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山峰峙立各取“勢”

2018-03-25 05:32王友良
文藝生活·上旬刊 2018年7期
關鍵詞:典范江南

摘要:本文從費新我與沙孟海關系的角度,梳理費新我與沙孟海之間的交集,總結二老客觀存在著的太多的相似性,包括相類似的人生際遇、生活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文章把費新我與沙孟海放到一個歷史背景下考量,聯(lián)系同處“江南”這一別具魅力的地理空間,探尋二老在草長鶯飛的江南,在受到江浙滬文化底蘊之助、得到闊大深厚的江南人文藝術滋養(yǎng)的情況下,相同的藝術取向卻呈現(xiàn)出的不同的藝術風貌,讓讀者從中領略費新我與沙孟海如山峰般峙立的書法大師的風采與余響,感受二老留給后人的精神典范與價值。

關鍵詞:費新我? 沙孟海? 江南? 求勢? 氣魂? 典范

1988年,由港商沈炳麟出資,在浙江湖州雙林為費新我建“新我亭”和回廊,10月29日,回廊建成后, 沈炳麟先生提議為長廊題名“費廊”,問費新我哪位寫好,費新我說,試求沙孟海與啟功二老。? 此事載于《費昌沛續(xù)編費新我年譜》,這是費新我年譜中出現(xiàn)的僅有的費新我與沙孟海之間交游的記載。讀后常常令人疑惑,費新我與沙孟海作為大家一致公認的二十世紀杰出的兩位書法大家,既是同齡,又是同鄉(xiāng),期間的交往難道僅限于此?從費新我“試求”二字的表述,不難讀出費先生對沙先生的敬重。而沙先生也在很短的時間里寫好“費廊”。? ?由此可見兩位先生之間的情誼之厚。

通過對費新我與沙孟海進行縱觀和細察,發(fā)覺頗有意味的是二老客觀存在著太多的相似性,有著相類似的人生際遇、生活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

二老出生于相同的年代,相差僅3歲;一浙東,一浙西,同處一省。費新我(1903-1992),學名斯恩,原字省吾,字立千,號立齋,后改名新我,湖州南潯雙林鎮(zhèn)人。?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別號石荒、沙邨,生于浙江鄞縣人。

兩人一生都活在文化氛圍中,都生活在草長鶯飛的江南。費先生,1938年因避日寇進侵之亂,舉家遷居蘇州。后歷任上海萬葉書店編輯室美術編輯、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畫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蘇州市武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湖州書畫院名譽院長等,1992年5月5日在蘇州病逝。? ?沙先生從1949年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一直生活在杭州,做過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美院書法篆刻科專業(yè)教授,1979年起擔任書法、篆刻專業(yè)研究生導師。后歷任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西泠印社社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顧問等職,1992年10月10日在杭州病逝。

考察二老之間的交集,離不開二人的生活環(huán)境。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歷史上蘇杭二地書法文化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三中說:“江南地潤無塵,人都精藝,三吳之跡,八絕之名,逸少右軍,長康散騎,書畫之所,其來尚矣?!笨梢娊衔乃囍ⅰ? 宋以后的江南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中心,并在書畫藝術上造成后人崇尚江左風流的一種奧妙心理。趙孟頫、文征明、董其昌等人無疑是江南文化的精英。趙孟頫出仕之前,就常往來于吳興與杭州之間,進行書畫方面的往酬。而交游的過程,往往就是形成共同審美指向的過程。有元一朝,逐漸形成以趙孟頫為領袖的杭州書法文化,特別是元朝初年,南宋都城杭州一直延續(xù)著江南文化重鎮(zhèn)的地位,是南方士人活動的中心。同時與杭州毗鄰的太湖地區(qū)——蘇州、松江等地的文化在杭州文化圈的帶動下漸趨繁榮,杭州文化圈的文人與蘇、松地區(qū)文化圈的文人有著較為密切的往來。元末,張士誠占據(jù)蘇州,雅好詩文書畫,且禮遇文士,稱王后,蘇、松一帶更成為當時文人書畫家的避難地。隨著以蘇州為中心的三吳一帶文人圈的形成,蘇、松書畫交游圈一度興盛。

