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記者從自治區(qū)有關部門了解到,日前由銀川產城資本參股投資的寧夏同創(chuàng)秸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行首屆股東大會,標志著西部地區(qū)首個25萬噸秸稈綜合利用循環(huán)經濟示范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達產后將形成10萬噸本色纖維素與16萬噸高品質有機肥產能,年收入將達7.6億元,利潤將達1億元。
據了解,該項目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依托公司自主創(chuàng)新的生物酶解與KOH堿解核心技術,采用生物降解技術提取纖維素與有機質,實現了秸稈代木、纖維原料、清潔制漿等技術的產業(yè)化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綠色原料+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產業(yè)競爭優(yōu)勢,實現了減少秸稈焚燒污染、替代木材制纖維素以及減少化肥農藥用量等多重環(huán)保效應,打通了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yè)鏈難題,為一攬子解決秸稈焚燒、減霧霾、減化肥、減農藥、減森林砍伐、碳減排、改良土壤等提供了良好的產業(yè)方案,項目的建成將成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樣板工程。
(摘自寧夏日報第21596期)
7月30日,吉林石化研究院4個牌號乙丙橡膠新產品的中試試驗全部順利完成。數據顯示,4個牌號的試驗樣品經檢驗全部合格,填補了國產新產品的空白,標志著吉林石化乙丙橡膠新產品開發(fā)和產品結構升級邁出堅實的一步。
隨著國內乙丙橡膠產能迅速增長,國內乙丙橡膠市場產能過剩,生產能力越來越集中在幾家規(guī)模較大、技術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手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市場競爭,如何加快產品轉型升級和科技創(chuàng)新步伐,是擺在吉林石化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吉林石化將產品結構升級和自主創(chuàng)新結合起來,以提升現有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占有率為主攻方向,在乙丙橡膠新產品投放上加快步伐。
乙丙橡膠中試試驗負責人孫聚華介紹說:“此次試驗的4個牌號乙丙橡膠新產品,瞄準市場需求,實現現有產品質量升級。老J-0010牌號乙丙橡膠性能指標已經無法滿足高端潤滑油黏度指數改進劑使用要求,因此,我們開發(fā)了J-0010H這一二元乙丙橡膠產品。其外延指標達到或接近國外品牌指標,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p>
吉林石化加快乙丙橡膠新產品開發(fā)和新產品投放,逐漸開發(fā)乙丙橡膠高端應用領域,擴大市場占有率,以新產品、新技術打造乙丙橡膠新的效益增長點。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7151期)
2017年太陽能在全球新增發(fā)電投資中占主導地位,這是前所未有的。2017年,全球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達98 GW,遠超過其他技術(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或核能)的凈增裝機容量。太陽能發(fā)電吸引了更多的投資,達1 608億美元,增長18%,超過任何其他技術。2017年太陽能發(fā)電投資約占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電)投資總額2 798億美元的57%,超過煤炭和天然氣發(fā)電能力的新投資(約為1 030億美元)。
2017年推動太陽能激增的是中國,中國太陽能增加了53 GW,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投資額達到865億美元,增長58%。由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組織、法蘭克福學院-環(huán)境署合作中心和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發(fā)布的“2018年可再生能源投資全球趨勢報告”認為,太陽能發(fā)電成本下降以及風能某種程度的下降正在繼續(xù)推動太陽能、風能的部署。2017年是自2004年以來,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連續(xù)第八年超過2 000億美元,全球已向這些綠色能源投資2.9萬億美元。
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部負責人Erik Solheim說:“太陽能投資大幅增長表明全球能源地圖正在發(fā)生變化,更重要的是經濟效益發(fā)生的轉變。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將提供更多就業(yè)機會,提供更高質量和更高薪金的工作。清潔能源意味著更少的污染,意味著更健康、更快樂的發(fā)展。”總的來說,中國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 266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31%。
