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倪勝樓
采訪專家/盧長慶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教授
自古以來,人們對食物都很重視。唐·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提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只有合理的飲食,氣血才可充足。如此,臟腑功能旺盛,新陳代謝旺盛,生命力強,抗病能力強,才可防病強身。因此,飲食是精、氣、神的基礎,科學合理的飲食在養(yǎng)護人體后天之本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何謂科學合理的飲食呢?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盧長慶教授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控。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有“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長有天命”之說。日常所攝入的食物,主要分為酸、苦、甘、辛、咸這五種味道,五味入五臟,不同的味道其對應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如酸入肝,收瀉;甘入脾,能補等。如此,唯有謹慎地調和五味,使得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通暢,腠理固密,人才會得以健康長壽。
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整體看來是在素食的基礎上,力求葷素搭配,全面膳食。近些年來,關于營養(yǎng)學界提出的膳食寶塔理論,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日本的,盧長慶認為其雛形均是來自于我國,這可以從古代經(jīng)典著作中得以考證,如《素問·臟氣法時論》中的“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說到全面膳食,盧長慶介紹,“要堅持長期而非短暫的食材多樣化,講究葷素搭配,主副食搭配,正餐與小吃的搭配,以及食與飲的搭配等原則。要求不偏食亦不過量,同時也不廢食。”
在此,盧長慶教授不主張一味地山珍海味、雞鴨魚肉、美酒茗茶等大吃大喝的飲食習慣。同時,也不主張茹苦清素、厭食或減食(為了瘦身)、絕食等不良嗜好。
對于不同體質的人,需要審因用膳、辨證用膳,這也是中醫(yī)膳食的一大特色。
不同的人群,由于地域、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差異,造成了人的體質也不同。以國醫(yī)大師王琦教授所做的體質標準而言,中醫(yī)除了平和體質外,尚有8種偏頗體質類型。盧長慶從體質特征和適宜、不適宜的食物等方面分別作介紹。
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性格急躁易怒,不耐暑濕季節(jié)。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主要有清利濕熱的作用,如薏苡仁、蓮子、苦瓜、赤小豆、綠豆、鯽魚、冬瓜、絲瓜、卷心菜、蓮藕、空心菜、葫蘆等。
應少吃的食物:辣椒、大蒜、大蔥、韭菜、蜂蜜、酒、牛肉、狗肉、鹿肉等。
五心煩熱,形體偏瘦,舌紅少津、少苔。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鴨肉、豬肉、豬皮、牛奶、甲魚、梨、桑椹、銀耳、蛤蜊等。
應少吃的食物:主要是溫熱燥性之品,如狗肉、大蒜、韭菜、胡椒、辣椒。以及各種炒制品,如炒豆子、爆米花等。最好戒煙酒。
氣短乏力,肌肉松軟,語音低怯,易感冒。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糯米、小米、紅棗、龍眼肉、蓮子、雞肉、牛肉、鯽魚、黃鱔、蝦等。
應少吃的食物:薄荷、胡椒、大蒜、紫蘇、生蘿卜、橙子、茶葉及煙酒等。
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甚至冰冷,喜熱飲,不耐受寒涼。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羊肉、胡椒、荔枝、茴香、海蝦、桂圓等。
應少吃的食物:主要是生冷、苦寒、黏膩的食物,如梨、西瓜、香蕉、柿子、黃瓜、苦瓜、綠豆、甲魚、蟹肉、綠茶、冰鎮(zhèn)飲料等。
神情抑郁、憂慮,形體瘦弱,性格多疑,不喜陰雨天氣。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橙子、韭菜、茴香、白蘿卜、薄荷、牛奶、大棗等。
應少吃的食物:石榴、烏梅、柿子、奶酪、咖啡、濃茶等。
形體肥胖,口黏痰多,不喜潮濕環(huán)境。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主要具有健脾益氣、利水祛濕化痰的作用。如玉米、薏苡仁、海帶、冬瓜、紫菜、黑木耳、蘆筍、扁豆、赤小豆、鯽魚等。
應少吃的食物:主要是甜膩酸澀之品,如石榴、柚子、砂糖、甲魚等。
膚色晦暗,身上出現(xiàn)瘀斑或疼痛,易健忘,不耐風邪、寒邪。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山楂、紅棗、橘子、紅葡萄酒、香菜、胡蘿卜、黑木耳、藕、玉米、生姜、雞肉、牛肉等。
應少吃的食物:蠶豆、甘薯、栗子、柿子、花生米、烏梅、苦瓜等。此外,需控制鹽的攝入。
稟賦異?;蚧位蛏砣毕?,有過敏反應,在過敏季節(jié)適應能力差,易引發(fā)宿病。
可適當多吃的食物:山藥,紅薯,栗子,紅棗,花生,黑芝麻,黑米等。
應少吃的食物:苦瓜、荸薺、海帶、紫菜、香椿、蝦、蟹、鯉魚、辣椒、咖啡、生菜等。
精力充沛,面色紅潤,臟腑功能正常,少生病。
對于平和質的人,飲食基本無特殊禁忌。只是對有偏性的食物,如偏涼或偏熱,不長期食用便可。
對冬季“流行”的膏方,平和體質的人可不吃或少吃,以免補過,出現(xiàn)長痘、便秘等“上火”癥狀。
饑飽適中
如何做到飲食有節(jié)?盧長慶強調,要饑飽適中,定時定量。過于饑餓,營養(yǎng)供應不足,消耗的能量超過攝入的,則身體衰弱,面黃肌瘦;若是攝入過多,大量食物殘留在胃,消化不了,則增加脾胃的負擔,同時也損傷脾胃功能。因此,在《千金要方》中描述到,不要極度饑餓時再吃飯,也不要極度口渴時再飲水。若處于大饑大渴的狀態(tài),此時進食/水需要緩慢,不可急躁。再者,沒有食欲的人也不要勉強進食?!娥B(yǎng)性延命錄》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p>
定時定量
盧長慶認為,現(xiàn)代人應一日三餐,且要有規(guī)律地攝入,如此方可確保身體較好地消化吸收營養(yǎng)能量。這個生活規(guī)律與大自然陰陽變化是一致的。為何這么說呢?因為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若是天地陰陽發(fā)生變化,人的生理也會隨之改變,典型的便是女性的生理周期現(xiàn)象。
古人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白天陽氣盛,身體新陳代謝也旺盛,消耗的能量大,攝入相對較多;而到夜晚,陰氣盛,陽氣相對衰弱,新陳代謝相比白天較弱,身體攝入量也要相對減少。
飲食禁忌
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自古以來,蘊藏著深厚的自然之道。唯有遵從自然,做到天人合一,方可實現(xiàn)健康長壽的愿望。
飲食應注意禁忌:食物與食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哪些食物與藥物是不可混合在一起的,孕、產婦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以及嬰幼兒飲食的原則等。同時,還要講究衛(wèi)生,吃新鮮的食物,以熟食為主。
答:水為有形之體,屬陰,易傷人陽氣,長久喝涼水易導致脾胃虛寒。然而水過熱,則又可能燙傷食道,導致食道炎癥或產生癌變等,為此,建議喝溫水。飲水需因人而異,總體以保持口腔濕潤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