地域文化圈的遷移,是隨著時局的混亂而變化的,雖然會造成風格上差異,但也說明了蘇杭隔斷不開的文化血脈。

把費新我與沙孟海放到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考量,聯(lián)系同處江南這一別具魅力的地理空間,二老自然會吸納有著千余年來始終不斷吐納的巨大藝術能量,享受人文環(huán)境蘊育的藝術趣味。于是,也讓我們有更充足的緣由猜想費新我與沙孟海之間應該會產(chǎn)生更多的交集。這種念頭,催促筆者努力從散落在文獻中的資料探尋歷史往事。

從目前找到的資料看,按時間順序,存在交集的活動明顯有:

1.費新我與沙孟海最早一起活動的記載是1976年。這段史料來源于蘇州書家葛鴻楨發(fā)表在《城市商報》的《追思費新我先生》。文章寫到:

1976年1月,蘇杭兩市書法交流展在杭州開幕。蘇州市文化局派朱根壽(又名庚壽)同志率費新我先生及筆者一同前往杭州參加交流活動。這是筆者第一次與費新我先生一同赴外地參加書法交流,也是給我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一次?!?/p>

在杭州交流的幾天里,除了閑聊中聆聽費老自己的奮斗經(jīng)歷與學書途徑頗有收獲外,與費老一同參加與杭州同道的書藝交流活動也收獲不小。當時,杭州市文化局請出沙孟海、劉江、馬世曉、朱關田、閔學林五位書家參加交流,也是一個“老中青”的陣容。而蘇州原本準備赴杭的四人為:費新我、張辛稼、朱根壽及筆者。張老因病未能赴杭。雙方見面時,由杭州市文化局領導介紹杭方書家,出現(xiàn)了一點小小的尷尬。當時“文革”尚未結束,突出政治貫穿一切。當時在姓名后面加上“同志”兩字,似乎就是認可該人為革命隊伍中人,這是一種“政治待遇”?,F(xiàn)在的年輕人是體會不到這種情況的,如果你現(xiàn)在還稱呼人家“同志”,可能會被認為“老土”??僧敃r如果不被稱為“同志”,心中至少會“咯噔”一下,想:“我難道不是革命同志?”

當時一代大書家沙孟海先生恰恰在該時,碰上了這種情況。杭方領導開始介紹“沙孟海同志”突然發(fā)覺不對,趕緊改口重新介紹“沙孟?!眱H三個字,既不加“先生”亦不尊稱“沙老”。沙老當時臉色便一下子陰沉下來,然后雙方人員介紹中,全部帶有“同志”的稱呼,沙老隱隱然顯出一點不自在的感覺。我和閔學林同年,是當時在場的最年輕者,我倆當時又是工人,自然是“革命隊伍中人”。不過我才不管參加交流的沙老被不被稱“同志”,因為早有耳聞沙老書藝高超、為人厚道,所以還是對沙老十分的尊敬。費老與根壽似乎也沒有在乎這一點,與沙老及杭州書家們都客客氣氣,禮貌相待。

2.倡議成立蘭亭書會。1981年4月7日至9日,江、浙、滬兩省一市的著名書法家聚集紹興,在蘭亭舉行了新中國第一次書法盛會。除在蘭亭舉行開幕式,進行曲水流觴活動和書藝交流外,著重討論了如何振興書法藝術,并提議在紹興成立全國性的書法組織——蘭亭書會,期以能與杭州西泠印社一樣,成為全國有影響的書畫藝術研究與創(chuàng)作的組織。會后大家起草了倡議書,提議成立蘭亭書會,費新我、沙孟海等28名書法家在這份倡儀書上簽名。這份倡議書,直接催生了蘭亭書會的成立。