澳大利亞投資也大幅增加,增長147%,達到85億美元;墨西哥增長810%,達到60億美元;瑞典增長127%,達到37億美元。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開工達到157 GW,高于2016年的143 GW,遠超過同期化石燃料發(fā)電容量(經調整關閉后),凈增70 GW。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院長Nils Stieglitz表示:“全球新增太陽能發(fā)電超過煤炭、天然氣和核電新增的總和,但可再生能源總量仍遠不能提供大部分電力,意味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也有些國家或地區(qū)可再生能源投資下降。美國投資下降6%,為405億美元;歐洲下降36%,為409億美元;英國下降65%,為76億美元;德國下降35%,為104億美元;日本下降28%,為134億美元。彭博新能源金融總編輯兼該報告主要作者Angus McCrone表示:“投資下降的國家,通常是受支持政策的變化、大型項目融資的時機(如海上風電,每兆瓦投資成本下降)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2007-2017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投資達2.7萬億美元,世界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廢棄物能源、地熱能、海洋能和小型水電占世界發(fā)電比例從5.2%增到12.1%。目前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相當于減少了約1.8×108t二氧化碳排放量。
(摘自中外能源2018年第7期)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工程師團隊最近發(fā)現,從收獲蘑菇后產生的廢棄物中分離出天然存在的細菌熱解糖熱厭氧桿菌TG57能夠將纖維素(一種植物基材料)直接轉化為生物丁醇。由國大工程學院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副教授何建中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于2015年首次發(fā)現了新的TG57菌株。他們繼續(xù)培養(yǎng)菌株以觀察其性能。
何教授說:“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生物燃料可以大大提高可持續(xù)性并降低成本。我們的研究展示了一種使用新型TG57菌株將纖維素直接轉化為生物丁醇的新方法,這是代謝工程的一項重大突破,并展示了可持續(xù)和具有成本效益的可再生生物燃料和化學品生產的基礎里程碑。
生物丁醇是一種有吸引力的生物燃料。傳統(tǒng)的生物燃料用糧食作物生產。這種方法成本高,與糧食生產爭用土地、水、能源和其他環(huán)境資源。預計未經加工的纖維素材料(如植物生物質以及農業(yè)、園藝和有機廢棄物)生產的生物燃料將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且不會增加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纖維素材料豐富、環(huán)保、經濟可持續(xù)。
在各種類型的生物燃料中,生物丁醇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優(yōu)異的性能而具有作為汽油替代品的很大希望。它可以直接替代汽車發(fā)動機中的汽油而不需要任何修改。然而,由于缺乏能將纖維素生物質轉化為生物燃料的有效微生物,生物丁醇的商業(yè)生產受到阻礙。目前的技術成本高,還需要復雜的化學預處理。
由國大團隊開發(fā)的新技術有可能成為一種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技術,可實現具有成本效益的可持續(xù)生物燃料生產,是生產生物燃料的綠色路徑。用過的蘑菇堆肥(通常由麥秸和鋸屑組成)是蘑菇種植產生的殘余堆肥廢棄物。廢棄物中的微生物放置超過兩年自然變化后可獲得獨特的TG57菌株。該發(fā)酵過程簡單,不需要對微生物進行復雜的預處理或遺傳改性。當加入纖維素時,細菌直接消化纖維素產生作為主要產物的丁醇。展望未來,研究團隊將繼續(xù)優(yōu)化TG57菌株的性能,并將進一步進行設計,利用分子遺傳工具提高生物丁醇產率和產量。
(摘自中外能源2018年第7期)
一種新型穩(wěn)定的人造光合作用裝置可利用陽光分解新鮮水和海水制氫,使效率提高了一倍,產生的氫可用于燃料電池。該裝置也可以經重新配置后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氫氣是最干凈的燃料,水是其唯一的排放物。但是氫氣生產并不總是環(huán)保的,常規(guī)方法需要天然氣或電力。新設備的制氫方法稱為太陽能直接水分解法。
