,反而創(chuàng)造對象。

關鍵詞 思維 意義世界 幻想 藝術 范疇化 籌劃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17)07-0061-07

一、意義世界與幻想

在心物關系中,占主導地位的,對意義世界有構成作用的,是心,而不是物。意義是意識與對象的聯系,事物只有在意識發(fā)出的獲義意向性壓力之下,才變成意義對象,因此,雖然意義需要對象來給予,但意識卻是意義活動的起點。

王陽明的一段論說廣為人知:“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他又說“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問之求理于事物之誤也”。在他看來,思維兼為認識主體與宇宙本體,是意義世界的基礎,原因很清楚:“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今看死的人,他這些精靈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萬物尚在何處?”①他的說法很有見解,但他可能忽視了意識與世界關系的復雜性。我們的祖先生前面對的“天地鬼神萬物”,與我們作為幾百年后的子孫面對的物世界,應當說大致一致。這不是因為“天地鬼神萬物”未變,而是因為通過文化而世代承繼的同一社群意義方式。

皮爾斯與王陽明相似,也是用死亡為出發(fā)點,討論文化社群意識:“死亡使我們的風險數量及其推斷數量變得有限了起來,……邏輯性無情地要求我們的興趣不應當有所限制;它們不可以在我們的命運面前停步,它們必須擁抱整個社群?!雹谥挥猩缛悍窒淼囊饬x方式,才能克服個人死亡帶來意義的終結。的確,我們不能否認我們的意義世界與前人有所不同,例如我們的意識面對的地球,有美洲澳洲,古人可能沒有;我們面對的地球知識有經緯線,古人的沒有。我們的世界與中國古人的世界,只能說大致相同,是因為我們的文化社群部分繼承自古人;但是我們的世界與古人必然相異,因為我們的文化社群的意義方式已經有很大變化。

因此,我們相信我們的肉身連同意識一道消失之后,后人的文化社群會依然繼承我們的意義世界,并加以發(fā)展。這就是為什么作為意義理論基礎的符號現象學,考察人的主體的意義能力如何成為意義活動的基礎,但意義理論不可能是唯我論的;它是一種主體為核心的理論,卻力圖在主體與世界的關聯之中,尋找對社群意識有效的客觀性。這就是我們研究意義問題的基礎:我們雖然不可能完全了解他人之心,但是人類的生存經驗告訴我們:必須以人類共同的意義方式來討論個人的意義方式,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用個人的意義方式來討論人類的意義方式,是行得通的。一個有意義的世界,就是我們“用第一人稱方式生活”(living first- personally)的世界。

沃格林有一段擊中要害的論述:“人類社會并不像自然現象,僅僅是有待觀察者研究的的一種外部事實或事件,它是被人們通過濃縮與差異程度不一的符號體系(symbolism),通過儀式、神話、理論,來具體說明的……社會通過符號進行自我說明,這是社會實在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且人們甚至可以說,是它的根本組成部分,因為通過這樣的符號化,一個社會的成員就不再把它僅當作偶然事件或靈機應變的處置,而把它當作有關人性本質……人由于參與一個超越他的特殊實存的整體,才完全成為人。”Eric Voegelin,The New Science of Politics:An Introduction,Chin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p.27.

意識世界之所以能作用到一部分物世界之上,為整個意義世界奠基,重要的原因是它的 “意義化”構造能力,即把無意義的自在世界,改造成意義的給予者。意識的符號意義構造能力,在卡西爾看來,是人類活動的基礎:“這種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一切人類活動的核心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同時也標志了我們人類世界與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線。在語言、宗教、藝術、科學之中,人所能做的不過是建設他自己的宇宙,一個符號的宇宙”。[德]卡西爾:《人論》,甘陽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第11頁。人之所以為人,人的本質力量之所在,就在于能運用各種符號,創(chuàng)造出一個意義世界。

但是這種創(chuàng)造是多層次、多類別的。人的諸種實踐意義,包括認知、理解、取效,都是透明地面對對象,是明確地有指稱的;而思維意義世界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其中的幻想和藝術部分,是不透明地面對對象,不直接指向指稱;而范疇與籌劃部分,是半透明的。整個思維意義世界,不指向對象反而創(chuàng)造對象。

各種動物,都有一些符號活動能力,卻只有人這種動物,能理解符號意義活動本身的形成方式。因此,人不僅是卡西爾說的“符號動物”,而且是“符號學動物”(semiotic animal),因為人是具有符號學自覺性的動物,也可以說具有元符號能力。人對意識運用符號、對世界進行意義化有充分的自覺。通過這種自覺,人類明白,把“我”同世界其他部分區(qū)別開來的一切事物,是“我”的意識。John Deely, The Impact on Philosophy of Semiotics, South Bend: St. Augustins Press, 2003, p.124.