3.舉行紀念王羲之撰寫《蘭亭集序》1630周年大會。1983年4月15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學者、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新聞工作者和省、地、市政界,及蘭亭書會會員200余人會聚一堂,在書法圣地蘭亭隆重舉行紀念王羲之撰寫《蘭亭集序》1630周年大會,會議歷時三天。78歲的中國書協(xié)主席舒同,專程從北京趕來主持這次盛會;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書協(xié)浙江分會主席、蘭亭書會名譽會長沙孟海,書法家李長路、沈邁士、諸樂三、歐陽中石、徐邦達、祝嘉、鄧白、費新我、錢君匋、胡問遂、胡鐵生、李半黎、張昕若、黃文寬、朱龍湛、李鶴年、許莊叔、郭仲選、商向前、劉江、姜東舒、朱關田等出席紀念會。開幕式后,舒同在蘭亭右軍祠首先開筆。沙孟海揮毫寫下了“一日千載”4個大字,并在跋中記述了這次大會的盛況:“右軍禊后1630周年,癸丑上巳蘭亭續(xù)集,以舒同同志為首,來自十九省市男女書法家二百余人,永和無此盛況?!睍螅瑫鴷刚堉芏鴱蜑槊u顧問,牛光甫、李半黎、朱龍湛、張昕若、吳丈蜀、歐陽中石、胡問遂、胡鐵生、費新我、錢君匋、祝嘉、黃文寬、賴少其等14人為名譽會員。? 此后,1985年紹興推出蘭亭書法節(jié)。此后年年不斷的這項活動,最終演化成浙江的一個風雅文化符號。

4.參加第三屆蘭亭書法節(jié)和中日書法討論會暨1987年中日蘭亭書會。此活動1987年4月9日舉行,由中國《人民日報》社、浙江省文化廳、紹興市文化局、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浙江省分會和日本《讀賣新聞》社、日本電視放送網(wǎng)聯(lián)合舉辦。中國文化部為后援單位。沙孟海、費新我和顧廷龍、啟功等23位中方書法家和日本藝術院會員青山杉雨、村上三島等18位日方書法家到會。

當然,事實上二老交集肯定遠遠不止這四次。但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共添藝事、共襄盛會構成了沙費二老交游的主旋律。而同展書藝則是沙費二老被喻為上世紀書藝山峰峙立的佐證,卻是舉不勝舉。比如杭州新十景中,費新我題書“吳山天風”,沙孟海題書“阮墩”;水泊梁山景區(qū),費新我題寫“草莽名山”,沙孟海題寫“斷金亭”等等。

費新我與沙孟海無疑是20世紀書法界的兩座高峰。上文說到,兩人都受到了江浙滬文化底蘊之助,得到闊大深厚的江南人文藝術大背景的滋養(yǎng)。有意味的是,他們的藝術面貌就風格來講,雖都是傳統(tǒng)書法審美中的“陽剛”“雄強”一路。不難發(fā)現(xiàn),在藝術風格上,特別是行草書風格形成的道路上,無疑都受到藝術大師吳昌碩、沈曾植的直接影響。

概括起來說,兩人在行草書體勢上都追求了一種“勢”,但取舍上卻有不同。

沙老的書法,少年時從《集王書圣教序》入手,但后來黃道周書法對其啟示頗大。沙老在《我的學書經(jīng)歷與體會》中談到自己早年寫真、行書,總不如意,見到商務印書館影印梁啟超臨《王圣教》《枯樹賦》,結體逼似原帖,但使用方筆,鋒棱嶄新,大為驚奇。于是參用其法寫王字,面目為之一新。后來看到黃道周各體術,也多用方筆,結字尤新奇,于是棄舊學,轉學黃道周。23歲,沙孟海到上海,看到沈曾植方筆翻轉、詭變多姿的書體大受啟發(fā),體會沈書是參用黃道周筆意而上溯魏晉,于是就進一步去追黃道周的根,直接臨習鐘繇、索靖諸帖。? ?沙老還說,在上海時,“吳昌碩、康更生兩先生還健在,我經(jīng)人介紹分頭訪謁請教?!?“在我廿五歲至廿八歲四年中間,得到吳先生指教較多。聽他議論,看他揮毫,使我胸襟更開豁,眼界更擴大。我從此特別注意氣魂,注意骨法用筆,注意章法變化,自覺進步不少?!?/p>

