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茜
摘要:通過實驗探討“將濃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仍然變渾濁”的原因。
關鍵詞:濃鹽酸;二氧化碳;渾濁;實驗研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12-0081-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2.027
一、問題的提出
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關注到2008年某市的一道中考題,并對其選項B產生了一絲疑惑,具體題目如下。原題對選項B的解析是“濃鹽酸易揮發(fā),它與大理石反應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會混有氯化氫氣體,將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時,氯化氫溶于水得到鹽酸,先與石灰水反應,干擾了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所以始終不渾濁,故不能證明石灰水一定變質?!毕铝袑嶒炘O計及操作,其現(xiàn)象足以說明結論的是?
筆者又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輸入“用濃鹽酸制取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嗎”,搜索出的結果約有115000條,第一頁上就有9條信息都認同“濃鹽酸會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所以用濃鹽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實驗及分析
到底事實的真相是什么呢?筆者饒有興趣地做了這個實驗:取一支試管加入少量石灰石,再注入適量37%的濃鹽酸,把生成的氣體通入10mL飽和澄清石灰水。意外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澄清石灰水立即出現(xiàn)了渾濁。為了排除偶然因素,筆者又重做了一次,結果石灰水還是立即出現(xiàn)渾濁。
筆者又把飽和石灰水稀釋2倍、3倍、4倍、5倍、6倍,制得不同濃度的Ca(OH)2溶液。用試管分別取10mL上述5種溶液,每種溶液準備兩份,再把用1:4的稀鹽酸與用37%的濃鹽酸制取的二氧化碳分別通入這五種Ca(OH)2溶液中,得出的實驗結果如表1。
由實驗可知,當飽和石灰水與水的體積比大于1:3時,無論用37%的濃鹽酸還是1:4的稀鹽酸制取的二氧化碳均能使其變渾濁。而當飽和石灰水與水的體積比為1:4或1:5時,無論用37%的濃鹽酸還是1:4的稀鹽酸制取的二氧化碳均不能使其變渾濁。
而當飽和石灰水與水的體積比大于1:3時,無論用37%的濃鹽酸還是1:4的稀鹽酸制取的二氧化碳均能使其變渾濁。會不會是因為濃鹽酸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不夠多,不足以把飽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完全反應完,以致于仍有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從而生成沉淀呢?為了弄清楚原因,筆者以飽和石灰水為例,進行了如下分析:
1.相關計算分析
已知0℃時Ca(OH)2的溶解度是0.18g,在此溫度下,C a(OH)2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約為0.18%。因此取10mL 0℃時的飽和石灰水,其中溶質Ca(OH)2的量約有0.000243mol。
由理論計算可知,在標準狀況下,如果把混合氣體通人飽和石灰水,則氯化氫和二氧化碳至少要以2:1的體積比混合,石灰水才有可能不變渾濁。
2.實驗驗證
(1)實驗準備
①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用排水法收集5瓶氣體,貼好標簽(依次標記為“CO2①”至“CO2⑤”),備用。
②用氯化鈉粉末與濃硫酸反應制取氯化氫氣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5瓶氣體,也貼好標簽(依次標記為“HCl①”至“HCl⑤”),備用。
③配制飽和石灰水,靜置后備用。
(2)實驗過程
實驗一:取5只小燒杯,以燒杯①至燒杯⑤標記,分別注入10mL新制的飽和石灰水,按序排好。用一支50mL的注射器分別抽取5mLCO2氣體和5mLHCl氣體,再把抽取的氣體通入飽和石灰水①中,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二:在第二瓶CO2氣體和第二瓶HCl氣體中分別以5mL和10mL的量抽取氣體,再把氣體通入飽和石灰水②中,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三:在第三瓶氣體中分別抽取5mLCO2氣體和15mLHCl氣體,再把氣體通入飽和石灰水③中,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實驗四:在第四瓶氣體中分別抽取5mLCO2氣體和20mLHCl氣體進行上述實驗。
實驗五:在第五瓶氣體中分別抽取5mLCO2氣體和25mLHC|氣體進行上述實驗。
(3)實驗現(xiàn)象記錄如表2。
3.實驗結論及反思
由上述實驗分析可知,氯化氫氣體和二氧化碳氣體至少要以3:1的體積比混合時,一起通入飽和石灰水,石灰水才有可能不變渾濁,這個結果雖然與理論計算略有出入,但考慮到在實際操作中氯化氫氣體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純度不夠高,而且把氣體通入石灰水時,氣體會有部分逸出,所以實驗結果還是合理的。
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如果用濃鹽酸反應,那因揮發(fā)而逸出的氯化氫氣體的量能有多少呢?會不會是二氧化碳的量的幾倍呢?筆者利用美國威尼爾軟件與技術公司的pH傳感器再次實驗,試圖找到證據(jù)。具體實驗操作如下:用適量37%的濃鹽酸和大理石反應,把生成的氣體通入飽和的澄清石灰水,同時用威尼爾pH傳感器監(jiān)測石灰水的pH變化情況。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見圖1。
數(shù)據(jù)表明澄清石灰水由澄清到渾濁,溶液的pH基本都在12.5左右,表明上述過程中溶液的酸堿性變化不大??赡苁菨恹}酸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不多,也可能是石灰水吸收了氯化氫。說明濃鹽酸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肯定不如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多,更不可能為二氧化碳的量的幾倍。同理,如果用1:1、1:2、1:3的石灰水進行上述分析,也能得出相似的結論。而1:4、1:5的石灰水可能因為溶液太稀,溶質質量分數(shù)太小,導致實驗均無明顯現(xiàn)象。
所以本文開頭描述的那道題目中“將濃鹽酸和大理石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始終未渾濁”這種現(xiàn)象是可能存在的,但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濃鹽酸的揮發(fā),而是因為澄清石灰水的濃度太稀。也就是說,上述中考題題目本身并沒有問題,但解釋似乎并不正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