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IP電影熱的理性審視

2018-03-16 06:13:08史可揚史之辰
民族藝術研究 2018年2期

史可揚,史之辰

IP是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形式,即知識財產(chǎn),是一個指稱 “心智創(chuàng)造”(creations of the mind)的法律術語,包括音樂、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以及一切傾注了作者心智的語詞、短語、符號和設計等被法律賦予獨享權利的 “知識財產(chǎn)”。如此,由具有知識產(chǎn)權的素材轉換而來的電影,就可以稱作IP電影。

近幾年,IP電影大熱,由此也產(chǎn)生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即對此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IP電影熱

2014年被稱為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 “網(wǎng)生代”元年,IP成為電影行業(yè)的一個熱詞。當然,要追根溯源的話,IP產(chǎn)業(yè)在中國市場的演進,真正意義上要以2012年 “中國好聲音”為開端。從那時起,國內市場逐漸興起了一波源自于電視的內容繁榮,并在接下來兩三年內擴散到整個內容市場,包括電影市場。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上常見的IP電影主要有以下幾類:網(wǎng)絡小說類,諸如 《何以笙簫默》 《左耳》 《萬物生長》 《盜墓筆記》《捉妖記》《翻譯官》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 《華胥引》 《杉杉來吃》《偽裝者》《鏡雙城》《花千骨》《良言寫意》《最美遇見你》《七月與安生》《沙漏》《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 《東宮》 《星光璀璨》《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原來你還在這里》等。音樂類,如 《同桌的你》 《梔子花開》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愛之初體驗》《一生有你》《她來聽我的演唱會》《你的背包》《小蘋果》《小情歌》《三年二班》《董小姐》等。動漫類,有 《滾蛋吧,腫瘤君》《哆啦A夢:伴我同行》《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洛克王國》系列和 《摩爾莊園》系列等。游戲類,如 《古劍奇譚》《仙劍奇?zhèn)b傳》《軒轅劍》《QQ飛車》《天天酷跑》《QQ炫舞》等。綜藝類,《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zhàn)》《奇妙的朋友》等。民間故事傳說類,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西游記》系列等。甚至,《新華字典》 《俄羅斯方塊》都已經(jīng)作為IP電影開發(fā)的對象。

IP電影熱,具體表現(xiàn)為:

其一,大影視公司紛紛涉足IP電影。上海游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簡稱:游族影業(yè))宣稱未來將推出大IP電影,將中國本土優(yōu)秀IP推向世界,并且獲得中國科幻史上第一巨作 《三體》的版權,首批產(chǎn)品計劃中,包括科幻小說 《三體》改編的同名電影,以及《三體》的網(wǎng)劇、手游、頁游、動畫、話劇、周邊等一系列產(chǎn)品;騰訊成立了以優(yōu)質IP為核心的 “騰訊電影+”;阿里影業(yè)推出了微博當紅作家張嘉佳擔任導演,并取材自其網(wǎng)絡作品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第一個電影項目 《擺渡人》,形成 “熱門IP+粉絲電影+名人導演”的模式;加上南派投資與小米互娛 (2014)、樂視影業(yè) (2010)、上海儒意(2013)、山東嘉博 (2013年)、天輪文化(2010)共同投拍了 《極限挑戰(zhàn)之皇家寶藏》)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老男孩》《小時代 (3) (4)》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

其二,2014年票房前10名中的5部國產(chǎn)片,都是IP電影。它們是票房第二名的 《心花路放》(票房:11.69億),第三名的 《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票房10.46億),第四名的 《智取威虎山》(票房:8.16億),第九名的 《爸爸去哪兒》(票房6.69億)和第十名的 《分手大師》(票房6.66億)。其中,《心花路放》,據(jù)導演寧浩說,主要是從小說 《西游記》中得到的靈感。

其三,據(jù)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4年底,共有114部網(wǎng)絡小說被購買其影視版權,千萬級版權作品不在少數(shù)。其中,90部計劃拍成電視劇,24部計劃拍成電影。①鄒瑞玥: 《上海電視節(jié)影視劇市場互聯(lián)網(wǎng)IP劇大熱》,中國新聞網(wǎng):http://www.chinanews.com/yl/2015/06-09/7333037.shtml,2015-06-09。