沙老所說的“氣魂”,在他的后期行草書中表現(xiàn)得最明顯。這種“氣魂”,就是源于他追求的“勢”。沙老在吳昌碩的斜式體勢中,注入“又會團結,又會開張,又會跌著”的構成變化? ?,形成一種雄渾而清逸、朗健而茂密、沉郁豪邁的筆勢。觀其書,往往會有一股“氣”撲面而來。如沙孟海84歲在其西溪寓所所書的陸游詩句“老蔓纏松飽霜雪,瘦蛟出海挐虛空”,渾厚剛健,真氣彌漫,每個字都顯現(xiàn)出他對“勢”的追求,整幅作品既有一種斷碣殘碑、蒼煙落照之氣,又有一種重江疊嶂、萬頃茫然之氣。

費老學書的經(jīng)歷,乃是先從顏楷植基,然后雜取博涉,轉益多師。他臨習過蘇東坡、李邕、孫過庭、趙孟頫以及楊沂孫等人,但其前期的書法因為取法較雜,而無特別的面目? 《費新我作品集》中有一幅寫于1956年的作品《錄魯迅先生語》,該作有明顯的趙孟頫、董其昌的影子。費老的書法成就是在他右腕病廢之后。他清醒地認識到,改用左手寫字,走細膩、柔美之路肯定不是長項,而應該揚長避短、獨辟蹊徑,不以用筆提按使轉的精致取勝,而應以筆力筆勢變化取新取勝。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費老把精力傾注到簡、帛書、碑碣、造像和寫經(jīng)上,他拋棄了來自帖派的小巧工細,側鋒取妍,更多地吸取篆隸和碑派書風,融匯碑帖、熔鑄隸草,形成書寫形式與內(nèi)容并舉的視覺之勢。

費老對書寫中的“勢”極為看重,他是這樣理解的:用意使筆求自然舒暢,搭配求有顧盼映帶,穩(wěn)妥中求有抑揚生動感,實踐時求精神貫注,而不執(zhí)著?!白R勢”就是懂得與領會書法藝術的不同尋常而微妙的優(yōu)美處。? 在談到如何追求“勢”,費老提出了“形”的概念。他在《學書十要》“要讀帖”一章中說,讀,先觀察其形,次體會其質(zhì),后體味其味與精神。由此可見,費老追求“勢”,是從“形”為起點的。

費老對“勢”的追求貫穿了其后期書藝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在費老后期作品中,草書的結構和書寫的揮灑狀態(tài)、魏碑的寬博、隸書的橫勢、墨石的拙味以及點畫之間的穿帶縈繞都統(tǒng)籌到“勢”的范圍中去了。正因為其書法作品中一種“勢”的存在,呈現(xiàn)在作品的視覺上就出現(xiàn)一種“奇崛”的態(tài)勢。這種態(tài)勢,時而如蒼蘚盈階、落花滿徑;時而如兩行秋雁、一枕秋霜;時而如沉蔭深院、斜月幽窗。王學仲先生詩題費新我書法中有這樣一句:“無限暮云春意樹?!本蛯懗隽速M老書法中的“勢”,呈現(xiàn)的一種鶯飛草長、鮮活浩蕩之境。

