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亦男
胡適有一幅題字,曾這樣寫道:“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中國文壇上不乏這樣一鳴驚人的“先生”。他們是一種風(fēng)骨,更是一種融在民族精神中的靈魂。
“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边@是屈原。懷濟(jì)世救國之心,寫泣血絕唱之辭。他是《楚辭》的拓荒者,讓一種新的文體傳于汗青。寫下373句的離騷,創(chuàng)造了“最長抒情詩”的紀(jì)錄。司馬遷釋之為“猶罹憂也”。這樣不屈的浪漫主義成就了他,卻也讓他“謇朝誶而夕替”。遭奸臣暗算,遭楚懷王猜忌,皆因他“雖體解吾猶未變兮”的美政。一個人胸有抱負(fù)卻被世人愚弄,他該怎樣的心痛?。∈灞救A寫:要么庸俗,要么孤獨。屈原在修明政治這條孤獨的路上漸行漸遠(yuǎn),他的意志不再被統(tǒng)治者所禁錮,曲高和寡,卻一路傳揚。終于,他承受不住這等孤獨寂寞,溺死在汨羅江里。這是他的選擇:既然避免不了車馬喧囂,就去另一個天堂修籬種菊。
一代天才的隕落,意味著一個偉大時代的終結(jié),但這并不意味這樣的情懷失于后世。
陸游給后代留下的印象一直是豪放不羈的,以家國情懷為人生追求的陸游不肯放任自己老去,執(zhí)意回沙場吹角連營,渴飲匈奴血??烧l都未曾想,當(dāng)年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早已華發(fā)催生,身老桑村麥野中,對國家的一片忠心都只能賦予筆觸。執(zhí)意青山埋忠骨,敢問誰與慷慨同?
中國經(jīng)歷了五千余個春秋,有無數(shù)罹難與輝煌在這里見證。同樣,它也見證了這些時代所造就的精神,比如魯迅。
中國人都熟悉的“民族魂”,從《故鄉(xiāng)》到《藥》再到《孔乙己》,他越來越毒舌,讓人更加覺得冷峻??稍谶@些冷漠皮相之下,是一顆為中國而跳的、火熱的心,他的毒舌之下藏著的皆是他的深情。為什么要執(zhí)筆如刀?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卞毓方曾說:“魯迅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因為只有速朽,才能說明中國不再飽受苦難?!笔聦嵣希奈恼虏]速朽,而是被幾度印刷。他的精神也未朽,而是長久地銘刻在國人心間。那血紅耀眼的國旗上,有他的一滴血。
無論是屈原還是魯迅,抑或是陸游,都對他們腳下的神州大地賦予了最深厚的感情,這大地會永遠(yuǎn)地懷念他們……
(編輯:彭宇)
文章由胡適的題字引出文人的風(fēng)骨,然后以屈原、陸游和魯迅為代表詳細(xì)闡釋了中國文人身上的個人抱負(fù)、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線索清晰,段落分明。縱觀古今,有風(fēng)骨之人大有人在,有骨氣之文萬世永存,那么骨氣因何而生呢?他們之所以能夠走出小我的中心,是因為“對他們腳下的神州大地賦予了最深厚的感情”。不論歷史如何變遷,時代如何更替,一個胸懷天下的文人,必定堅守自己的夢想,堅持一身錚錚鐵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