2015年,IP爭奪愈演愈烈,《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小時代4》《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十萬個冷笑話》《萬物生長》《左耳》《何以笙簫默》,《鬼吹燈》《盜墓筆記》《夏洛特煩惱》《煎餅俠》《大圣歸來》等片子都獲得不錯的票房。而且,比2014年更甚的是,票房前10的5部國產(chǎn)片,均為IP電影,它們是第一名 《捉妖記》 (票房24.38億),第三名 《港囧》 (票房16.05億),第六名《夏洛特煩惱》 (票房12.39億),第七名《煎餅俠》(票房11.59億)和第九名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票房9.56億)。

如此之熱,難怪有人調侃:2014、2015這兩年,“不談IP,你都不好意思談電影”。

此一熱度,在2016年仍然保持。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2016年,IP的影視劇改編:電視劇96部,電影42部。②《2016影視劇改編IP大盤點:電視劇96部電影共計42部》,藝恩網(wǎng):http://www.entgroup.cn/news/Markets/1930121.shtml,2016-02-19。

2017年,IP電影繼續(xù)搶占商業(yè)大片市場,根據(jù)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IP跨界傳播研究中心 《2017IP年度發(fā)展全景報告》顯示,2017年,在國內票房前50名的電影中,IP電影占比達到67%。粗略統(tǒng)計,有以下這些引起一定關注的作品: 《鬼吹燈》 《西游記》這些熱了幾年的題材,仍在2017年發(fā)光發(fā)熱—— 《悟空傳》,仍然借 《西游記》題材這幾年在電影市場的火熱勢頭,但也未盡如人意;《三體》,改編自獲得過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的劉慈欣原著,但是,《三體》電影從籌備到拍攝都面臨極大質疑,目前尚未上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可以稱作同名電視劇的電影版,遺憾的是公映后收獲的幾乎是一致惡評;《奇門遁甲》,是對香港邵氏電影經(jīng)典同名作品的翻拍,但卻成為徐克導演的滑鐵盧;陳凱歌的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2017年最成功的IP電影,應該非馮小剛的《芳華》莫屬,這部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的作品,也成為2017年中國電影的最大收獲之一;當然,本年度還出現(xiàn)了中國電影歷史上票房最高的現(xiàn)象級電影 《戰(zhàn)狼2》,也是IP電影。

而好萊塢電影的IP熱也熱度不減,2017年進口片片單中IP大片占了大半壁江山:《銀河護衛(wèi)隊2》《加勒比海盜5》《星球大戰(zhàn)8》《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蜘蛛俠:歸來》《藍精靈3:失落的村莊》等,而且都有一定的票房表現(xiàn)。

正在經(jīng)歷的2018年,情況尚不明朗,但從已經(jīng)透露和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看,IP電影仍是投資的重中之重,換句話說,IP電影仍然是非常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現(xiàn)象。

二、IP電影熱的冷思考

面對這股熱潮,亟須冷靜思考:IP還能熱多久?是否是中國電影的救命良藥?存在的問題?

在我看來,IP要持續(xù)成為中國電影的豐富礦藏,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其一,IP素材本身足夠優(yōu)質。

前漫威主畫師、現(xiàn)為 “黑龍” (Black Dragon)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瓦爾特·邁克·丹尼爾(Walter McDaniel)說:“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中國目前的IP不能叫作IP,只能叫品牌。品牌有生命周期,到了一定時間就會死亡,但IP不會” “真正的IP是無形的,這種東西藏得很深。角色形象和故事 (內容)還只是比較表層的東西,而非IP的實質。”①馬?。骸秶鴥菼P其實非真IP,中國的IP只能叫品牌》,阿里云:https://cn.aliyun.com/zixun/content/2_8_1145278.html,2015-01-19。“一個成功的優(yōu)質IP,需要建立在愛情、勇氣、冒險這些人類最基礎的情感之上,設計出最基礎的故事梗概,再在這些大的故事梗概上面,架構需要的故事細節(jié)。這些情感的載體,可以是動漫,可以是游戲,也可以是玩具?!雹谮w霞:《獨家專訪前漫威畫師:跨國跨界的動漫游戲思維》,著迷網(wǎng):http://www.joyme.com/news/rwzf/2015/0105/65599.html,2015-01-05。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中還沒有人去做真正的IP:“當大家說到故事和IP的時候,不是所有故事和IP都能活下去的,絕大部分大家所認為的IP只是個商標 (品牌),真正的IP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哲學。”③馬?。骸秶鴥菼P其實非真IP,中國的IP只能叫品牌》,阿里云:https://cn.aliyun.com/zixun/content/2_8_1145278.html,2015-01-19。

