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泉
麗江大研古城有很多老宅院,其中有一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個老宅院在1949年是屬于我的畫家朋友和品正這個家族的一戶富有人家,一進兩院,兩層,是這個茶馬古道古鎮(zhèn)“藏客”喜歡的那種走馬轉角樓的形式。新中國成立后,這個院子被沒收,被作為安置孤寡老人的地方,大家都稱這個宅院叫“幸福院”,院子里花花草草很多,那些老人又和藹可親的,我小時候常常和小伙伴們?nèi)ツ抢锿妗?/p>
一
上世紀80年代初,在時任麗江行署副專員的納西族資深老領導和萬寶等人的大力支持下,麗江各地民間傳統(tǒng)的古樂會開始恢復活動,大研古樂會是最早恢復活動的組織。他們最早開始在大研古城的玉龍花園進行公益性質的演奏,1987年6月開始,經(jīng)相關部門的批準,開始了有償演出,票價是對國人2元,對外國人4元錢。
到上世紀90年代初,“幸福院”換了個地方,這個老宅院就作為公房收回來了,恰恰當時宣科先生和他的老師和毅庵先生等一幫熱愛納西古樂的納西人,正致力于演奏傳承納西古樂,其中包括了傳統(tǒng)的“洞經(jīng)音樂”和“白沙細樂”的一些曲目,就將此地作為演出場所。
從1991年開始,云南省社會科學院與加拿大西門弗雷澤(Simon Frazer)大學國際交流中心合作在麗江實施《麗江工合的歷史演變及其發(fā)展前景》項目,項目的目的是發(fā)揚抗日戰(zhàn)爭期間由路易·艾黎等率先發(fā)起的影響深遠的“工業(yè)合作化運動”(簡稱“工合”,英文Gung-ho)開拓麗江多領域、多產(chǎn)業(yè)、多層次的“工合”(Gung-ho)企業(yè),為其國際合作進行可行性研究。加拿大的學者們從此開始頻繁來麗江,我多次和他們一起去原來的那個“幸福院”聽大研古樂隊的演奏。
在這個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大研古樂隊的一幫元老為我們演奏,包括“樂壇怪杰”宣科先生、古樂隊禮樂總監(jiān)和毅庵老人、以及對洞經(jīng)音樂有很深研究的楊增烈先生等。和毅庵先生是麗江洞經(jīng)音樂的重要傳人之一,現(xiàn)在大研古樂隊的不少樂手都是他的學生。他本人又是個善于制作納西婦女羊皮披肩等納西傳統(tǒng)皮革制品的工匠,亦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俄國人顧彼德(P.Goullart)在麗江一手創(chuàng)辦的“工合”(民間工業(yè)合作社)的元老之一。
記得和毅庵先生在接受我們項目組的采訪時說過幾句令我印象很深刻的話:演奏古樂不僅是用手,更要緊的是用心,有雜念就演奏不好,一有雜念,也就起不到古樂“養(yǎng)心”的作用了。我每看大研古樂團演奏,和毅庵老人那種氣定神凝,精神似乎瓢逸云間的表情神態(tài),常常使我的心靈也與音樂融為一體。
二
后來麗江大研古樂隊越辦越紅火,演奏地點也就搬到古城大石橋附近一個更大的宅院里了,我也就沒有再來過這個大研古樂隊當初的創(chuàng)業(yè)起家之地。一晃二十多年就過去了。今年6月份,我在麗江迪慶調研,應邀參加了位于束河的“麗江一杯茶藝術空間”的揭牌典禮,在這里碰到了納西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和育苗,我在鄉(xiāng)友的微信群里知道她正在致力于做促進納西民俗的保護傳承和宣傳的工作,成立了麗江喜鶴民俗文化有限公司。這次和她聊起來,知道她看過很多關于納西文化研究的書,她告訴我,她特別認真地看了我在2000年出版的《殉情》《魂路》等書,她最初是當導游,由于喜歡看書學習,對納西族的各種民俗文化了解的比較深,因此她關于納西民俗的導游解說也很吸引游客。她說,納西人那種地老天荒的愛情絕唱和興趣盎然的婚俗使她深深地感動,從此萌發(fā)了要把納西人的婚戀習俗讓游客知曉的念頭。后來她萌動了一個心愿,想把納西族婚慶民俗文化介紹給更多的游客,而且讓游客通過實際的參與,來了解納西族的婚姻習俗。于是就辦了一個“納西人家”民俗院落。她邀請我和幾個麗江的朋友第二天去“納西人家”坐一坐。第二天,我和麗江師專的楊林軍博士、麗江畫家和品正、麗江大研古城文脈研究會會長車文光幾個人,就去和育苗的“納西人家”做客了。
不去不知道,去了才知道這就是當年麗江大研古樂隊創(chuàng)業(yè)時演奏節(jié)目的那個“幸福院”,古色古香的納西庭院大門,上面掛著一個大書“納西人家”的匾額。進去后,是熟悉的一進兩院,一個“三坊一照壁”的院落,二層是個可以自由通達整個樓房間的“走馬轉角樓”,院里種著很多花草,盆景賞心悅目,而特別引起我的興趣的,是和育苗苦心收集的一些納西傳統(tǒng)生產(chǎn)生活用具,比如木織布機、木紡車、古色古香的八仙桌、老書桌、座椅、樂器三弦、蘇古篤,其中有幾件樂器就是和育苗的父親制作的,他是個善于制作樂器的巧匠?!凹{西人家”的核心民俗器物是納西人在傳統(tǒng)婚禮上用的各種衣服、床、被褥、比如被套是傳統(tǒng)的十字花氆氌、七星羊皮披肩、繡花鞋。納西人家還生產(chǎn)傳統(tǒng)的手工刺繡產(chǎn)品。和育苗還在納西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上提升,制作出了純粹用青剌果油和灶灰、米湯水等為原料的納西土皂,很受本地人和游客的歡迎,她說,這個納西土皂融進了她對一生勤儉持家并善于動腦子做手工的外婆濃濃的思念。
