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超
一場夏雨過后,我又一次思念起故鄉(xiāng)的窯井來。說起窯井,老家有許多,其實,它們不是井,而是取土燒窯留下的洼塘,有的很深。
時間久了,深的洼塘便和池塘一樣,該有的要件一樣不少,水兒有了,蘆葦兒、水草兒、野蒲兒有了,魚蝦兒、河蚌兒、田螺兒甚至水老鼠、水蛇不知不覺間也有了,窯井便漸漸地構(gòu)成了一個熱鬧非常的生物群落。
距離老宅大約三五百米的窯井給我印象最深,它位于村莊的東南角,在過往的歲月里,且安靜且喧囂,給了我們無邊無際的快樂。我們叫它“老窯”。
老窯何時有的,沒人能說得清。取土燒磚的吧,可誰取的誰燒的,磚頭何去何從,也沒有人知道。故鄉(xiāng)的老窯就像一個難解的謎面,永遠無人猜得出它的謎底。
老窯的四周,長著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喬木灌木。春天一到,槐樹楊樹柳樹枝葉婆娑,藤條也爭先恐后地拔節(jié)長個兒,將池塘圍個嚴嚴實實。淺水處,長滿了一簇簇濃密的蘆葦,細長的葦葉散發(fā)出一絲絲幽香,那些綠油油的水草也悄然鋪陳起來。無邊無際的綠意就漫漶開來,與曠野,村莊,河岸,連成一片。
夏日里,老窯邊的水草更是恣肆磅礴,盡情抒發(fā)著它們的勃勃生機,一陣細風吹過,它們便招搖在明晃晃的陽光里。野蒲抽出了金燦燦的穗頭,聽老人們說,蒲棒曬干后,扯下一撮絮來,蒙在傷口處,便可止血,我沒有試過。
水草下方的池塘里,一群群小魚兒甩著尾巴,旁若無人地往來穿梭。田螺伏在蘆葦?shù)母亢退萆希残牡匦_,細小的蝦子在搖曳的光影處嬉戲,似乎一點也不感到疲倦。
小時候,我好長一段時間糾結(jié)老窯里水的源頭。
老窯的南側(cè)開一個口子,寬約一兩步,接上一條小溪——家鄉(xiāng)的人們稱為“小溝”。小溪里的水并不清澈,不緊不慢,淙淙流入其間。到了窯井里,不久就透明澄澈了。
小溪由西向東,抵達老窯后,順著老窯東側(cè)蜿蜒向北,不出三十米,轉(zhuǎn)頭向東潺潺流去。后來,我溯源而上,終于發(fā)現(xiàn),小溪的上游與丁閘大隊的稻田邊的一條河流相接。——那是一條灌溉河,用來灌溉水稻田的,河里的水是通過電灌站翻灌而來。翻灌來的水,則來源于更寬更深更長的西大河,南北走向,寬度可以目測,至于多深多長,我只能臆想了。這讓我猜想老窯里魚蝦的由來,大約也是來源于西大河吧,那里應(yīng)是魚蝦們的故鄉(xiāng)。
那些魚蝦中,有缺胳膊、少腿、斷鰭的,想來,是經(jīng)過水泵螺旋槳時受的傷。它們能夠存活下來,也算是幸運吧。歷盡艱辛的它們沒有哀怨,在故鄉(xiāng)窯井的那爿池水里安營扎寨,生兒育女了。
起初,那些魚蝦們有無數(shù)種生存可能,有的順著小溪小河匯入大河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有的誤入老窯那片小天地繁衍生息,也有的隨波逐流,游進了縱橫交錯的水稻田,再一次歷經(jīng)磨難,接受多舛命運的考驗。
那時,水稻田是不施化肥的,用的大多是農(nóng)家肥和綠肥——所謂綠肥,就是農(nóng)家用樹葉雜草放在一起漚制而成,用時下的話來說,綠色低碳無污染——農(nóng)藥也是不噴的。誤入其中的魚蝦們倒不用擔心化肥農(nóng)藥的侵害。
我們常常見到稻田邊的小水洼里,蓄滿了魚蝦,它們當時緣水而來,卻在水退時,沒能來得及全身而退,便滯留在這里了。我們會把還活著的小魚蝦,用小手捧著,小心翼翼地放進小溪里,大點的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未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幾天烈日暴曬,干涸死亡,漸漸地,只留下了骨架,靜靜地橫在那里,像在無聲地訴說著曾經(jīng)的生死往事。