意義把意識主體同意識之外的其他事物(包括其他人)聯系起來,意義就是意向性從對象中得到的給予性。更重要的是,意義能反過來讓意識主體存在于世,因此,意義既是主客觀的關聯,也是主觀與客觀的構成物。趙毅衡:《形式直觀:符號現象學的出發(fā)點》,《文藝研究》2015年第1期。思維世界的符號能力,在組織客觀世界意義關系網過程中,組織起意識自身。endprint

首先提出“符號學”這個名稱的休謨明確指出:“根據經驗而來的一切推論,都是習慣的結果,而不是理性的結果”。[英]休謨:《人性論》,關文運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45頁。休謨主張放棄對終極問題的研究,而考察人的知性能力,這實際上就是本文的論辯路線,即考察人的思維如何構筑意義世界。意義是意識與世界上各種對象的聯系,但是意義首先是一種自我感覺中的聯系,此種“意義感覺”是否為真實的心物聯系,即所謂“真知”,除非加上足夠的文本間關系考察,實際上很難確證,無法說它一定是真實的聯系。而且在我們思維儲存的大量知識中,能夠被大家公認為得到“科學性確證”的,只是極少數。因此,必須先解決普遍的意義活動方式問題,才能進一步探討意義真?zhèn)芜@個特殊問題。

應當說明,符號再現永遠是事物不完整的“簡寫式”,因為意識獲取意義所依據的對象觀相,都只是片面的。其中的大量空檔,需要靠想象來幫助填補?!霸佻F性想象”,將符號(語言文字、姿態(tài)形象)轉化為心象。它不僅構成語言的形象意義,也能使難以言表的“言外之意”得到展示。胡塞爾堅持:與其說世界是客觀的,不如說世界是“主體間”的,所以“表述并不需要真實的詞語,而只需要表象就夠了,在想象中,一個被說出或被印出的詞語文字浮現在我們面前,實際上它們根本不存在”。[德]埃德蒙德·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倪梁康譯,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頁。

我們可以把思維構筑意義世界的方式,劃出以下幾步,這種劃分雖然不夠精確,但是適合本文的大致需要。有論者認為人類實踐的意義有三大類:依靠想象力的敘述理解,是命名描述,用細節(jié)來安排構成;依靠組織力的理解,則是用文本來設計展示,用媒介來安排再現;而依靠邏輯力的哲學理解,則進行系統(tǒng)化、概括化、數量化,以構成更大的整體。K Egan, The Educated Mind: How Cognitive Tools Shape Our Understand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pp.4~6.這個分類法可能失之粗疏,混淆了實踐與思維層面:描述和再現是實踐的層面,而“系統(tǒng)化,概括化,數量化,以構成更大的整體”則是一種意識行為。

本文建議,從與實踐意義世界的距離來考察,思維活動可以分作以下兩大塊:幻想部分與籌劃部分?;孟氩糠直疚牟蛔髡撌?,趙毅衡:《游戲與藝術在意義世界中的地位》,《中國比較文學》2016年第1期?;I劃部分包括形而上的思考部分(范疇、真值、價值、倫理)——這部分統(tǒng)攝評價實踐世界的意義活動,也包括籌劃思維部分(設計、發(fā)明、科技)——這些活動直接轉換成實踐世界的改造部分。

以上的分類沒有涉及人類心智的成熟程度。因為各種原因不夠成熟的心智,例如兒童的心智,會離實踐世界更遠,甚至他們目的清楚的籌劃設計,也可能比別人的幻想更“不切實際”。但是本文只能討論社會平均意識,不談例外情況,否則本文的討論會散落一地無從收拾。

