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 姚曉青
【摘要】《儀器分析》課程是我校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為適應我校新形勢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儀器分析》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存在理論課時偏多、實驗方式固定、考核方式片面等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教學內容及手段改進,實驗形式的改進,實驗結合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實驗成績考核改革,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利于培養(yǎng)應用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
【關鍵詞】儀器分析 課程 教學改革 應用型
【Abstract】“Instrumental analys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our school,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our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theory, experimental class time is fixed,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one-sided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ans of improvement, the improvement of experimental form,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social hot issues and the experimental achievement examination reform, improve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instrumental analysi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232-02
隨著經濟、科技水平不斷的向前發(fā)展,大學生們獲取信息、掌握知識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對信息、知識的接受能力,日益增強。在這樣的一個新時期,企業(yè)對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對應的,化學化工類學生所學的《儀器分析》課程的教與學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方面:隨著高校經費投入的增加,大型精密儀器的購買力明顯增強,使得學生有機會認識并動手操作大型儀器;學方面,新時期的學生,信息面廣,接受能力增強,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很難滿足學生的自主需求。這些因素對儀器分析課程尋求新的教學方法,給出了很好的機遇,對儀器分析課堂教學質量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針對目前《儀器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亟待通過課程教學改革予以解決。
1.存在問題
1.1 理論課時偏多,實驗方式固定
《儀器分析》課程教材內容較多且抽象,內容涉及面廣,有數(shù)學,物理科學、生命科學、電子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科學等多種學科。以前的課程安排,理論課時遠遠多于實驗課時,按照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抽象的理論說教很難提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上課時,老師在上面認真辛苦的演著“獨角戲”,很多學生在底下,要么不認真聽講,要么看課外書、玩手機或者做一些跟《儀器分析》課程不相關的其他事情。一節(jié)課講下來,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多少互動,老師沒有多少成就感,下次上課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如此惡性循環(huán),對《儀器分析》這門課來說,整個的課堂教學效果會非常一般;再有就是《儀器分析》涉及的精密儀器通常價格昂貴,學校配備數(shù)量有限,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使用。并且大型儀器一般高端精密稍有不慎容易損壞,所以學生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秲x器分析》實驗課的上課方式主要為演示性實驗,基本上由任課教師獨立操作,而學生僅僅是觀摩者和實驗報告完成者?;蛘甙褜嶒炈枰臇|西全部先準備,由教師先講解實驗內容、儀器基本結構和特點、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再讓學生到實驗室操作實驗,這樣的實驗教學過程,學生只是了解一些大型分析儀器基本結構,大概掌握大型儀器基本的操作程序,只能根據已有且成熟固定的實驗步驟去完成相應的實驗內容。這樣學生基本不會花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和研究自己的實驗內容,只是機械式反復重復不變的實驗項目。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獨立研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的不利。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進而阻礙了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
1.2考核方式片面
《儀器分析》課程最終成績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即實驗成績+平時成績約占 30%,理論筆試成績約占 70% ,這種考核方法,很難真正考查學生們的真實掌握情況。大多數(shù)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或者和臨時突擊的模式來應對最后的期末考試。對于其中關鍵的、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內容的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較少有同學能夠認真做好實驗預習和思考。只是按照實驗教材內容復制實驗報告、簡略地記錄些實驗數(shù)據、按部就班的計算所需要的實驗結果。這種主要依靠實驗報告來評定成績的實驗考核方式,忽視了整個實驗過程中對同學們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如何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且這種單一的評定方式缺乏整體性和科學性,對于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非常不利。
2.教學改革
2.1 教學內容及手段改進
根據學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結合專業(yè)特點,補充新內容,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根據授課對象的專業(yè)不同,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重點講解專業(yè)所需的實驗儀器及分析方法,對其它進行略講。
因《儀器分析》內容枯燥、抽象難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化抽象復雜為直觀簡單,通過動畫來了解精密大型儀器的構造、工作原理,通過動畫的形式,再現(xiàn)儀器的工作過程,便于學生立體的了解大型儀器抽象的內部工作原理。
2.2 實驗形式的改進
除了開設為掌握相關教材內容開設的實驗外,還需加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實驗設計就是讓學生自己設定實驗的方案。老師對設計實驗內容的選題、設計過程、考核達標等多方面做好檢查準備工作,讓學生能夠對學過的知識做到理論到實踐、理論到實驗、理論到操作的全方位掌握,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隨著學生年級的提高,逐步減少驗證性實驗,提高學生實驗設計的質量和次數(shù)要求。另外,可以結合我校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計劃、攀登計劃,甚至可以是老師的校級、省級、國家級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挑選那些善于思考和動手實踐較強的學生中組建一支小型的科研團隊,就一些實驗項目擬定具體的研究目標,充分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給學生一個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潛質的平臺,通過學生的自主討論、老師跟進指導的方式促進研究課題工作的持續(xù)進展。
2.3 實驗結合社會熱點問題
怎樣調動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是教師教學效果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善于抓住緊貼課本又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案例。例如社會熱點問題:講授有關奶制品中三聚氰胺、造假米粉、蔬菜中毒素殘留的測定方法等。這些分析方法用到哪些儀器,儀器的原理,樣品如何進行前處理,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等。這些貼近生活有著實際意義的儀器實驗,讓學生們感受到儀器分析課程的魅力,讓學生知道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興趣,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教學效果自然良好。
2.4實驗成績考核改革
突破原有的僅以實驗報告評判成績的老方法。將實驗設計與實驗的操作過程、實驗結果的數(shù)據處理和實驗報告的書寫結合起來,統(tǒng)一評定。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嚴謹性及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2.5提升教師的工程素質
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對于《儀器分析》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如果教學內容僅停留在書本上,或者教學內容理論不能很好的聯(lián)系實際,不僅使學生毫無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學生也不能適應工作單位的需要。鑒于此,建議儀器分析課教師能定期到一些分析測試單位或者到儀器廠家、相關企事業(yè)單位進行實習或培訓,了解到企業(yè)中所用的儀器型號,學習相應儀器的原理、使用方法、維護事項,此外,還可以學習使用過程中所出現(xiàn)問題時所采用的解決方法等等,以此來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可以通過引進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對現(xiàn)有的教師進行必要的培訓。
3.結語
為了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對交叉學科的儀器分析課程進行改革和探索勢在必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多種形式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yǎng)應用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瑞瑞,鄭韻英,鐘書明,王蕓,焦淑菲,尹艷鎮(zhèn). 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改革探究[J].廣州化工,2015,07:199-200.
[2]郝玉翠.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J].廣州化工,2015,09:210-211.
[3]孫小媛,歸國風.《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5,21:189-189.
[4]李繼萍,莫國莉,許哲峰. “儀器分析”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1:128-130.
[5]呂鑒泉.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儀器分析教學改革與實踐[J]. 廣東化工,2015,24:203-204.
[6]李紅波,李靜.應用型和創(chuàng)新型本科高校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6,15(18):154-155.
作者簡介:
唐永,碩士,研究方向為分析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