當然,游入老窯的魚蝦們也并不意味著在那里終老一生,它們并不安分。一場浩浩蕩蕩的雷雨過后,老窯里的水晃晃蕩蕩,沒過了岸堤,有的魚蝦便越過池塘,一路前行,去尋找新的天地了。這,很像家鄉(xiāng)的一些年輕人,家鄉(xiāng)那爿小天地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們。于是,他們便三五成群,出去闖蕩了。
故鄉(xiāng)的老窯是一個有故事的池塘。
老人們講過很多關(guān)于她的離奇?zhèn)髡f,傳說里充滿了神秘和詭異。其中一個故事里說,過去有一戶人家,在老窯邊上取土,一不小心挖到了狐貍的巢穴,里面有三只小狐貍,驚恐地睜大眼睛,擁在一起,瑟瑟發(fā)抖。
有人說,遇到狐貍,可得萬分小心,不能開罪它們,否則會招致災(zāi)難。偏那家男主人不信,揚起鐵鍬,轉(zhuǎn)眼間,三只可愛的小生靈便魂兮歸天。
不久,那家人相繼生病,原因不明,醫(yī)生也說不出所以來,前前后后,死了三人,這才作罷。于是,老人們說,那是三只小狐貍的父母報復來了。
說得神乎其神,聽得我們脊背上涼氣直冒。那些無厘頭的故事并沒有嚇住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們,雷雨過后,我們早忘記了老窯曾經(jīng)的悚然來,依舊沉醉于池塘中。
唯一讓我害怕的,是蛇。一次,一個長輩嚇唬我,說,老窯里有蛇,很長很長,會吃人。害得我很長一段日子,不敢單獨去老窯里游泳。更有一小伙伴繪聲繪色,向我描述他見過的蛇,那蛇盤繞著老窯邊的那株大柳樹,一路向上,蜿蜒到了枝頭,枝頭上是兩只喜鵲的家園。小伙伴說,蛇是去偷食喜鵲蛋,又改口說,許是剛出蛋殼的小喜鵲。
小伙伴看見兩只喜鵲在枝頭和蛇對峙很久。
起初,那蛇是采取偷襲,不料,被喜鵲發(fā)現(xiàn),就臨時改為明搶,至于最終是否成功,小伙伴說他因為害怕就逃離了。
我曾為那兩只喜鵲憤憤不平很久。我發(fā)現(xiàn),枝頭那個喜鵲窩從那時起就安靜了。
不過,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我真的在老窯邊的田地里,見到了一條死蛇,白色,身上似乎還散發(fā)著一股幽香。老人們說,這條蛇之所以有香味,許是快成精了。
夏日里,老窯里清亮亮的水不僅讓我們那些小孩子欲罷不能,便是光著膀子赤著上身的大人們也和我們一樣,耐不住炎熱,成群結(jié)隊去老窯納涼。
站在老窯的岸堤上,穿著短褲的孩子們站成一排,捏住鼻子,“撲通”一聲,刺溜一下,齊刷刷扎入水中,驚得魚蝦們四散奔逃。孩子們不單為了乘涼,更多的是為了戲水,打水仗,捉迷藏,甚至捕捕魚蝦,摸摸河蚌,乏了膩了,就仰面朝天,平躺在水上——這時須不停地扭動著身體,劃拉著手腳,保持平衡——望著一塵不染的天空,偶爾,一兩朵白云悠悠飄過,想著少年的心事。
密密的枝葉遮住了頭頂上的天空,池塘邊涼風習習。大人們席地而坐,他們也有自己的樂子。只見他們用樹枝在地面上很快地畫出了棋盤,可以美美地殺上幾局,那棋子大多就地取材,折斷的小樹枝、小石子、小泥塊都行。所有的廝殺,都無聲地潛藏在交錯的棋盤間了。
有時,他們會為走錯一步棋懊悔不已,有時會為爭一粒子吵得面紅耳赤,甚至動起手來。如果你以為他們會因此結(jié)下梁子,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轉(zhuǎn)眼就會忘記。我曾親眼見過,兩個大人因為一盤五子棋,互揪衣領(lǐng),喘著粗氣,摔起跤來。
第二天午后,只見兩個人又坐在老窯的樹蔭下,津津有味地捉殺起來。故鄉(xiāng)的人們性子直,發(fā)起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根本存不住隔宿的怨氣。
在水里久了,孩子們就會爬上岸來,玩最簡單的小貓釣魚紙牌戲,偶爾也會下下軍棋。有時候,甚至忘記了穿衣,光著屁股就玩耍起來。待大人提醒,才摸摸頭,不好意思起來,然后飛快地穿上小褲衩。
正午的老窯會更加喧囂熱鬧。連樹上的小鳥也會歪著頭,瞅著身下的人們,好像在說,瞧那傻樣,小樹枝小石子那些小玩意能玩出啥名堂?
