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臻
更有意思的是,清華大學最近做了一項調(diào)查,關于學歷與脫發(fā)、發(fā)際線之間的關系。這項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表明,在博士生群體中,脫發(fā)和發(fā)際線升高的人數(shù)是最多的。面對許多人對博士的好奇,也許作為一名博士生,我可以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也是對過去一年時光的清點吧。
一年前,剛開啟博士時光的時候,一種無以名狀的焦慮感一直伴隨著我。這種焦慮感來源于很多方面。每當有時間刷刷朋友圈,我就發(fā)現(xiàn)朋友圈里當年一起讀本科、碩士的同學們,已經(jīng)穿上了職業(yè)裝,華麗地完成了從學校向職場的轉(zhuǎn)型,當看到他們拿著薪水開始買車、繳納房子的首付、坐飛機去看演唱會等等,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其實,研究生畢業(yè)的時候,我很早就已經(jīng)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單位可以簽約,爸爸媽媽也非常期待我能夠早日脫離學生黨這種漂浮不定的狀態(tài)。只是當年的我,執(zhí)意要放棄這份到手的工作,爸爸媽媽為此擔心了許久。記得過年回家的時候,各路人馬遇到我都會問,博士什么時候畢業(yè)?我說,博士畢業(yè)沒有年限。于是,一片唏噓。
這種焦慮感逐漸演化成為一種內(nèi)心反復的糾結(jié),似乎總是在心里揮之不去。直到早春時節(jié)回到學校,當我安安靜靜地坐在宿舍里,抬頭望著窗戶外郁郁蔥蔥的青山,耳邊充盈的是不絕如縷的鳥鳴,我可以看著喜歡的書,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坐在這里我是開心的。作為一個港劇的資深粉,如果能把兒時的興趣,變成文化研究的力量,這讓我感覺自己成長得很好。記得小的時候,福建衛(wèi)視每周日都會播港劇,我們一家就團團圍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劇集的開播。從香港回歸前的《笑看風云》《天地男兒》,到回歸后的《歲月風云》《溏心風暴》,就連高考前的幾個晚上我都還追著劉松仁的喜劇片來解壓。我曾經(jīng)和一個在娛樂周刊工作的師姐開玩笑說,自己儼然是個港劇的資深粉了。碩士畢業(yè)時,我的論文是和香港金牌監(jiān)制戚其義的港劇息息相關的。我很慶幸自己能把這種對于港劇的喜愛變成文化研究的力量,甚至希望未來能夠在中國內(nèi)地的高校開設這樣一門課程,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港劇,了解香港。
也許,對抗空虛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項終身的事業(yè),通過一步步獲得使命感來獲得人生的意義。或者,再簡單一些,就是去完成一個短期的、更實際的任務來獲得成就感并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意義。每當開始懷疑自己的時候,我就會問問自己,為什么我會選擇讀博?幾個月里的自問自答,我漸漸明白了,讀博的意義不在于未來的我要謀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不可,是在于去尋找到生命中的成就感和使命感,能夠真正不隨波逐流,好好地為自己努力一把。
2017年對我來說,沒有功成名就可以曬,也沒有跌宕起伏的經(jīng)歷可以講故事,但最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成長。在紛擾的世界里,能夠不因為年齡給自己設定界限,能夠再執(zhí)著于自己那小小的理想,真的挺好的,至少我還有自由,至少我也還年輕。不錯,在校園的小道上時常會有寶馬奔馳轎車疾馳而過,我卻只是踩著腳踏車追著校車跑,說不累是假的。但是,心真的不累。騎著單車追校車才叫青春,不是嗎?
大學校園里已經(jīng)都是95后的身影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夠“混入”95后里,和他們一起并肩穿過校園的林蔭道。我經(jīng)常會聽見95后討論著社團內(nèi)部的晉升,找到了某個大牛公司的實習,某個任課老師的給分是否厚道,GPA是不是影響保研等問題,我就會回想起自己當年還是一個本科生的時候,也和他們一樣在這些現(xiàn)在看來不那么重要的問題上糾結(jié)再糾結(jié)。高考之前,我覺得高考最重要,殊不知,到了大學,沒有了既定的目標,才是一個人迷茫的開始。這是最青春的年代,也是最好的時光。我知道,未來的路依舊未知,不過,如果在未來的時間里能夠繼續(xù)成長,那就不負這段最好最美的時光。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