二、范疇

在意義世界中,思維的想象力有一項更重大的功能,那就是在進行認知前,預先設置范疇,只有事先有了范疇,人才能對事物對象進行認知實踐。

這個問題在哲學史上是一個關鍵性的課題,從柏拉圖的理念說,一直到康德的先驗理性論,再到胡塞爾的本質直觀說等,都是這個關鍵一步的變體。索緒爾認為,符號的所指,是社會性的“集體概念”,而不是一件件的實物;皮爾斯強調符號意義的類型,“每一張畫不論其方法是如何約定的,在本質上都是種類的表象”。Charles Sanders Peirce, Collected Paper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 Press, 1931-1958, vol.2, p.228.艾柯堅持符號指的是“兩個命題之間的蘊涵關系”。⑥轉引自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541頁。意義解釋的本質進程,是從個別的感知,推進到范疇的規(guī)律性。

艾柯進一步認為,符號意義卷入的命題就是范疇:“不僅解釋是范疇,符號載體也是范疇,意義產生于兩個范疇之間”。⑥他是說某個特定時空中的事物,只是該“范疇”存在物的特例。這段話中,解釋是范疇,是承繼柏拉圖的理念說;而“符號載體也是范疇”是他論述的關鍵:此地此刻的事物是“個體”,也是 “原型”身份(即“一種物”)的一個型例。

近年的符號學家,依然持此觀念:“視像與語象,都必須能描寫事物的基型(protoptype)或‘原型(archetype);正因為與基型有這樣的聯系,他們才能夠互相替代”。Valerii Lepakhim, “Basic Type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ext and Icon, Between Verbal and Visual Icons,”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vol.3, 2006, p.28.他們都認為意義的本質是范疇。這些理論家大都認為,范疇本質并不在呈現中直接顯示為范疇,但是思維主體是先驗的,思維的范疇化能力使所有的意義理解歸入范疇。

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并不是脫離人類思維的純粹實踐,因為沒有這樣的純粹實踐。所有的實踐都攜帶著意義。因此被認知的事物,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符號-物”二聯體,也就是說,同時具有實踐功能和攜帶意義的功能。一雙筷子可以有實踐取效功能,比如用來取食;它也可以是符號,例如表示“中國風格”“中國習俗”,甚至“中國性”,而所有這些意義,都是意識主體頭腦中的范疇。這個“物-符號”關聯傾向哪一邊,要視接收語境而定。外國人拿起筷子,很可能有強烈的欣賞中國文化的意義;中國人用筷子,可能是取食工具的實踐意義。但如果把筷子陳列在風俗博物館或工藝美術商店的櫥窗里,筷子就表達一種文化或美學意義。唐小林教授指出:“符號媒介是行為的方式,傳播具有‘施為性”,唐小林:《符號媒介論》,《符號與傳媒》2015年第11輯。人的實踐始終具有作為意義活動的品格。endprint

范疇的功能遠遠不止意義解釋的具體步驟,許多學者認為:一切所謂道理,包括世界運行規(guī)律、道德倫理價值,都來自意識中先驗的部分。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在這一點上只是強調點不同而已。王陽明強調“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王陽明全集》文錄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我的理解是,他強調范疇不在事物中,而是在心靈中先驗地存在。而朱熹更強調范疇觀念向實踐世界的跨越,他主張:“理在人心,是之為性……性即理也,在心喚作性,在事喚作理”,黃坤、曹珊珊編:《朱子語類》卷5,鳳凰出版社,2013年,第70頁。因此,事物之理來自人心中的“性”,“不能析心、理為二”。 “心有體用。未發(fā)之前是心之體,已發(fā)之際乃心之用。如何指定說得。蓋主宰運用底便是心,性便是會恁地做底理。性則一定在這里,到主宰運用卻在心?!秉S坤、曹珊珊編:《朱子語類》卷4,鳳凰出版社,2013年,第51頁。他進一步具體分析道德概念的先驗性:“仁者,天之所以命我,而不可不為之理也”。道德范疇是天放到我心里的,我據此判斷實踐世界的意義活動,因此實踐世界之理必須尊崇“天之所以命我”的性。這與康德討論道德時堅持的“自律”作為“他律”之基礎,所論相通。人的個別善是絕對至善的體現,因此“意志的準則任何時候都能同時被看作一個普遍立法的準則”。[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鄧曉芒譯,楊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39頁。