三兩個孩子在一起時,會別出心裁,用蘆葦管做成釣竿,家中的縫被線做成釣線,魚鉤也簡單,用小鉗子夾著家里的針,放在油燈上灼燒,然后小心曲彎,雖然與真正的魚鉤相比,少了倒鉤,不過,絲毫不用擔心它的樂趣和功能。
偶爾,老窯也有寂寞的時候。只有一個人,他呆呆地坐下那里,望著日頭,發(fā)著愣,傻傻地出神。
不過,這樣的寂寞不會太久。
趕集逛街的老人經(jīng)過窯井,一聲招呼,便應(yīng)聲坐了下來,脫下鞋子放在屁股下面,光著腳板天南海北地聊。說著說著,又從寬松的褲腰上,抽出長煙鍋,填滿了細小的煙絲,劃根火柴點上,吧嗒吧嗒美滋滋地吸上幾口。然后,隨手遞給招呼他的那位,“來,吸上幾口提提神,煙絲還不錯,去晌剛切的,自家種的。”
那人也不客氣,接過來,吞云吐霧。說的除了年景收成,天氣,集市上的趣聞,全是不著邊際的話兒。他們很少說東家長西家短的,那是女人們專屬的話題。
偶爾,他倆也會緘默不語,直到腳步聲起,或翠鳥哧溜一下劃過水面,才驚醒了他倆,方啞然失笑,心道剛才怎么了,復想重續(xù),竟一時都忘了剛才的話題。
他,和他,就這樣坐著,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仿佛黑白照片里的剪影,兩個人靜靜地入了畫,安靜和燥熱是畫的底色。遠遠的,有人喊吃飯了,那人才恍然驚醒,坐得久了,竟忘了歸。
于我,于我的那些小伙伴,甚至大人們,老窯是四十年前我們共同的樂園。
那時,我會在夏日里仰泳在池塘里,望著天上的云彩,沒心沒肺地飄過,直到無影無蹤,還不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詩句?,F(xiàn)在想來,那時的夏日狂風大作,池水拍岸,那種景狀很適合背誦曹操的“長歌行”,于是,我此刻的心里忽生了些許“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況味來。
印象里,老窯從未干涸過,哪怕再燥熱不安再干涸的夏天,那里的水也過膝。倘若這場暴雨光臨老窯,那窯里的水必會恣肆,蕩漾,奔涌。天放晴后,再去看池中的天光云影,聽窯邊的風吹草動,定是很快樂的事兒。
那老窯啊,灌溉著故鄉(xiāng)的土地,富足著老家人們的生活,曾醞釀著我們兒時的青春夢想。她靜靜地躺在那里,吐納春秋,坐擁冬夏,滋養(yǎng)一代又一代故鄉(xiāng)人的性格,勤勞、不爭和善良。
悠悠數(shù)十載,依稀一瞬間。上次,我和老家的朋友說起老窯的故事。朋友淡淡地說,老窯早填平了,人們在上面種上了莊稼。瞬間,無限感觸襲上心頭。春去了,春還會再來??晒枢l(xiāng)的窯井呢,早已深埋地下,一如我逝去的青春,再不會回來了。
別了,故鄉(xiāng)的老窯!別了,曾和老窯一起度過的我的飛揚的青春!時光若能重來,我愿在故鄉(xiāng)的老窯邊站成一株樹的模樣,春秋不喜,冬夏不憂……
責任編輯 胡興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