“納西人家”里,有來自鄉(xiāng)村的幾個民間藝人,有來自東巴世家的東巴、歌手,其中有個才二十多歲的大東姑娘,從小就喜歡唱民歌,在即興作詞對歌的歌會上,還唱贏了五十多歲的老歌手。其中有個女子彈口弦的技藝很不錯。
從與和育苗的交談中得知,她成立了麗江喜鵲民俗文化有限公司,成功地建立了“喜鶴嶺一一麗江婚俗文化產(chǎn)業(yè)基地”,生產(chǎn)出了納喜納福產(chǎn)品系列,包括納西愛神吉祥物、納西土皂等納西傳統(tǒng)手工藝產(chǎn)品,其中的納西土皂是她在很擅長民間手工藝制作的老祖母的啟示下,用本地的野生植物青剌果油和其它植物混合制成,現(xiàn)在受到很多本地人和游客的青睞。她還推出了“麗江古城一一穿越千年的納西婚戀時光”、“走進納西人家,穿越古城記憶”的納西民俗文化體驗活動。
我對和育苗“納西人家”推出的納西婚俗文化最感興趣?!凹{西人家”推出了“走進納西人家,穿越古城記憶”的婚俗旅游內(nèi)容,主要是向游客介紹納西人的傳統(tǒng)婚姻習俗,為本地人和游客主辦傳統(tǒng)的納西婚禮“素字”,我曾經(jīng)專門寫過一本書研究這個傳統(tǒng)的“生命神‘素的信仰”及納西傳統(tǒng)婚禮“素字”,直譯的意思就是“迎接生命神”,在納西人的信仰里,每個人、每個家畜和莊稼,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納西傳統(tǒng)婚禮就是把新娘的生命神接到新郎家里,成為家庭生命神的結合體,從此成為各自的生命休戚與共的一個整體。是兩個個體生命隆重結合的重大人生禮儀。
三
麗江已經(jīng)發(fā)展為國內(nèi)外都很有名的旅游名市,但在如何讓游客了解和參與到納西人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做得不夠。1997年期間在麗江古城管理局的支持下,曾在大研古城開辦過幾個院落展示納西民俗,比如打鐵打銅,草醫(yī)草藥,刺繡竹編木雕等,讓游客能欣賞到納西人的傳統(tǒng)習俗,但這些院落后來因為房租等原因未能堅持做下去。
和育苗是個性格率直的納西姑娘,她激動地說,我要用我一點一滴的努力,喚回麗江古城納西人家優(yōu)秀的“董母”(納西語“規(guī)矩習俗”的意思),喚回納西人的鄉(xiāng)愁記憶、喚回納西人的真情實感,為呼喚回納西人精神中必不可少的文化靈魂盡我的一份力。
在這個古色古香的老宅院里,聽著這個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這樣感染人的話,看到她和她的“納西人家”所推出的參與式納西婚俗節(jié)目越來越受到游客的歡迎,包括一些外國游客。我曾應邀在麗江悅榕莊(Panyan Tree)為國際商務研究員(SIBF)協(xié)會(SIBF,全稱為th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ellows)的“云南之行”團講課。我講的主題是云南民族及其文化。團隊里有一對將近60歲的夫婦,很興奮地告訴我說,今晚他們要在這里(悅榕莊)舉行納西人的婚禮,已經(jīng)請了一個納西祭司一一東巴來主持婚禮。后來知道這個婚禮就是和育苗的“納西人家”為這對外國夫婦主持的?,F(xiàn)在也有不少國外的年輕情侶來到“納西人家”舉辦納西傳統(tǒng)婚禮。和育苗和他的團隊正在以這種活潑喜慶的參與式民俗體驗方式,把納西族傳統(tǒng)的婚俗推介給更多的旅客。
我感到,只要多有一些像和育苗這樣熱心腸有激情的本土年輕人,麗江的旅游會增加更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內(nèi)容,麗江古城的活力和魅力就會在創(chuàng)新中常在。
今年回來,我看到麗江納西文化產(chǎn)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與麗江市古城管理局合作,在麗江古城五一街的一個老宅院里建成了手道麗江傳統(tǒng)手工院落。手道麗江院內(nèi)由東巴陶藝、東巴造紙、納西皮藝、納西刺繡、納西木雕等8家手工藝展示點組成?,F(xiàn)在開設的主要是造紙、刺繡、木雕等傳統(tǒng)納西手工藝產(chǎn)品展示、體驗、銷售等環(huán)節(jié),據(jù)了解今后還要開設手道味道食品作坊,對納西蜜餞等麗江特色小吃進行手藝展示和銷售。希望這些有意義的活動能堅持下去。
麗江古城的原住民很多已經(jīng)搬走了,愿古城的一些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能夠多存留在這樣的老宅院里,讓每年上千萬來麗江旅游的人,能從這些老宅院里看到納西人的生活氛圍和民俗以及傳統(tǒng)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