用形而上的方式進行抽象,給予個別的事物以統(tǒng)一的內在本質,可以說源自宗教的思維,即追求概念范疇超越性,并用之指導實踐意義。再進一步說,科學認知更是需要先驗把握,整個科學建立在實驗基礎上,要求用數學與邏輯方式把握意義世界。這并不是科學意義活動本身決定的,而是人的“科學式”意義訴求決定的,是近現代出現的思維方式??梢钥吹?,范疇與概念對于實踐意義世界是透明的,因為范疇必須在實踐中行之有效,才是“適用”的范疇。

既然意識用符號來整理認知和實踐,符號體系的解釋功能,就轉化為模塑(modeling)功能。模塑,就是符號體系的構造獲得了決定意義方式的模式化作用,這與概念范疇指導認知實踐的功能是相通的。但符號體系只是形式范疇,其內部規(guī)律(例如語言的語法構成,符號的雙軸構成等),會強烈作用于人在實踐世界的意義活動。最后則由于社群元語言對人心的融合,而對意義世界的整體實踐起作用。于克斯庫爾認為:“周圍世界是一個有機體以自我為中心構成的世界——有機體生活在這個世界,認知并塑造這個世界?!盵英]保羅·科布利編:《勞特利奇符號學指南》,周勁松、趙毅衡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46頁。實踐世界是被認知與改造實踐塑造出來的。西比奧克認為:“要對某個有機體的環(huán)境界進行描述,就意味著,要展示這個生命體是如何對世界進行映現,這個世界中的對象對于它是什么意義。所以,符號活動系統(tǒng)同時也是模塑系統(tǒng)。”Thomas A.Sebeok, “Biosemiotics: Its Roots, Proliferation, and Prospects,” Semiotica, vol.134, no.1/4, 2001, pp.61~78.

沒有符號體系的模塑功能,人類的社會文化性活動,就失去意義所必需的秩序。因為沒有某種符號,就沒有某種意義,不是特定的意義要求特定的符號來表現它,而是特定的符號決定特定的意義可能被表現出來。這個問題很容易體會:印歐語言的“是、在”(希臘詞on,即I am)使得西方式形而上學哲學體系很自然地圍繞著本體論展開,這就是Ontology。一般譯為“本體論“,實際上應當譯為“是在學”,無論如何復雜的論辯最后都會回到事物究竟如何“是并在”上面。近百年來,Ontology先后被中國學者譯為“物性學”“萬有學”(衛(wèi)禮賢)、“實體論”(陳大年)、”本體學”(常守義)、“萬有論”(陳康)、“凡有論”“至有論”(張君勱)、“存有論”(唐君毅)、“有根論”(張岱年)、“是論”(陳康、汪子嵩、王太慶等),以及“是態(tài)論”(陳康)等等。看來所有的意義都被一個個挖掘出來,但是這個詞的確切意義是合起來的,翻譯中無論用什么法子,都失落了,中國哲學中不存在Ontology,就是必然的事。再例如,許多民族的語言沒有時態(tài)之分,西方敘述學界關于是否必須用過去時,關于戲劇是不是敘述的爭論,常常令中國敘述學研究者覺得西方學界是在刻舟求劍。甚至像symbol這樣極其常用的詞,中文參照上下文,翻譯成“符號”或“象征”兩個意義完全不同的詞,對認知實踐的分割非常清楚,而西人兩詞不分,很多符號學家把這兩個基本意義弄混,符號學因為符號術語的錯誤模塑作用,而弄混了符號學的基本原理(符號不同于象征),這真是一個諷刺。應當說,在漢語中,“象征”與“符號”這兩個術語本來不會混淆,但是西方人混用,受翻譯影響,中國學界也不得不參與這種混亂:中國學者自己的書,也會弄混了本來清楚的漢語概念。西語之亂亂及漢語,這真是令人遺憾的“中西交流”。學界有觀點認為symbol此詞,“用于邏輯、語言及符號學心理學范疇時,多譯作‘符號;而用于藝術,宗教等范疇時,則譯為‘象征”。賀昌盛:《象征:符號與隱喻》,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5頁。該書同一頁又說:“西語語境中的‘象征偏重以形象指涉理性思辯的對象,但當這一‘形象日漸脫離其具體的形態(tài)狀貌而被單一的‘語言符號所替代時,‘象征就成了一種純粹的語言現象”。容易讓人誤讀為漢語中“象征”與“符號”為同義,只是在藝術學和宗教學之中用“象征”。這種“按學科”處理“同義”譯名,顯然越弄越混亂。