在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領導該研究的密歇根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Zetian Mi說:“如果我們可以直接將太陽能儲存為化學燃料,就像自然界光合作用所做的那樣,我們就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根本挑戰(zhàn)?!丙溂獱柕碾娮雍陀嬎銠C工程博士生Faqrul Alam Chowdhury說,太陽能電池的問題在于,沒有電池就不能儲電,而這種電池總體成本高、壽命短。該裝置由與太陽能電池和其他電子器件相同的廣泛使用的材料制成,包括硅和氮化鎵(常見于LED中)。由于只用陽光和海水進行運行,設計的準備工業(yè)用的這個裝置為大規(guī)模生產清潔氫燃料鋪平了道路。以前用新鮮水或海水的太陽能直接水分解裝置的太陽能穩(wěn)定產氫效率達到1%以上。其他方法使用的材料(如二氧化鈦)由于成本高、效率低或不穩(wěn)定,為了提高效率也可能涉及添加高酸性溶液。
然而,Mi和他的團隊實現了超過3%的太陽能制氫效率。為了達到這一穩(wěn)定的效率,該團隊建造了一座產生電場的納米級氮化鎵城市景觀塔。氮化鎵將光或光子轉變?yōu)榭梢苿拥碾娮雍蛶д姷目昭ā_@些自由電荷將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Chowdhury說,當這個特殊設計的晶圓被光子擊中時,電場有助于分離光生電子和空穴,從而有效推動氫和氧分子的生成。
目前,芯片的硅襯背并沒有對其功能做出貢獻,但它可能做得更多。下一步可能是用硅來幫助捕獲光線并將電荷載流子引入氮化鎵塔。
Mi說:“雖然3%的效率可能看起來很低,但在該工藝40年的研究背景下,它實際上已經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根據計算方法自然光合作用的效率約為0.6%。”5%的效率是商業(yè)化的門檻,但他的團隊的目標是要達到20%或30%的效率。Mi和他的團隊進行了類似的研究,分離出二氧化碳中的氧氣,將生成的碳轉化為碳氫化合物,如甲醇和合成氣。這個研究路徑可能會像植物一樣從大氣中除去二氧化碳。這確實是令人興奮的部分。
(摘自中外能源2018年第7期)
7月底,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首屆科技大會,表彰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的“帥才”和“匠才”,宣布成立五大研發(fā)中心,以實現航油產品及關鍵技術的國產化,解決涉及航空燃料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中國航油董事長、黨委書記周強透露,下一步中國航油還將投資近10億元建設科技研發(fā)中心和各類創(chuàng)新實驗室,持續(xù)激發(fā)創(chuàng)新動力活力,培育創(chuàng)新團隊、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以科技創(chuàng)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fā)展。
中國航油成立的五大研發(fā)中心為:高端裝備研發(fā)中心、油品應用研發(fā)中心、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研發(fā)中心、工程技術研發(fā)中心、特種車輛及裝備研發(fā)中心。研發(fā)中心將努力解決涉及航空油料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現有技術裝備的品質提升問題、實現關鍵產品的國產化問題以及信息技術的升級與完善問題。公司聘任兩院院士高金吉、鄔江興、李駿、黃維和為中國航油高級顧問,分別擔任中國航油高端裝備研發(fā)中心、信息技術與網絡安全研發(fā)中心、特種車輛研發(fā)中心、工程技術研發(fā)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航油公布了科技成果及人才獎勵基金計劃,每年最少拿出1 000萬元資金用來獎勵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此外,中國航油還在會上與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重慶交通大學、BP航空部等單位簽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協(xié)議,通過聯(lián)合攻關的形式,努力推動國產化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應用,不斷提高中國航油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
自1990年成立以來,中國航油累計為飛機加油近4 000萬架次,供應航油超過3億噸,目前每天為全球航空公司供油超過1萬架次。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7153期)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喬波濤研究員、張濤院士研究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fā)現單原子催化劑在醇選擇性氧化反應中具有遠超納米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首次提出并證明單原子催化劑界面最大化的特性是催化劑具有這種優(yōu)異表現的重要原因。