這點可以從費老為蘭陵三井盆景社題寫的一幅行書一覽無余。 “碧水”如一汪春水恣肆蔓延,“翠峰”恰如翠絡藤蔓左牽右繞,整幅張力四溢,濃淡滋潤,自然暈化,顯出無限生機。

發(fā)展的動力是多元的,它是由“無數(shù)交錯的力量”“無數(shù)個里的平行四邊形”共同作用的結果。? 同樣,一個書法大家的產(chǎn)生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在這些因素中,包含著政治經(jīng)濟、文化形態(tài)、意識形態(tài)等時代因子,以及家庭教育、藝術遺傳等家族因子,也包括藝術氛圍、媒體環(huán)境、藝術交游等環(huán)境因素。費、沙二老自然也不例外。

綜觀沙、費二老一生,都經(jīng)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國共合作、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誕生、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等不同的歷史階段的,他們的一生閱歷求學、教書、鬻藝、治學等豐富內(nèi)容。而長壽的藝術生涯、多重的人生經(jīng)歷、多維的職業(yè)身份,使他們的書藝擁有了多個維度。從沙、費二老身上,不由人不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藝術家的藝術魅力來源于時代的涵養(yǎng)。從費、沙二老經(jīng)歷看,時代風云的感召,他們同行的20世紀,格外地造就了他們。陳振濂先生談到沙孟海時曾說:“沙老以他的獨特經(jīng)歷,成為近現(xiàn)代書法界風云際會的歷史見證人,作為‘歷史人物的沙孟海這一命題,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談才有價值?!? ?沙孟海順應了歷史的發(fā)展,融入時代的需求。同樣,對于費老來說,他經(jīng)歷了不同尋常的人生境遇,早年在美術教育、美術創(chuàng)作中成績斐然,甚至武術也在蘇州等地頗具名氣,于太極拳、渾元一氣功等皆有造詣。中年右腕殘廢后,命運將他從一個已經(jīng)卓有成就的專業(yè)畫家拉回到藝術人生的起跑線上,在56歲到90歲的后半生,他以頑強的毅力從頭開始,人生的沉浮伴隨著時代的要求,他以自己的生命歷程詮釋了“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傳統(tǒng)精神。

二是植根于傳統(tǒng)基礎上的個性才會形成自成一家的典范。從費、沙二老的經(jīng)歷與書藝可知,二人的書法淵源植根于深厚傳統(tǒng),雖然在取法方向上都受到吳昌碩、沈曾植的影響,審美同屬陽剛一路,但個人書法面貌特征卻十分明顯,個性風格也迥異,這也恰恰顯示了個人的人文休養(yǎng)素質(zhì)和師法取舍的高明。既有深厚傳統(tǒng)基礎,又建立起強烈的個人風貌,這對當今書壇有著無限文化含量借鑒意義?,F(xiàn)今書壇,對傳統(tǒng)學習的無知和膚淺,只求致力張揚“自我”,最終只會是空中樓閣。而拘泥于傳統(tǒng)無自家面目,缺乏由 “成名”向“成家”進軍的勇氣和能力,孜孜于技法的集成玩味,書作一味成為古人技法面目的翻版,豈不是缺少了動人的文化含量和意味?

