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紅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是綜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須的語文能力,也是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高低的重要標志。小學作文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書面表達能力,這方面基礎(chǔ)如何,將影響學生一生。
關(guān)鍵詞:小學作文 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
大教育家秦牧曾經(jīng)說過:“一個作家應(yīng)該有三個倉庫:一個是直接材料的倉庫,裝的是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是間接材料倉庫,裝的是從書籍中得來的材料;另一個倉庫裝的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語言。有了這三個倉庫,寫起文章來就容易多了?!逼鋵嵾@段話中所說的這三個倉庫正是學生寫好作文應(yīng)具備的條件。
一、積累“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
荀子在《勸學》中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這句話說明了積累的重要性。作文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其實學生作文能力的高低、有沒有東西可以寫,關(guān)鍵在于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積累的好習慣。而養(yǎng)成這一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寫生活日記和觀察日記。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天天動筆既能使筆頭子練得更靈巧,還能積累許多作文素材。但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寫日記的通病是他們就像記流水賬,寫來寫去自己都不愛寫了。于是平時我都要求學生寫日記時要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述我心。留心觀察,捕捉生活中的小鏡頭,而這些小鏡頭不僅僅用眼睛看,還要用耳朵聽,用心去想,用積極的情感去體驗。其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日記又來源于生活,就應(yīng)該有源源不斷的好材料。例如:看了一部電視劇,讀了一篇好文章可以寫點隨筆;聽到家里人議論一天的學習和工作,把它記錄下,就是一段人物的對話描寫;遇到一件有意義的事,有頭有尾的把它記錄下來,就是一篇記敘文;對某個寵物的生長過程,生活習性的全程觀察,就會有精彩的系列觀察日記。還記得為了教孩子們寫好觀察日記,我?guī)е⒆觽円黄鸱N植花草,一起見證它們從發(fā)芽到長大,再到花開的全過程。邊觀察邊寫作,孩子們竟然能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從他們的日記里我看到了花草發(fā)芽時他們的喜悅;花朵開放時他們的興奮。曾幾何時,因為失去一條我們共同養(yǎng)的金魚孩子們傷心流淚,用手里的筆抒發(fā)自己的悲傷。其實,只要堅持每天回顧生活,想一下今天我做了什么事情、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哪些是有意義的。就這樣每天積累一點,養(yǎng)成勤于積累的好習慣,豐富的作文材料就靠這平時的點滴積累起來了。
二、積累“從書籍中得來的材料”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jié)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作文是一種獨立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寫作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除了生活中的積累以外,必須同整個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緊密的聯(lián)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在書籍中獲得寫作材料。都說興趣是行為的內(nèi)動力,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至關(guān)重要。首先必須找到興趣點,我們知道小學生一般比較喜歡情節(jié)性和趣味性濃厚的文章?;诖?,我在教學中就會為學生推薦一些這樣的文章和書籍。可我覺得最了解學生的莫過于他們自己,他們自己喜歡哪本書、哪篇文章、哪個人物等等。于是,我每周都在班級舉辦一次讀書匯報會,讓學生匯報一下自己閱讀的收獲和體會。還記得“圖書角”這幾個字嗎?我不知道別的老師是怎樣理解和使用它的,而我是利用圖書角,倡導學生拿來自己喜歡的文章或書籍放在這里,讓學生在交流互換中閱讀到更多的書籍,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范圍,積累了更多的語言和詞匯,并學習怎樣應(yīng)用。此外,我還組織開展學生閱讀互評活動。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假如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該怎么做由學生自己來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yǎng)成自我修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益的?!蔽蚁冉o學生布置寫作任務(w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來閱讀,,閱讀完之后寫一篇讀后感,我自己則改變以往一人評價的形式,組織學生們進行互評,讓學生行使一下當小老師的權(quán)利。其實,幫助別人批改作文,是一個幫助別人完善作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別的同學作文里的優(yōu)點,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還要遵循修改規(guī)律,所以,這樣的閱讀互評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三、積累“日常人民語言”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人際交往已經(jīng)成為主導活動,社會意識和自我意識也在逐漸增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能夠分辨善惡美丑,并不是正襟危坐才能積累到豐富的語言,語言的積累不僅要從書本上得到,還要善于從生活中學習,向人民學習語言是許多優(yōu)秀作家寫作的訣竅。在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他們的語言各具特點,有風趣幽默的、有華麗生動的。為了督促孩子們養(yǎng)成積累生活語言的習慣,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積累本,學生可以隨時有選擇的搜集到本子上。隔一時間大家就一起交流一下,學生們積累的人民語言有歇后語、有順口溜、有古詩詞、有諺語、有謎語。遇到特別有趣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當時的語境,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們積累的語言更加豐富。
寫作是學生感官、精神和情感同時體驗的過程,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lǐng)路人,要在教學中既扶又放,指導學生把積累的材料進行加工應(yīng)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只有積累了豐富的作文材料,寫起文章來才能文思敏捷,得心應(yīng)手。最終學生的寫作能力才逐漸提高。寫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單靠一朝一夕努力無法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所以學習寫作需要從小做起,只有打好基礎(chǔ),你才能厚積薄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