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燁
午后難得閑適,我靠在躺椅上,不經(jīng)意間四處閑望,一大片紅色花墻出現(xiàn)在眼前。
那是對面人家種的三角梅,一朵朵綴成一串串,再聚成一團團,紅艷如火,一直從樓頂垂到樓底,把那面墻裝飾得絢麗燦爛。風兒吹過,花朵伴著枝蔓舞動,宛如紅色的瀑布從天上瀉下。
往日,我經(jīng)常從這面墻前路過,從沒有關注過它們。今天,這樣絢爛的色彩把我深深吸引,我不禁站起身,走近它,靜靜地觀賞。
它的每個花串通常由三朵花組成(細細的梗緊湊地挨著),綴靠在綠色的枝蔓上,相互挨擠著,仿佛在爭奇斗艷,又好像聚合在一處齊心協(xié)力地展露肆意的紅。這片花海壯觀雄渾,細看每一朵花,也是極為美麗,有著特別的韻味。葉狀的三個苞片均勻地舒展著,花瓣紅得鮮艷,外圍深紅又不至于太夸張,讓人感覺無比熱烈,內(nèi)側(cè)則略帶一層粉色,像害羞的少女,半露嬌容。從內(nèi)而外,紅色由淺到深,過渡十分自然,愈到外面紅色愈加濃烈。
每一朵三角梅的苞片里都有一個花柱,最中間的花蕊亭亭玉立,帶著一抹淡黃,和周圍的紅色相映襯,仿佛一顆顆黃色的小星星撒落在明艷的花毯上,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奪目。
我不禁詫異于大自然這個造物者的神奇,生命可以這樣熱烈地展現(xiàn)。這一墻三角梅,既保持著個體的完整和獨立之美,又在怒放時展示團簇之壯麗,每一朵花都在整個群體中發(fā)揮著自己最大的作用。
(指導老師 鄭梅青)
簡 評
本文一開篇便有一種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接著寫“我”被紫藤蘿瀑布般的一墻花海所吸引,遠看取其勢,近看觀其形,由“瀑布”到一串串再到一朵,再到對每一朵花的苞片、花柱、花蕊的描寫,用比喻、擬人的修辭,繪形繪色,盡寫其妍。接著作者由情入理,寫三角梅的整體與個體的關系,贊嘆它集體的壯麗與獨立的美,從而完成寫景抒情。由情入理的寫作安排,篇幅短小而層次分明,雖為模仿之作,卻也獨具匠心。
第三自然段如果刪去是不是也挺通順?這正是同學們要注意的,寫景的時候不要忘了“我”的存在,由“不經(jīng)意”到被“深深吸引”到最后的“詫異”,形成了情感的變化鏈,如果刪去了第三段,情感的變化就不連貫了。景是“我”眼中景,寫景要和記敘結合起來才不至于顯得太空,才能把抒情落到實處。
(岳建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