三是人品與書品統(tǒng)一體現(xiàn)“德成而上”的書法價值觀。黃惇曾經(jīng)在《氣勢如虹 力能扛鼎》一文中說,“當時河南有相當一批書家到蘇州杭州來學習,他們來了以后拜了兩位老師:一位是費新我先生,一位是沙孟海先生。為此,我個人看法,河南的書法家有一定的成就,除去他們本身的努力之外,跟這兩位老書家有很大的關系。以至于后來,全國各地的書法家對這兩位書家都很尊重,這也成為書壇的一段佳話?!? 這段話鮮明地闡述了沙、費二老作為藝術家表現(xiàn)出的一種品質(zhì)。這種品質(zhì)表現(xiàn)在他們對后學的提攜幫助,是書法家人品與書品的統(tǒng)一的外在表現(xiàn)。人品與書品的統(tǒng)一,還體現(xiàn)在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沙老在寧波浙江省立第四師范大學讀書時,有個叫俞亢的同學就寫過一首詩詞贊沙孟海:“孟海絕外慕,力學探其出。置身人海中,塵囂不掛眼。席間方丈地,凌雜簡編滿。低首誦經(jīng)史,冥心事述撰。客來畏酬應,口訥顏為赧。起立小徘徊,逾闥覺已遠。倘能學辟谷,終歲寧不飯。生事殊難了,天明又恨晚。身閑心則勞,憂子不知反。致書累相規(guī),烏呼奈子孏。”? 一個積極、好學、進取的沙孟海躍然紙上。費新我注重以自己的人品、人格魅力來影響社會,他謙虛好學、真誠待人,又樂于助人等優(yōu)秀品德不但在江、浙、滬極具口碑,且遠播北方,其在世時便為書壇所尊崇。其自擬聯(lián)句“少慮虛羸偏得壽,老希淡泊忽成名”? ,可謂語重心長。他去世20年后,許多學生仍然不忘師教、師德、師恩,為其舉辦大規(guī)模的紀念活動,這固然是學生高尚道德品格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費老重人品、重藝德對后人教育的結果。還有一則故事說明費老對書法愛好者的獎掖。當年,北京有一個右手殘疾的青年曾寫信向費新我求助,他不但悉心幫助這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還利用到北京的機會專門看望、鼓勵這個年輕人,甚至將這位殘疾青年收為弟子。人品與書品的統(tǒng)一,使沙、費二老生前身后備受尊重,也為傳統(tǒng)書法“德成而上”的價值觀做了很好的注腳,影響綿遠。

注釋:

①②肖芃:《不斷新我》,文匯出版社,2013年版,第174頁。

③⑤沙茂世:《沙孟海先生年譜》,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版,第3頁。

④⑥肖芃:《不斷新我》,文匯出版社,2013年版。

⑦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人民美術出版社 ,1963版。

⑧雷雨:《元朝杭州至蘇松書法文化圈之變遷》《西安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第11期。

⑨⑩11倪七一:《蘭亭書會三十年》,《美術報》2012年12月22日第24版。

沙孟海:《沙孟海論書叢稿》,上海書畫出版社,1987年版。

費新我:《學書十要》,見《費新我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吳軒出版社,2003年版,第345頁,第351頁。

《費新我書法集》,江蘇美術出版社,1991年第1版。

恩格斯:《至約.布洛》,《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頁。

陳振濂:《沙孟海研究》,《西泠叢刊》1992年第2期。

《左腕如山不可搖——左腕如山.費新我書法藝術研討會發(fā)言紀要》,《中國書法》2016年第12期。

沙茂世:《沙孟海先生年譜》,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版。

張海:《再憶費新我先生》,《人民政協(xié)報》2014年2月17日期12版。

(王友良,畢業(yè)于蘇州大學中文系,研究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蘇州大學書法教師。在《中國書法報》《書法報》《書法賞評》《中國書畫報》發(fā)表大量論文。論文有《論書法中的意境美》《<黃楊集>手錄本識跋及花卉詩卷的書學意義簡析》《<鮮于璜碑>形制蘊含的精神意象及對藝術取向的啟迪》《鄧石如與蘇州的書事札記》《春雪滿空來 觸處是花開——祝允明雜書詩卷的情感抒發(fā)與空間生成》《程璋:蘇州走出的書畫大家》《白蕉:直接魏晉書法第一人》《蘇州歷代人才輩出的文化淵源》《蘇州農(nóng)民轉市民的文化背景》等。)

猜你喜歡
典范江南
最美江南
數(shù)形結合的典范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小資CHIC!ELEGANCE(2018年34期)2018-11-13
習仲勛: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典范
淺析宋初“二李”唱和
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典范
繡江南