所有的實踐,從認知到有價值有目的的實踐,都是在一定的符號體系模塑作用下的實踐。模塑,就是人的意識自覺與不自覺地按照符碼體系的規(guī)律來進行實踐意義活動。在動物身上這種模塑作用很明顯,因為它們的符號系統(tǒng)非常有限,也就使它們的周圍意義世界相對而言非常簡單。而人的符號體系,尤其是語言和文字,是極為復雜的符號體系,由此造成人類的意義世界之龐大和復雜。endprint

科學技術中的數學與科學理論部分,例如生物分類、地質分期等,有強烈的模塑作用,把時間秩序分開后,各種生物學、考古學、地址發(fā)現,都有了對照可能。而技術與制造設計則是直接指導實踐意義世界。如果某個數學物理的公式在運算中能融貫,它就具有真值,站得住腳;但是如果某項實驗(例如某種藥物的療效)不能在實踐取效中重復,它無論理論上如何說得通,依然不是具有真值的籌劃。

三、籌劃與意義世界跨越

籌劃是思維的更重要部分,它直接指導實踐意義世界,因為它在頭腦中設計出改造取效的方案。這是思維意義世界最接近實踐的區(qū)域,實際上一條腿已經跨進了實踐意義世界,可以說籌劃是意義世界兩大部分的銜接之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我們要考察的是專屬于人的勞動……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起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想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德]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8頁。馬克思這段話,非常清楚地指出:思維的“想象”對實踐活動預先進行籌劃設計,是人類意義活動的一個重大特點。

原先只是在頭腦中進行的籌劃,有能力讓符號意義先行于對物世界的實踐,這樣產生的籌劃符號,可以事先創(chuàng)造對象,而不是對象先于符號存在,等著符號來表現。應當說,有一部分意義認知活動,對象原則上是先在的,例如月亮升起在天,觀者認知并對之進行(從神話到天文學的)各種解釋,甚至改造(例如計劃把月球變成航天中轉站),但是并非人的全部意義活動都沿著這條路線行進,相當多的意義活動是符號創(chuàng)造對象,而不是對象創(chuàng)造符號。

我們可以把對象創(chuàng)造符號而映出的意義活動,稱為“對象先行”的意義活動,而把符號創(chuàng)造對象的意義活動,稱為“符號先行”的意義活動。艾柯曾經干脆把能指/所指稱為“前件/后件”(antecedent/consequent)。Umberto Eco, Semio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 Press, 1984, p.214。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中文譯本《符號學與語言哲學》中略去此節(jié)。其謬誤,就在于何者前何者后實際上是因具體表意活動而變動的?!皩ο笙刃小迸c“符號先行”這兩種意義活動,是在思維世界與實踐世界這兩邊出現的跨界活動,只是它們的方向相反。筆者至今沒有看到過關于符號活動的兩種不同順序的討論,或許本文提出的“思維活動全部是符號先行,符號創(chuàng)造對象”可以引起學界重視這個問題。

同屬于思維世界的藝術與夢-錯覺,絕對不可能用作實際意義活動的籌劃,除非是軍師的解釋把夢“再符號化”為異象,才可能作為上天為軍政謀略做的籌劃?;孟肱c藝術的文本意圖,就是不跨界進入實踐意義世界,因此它們是“無目的”的意義活動。而籌劃卻是目標就在于跨界創(chuàng)造而進入實踐世界,因此,籌劃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符號在先的跨界意義”。阿奎那斯認為:“思辨性知識通過擴張而變?yōu)閷嵺`”,指的主要是人的籌劃能力。思維和實踐是意義世界的兩個不同的領域,但都落在人類意識范圍之中,二者的分野不會完全消失,但是二者靠范疇與籌劃相通:一方面是實踐經驗成為思維活動的材料,成為幻想、藝術、游戲的比喻性內容;另一方面,思維的范疇活動與籌劃,直接指揮實踐的意義活動。這種互相滲透,是意義世界兩個部分能夠分立,又能夠結合的關鍵。