該團隊深入研究了氧化鈰負載Au、Pt單原子和納米催化劑對于苯甲醇選擇氧化的性能。研究表明單原子催化劑不僅具有高的催化效率,而且具有更高選擇性,此外還具有較好的底物適用性和反應穩(wěn)定性。詳細機理研究揭示了界面處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單原子催化劑的界面最大化特性,最大比例地活化了載體二氧化鈰中的晶格氧參與氧化,是單原子催化劑比普通納米催化劑具有更高選擇性和活性的重要原因。該研究為高效醇氧化催化劑的開發(fā)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其他金屬-載體界面協(xié)同催化的催化劑設計提供了啟示。
(摘自中國化工信息2018年第14期)
8月15日,歷時10個月,由大慶石化機械廠承制的用特種材料制作的高壓螺紋鎖緊環(huán)換熱器出廠。其填補了中國石油特種材料高壓換熱器制造技術空白。特種材料高壓螺紋鎖緊環(huán)換熱器因其內部結構特殊、材料復雜、操作工藝為臨氫工況,制造難度非常大。
此次制造的特種材料高壓螺紋鎖緊環(huán)換熱器,是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中加氫裂化改造項目的關鍵設備,材料為鎳基合金、超級雙相鋼、鉻鉬鋼以及抗氫鋼,最高工作壓力為17.3兆帕。
由于鎳基合金、超級雙相鋼材料設備制造難度非常大,制造加工與工藝性能也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為此,技術人員與優(yōu)秀焊工組成技術攻關小組,多次進行焊接工藝試驗與評定,摸索出合理的焊接工藝參數及規(guī)范。
在制造過程中,大慶石化機械廠采用小接管、筒體內壁熔化極堆焊與T型螺紋數控加工等新技術,確保制造出合格的高壓螺紋鎖緊環(huán)換熱器。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7166期)
截至8月20日,大慶油田研制的自清潔型射孔彈技術已推廣應用超過7萬發(fā),靶穿深超過1 200毫米,有效采液強度提高19.4%。這項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而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據了解,常規(guī)射孔彈在射孔作業(yè)后,會在射孔孔道周圍形成射孔壓實帶,射孔后的滲透率僅為原始滲透率的7%至20%,嚴重影響油井產能。同時,在孔道內殘留的巖石碎屑和金屬粉末也會形成流動阻力,降低油井生產能力。為破解這一開發(fā)瓶頸,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射孔器材有限公司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研究完善自清潔型射孔彈技術,致力高能材料在孔道中發(fā)生二次爆炸,在儲層巖石和井眼之間提供一個理想的流動通道,提高巖石滲透率,降低地層污染,并為后續(xù)壓裂作業(yè)提供支持,降低壓裂成本。
目前,大慶油田裝備制造集團射孔器材有限公司自清潔型射孔彈產品,已經在大慶、勝利、長慶等油田成功推廣應用超過7萬發(fā),得到用戶的普遍認可。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7166期)
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發(fā)布的尿素新版國家標準GB/T2440-2017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
與被替代的2001版尿素國標相比,新國標在總氮含量的表示方式、總氮技術指標、顆粒粒徑和均勻度、包裝標識警示語等方面的修訂實現了與國際接軌,農業(yè)用肥料級尿素產品總氮含量指標適當下調,總氮由干基變更為濕基,為添加微量增效物質的增值型尿素新產品的開發(fā)預留了技術接口。同時,新標準限定了增值型尿素添加物的范圍,添加了海藻酸、腐植酸的,分別執(zhí)行其對應的化工行業(yè)標準HG/T5049-2016《含海藻酸尿素》、HG/T5045-2016《含腐植酸尿素》;添加尚無國家或行業(yè)標準添加物的,應按相關規(guī)定進行陸生植物生長試驗,判斷添加物的毒性。
(摘自中國化工信息2018年第14期)
8月13日,美國WauKesha公司兩名工程師到達獨山子石化公司,對國內第一臺數顯CFR-F5十六烷值儀進行儀器調試和技術指導。
十六烷值是衡量柴油在壓燃式發(fā)動機中發(fā)火性能的重要指標。十六烷值越高,表明柴油的發(fā)火性能好、滯燃期短、燃燒均勻、發(fā)動機發(fā)動平穩(wěn)。此前,獨石化使用的進口十六烷值儀已經服役25年。該儀器因機械化操作多,使用年代久,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檢維修,時常造成十六烷值分析數據不能按步踏點完成。
此次引進的美國WauKesha公司生產的十六烷值儀在溫度傳感、壓燃判斷、數據參數等方面幾乎完全實現數顯自動化控制,不僅精確度高,全面降低人工操作帶來的誤差,而且能夠解決獨石化長期以來十六烷值儀設備單一現象,緩解長時間以來柴油十六烷值分析緩慢和人員加班問題。
由于新的數顯CFR-F5十六烷值儀緊跟國際ASTM(美國材料試驗協(xié)會)標準,可同時滿足國內與國際柴油十六烷值的分析精度與數據提供,為柴油升級提供了檢驗保障。
(摘自中國石油報第71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