此言不錯,其實,所謂 “IP電影”并不新鮮。國外電影由知名漫畫、小說、舞臺劇改編的可謂汗牛充棟,中國電影改編自文學作品的也不勝枚舉,中國電影史上的許多杰作,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由第五代導演奠定的中國電影黃金期,幾乎所有優(yōu)秀電影都改編自文學名著。比如:張藝謀的 《紅高粱》來自莫言的 《紅高粱家族》,《活著》來自余華的同名小說,《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也是來自文學作品改編;陳凱歌的 《霸王別姬》取自李碧華的作品,《孩子王》改編自阿城的同名小說, 《黃土地》來自柯巖的詩歌;張軍釗的 《一個和八個》則取材于郭小川的同名長詩。這些經(jīng)典電影的IP,同樣也是文學經(jīng)典,它們經(jīng)歷了歷史和美學的檢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現(xiàn)在作為文化娛樂消費品的網(wǎng)絡文學無法與之相比的。而事實也證明,近幾年的IP電影,也只能稱其為消費電影。這說明,IP資源是否優(yōu)質、是否經(jīng)受過歷史和美學的檢驗,至關重要;反觀現(xiàn)在的IP電影,很多小說粗制濫造,但它通過網(wǎng)絡形成一個巨大的IP,卻成了資本最青睞的對象,結論自見。

所以,其二,投資人的認識和判斷能力非常重要。

換句話說,電影投資人應該有對IP素材的認識能力,有電影的基本知識。

不是什么IP素材都可以拍成電影的,需要鑒別和判斷。許多IP包括已經(jīng)拍攝的IP,并不具備轉換成電影的基礎。至少,不經(jīng)過脫胎換骨式的改編,是無法進行電影拍攝的。這幾年此類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最近的如2016年國慶檔上映的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改編自網(wǎng)絡作家張嘉佳據(jù)說已經(jīng)賣出去幾十個版權的同名小說集。而資本對它的追逐,只是源于這部小說集的網(wǎng)上爆紅。但若稍加審視就會發(fā)現(xiàn),這部集子中的所謂小說,大多都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充斥的是碎片化的個人記憶和沒有質感的囈語。由此,這部電影敘事的支離破碎、整部影片形不成有機的整體,就毫不奇怪。誠如瓦爾特所說:“品牌和IP最大的區(qū)別是,品牌一開始的設計就是瞄準了某種呈現(xiàn)形式,主要解決這個形式該如何去賺錢。所以不能很好地在所有媒介形式之間進行轉換?!雹亳R丁:《國內IP其實非真IP,中國的IP只能叫品牌》,阿里云:https://cn.aliyun.com/zixun/content/2_8_1145278.html,2015-01-19。

況且,在這個各領風騷越來越短的網(wǎng)絡時代,許多IP是非常短命的,粉絲的變化也非常快,IP電影的改編速度可能永遠趕不上互聯(lián)網(wǎng)文化迭代的速度。假如電影投資人不具備判斷力,只盯著流行的網(wǎng)絡文學或漫畫作品,很多時候就會血本無歸,原因就在于很多作品只能 “流行”于一時,一旦時過境遷,這些所謂的時髦貨就形如垃圾。

至于說到電影投資人應該具備基本的電影知識,是基于每門藝術都有其各自的規(guī)律,這些基本規(guī)律是不可違背的常識。簡單言,網(wǎng)絡文學與電影分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一部網(wǎng)絡小說是否適于轉變成電影,改編,說白了是在文字和影像兩種截然不同的媒介、截然不同的藝術之間搭建橋梁。至少要考慮到書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否適宜視覺呈現(xiàn)。以文學維度認定優(yōu)秀的作品,它的優(yōu)點未必在影像藝術的標準下依然成立或者說能夠體現(xiàn)出來。但,人物是否吸引人、人物性格是否生動,核心創(chuàng)意是否新穎有趣,矛盾沖突是否合理激烈,故事線是否飽滿可以撐滿一部戲,故事是否可以改編到希望的長度,導演在技術層面是否具有可執(zhí)行性 (包括分鏡、特效等),題材的市場認可度,受眾細分,以及必須要考慮的內容是否合適電影表現(xiàn)、是否符合國情和經(jīng)得住審查等等,都必須有基本的估價。