思維意義世界與實踐意義世界最重要的區(qū)分是意義對象的地位不同:對于實踐性的意義活動,對象不可避免地在場,對象的觀相成為攜帶意義的符號。例如,火星這顆比較特殊的星,作為意義對象,應當是自然的,火星從古至今自然而客觀地存在在那里?;鹦沁@個物可以成為很不同的意義對象:火星可以成為認知實踐的對象,人類用各種手段觀察到火星的各種地表特征,認識它是否適合生命;火星可以成為籌劃想象的對象,這種籌劃能否最后實現取決于未來的實踐,但是籌劃目標對準了這種實踐,例如對火星表面進行“創(chuàng)建仿地球生存環(huán)境計劃”的宏大設計,準備人類有一天遷居于此;火星也經常成為幻想性想象的對象,例如各種關于火星的小說,描寫火星人入侵,或人類的火星冒險,它們或是以火星這個對象作為借口,或是模糊地影射這個對象,實際上藝術無需這個具體對象,藝術靠(多多少少)跳過這個對象而創(chuàng)造豐富的解釋項。

籌劃,是現象學系統(tǒng)的哲學家思索中的最關鍵問題之一。海德格爾直接把意義看成是籌劃(Entwurt,經常被英譯為designing或project)的產物。他一再強調“意義的問題,亦即籌劃領域的問題”,②③④[德]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節(jié)慶譯,熊偉校,三聯書店,1987年,第151、177、169、173頁?!耙饬x就是籌劃的何所向”。②原因是籌劃本身就是意義的出發(fā)點:“因為領會于它本身就具有我們稱之為籌劃的那種生存論結構?!I會的籌劃性質實際組建著在世的存在。”③他甚至認為,人的領會與解釋,并不是針對物本身,而是針對我們在籌劃中得出的預期“可能性”,原因是:“解釋植根于領會。……解釋并非要對被領會的東西有所認知,而是把領會中所籌劃的可能性整理出來?!雹芏み_穆爾把籌劃的作用說得更加清楚:“理解的經常任務就是做出正確的符合事情的籌劃,這種籌劃作為籌劃,就是預期,而預期應當是‘由事情本身才得到證明”。[德]伽達穆爾:《真理與方法》上卷,洪漢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第272頁?;I劃就是在想象中將會在實踐活動中得到認識或取效的預判。

籌劃實際上是意識中一個非常具體的步驟,海德格爾就指出,現代科學與古代科學的一個重大差別在于其對物的“數學籌劃”,這種數學籌劃標志著現代科學形而上的本質。海德格爾認為伽利略與牛頓把科學數學化,讓“純粹理性成為形而上學的引線和法庭,成為對存在者之存在,物之五行的規(guī)定性的法庭”。[德]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編,三聯書店,1996年,第870頁。他是悲嘆現代科學的“數學籌劃”取消了科學中的敏悟。的確,現代科學發(fā)現新的行星、新的粒子,發(fā)現彗星的軌道,預判結構的穩(wěn)定,都是從數學上先行籌劃,然后進行操作達到效果。endprint

既然意識的形而上思維都被預先籌劃,思維的形而下認知方式,更被人的符號體系所籌劃。但是符號的籌劃作用并不一定是對人的意義活動有利的,人代替上帝,部分原因是用科學來解釋原本需要上帝概念來解釋的萬物通性?,F代之前,以神的品格塑造人的意義世界(即所謂“人化”homination),被科學萬能的范疇模塑所替代,一切無法進行科學式驗證(數字化、實驗化)的方式,都被認為不符合意義“真值”的標準,從實證主義到泛科學主義的對科學的模塑能過度夸張,反而使人類的精神世界趨于貧乏。

籌劃的一個大特點的確是“用形式方式”估計得出某種實踐意義的可能性,它與具體實踐的區(qū)別,就在于意識在籌劃中盡量擴大可能性的領域,而不至于完全拘泥于實踐的細節(jié)規(guī)定性。這問題說起來抽象,其實非常具體:我籌劃明天早晨趕飛機,我把一切能估計到的因素都盡可能估計在內,雖然我只是大致了解明晨的氣候、打車難度、機場忙碌程度,但是我把一切可能性轉化成“時間提前量”形式。對其他各種認知或改造時間的籌劃,小到如何讀一本書,才能有所得益,大到如何進行某個實驗,才能證實某個理論,都是如此。

