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摘要】在新一輪的新課改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要求,在教育界又發(fā)起了追求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綜合能力、教育質量等為關鍵詞的教育教學活動。兩江新區(qū)張健老師由教育教學第一線實際引發(fā)了“小學數學教學是著眼于應考的需要還是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的疑問,通過原因分析,告訴我們小學數學要從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重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要整體思考數學教學,導學案必不可缺。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自主學習 導學案 核心素養(yǎng)任何教學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先兆性,而導學案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有著積極的引導與推動作用,被譽為指導教學的路線圖。一年級上第三單元學習數的分與合及相應的加減法,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校對新生進行了入學測驗。
表1是入學學情測試分為數的認識和數的計算兩個部分。合理設置梯級難度,沒有偏題怪題,能充分考察學生的數學基礎。
可見,大多數孩子的學前掌握和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能夠做10以內的加減法,甚至少數孩子可以做百以內的加減法。針對這一情況基礎上,本著“學生會的不去教,學生不會的多引導”的原則,對這四個課時的內容進行了整合,經過打磨整合為一個課時,因為內容多,高難度,高速度的要讓孩子有效的學習,本堂課主要以導學案為主要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課例:(5的分與合及加減法)課堂設計
直接導入 板書課題
一、開課導入
二、教師準備
教師準備一束花和兩個花瓶:“孩子們,這里有一束花,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生1朵.2朵……5朵。把這一束花分放進兩個瓶子里,讓每個瓶子里都有花。你想怎么放?”
讓一名學生來分。其他孩子觀察分的過程,看看他是怎么分的?
引導學生說出分的過程:把5朵花分開放一個瓶子放2多,另一個瓶子是3朵,可以說成5可以分成2和3.那么孩子們覺得怎樣用帶有數字的符號表示這個發(fā)現(xiàn)呢?
學生發(fā)言,教師引導分的過程中,把一束分成兩個部分,(做手勢)放到兩個瓶子里。在黑板寫出三個數字,引導學生用一個符號表達這個分的意思。學生說出用直線連接,5在上面,左下邊連2,右下邊連3。引出分與合的分式。
三、自主操作,合作探究
還有其他分法嗎?用學具代替花,分一分,把5個學具分成兩部分,注意要讓每個部分都有學具。同桌兩人合作,完成題單上的第1題。做好記錄后,指名匯報。
教師分別叫不同作業(yè)的兩組匯報,并讓其他學生觀察,看一看比一比,你覺得誰的記錄最好?為什么?(學生可能不會有序地表達出分式)。
接著,與孩子們做一個游戲:我們的總數是5,我出2,你出幾?……教師多做幾個游戲,接著把這個游戲過程記錄下來,用磁鐵的圓片擺,老師出1,你們出4;老師出2,你們出3;老師出3,你們出2;老師出4,你們出1;豎排列,讓孩子們自己觀察,分式的有序性。再讀一讀。
四、進一步探究加法
“把剛才分的花放回去,還是原來的5朵嗎?為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因為2和3合起來是5”。觀察分式,我們的分式除了表示分開,也可以表示合起來。孩子們看它是怎樣表示合起來的?生:“從下往上看,就是2和3合起來是5”。那么還有一種方法也可以表示合起來,你們想學嗎?
認識“+”號,它表示合起來。2+3=5,用這樣的式子可以表示2朵和3朵合起來是5朵。還有另外的一組表示方法,也可以寫成“3+2=5”,把這兩個算式用一個大括號連起來,就表示他們是一組算式。為什么叫“一組”呢?你們知道嗎?生觀察自由回答,大部分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算式中加數交換了位置,結果沒變。把5用紅色字體表示,告訴孩子們“這個數字,表示全部的數,叫做總數”。
五、繼續(xù)探究減法
把五朵花放到一起,去掉其中的2朵(不讓學生看到)。讓學生只看到還剩下3朵,猜一猜,老師手里有幾朵?為什么?生自由發(fā)言,也可能孩子們會說出減法算式,教師就根據學生的課堂情況,讓孩子們認識減號,寫出一個減法算式,讓孩子們說一說算式的意思,再寫出另一個減法算式,觀察一組減法算式,發(fā)現(xiàn)“總數”的位置跟加法里面的不一樣。
六、小組合作,完成題單
七、鞏固提升
參考文獻:
[1]宋貴波.利用導學案培養(yǎng)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D].山東師范大學,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