其三,應該具有美學情懷。

IP電影的最大問題是IP被炒得過熱,偏離了電影藝術規(guī)律,從而也最終違背商業(yè)邏輯。

簡單地說,“回歸到電影本身”,保持對電影的敬畏,是當下IP電影熱下必須重申的原則。

電影終究還是一門藝術,情懷與藝術靈魂終究是冷冰冰的數(shù)字無法代替的。而我們在這股IP電影熱潮中,看到了許多違背電影藝術規(guī)律的現(xiàn)象和行為,如動機不純,持商業(yè)投機心理,把拍電影變成赤裸裸的商業(yè)行為,導致其最終效果上的短期性甚至一次性。

侯孝賢說:“資本追逐IP,每個人都想著要把一個個項目盡快變現(xiàn)盈利。電影的文化屬性在降低,每個人都在問這部影片的票房怎么樣,但是沒有人去問這部影片好不好?!比缃竦幕ヂ?lián)網(wǎng)影視公司,實際上是 “產(chǎn)品經(jīng)理導演”?!懊刻烀χジ鞣N流行元素,這次想10億下次想20億。你每天盯著觀眾干嗎?電影是關于人的,你對人徹底理解,拍出來就能打動觀眾。你可以成功一兩次,不會永遠成功。因為你不是在創(chuàng)作,你是在幫觀眾找東西湊合看?!雹凇逗钚①t痛批電影圈:忙抓流行不會永遠成功》,《半島晨報》2015年6月25日。

正因為如此,《刺客聶隱娘》雖然也是一部改編自唐傳奇小說的 “大IP電影”,但就藝術成就而言,這部影片和當下流行的IP電影已是兩個境界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的好壞成敗,與其是否是IP沒有關系,關鍵是其美學和藝術的堅守,如曹保平 (《烈日灼心》《追兇者也》)導演的電影都不是源自IP,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逗畱?zhàn)2》,2012年 《寒戰(zhàn)》的劇本打造了5年之久,2.54億的票房,《寒戰(zhàn)2》獲得6.78億票房的同時也收獲了好口碑,成為自主創(chuàng)造IP的典型。

其四,突破陳舊模式,抬高中國電影門檻。

幾年來,IP電影已經(jīng)形成了 “IP+小鮮肉+導演”的生產(chǎn)模式。2015年,這一模式讓不少投資方嘗到了IP電影的甜頭。如:徐靜蕾導演、主打主演吳亦凡的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何炅導演、李易峰擔綱主演的 《梔子花開》,安尚勛執(zhí)導、鹿晗和楊冪主演的 《我是證人》及同樣是鹿晗主演的 《重返20歲》,盡管口碑一般甚至很差,但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然而,2016年的票房卻已經(jīng)表明,這種模式已經(jīng)不再靈通。如:由張琦執(zhí)導,集中了陳曉、秦嵐、杜天皓、劉芮麟、李現(xiàn)等主演的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趙真奎執(zhí)導,吳亦凡、韓庚、盧杉、周元主演的青春電影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票房均不盡如人意。

無疑,形成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源于IP電影的一大特點,即 “自帶觀眾”,或者說是期盼 “粉絲變觀眾”,這是建立在特定人群的追星熱的基礎上的。還有的IP電影,本身就是由明星任導演的。如長于制作所謂 “粉絲電影”的郭敬明,其 《小時代》系列,就深諳此道,也因此帶來了票房的成功。成名于電視綜藝主持人的何炅也憑IP音樂轉換的《梔子花開》,演員出身的鄧超之 《惡棍天使》、徐崢的 《囧》系列—— 《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港囧》等等,都可歸入這一系列。

應該承認,眾多包括明星在內的各色人等勇執(zhí)導筒,的確給電影帶來了活力,其中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徐崢、徐靜蕾等。但就總體言,它又極大地降低了中國電影的專業(yè)水準和藝術品質,使得中國電影成了幾乎沒有門檻的領域,“有錢就任性”“什么人都拍電影”,也許是對其最為直白的說明。這一低門檻現(xiàn)狀,也導致許多遺憾。如:《天機·富春山居圖》,甫一上映,批評聲音就不絕于耳;這部幾乎被一致認為缺乏基本專業(yè)水準和藝術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片子,其失敗的主要原因無疑來自于首次執(zhí)導電影、缺乏專業(yè)素質的該片導演。類似的例子尚有許多,如同樣引發(fā)全民吐槽的 《封神傳奇》。以致某導演氣憤地評論:“導演自己首先要有足夠的功底與一定的經(jīng)驗,你自己連一節(jié)表演課都沒上過,你怎么去指導演員?目前來看,一些跨界的導演都是瞎導,演員只能跟著瞎演”“一部好的電影,每一個鏡頭都得精心雕琢,每一分鐘的剪輯也需要反復思考,跨界出身的導演肯定會在指導表演及講故事方面有所欠缺。而這些人能在沒有接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情況下成為導演的主要原因還是業(yè)內缺乏導演?!雹佟秶a(chǎn)爛片年:IP泛濫、鮮肉當?shù)?、“影盲”導演》,百度百家:http://www.sohu.com/a/110734934_252028,2016-08-16。