從根本上說,無論是范疇化還是籌劃,都是“生產性”的,具有把片段感知或經驗(感知殘留)完整化的能力。②③[德]康德:《純粹理性評判》,鄧曉芒譯,人民出版社,2004年,B152、A118、A124節(jié)。它把部分在場的感知綜合成對象,甚至在事物完全不在場時,直接創(chuàng)造事物(例如人造某種元素)??档抡軐W體系奠基之作《純粹理性批判》,尤其是其第一版中,明確提出想象在知性中的的關鍵作用。他主張:“想像力的純粹的( 生產性的) 綜合的必然統(tǒng)一這條原則先于統(tǒng)覺而成了一切知識、特別是經驗知識的可能性基礎”。②“我們有一種作為人類心靈基本能力的純粹想像力,這種能力為一切先天知識奠定了基礎”。③思維必然用人類天生的想象能力,梳理感知和經驗,并加以“有序化”,從而把事物轉換成意義對象。思維的綜合能力,必是先于任何感知與實踐的。只有當感知被思維的想象力綜合之后,才成為認知:因此,只有意識的綜合,才是知識的起源,知識靠思維成為跨越到現世的橋梁。

人的生活再庸常,也必定是在意義世界之中的活動,也必定建立在范疇化與籌劃基礎之上。只有靠思維,才能包容和融通復雜紛亂和互相矛盾的世界,從混亂無序的感官信息出發(fā),組織對世界的有序理解與籌劃。依靠籌劃,人能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辦法,能把一系列選擇性決策根據一個目的組織起來。這種籌劃,哪怕非常精確地數學化,依然需要認知實踐予以證實:“對于思想,人們經常忘記它是一種藝術,即精確性和不精確性、模糊性和嚴密性相結合的一種游戲?!盵法]埃德加·莫蘭:《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陳一壯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04頁。人最常規(guī)的生活,就是依靠籌劃把混亂無序的感知、模糊的經驗,組織成一個可實踐化的意義。

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實際上每時每刻都要靠思維來籌劃,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社會性意義來調節(jié)設計。用思維來籌劃,必須把經驗中的個人因素,和文化社群中的公眾經驗相聯系,因此人們很愿意見到實踐活動,都在自己熟悉的程式中展開,一切自然而然地循規(guī)辦事,以減少一件件事單獨籌劃的不確定性。而最穩(wěn)定的籌劃程式,莫過于遵循社群的已有規(guī)范。例如,關于子女的教育,究竟學什么,如何學,這種籌劃過于復雜,人們情愿遵循社會的教育制度,以及社群的“風氣”。例如奧數補習班,例如出國留學,個人不一定做出了完全獨立的籌劃。

因此,社群化的籌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重大功能。所有的意義交流,都既是個體的,也是社群的。兩個個體所面臨的交流困境,既是個體的,又是由兩個交流社群文化差異決定的。個體只有通過置身于所處的文化中,才能理解他自己與社群的共同經驗之間的關系,他必須把自己經驗儲備與社群經驗融合,才能明了他在社會中的此時此刻的具體位置。他的盡心籌劃,大部分情況下只是與社群習俗之間的微調,他甚至對自己在遵從社會習俗,并不自覺。只有當他身處某種邊緣環(huán)境(例如身在異國),他才非常自覺地明白他必須在自己的籌劃與異社群的習俗之間,找到一種平衡關系,從而籌劃出適當的實踐方案。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魏策策endprint

猜你喜歡
幻想籌劃藝術
紙的藝術
VBA在薪酬個稅籌劃上的應用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58
稅收籌劃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探討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5
鎖不住的幻想
知識窗(2017年2期)2017-02-10 20:20:22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的稅收籌劃
山西農經(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爆笑街頭藝術
稅收籌劃中征納行為的博弈研究
幻想畫
平谷区| 辰溪县| 赤峰市| 界首市| 汉沽区| 岳阳市| 双鸭山市| 泽库县| 湘潭县| 吉木乃县| 铜川市| 辽源市| 松滋市| 神木县| 长沙县| 临武县| 洛隆县| 健康| 澳门| 永寿县| 时尚| 开鲁县| 定兴县| 凤山市| 中江县| 阿拉善右旗| 奉贤区| 中方县| 高碑店市| 灵川县| 宜丰县| 荃湾区| 济南市| 玛纳斯县| 枣阳市| 勐海县| 靖州| 北川| 策勒县| 曲松县|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