所以,IP電影的頹勢對中國電影來說未嘗不是好事,至少它讓我們認識到:只靠粉絲和市場歡迎度為依托的熱門IP招徠觀眾的所謂IP電影,不僅違背藝術規(guī)律和美學規(guī)律,最終也會被日益理性的觀眾所拋棄。它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在固有的模式失效后,中國電影人包括電影投資方,該汲取怎樣的教訓,如何總結它給中國電影帶來的沖擊和影響。而在我看來,至少在目前,充分認識IP電影的負面效應,更為迫切。

三、IP使得中國電影痼疾更為嚴重

近些年來,在中國電影百花園中,有少數(shù)優(yōu)質IP帶來了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但許多泥沙俱下的IP,卻使中國電影產(chǎn)生了許多痼疾。這些痼疾,有如下表現(xiàn):

其一,遠離現(xiàn)實,不接地氣。

對中國電影這一現(xiàn)象的詬病,是近些年最為突出的。早在2011年,戴錦華就說:“太多的國產(chǎn)電影懸浮于中國社會現(xiàn)實之上,完全不接地氣;太多電影人已經(jīng)太久沒和中國社會的任何階層發(fā)生互動了,沒有生活的切身體會。他們所處的 ‘電影國’相當封閉和穩(wěn)定,這使他們難以分享社會任何階層的日常生活、所思所感。”②老爺子:《戴錦華:太多的國產(chǎn)電影懸浮于中國社會現(xiàn)實之上》,《中國青年報》2011年10月14日。

而這一痼疾,在IP電影的熱潮之下,更加嚴重。

只需粗略地巡視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IP電影題材多集中于玄幻、穿越、神話,人物更是妖魔鬼怪齊全。而作品最多的兩種類型,是青春片和喜劇片。青春片的IP來源,多為青春校園網(wǎng)絡小說,生活面狹窄,毫無生活質感,多為作者從個人角度出發(fā)的臆想乃至胡編亂造,充斥著淺薄、杯水風波、矯情、拜金主義;而自2006年 《瘋狂的石頭》成功之后,《泰囧》《心花路放》《人在囧途》《血戰(zhàn)到底》《桃花運》《完美愛情》《分手大師》《十全九美》《天下第二》,加上最新的 《夏洛特煩惱》《煎餅俠》 《驢得水》等等喜劇片,則流于搞笑、戲仿、調侃,使得 “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喜劇美學原則被徹底顛覆,剝去近乎鬧劇的外衣,是其價值的虛無,沒有任何深度和內涵,始終擺脫不了小品、段子的拼貼痕跡。

其二,藝術創(chuàng)新乏力。

一定意義上,IP電影因其藝術創(chuàng)新乏力已經(jīng)使電影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IP電影源于原創(chuàng)好劇本缺乏,而IP電影又擠壓了原創(chuàng),使得原創(chuàng)愈加缺乏和艱難。

“IP電影熱,說到底,還是電影原創(chuàng)能力缺失造成的。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迅速擴張,內容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然而,要培養(yǎng)出數(shù)量與市場容量相匹配的導演、編劇,至少需要給電影產(chǎn)業(yè)十年時間,情急之下向其他領域引進資源便成為必然。大量IP資源補給 (盡管良莠不齊)幫助電影產(chǎn)業(yè)擴容,打下了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基石,可謂功莫大焉。但市場高歌猛進時,另一種風險同時存在。大量業(yè)外資金、從業(yè)者的加入,也使這個時代的電影面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復雜、更耐人尋味。我們欣慰于IP帶來的發(fā)揮空間,也要警惕 ‘唯產(chǎn)業(yè)化’的商業(yè)思維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干擾。文藝作品歸根結底還要看原創(chuàng)能力,看文化品質?!雹偬m若:《“IP電影”熱的冷思考》,《人民日報》2015年12月1日。

換句話說,IP電影熱是中國電影原創(chuàng)精神匱乏、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低下、美學探索意識闕如的直接反映。正因為缺乏原創(chuàng)、沒有創(chuàng)新、不敢探索,才會尋求做最為保險的IP電影,因為這些IP資源已經(jīng)形成了粉絲群體,把粉絲轉變?yōu)橛^眾,就可以實現(xiàn)賺錢的目的。從商業(yè)的角度考慮,這種做法安全而實用。但是,藝術的最寶貴品質就是創(chuàng)新,無創(chuàng)新不但沒有沒發(fā)展,甚至從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對電影這樣以創(chuàng)新為推動力的行業(yè)就更是如此。

其三,重形式輕內容、重技術輕藝術。

從本質上說,“IP電影”是一個產(chǎn)業(yè)或經(jīng)濟學概念,商業(yè)利益高于藝術價值,幾乎是它的 “原罪”。也正因此,重形式輕內容、重技術輕藝術,成為許多IP電影的通??;按照市場邏輯而非藝術規(guī)律運作,也是一些IP電影的常態(tài)。如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勾起了懷舊情緒從而票房火爆,于是同類電影紛紛出現(xiàn),完全呈現(xiàn)出工業(yè)流水線式的生產(chǎn)景象。類似的還有以 《同桌的你》 《梔子花開》《一生有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為代表的所謂 “民謠IP”,以 《西游記》改編為代表的 “名著IP”,以 《小時代》系列、《后會無期》、《何以笙簫默》為典型的 “網(wǎng)絡文學IP”,以 《爸爸去哪兒?》 《快跑吧,兄弟》為標志的 “綜藝IP”等等,不一而足。而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將審美文化產(chǎn)品等同于快餐食品,藝術指標和審美內涵被忘記或拋棄,導致其在獲取商業(yè)利益的同時,丟掉了電影的文化品質,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不能期望,一種依靠機械化復制、快餐化消費的電影行業(yè)會長久健康地成長,因為,電影作品絕不僅僅只是生意,它關乎品質、關乎內涵、關乎精神。

客觀地說,這些年。中國電影技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如2016年,郭敬明的 《爵跡》,就是一部有真人原型的全CG(Computer Animation,計算機動畫)制作電影。有評論說:“《爵跡》里其實能看出郭敬明不小的野心,或者說實驗的沖動。炫技目的非常明顯,也達到了視覺奇觀的效果,確實能夠看到以往國產(chǎn)動畫里拍不了的場面。應該承認的是,《爵跡》為我們呈現(xiàn)了眼下中國CG領域的水準?!雹凇豆疵魅嫒薈G電影〈爵跡〉話題不少,票房不高》,《羊城晚報》,2016年10月7日。

然而,還是那句話,歸根結底,電影是審美和藝術,無法從情感上打動觀眾,不能讓觀眾看到真實的生活和生存,再先進的技術,再考究的制作,無論它網(wǎng)羅了多少明星,有多少粉絲追捧,也不能說是一部好電影。

其四,重表面輕傳統(tǒng)。

中國電影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為中國電影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100多年的中國電影史,留下了太多的優(yōu)秀之作,也創(chuàng)造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十七年”、80年代等幾個中國電影的高峰,而人道主義情懷、入世精神、美善并舉、憂患意識等等藝術原則,是中國電影取得這些成就的基礎。

反觀現(xiàn)在的一些IP電影,在華麗的包裝、熱鬧的炒作、表面的票房成功下,我們已經(jīng)很難尋覓到中國電影的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這是中國電影當下的悲哀。如無轉變,就可能是將來的悲劇。

所以,電影回歸本體,勿忘初心,才是根本;IP或者什么P,都是外因、外部條件,還是要有內功。

吴堡县| 嘉祥县| 安吉县| 屯昌县| 郧西县| 建德市| 巴青县| 南华县| 孝感市| 纳雍县| 濉溪县| 铜川市| 忻州市| 资兴市| 白沙| 泽州县| 余干县| 南木林县| 治多县| 康马县| 防城港市| 佛山市| 兴化市| 屏边| 庆城县| 八宿县| 鱼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 茌平县| 台南市| 大悟县| 保亭| 枞阳县| 荥经县| 万全县| 渝中区| 农安县| 炎陵县| 宝丰县| 苏州市|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